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测试卷 (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综合测试卷 (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20 16:12:49

文档简介

期末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D )                             
A.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B.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是扩散现象
C.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D.1 L水与1 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 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
2.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C )
A.小明在1 000 m的体育测试中平均速度约为10 m/s
B.一个鸡蛋所受重力约为1.5 N
C.从一楼到二楼的楼梯长度大约为5 m
D.阿掖山山顶上的大气压约为2×105 Pa
第3题图
3.热爱物理的小明同学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片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把玻璃片往下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观察到玻璃片未离开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大.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分子间有引力 B.玻璃板所受浮力变小
C.大气压的作用 D.水粘在了玻璃片上
4.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B )
5.如图所示,下列动物身体结构特点中,为了减小压强来适应环境的是( B )
6.厨房中的抽油烟机能将油烟“吸走”,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B )
7.如图所示为“北耕兼种”的农具简图,《天工开物》中描述为:“其服牛起土者,耒不用耜,并列两铁于横木之上,其具方语曰耩.耩中间盛一小斗,储麦种于内,其斗底空梅花眼,牛行摇动,种子即从眼中撒下.”关于图中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第7题图
A.耩使用铁尖是为了增大压强,便于“起土”
B.牛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牛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绳对耩的拉力大于耩对绳的力时,耩才会被牛拉动
D.“牛行摇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8.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一直对天空充满憧憬,从嫦娥奔月的想象,到今天国产大飞机C919的成功商飞,我们从未停止对天空的探索.下列关于飞机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D )
第8题图
A.制造飞机的材料尽量使用密度小的物质
B.由于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使飞机受到了升力作用
C.喷气发动机向后喷气时飞机前进,可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飞机在高空飞行时,不受重力作用,所以不会掉下来
9.脚扣具有可调、灵活轻便和安全可靠的特性,是电工师傅们登高作业安全的好伴侣,也常常被业界人称作“铁鞋”,深受电力作业者的喜爱.如图甲所示是电工师傅作业时的场景,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B )
第9题图
A.用脚扣攀登电杆时,脚扣与电杆之间不受摩擦力
B.如图乙所示,脚扣内部贴有厚厚的橡胶垫能够增大摩擦力
C.电工师傅在爬高的过程中,重力势能逐渐减小
D.电工师傅在爬高的过程中不做任何功
10.明朝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如图所示四幅图选自《天工开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第10题图
A.图甲“六桨客船”中,划水的船桨属于费力杠杆
B.图乙“河池山锡”中,水由高处流下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C.图丙“泥造砖坯”中,砖坯对地面的压力和砖坯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图丁“没水采珠”中,采珍珠人潜入水下越深所受水的压力越大,浮力也越大
11.“半潜船”是专门用来运输超大型设备的特殊船舶.“半潜船”工作时,如图2所示.正常漂浮的半潜船如图2甲所示;通过调节水舱中的海水量,使甲板下潜至预定水深,如图2乙所示;待货物放置在甲板上,再次调节水舱中海水量,使甲板浮出水面,如图丙,完成装载过程.此过程中,“半潜船”所受浮力最大的情况是( B )
第11题图
A.图甲:正常漂浮在水面上的半潜船 B.图乙:注水后下潜至预定水深的半潜船
C.货物放置在甲板上,尚未排水的半潜船 D.图丙:完成装载,浮出水面的半潜船
12.所有推动社会发展的科学知识和规律,都是经过众多科学家长期、艰苦的科学探究得来的.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发现的陈述,不符合物理学发展历史的是( B )
A.帕斯卡利用“裂桶实验”总结出密闭液体能够传递压强的特点
B.亚里士多德在研究了杠杆平衡问题后,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
C.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内部有结构
D.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宇宙,证实了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
13.小明伸出手臂对老师说:“看,我的肌肉很发达”,老师夸奖小明说:“真棒!你的前臂就是物理学中的一根杠杆.”如图所示,以下对于这根杠杆在提起重物的过程中,分析不合理的是( D )
第13题图
A.前臂杠杆的支点O在肘关节处
B.肱二头肌给桡骨的力F1是动力
C.重物给前臂的力F2是阻力
D.前臂是一根省力杠杆
14.用水平力F拉着重为100 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匀速移动5 m,物体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20 N,则( B )
第14题图
A.重力做的功是500 J B.拉力做的功为100 J C.拉力大小为120 N D.拉力大小为100 N
