第十二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综合测试卷 (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二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综合测试卷 (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20 16:06:47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中国散裂中子源加速器和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人造太阳)的研发成功,使我国在微观粒子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列微观粒子中,尺度最小的是( )
                              
A.分子 B.原子 C.原子核 D.电子
2.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如图所示是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甲型流感病毒,该病毒直径在100 nm左右,可通过飞沫传播.把它和电子、原子核、分子等粒子一起按照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
第2题图
A.电子 原子核 分子 甲型流感病毒
B.甲型流感病毒 电子 原子核 分子
C.电子 分子 原子核 甲型流感病毒
D.电子 原子核 甲型流感病毒 分子
3.自从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由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模型与下列哪个图最相似( )
4.下列物体的空间尺度最大的是( )
A.原子半径 B.人的身高 C.地球半径 D.银河系半径
5.1911年,他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即原子的中心叫原子核,带正电,占很小的体积,却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他就是( )
A.居里夫人 B.道尔顿 C.汤姆孙 D.卢瑟福
第6题图
6.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
A.验证证据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建立模型的过程
7.小高帮妈妈做饭时发现:切土豆时有一半土豆“粘”在刀上了,这个现象说明( )
A.分子间存在间隙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不停地运动
第8题图
8.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直径为1~50 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下列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纳米纸”的分子是静止的
B.油分子与“纳米纸”分子间既有斥力,又有引力
C.“油水不沾”的原因是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D.“油水不沾”的原因是所有的液体分子和固体分子之间都不会发生扩散现象
9.古诗文中常常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古诗文画线字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B.城阙辅三秦,
C.野马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
10.如图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最小的粒子是( )
第10题图
A.夸克 B.原子核 C.电子 D.质子
11.如图所示是小军同学为同学表演“铁树开花”魔术的装置:利用氨水能使酚酞变红的特性,装浓氨水和浸有酚酞溶液的棉团放在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该魔术利用了以下哪个物理知识( )
第11题图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D.分子由原子构成
12.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是在一次次挫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比如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首先可以排除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的粒子是( )
A.电子 B.质子 C.中子 D.原子核
1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解释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C.衣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D.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14.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因此,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则关于表述: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打开装有香水的瓶盖,香味四处飘逸;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中,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15.下列现象和诗句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①一滴水大约有1.5×1022个水分子;②为有暗香来;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④海绵很容易被压缩;⑤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⑥长期放煤的墙角,泥土是黑的;⑦尘土飞扬;⑧两铅柱压紧后下端可吊起重物.
A.①③⑤ B.③④⑦ C.②④⑧ D.①⑤⑥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6.1897年,汤姆孙发现了 ,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1909年,卢瑟福在成功地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原子的 结构模型,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 运动.
第17题图
17.如图所示,2023年4月小艺同学到江南新区参观梨花,满园花香扑鼻而来,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运动;她看到一个小朋友正在玩泡泡枪,当手按动开关时,枪膛内的小风扇就会转动,下方容器内的皂液会流入枪膛形成液膜,由于分子间存在 ,不易破裂,就形成了美丽的泡泡.
18.如图所示,在机械制造行业,常在齿轮、轴等表面层中渗碳、渗硅,来改善其表面性能,这是利用一切物质的分子 ,为了加快渗透速度,通常采用提高温度的方式,这是由于分子运动的剧烈情况与 有关.
第18题图
19.疫情防控期间,同学们每天走进教学楼,都会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一现象说明分子 ;夏天比冬天更易闻到消毒水的味道,说明分子 .
第20题图
20.为了形象地说明宇宙扩张学说,物理课本上用一个黏有小金属粒的气球做演示实验,该实验将黏有小金属粒的气球看成宇宙, 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一小金属粒周围的其他小金属粒都在离它远去,这主要运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是 (填“等效法”“类比法”或“转换法”).科学家用仪器可以看到星系的光谱,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 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 .
21.在宇宙探索的过程中, (填“托勒密”或“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天体之间相距很远,天文学常用 做长度单位.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2.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第22题图
(1)如图甲所示,在比较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前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中,均匀混合后总体积 ,此现象说明 .
(2)如图乙所示是一种 现象,说明分子 .
(3)如图丙所示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中的情况,实验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 .
(4)如图丁所示,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 ,说明了分子间有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 .
(5)如图戊所示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让实验更可靠,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填“A”或“B”)瓶.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23.“小饼烤炉加蘸料、灵魂烧烤三件套”成为网红城市淄博的标配,烤肉串时,随着肉串温度的升高,香味越来越浓.如图所示是厨师用来炸丸子用的筷子,为了防止油溅到手上,这种筷子比普通筷子长很多.请回答:
(1)为什么肉串的温度越高香味越浓?
第23题图
肉串的香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所以肉串的温度越高香味越浓.
(2)长筷子比普通筷子更省力还是更费力?为什么?
用于炸肉串的筷子与普通筷子相比,夹取相同的肉串时,阻力相同、动力臂相同,阻力臂更长,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需要动力更大,更费力.
24.将两块完全相同的铅柱A、B底部削平后紧紧压在一起,铅柱B不掉落,如图甲所示,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小明对此有些疑惑:这个实验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吗?是不是大气的压力托住了铅柱B?于是他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先将紧压在一起的两铅柱放入真空罩,抽走空气,真空罩接近真空状态.你认为上述实验方案能不能证实分子间存在引力?请阐述理由.