15.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组成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相同时间内分别将A、B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已知物体重力为GA>GB,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两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等 B.乙滑轮组做的额外功比甲的少
C.甲滑轮组的总功率比乙的小 D.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比乙的大
第15题图
16.杆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展示了古代商贸和科技的发展.科技小组的同学仿照图甲所示的杆秤用轻质细杆制作了一个杆秤,其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是( A )
第16题图
A.若使左端下沉的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将秤砣适当右移
B.秤砣所处刻度不变,使用提纽b比提纽a所测物体质量大
C.若秤砣磕掉一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测量值将偏小
D.用该秤称量的被测物体的质量一定大于秤砣的质量
17.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a、b两种溶液,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捏成小船和小球轻放入液体中,静止时两液面相平,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C )
A.小船所受浮力大于小球所受浮力 B.a溶液的密度大于b溶液的密度
C.两烧杯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D.a溶液对容器底部的压力较大
第17题图
18.如图所示是自由式跳台滑雪场示意图,实线代表雪道,虚线是运动员运动的轨迹.运动员从A点起滑,最后停在D点,则运动员( A )
第18题图
A.在A点时机械能最大 B.若在C点时一切外力消失,则停止运动
C.从A点到D点过程中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D.从B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19.下列健身活动中,关于功和功率的理解正确的是( B )
20.如图所示,将吸盘内空气排尽紧紧压在玻璃板上,使其“粘”在一起,下面可以吊一重物不下落(图中A),将表面光滑的两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图中B),下面也可以吊一重物不下落.如果把它们分别放入真空罩内,当抽去空气时,不会脱落的是( B )
第20题图
A.挂着重物的吸盘 B.挂着重物的两铅块
C.二者都会 D.二者都不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我们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分子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或J).
22.2024年年初,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火热出圈,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去东北打卡,感受东北人民的热情.如图所示,游客在雪地上滑行,匀速转弯的过程中,其运动状态改变(填“改变”或“不改变”);滑过终点时,游客由于惯性很难立即停下来.
第22题图
23.科技改变未来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中为“扫地机器人”和“擦窗机器人”工作时的情景:
第23题图
(1)“擦窗机器人”的“腹部”有吸盘,擦窗时,它的真空泵会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在大气压作用下吸在竖直玻璃上.
(2)“扫地机器人”工作时扇叶带动内部空气流动起来,使内部气压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利用内外气压差将垃圾吸入机器人内部的集尘袋.
24.2024年3月31日,载有单体95吨超限货物的“汉旺69”号货轮驶离小清河航域,向天津港进发,标志着小清河正式通航后的内外贸一体化运输业务正式开启.小清河全线共设置了4座船闸,船闸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下游船闸打开,水由高处流向低处时,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第24题图
25.小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判断重力的方向,球A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缓慢改变木板的倾角α,可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不变(填“改变”或“不变”).说明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
第25题图
26.如图所示,公交车窗户旁都配有破窗锤.破窗锤的锤头顶部尖,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乘客敲击车窗时增大(填“增大”或“减小”)压强,更容易破窗;已知锤头顶部面积是2.0 mm2,若乘客敲击力是200 N,则破窗锤对车窗的最大压强是1×108Pa.破窗锤手柄有花纹,是为了增大(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第26题图
27.俯卧撑是一项常见的健身项目,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地面上做俯卧撑保持静止时的情形,人体构成了一个省力(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小明身体与地面平行,可抽象成图乙所示的杠杆模型,地面对脚的力作用在O点,对手的力作用在B点,人的重心在A点,已知小明体重为600 N,OA长为1 m,OB长为1.5 m,地面对手的力大小为400N;若60 s内做俯卧撑30次,每次人重心上升高度为0.2 m,做功功率为60W.
第27题图
28.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满载时的排水量为8×104 t,当它满载航行在海面上时,受到的浮力为8×108N,排开海水的体积为8×104m3,它的舰载机起飞采用了电磁弹射技术,当舰载机飞离甲板后,“福建舰”受到的浮力变小(填“变小”“不变”或“变大”).(g取10 N/kg,ρ海水取1.0×103 kg/m3)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作图每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
29.如图所示,重为G的小球在水中下沉,画出小球的受到浮力示意图.
第29题图
如图所示:
第29题图
30.如图所示是钓鱼竿的杠杆模型图,O为支点,请在图中作出F1的力臂及阻力F2的示意图.
第30题图
如图所示:
第30题图
31.因“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济南又被称为“泉城”,爱思考的小明想知道:“泉是如何形成的,趵突泉喷涌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同学把底部有小孔的空透明矿泉水瓶竖直压入水中,瓶中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喷泉”.由此,他猜想: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请举出支持此猜想的生活实例:潜水员在不同深度的水中作业时,需要穿抗压能力不同的潜水服.
第31题图
(2)在请教了物理老师之后,他与同学用U形管压强计和水进行探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得出结论后,他们小组就实验过程及结论展开了讨论:
①小丽同学认为实验数据记录不合理,因为:没有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记录实验数据.
②小华同学认为根据该表格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不够严谨,他建议:应该换用其他密度的液体(或不同液体),继续实验.
实验次序 深度/cm 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cm
1 5 2.5
2 20 11
3 10 5.5
4 15 8.4
(3)小明同学看到网络上一份潜水员潜水时水中各深度处的压强记录表,他很感兴趣,利用已学的知识很快算出各对应深度处的压强.经过分析,潜水员的测量值与小明同学的计算值在每个相同的深度处都有差异的原因是潜水员测量的水下某一深度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加上水产生的压强.
压强记录表
潜水员的测量数据 小明同学的计算数据
深度/米 压强/帕 深度/米 压强/帕
3 130 000 3 30 000
5 150 000 5 50 000
9 190 000 9 90 000
32.小军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金属块、水、盐水(ρ盐水>ρ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32题图
(1)实验前应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金属块在步骤②中所受浮力0.6N.
(3)由步骤①②③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由步骤①③④可知,浮力大小和浸没的深度无关,由步骤①④⑤可知,浮力大小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由步骤①③可知金属块的体积为10-4m3.
(4)若先进行步骤③,再进行步骤①,则测得的浮力将偏大(填“偏大”或“偏小”).
(5)小军分析步骤①④⑤发现:金属块浸没在不同密度的液体中之后,测力计的读数不同,因此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以间接反映液体密度的大小.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8 N时,金属块是浸没在密度为1 g/cm3的水中,可将1.8 N的刻度线处对应标上1 g/cm3;同理,在1.7 N刻度线处对应标上盐水的密度值.若把金属块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3 N,则在1.3 N的刻度线处对应标上此时浸入液体的密度为1.5g/cm3.
33.小明和同学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准备了以下器材:杠杆(有均匀刻度的直杆)、铁架台、若干钩码(每个钩码均重0.5 N)、圆盘等.
第33题图
(1)图甲杠杆静止不动,此时杠杆处于平衡(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侧适当调节.
(2)小明同学进行如图乙所示实验:其中A、B表示杠杆两端悬挂钩码的位置,保持B点和B点悬挂钩码个数不变,改变A点位置和悬挂钩码的个数,使杠杆平衡并收集了数据,小明同学通过分析数据,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序号 F1/N OA/cm F2/N OB/cm
1 0.5 20 1.0 10
2 1.0 10 1.0 10
3 2.0 5 1.0 10
阻力和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一定时,动力和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成反比.
小伟同学质疑该结论的准确性,提出建议:用弹簧测力计代替A点钩码,并倾斜拉动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从而验证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不完善的.
他们觉得动力与距离应该是有关的,他们采用图丙装置继续进行实验:将一个密度均匀的圆盘放置在支架上,圆盘可绕O点自由转动,在C点挂4个钩码并用手使圆盘CG处于水平位置,分别在DEF三点处挂6个钩码,松手后圆盘依然静止,从而得出结论:是支点到力所在直线的距离影响了动力的大小.
四、计算题(每题9分,共18分)
34.人工智能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如图所示,某餐厅的送餐机器人的质量为40 kg,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1 m2,将餐菜送到20 m远的顾客桌上需要25 s,(g取10 N/kg)求:
(1)送餐机器人的移动速度;
(2)送餐机器人的重力;
(3)若送餐机器人托着3 kg的餐菜,求此时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第34题图
解:(1)送餐机器人的移动速度:
v===0.8 m/s;
(2)送餐机器人的重力:
G人=m人g=40 kg×10 N/kg=400 N;
(3)餐菜的重力:
G餐菜=m餐菜g=3 kg×10 N/kg=30 N,
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G总=G人+G餐菜=400 N+30 N=430 N,
此时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4.3×104 Pa.