第24题图第十二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中国散裂中子源加速器和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人造太阳)的研发成功,使我国在微观粒子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列微观粒子中,尺度最小的是( D )
                              
A.分子 B.原子 C.原子核 D.电子
2.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如图所示是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甲型流感病毒,该病毒直径在100 nm左右,可通过飞沫传播.把它和电子、原子核、分子等粒子一起按照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A )
第2题图
A.电子 原子核 分子 甲型流感病毒
B.甲型流感病毒 电子 原子核 分子
C.电子 分子 原子核 甲型流感病毒
D.电子 原子核 甲型流感病毒 分子
3.自从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由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模型与下列哪个图最相似( D )
4.下列物体的空间尺度最大的是( D )
A.原子半径 B.人的身高 C.地球半径 D.银河系半径
5.1911年,他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即原子的中心叫原子核,带正电,占很小的体积,却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他就是( D )
A.居里夫人 B.道尔顿 C.汤姆孙 D.卢瑟福
第6题图
6.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D )
A.验证证据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建立模型的过程
7.小高帮妈妈做饭时发现:切土豆时有一半土豆“粘”在刀上了,这个现象说明( B )
A.分子间存在间隙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不停地运动
第8题图
8.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直径为1~50 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下列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B )
A.“纳米纸”的分子是静止的
B.油分子与“纳米纸”分子间既有斥力,又有引力
C.“油水不沾”的原因是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D.“油水不沾”的原因是所有的液体分子和固体分子之间都不会发生扩散现象
9.古诗文中常常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古诗文画线字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D )
A.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C.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0.如图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最小的粒子是( A )
第10题图
A.夸克 B.原子核 C.电子 D.质子
11.如图所示是小军同学为同学表演“铁树开花”魔术的装置:利用氨水能使酚酞变红的特性,装浓氨水和浸有酚酞溶液的棉团放在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该魔术利用了以下哪个物理知识( B )
第11题图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D.分子由原子构成
12.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是在一次次挫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比如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首先可以排除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的粒子是( C )
A.电子 B.质子 C.中子 D.原子核
1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解释的是( D )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C.衣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D.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14.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因此,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则关于表述: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打开装有香水的瓶盖,香味四处飘逸;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中,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其中正确的是( A )
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15.下列现象和诗句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B )
①一滴水大约有1.5×1022个水分子;②为有暗香来;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④海绵很容易被压缩;⑤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⑥长期放煤的墙角,泥土是黑的;⑦尘土飞扬;⑧两铅柱压紧后下端可吊起重物.
A.①③⑤ B.③④⑦ C.②④⑧ D.①⑤⑥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6.1897年,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1909年,卢瑟福在成功地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
第17题图
17.如图所示,2023年4月小艺同学到江南新区参观梨花,满园花香扑鼻而来,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她看到一个小朋友正在玩泡泡枪,当手按动开关时,枪膛内的小风扇就会转动,下方容器内的皂液会流入枪膛形成液膜,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不易破裂,就形成了美丽的泡泡.
18.如图所示,在机械制造行业,常在齿轮、轴等表面层中渗碳、渗硅,来改善其表面性能,这是利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为了加快渗透速度,通常采用提高温度的方式,这是由于分子运动的剧烈情况与温度有关.
第18题图
19.疫情防控期间,同学们每天走进教学楼,都会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一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夏天比冬天更易闻到消毒水的味道,说明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
第20题图
20.为了形象地说明宇宙扩张学说,物理课本上用一个黏有小金属粒的气球做演示实验,该实验将黏有小金属粒的气球看成宇宙,金属粒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一小金属粒周围的其他小金属粒都在离它远去,这主要运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是类比法(填“等效法”“类比法”或“转换法”).科学家用仪器可以看到星系的光谱,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21.在宇宙探索的过程中,哥白尼(填“托勒密”或“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天体之间相距很远,天文学常用光年做长度单位.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2.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第22题图
(1)如图甲所示,在比较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前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中,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此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2)如图乙所示是一种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如图丙所示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中的情况,实验现象是墨水在热水扩散得快,此现象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4)如图丁所示,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5)如图戊所示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让实验更可靠,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B(填“A”或“B”)瓶.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23.“小饼烤炉加蘸料、灵魂烧烤三件套”成为网红城市淄博的标配,烤肉串时,随着肉串温度的升高,香味越来越浓.如图所示是厨师用来炸丸子用的筷子,为了防止油溅到手上,这种筷子比普通筷子长很多.请回答:
(1)为什么肉串的温度越高香味越浓?
第23题图
肉串的香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所以肉串的温度越高香味越浓.
(2)长筷子比普通筷子更省力还是更费力?为什么?
用于炸肉串的筷子与普通筷子相比,夹取相同的肉串时,阻力相同、动力臂相同,阻力臂更长,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需要动力更大,更费力.
24.将两块完全相同的铅柱A、B底部削平后紧紧压在一起,铅柱B不掉落,如图甲所示,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小明对此有些疑惑:这个实验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吗?是不是大气的压力托住了铅柱B?于是他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先将紧压在一起的两铅柱放入真空罩,抽走空气,真空罩接近真空状态.你认为上述实验方案能不能证实分子间存在引力?请阐述理由.
第24题图
先将紧压在一起的两铅柱放入真空罩,抽走空气,若铅柱B不掉落,则能证实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若铅柱B掉落,则不能证实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