35.工人师傅要将质量110 kg的木箱搬到1.5 m高的车厢里,他将一块5 m长的长板搁在地面与车厢之间构成斜面,然后站在车上用400 N的拉力在20 s内将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车厢里,如图所示,(g取10 N/kg)求:
(1)工人所做的功;
(2)工人做功的功率;
(3)斜面的机械效率.
第35题图
解:(1)工人所做的功:
W总=Fs=400 N×5 m=2 000 J;
(2)工人做功的功率:
P===100 W;
(3)克服木箱做的有用功:
W有用=Gh=mgh=110 kg×10 N/kg×1.5 m=1 650 J,
斜面的机械效率:
η==×100%=82.5%.期末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B.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是扩散现象
C.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D.1 L水与1 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 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
2.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小明在1 000 m的体育测试中平均速度约为10 m/s
B.一个鸡蛋所受重力约为1.5 N
C.从一楼到二楼的楼梯长度大约为5 m
D.阿掖山山顶上的大气压约为2×105 Pa
第3题图
3.热爱物理的小明同学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片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把玻璃片往下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观察到玻璃片未离开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大.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有引力 B.玻璃板所受浮力变小
C.大气压的作用 D.水粘在了玻璃片上
4.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5.如图所示,下列动物身体结构特点中,为了减小压强来适应环境的是( )
6.厨房中的抽油烟机能将油烟“吸走”,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7.如图所示为“北耕兼种”的农具简图,《天工开物》中描述为:“其服牛起土者,耒不用耜,并列两铁于横木之上,其具方语曰耩.耩中间盛一小斗,储麦种于内,其斗底空梅花眼,牛行摇动,种子即从眼中撒下.”关于图中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7题图
A.耩使用铁尖是为了增大压强,便于“起土”
B.牛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牛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绳对耩的拉力大于耩对绳的力时,耩才会被牛拉动
D.“牛行摇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8.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一直对天空充满憧憬,从嫦娥奔月的想象,到今天国产大飞机C919的成功商飞,我们从未停止对天空的探索.下列关于飞机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第8题图
A.制造飞机的材料尽量使用密度小的物质
B.由于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使飞机受到了升力作用
C.喷气发动机向后喷气时飞机前进,可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飞机在高空飞行时,不受重力作用,所以不会掉下来
9.脚扣具有可调、灵活轻便和安全可靠的特性,是电工师傅们登高作业安全的好伴侣,也常常被业界人称作“铁鞋”,深受电力作业者的喜爱.如图甲所示是电工师傅作业时的场景,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第9题图
A.用脚扣攀登电杆时,脚扣与电杆之间不受摩擦力
B.如图乙所示,脚扣内部贴有厚厚的橡胶垫能够增大摩擦力
C.电工师傅在爬高的过程中,重力势能逐渐减小
D.电工师傅在爬高的过程中不做任何功
10.明朝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如图所示四幅图选自《天工开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10题图
A.图甲“六桨客船”中,划水的船桨属于费力杠杆
B.图乙“河池山锡”中,水由高处流下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C.图丙“泥造砖坯”中,砖坯对地面的压力和砖坯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图丁“没水采珠”中,采珍珠人潜入水下越深所受水的压力越大,浮力也越大
11.“半潜船”是专门用来运输超大型设备的特殊船舶.“半潜船”工作时,如图2所示.正常漂浮的半潜船如图2甲所示;通过调节水舱中的海水量,使甲板下潜至预定水深,如图2乙所示;待货物放置在甲板上,再次调节水舱中海水量,使甲板浮出水面,如图丙,完成装载过程.此过程中,“半潜船”所受浮力最大的情况是( )
第11题图
A.图甲:正常漂浮在水面上的半潜船 B.图乙:注水后下潜至预定水深的半潜船
C.货物放置在甲板上,尚未排水的半潜船 D.图丙:完成装载,浮出水面的半潜船
12.所有推动社会发展的科学知识和规律,都是经过众多科学家长期、艰苦的科学探究得来的.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发现的陈述,不符合物理学发展历史的是( )
A.帕斯卡利用“裂桶实验”总结出密闭液体能够传递压强的特点
B.亚里士多德在研究了杠杆平衡问题后,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
C.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内部有结构
D.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宇宙,证实了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
13.小明伸出手臂对老师说:“看,我的肌肉很发达”,老师夸奖小明说:“真棒!你的前臂就是物理学中的一根杠杆.”如图所示,以下对于这根杠杆在提起重物的过程中,分析不合理的是( )
第13题图
A.前臂杠杆的支点O在肘关节处
B.肱二头肌给桡骨的力F1是动力
C.重物给前臂的力F2是阻力
D.前臂是一根省力杠杆
14.用水平力F拉着重为100 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匀速移动5 m,物体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20 N,则( )
第14题图
A.重力做的功是500 J B.拉力做的功为100 J C.拉力大小为120 N D.拉力大小为100 N
15.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组成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相同时间内分别将A、B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已知物体重力为GA>GB,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等 B.乙滑轮组做的额外功比甲的少
C.甲滑轮组的总功率比乙的小 D.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比乙的大
第15题图
16.杆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展示了古代商贸和科技的发展.科技小组的同学仿照图甲所示的杆秤用轻质细杆制作了一个杆秤,其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是( )
第16题图
A.若使左端下沉的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将秤砣适当右移
B.秤砣所处刻度不变,使用提纽b比提纽a所测物体质量大
C.若秤砣磕掉一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测量值将偏小
D.用该秤称量的被测物体的质量一定大于秤砣的质量
17.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a、b两种溶液,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捏成小船和小球轻放入液体中,静止时两液面相平,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小船所受浮力大于小球所受浮力 B.a溶液的密度大于b溶液的密度
C.两烧杯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D.a溶液对容器底部的压力较大
第17题图
18.如图所示是自由式跳台滑雪场示意图,实线代表雪道,虚线是运动员运动的轨迹.运动员从A点起滑,最后停在D点,则运动员( )
第18题图
A.在A点时机械能最大 B.若在C点时一切外力消失,则停止运动
C.从A点到D点过程中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D.从B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19.下列健身活动中,关于功和功率的理解正确的是( )
20.如图所示,将吸盘内空气排尽紧紧压在玻璃板上,使其“粘”在一起,下面可以吊一重物不下落(图中A),将表面光滑的两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图中B),下面也可以吊一重物不下落.如果把它们分别放入真空罩内,当抽去空气时,不会脱落的是( )
第20题图
A.挂着重物的吸盘 B.挂着重物的两铅块
C.二者都会 D.二者都不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我们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分子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 .
22.2024年年初,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火热出圈,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去东北打卡,感受东北人民的热情.如图所示,游客在雪地上滑行,匀速转弯的过程中,其运动状态 (填“改变”或“不改变”);滑过终点时,游客由于 很难立即停下来.
第22题图
23.科技改变未来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中为“扫地机器人”和“擦窗机器人”工作时的情景:
第23题图
(1)“擦窗机器人”的“腹部”有吸盘,擦窗时,它的真空泵会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在 作用下吸在竖直玻璃上.
(2)“扫地机器人”工作时扇叶带动内部空气流动起来,使内部气压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利用内外气压差将垃圾吸入机器人内部的集尘袋.
24.2024年3月31日,载有单体95吨超限货物的“汉旺69”号货轮驶离小清河航域,向天津港进发,标志着小清河正式通航后的内外贸一体化运输业务正式开启.小清河全线共设置了4座船闸,船闸是利用了 原理,下游船闸打开,水由高处流向低处时,水的 能转化为动能.
第24题图
25.小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判断重力的方向,球A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缓慢改变木板的倾角α,可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 (填“改变”或“不变”).说明重力的方向为 .
第25题图
26.如图所示,公交车窗户旁都配有破窗锤.破窗锤的锤头顶部尖,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乘客敲击车窗时 (填“增大”或“减小”)压强,更容易破窗;已知锤头顶部面积是2.0 mm2,若乘客敲击力是200 N,则破窗锤对车窗的最大压强是 Pa.破窗锤手柄有花纹,是为了 (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第26题图
27.俯卧撑是一项常见的健身项目,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地面上做俯卧撑保持静止时的情形,人体构成了一个 (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小明身体与地面平行,可抽象成图乙所示的杠杆模型,地面对脚的力作用在O点,对手的力作用在B点,人的重心在A点,已知小明体重为600 N,OA长为1 m,OB长为1.5 m,地面对手的力大小为 N;若60 s内做俯卧撑30次,每次人重心上升高度为0.2 m,做功功率为 W.
第27题图
28.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满载时的排水量为8×104 t,当它满载航行在海面上时,受到的浮力为 N,排开海水的体积为 m3,它的舰载机起飞采用了电磁弹射技术,当舰载机飞离甲板后,“福建舰”受到的浮力 (填“变小”“不变”或“变大”).(g取10 N/kg,ρ海水取1.0×103 kg/m3)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作图每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
29.如图所示,重为G的小球在水中下沉,画出小球的受到浮力示意图.
第29题图
30.如图所示是钓鱼竿的杠杆模型图,O为支点,请在图中作出F1的力臂及阻力F2的示意图.
第30题图
31.因“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济南又被称为“泉城”,爱思考的小明想知道:“泉是如何形成的,趵突泉喷涌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同学把底部有小孔的空透明矿泉水瓶竖直压入水中,瓶中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喷泉”.由此,他猜想: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请举出支持此猜想的生活实例: .
第31题图
(2)在请教了物理老师之后,他与同学用U形管压强计和水进行探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
得出结论后,他们小组就实验过程及结论展开了讨论:
①小丽同学认为实验数据记录不合理,因为: .
②小华同学认为根据该表格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不够严谨,他建议:应该 ,继续实验.
实验次序 深度/cm 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cm
1 5 2.5
2 20 11
3 10 5.5
4 15 8.4
(3)小明同学看到网络上一份潜水员潜水时水中各深度处的压强记录表,他很感兴趣,利用已学的知识很快算出各对应深度处的压强.经过分析,潜水员的测量值与小明同学的计算值在每个相同的深度处都有差异的原因是 .
压强记录表
潜水员的测量数据 小明同学的计算数据
深度/米 压强/帕 深度/米 压强/帕
3 130 000 3 30 000
5 150 000 5 50 000
9 190 000 9 90 000
32.小军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金属块、水、盐水(ρ盐水>ρ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32题图
(1)实验前应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 、量程和分度值.
(2)金属块在步骤②中所受浮力 N.
(3)由步骤①②③可知,浮力大小与 有关,由步骤①③④可知,浮力大小和浸没的深度无关,由步骤①④⑤可知,浮力大小和 有关,由步骤①③可知金属块的体积为 m3.
(4)若先进行步骤③,再进行步骤①,则测得的浮力将 (填“偏大”或“偏小”).
(5)小军分析步骤①④⑤发现:金属块浸没在不同密度的液体中之后,测力计的读数不同,因此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以间接反映液体密度的大小.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8 N时,金属块是浸没在密度为1 g/cm3的水中,可将1.8 N的刻度线处对应标上1 g/cm3;同理,在1.7 N刻度线处对应标上盐水的密度值.若把金属块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3 N,则在1.3 N的刻度线处对应标上此时浸入液体的密度为 g/cm3.
33.小明和同学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准备了以下器材:杠杆(有均匀刻度的直杆)、铁架台、若干钩码(每个钩码均重0.5 N)、圆盘等.
第33题图
(1)图甲杠杆静止不动,此时杠杆处于 (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侧适当调节.
(2)小明同学进行如图乙所示实验:其中A、B表示杠杆两端悬挂钩码的位置,保持B点和B点悬挂钩码个数不变,改变A点位置和悬挂钩码的个数,使杠杆平衡并收集了数据,小明同学通过分析数据,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序号 F1/N OA/cm F2/N OB/cm
1 0.5 20 1.0 10
2 1.0 10 1.0 10
3 2.0 5 1.0 10
阻力和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一定时,动力和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成 .
小伟同学质疑该结论的准确性,提出建议:用弹簧测力计代替A点钩码,并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从而验证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不完善的.
他们觉得动力与距离应该是有关的,他们采用图丙装置继续进行实验:将一个密度均匀的圆盘放置在支架上,圆盘可绕O点自由转动,在C点挂4个钩码并用手使圆盘CG处于水平位置,分别在 三点处挂6个钩码,松手后圆盘依然静止,从而得出结论:是支点到力所在直线的距离影响了动力的大小.
四、计算题(每题9分,共18分)
34.人工智能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如图所示,某餐厅的送餐机器人的质量为40 kg,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1 m2,将餐菜送到20 m远的顾客桌上需要25 s,(g取10 N/kg)求:
(1)送餐机器人的移动速度;
(2)送餐机器人的重力;
(3)若送餐机器人托着3 kg的餐菜,求此时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第34题图
35.工人师傅要将质量110 kg的木箱搬到1.5 m高的车厢里,他将一块5 m长的长板搁在地面与车厢之间构成斜面,然后站在车上用400 N的拉力在20 s内将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车厢里,如图所示,(g取10 N/kg)求:
(1)工人所做的功;
(2)工人做功的功率;
(3)斜面的机械效率.
第35题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