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讲义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0 17:5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复习讲义
一、字词梳理
第一课 《邓稼先》
元勋 yuánxūn: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的事业中的):开国~。
奠基 diànjī:奠定建筑物的基础:~石。
选聘 xuǎnpìn:挑选聘用:~演员。
谣言 yáo yán: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散布~。
背诵 bèi sòng: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字。
昼夜 zhòu yè :白天和黑夜。
昆仑 kūnlún:山名
挚友 zhì yǒu:极亲密的朋友。
可歌可泣 kě gē kě qì:泣,不出声地流泪。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褒义
鲜为人知 xiǎnwéi rén zhī:很少有人知道。
至死不懈 zhì sǐ bú xiè :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 ,比喻对事业坚持不懈。
鞠躬尽瘁 jū gōng jìn cuì: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褒义
当之无愧 dāngzhī wú kuì 无愧:毫无愧色。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褒义。
家喻户晓 jiāyùhù xiǎo: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锋芒毕露 fēngmáng bì lù:毕露:完全显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妇孺皆知 fù rú jiē zhī 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小试牛刀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家都只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但他在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方面的功绩却鲜为人知。
B.随着电视剧《人世间》的播映,作家梁晓声也倍受关注,因而家喻户晓。
C.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牢记使命、不负重托,是新时代当之无愧的中国航天英雄。
D.电影《北京2022》主创团队锋芒毕露,将镜头对准紧张刺激赛事的幕后,唤起观众对北京冬奥会的美好记忆。
【答案】D   
【解析】A项,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使用正确。B项,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使用正确。C项,当之无愧:担得起某种荣誉或某个职务,无须感到惭愧。使用正确。D项,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多用作贬义,用在此处褒贬不当。故选D。
第二课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梳头 shū tóu:用梳子整理头发。
抱歉 bào qiàn:心中不安,觉着对不住别人。
秩序 zhì xù: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井然。
深宵 shēn xiāo:一般指半夜以后。
伴侣 bàn lǚ:同在一起生活、工作或旅行的人,多指夫妻或夫妻中的一方。
小楷 xiǎokǎi:楷体小字。
硕果 shuò guǒ:大的果实,比喻巨大的成绩:结~。
卓越 zhuóyuè:非常优秀,超出一般:~的成就。
迭起 dié qǐ: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比赛高潮~。
澎湃 pénɡ pài:1.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波涛汹涌。2.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激情~的诗篇。
大无畏dà wú wèi:什么都不怕(指对于困难、艰险等):~的精神。
锲而不舍 qièér bù shě: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目不窥园 mù bù kuī yuán: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褒义
沥尽心血 lì jìn xīn xuè: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
心不在焉 xīn bù zài yān: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贬义
慷慨淋漓 kāng kǎi lín lí]淋漓:充盛,畅快。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气冲斗牛 qì chōng dǒu niú:气:气势;牛、斗:即牵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小试牛刀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担当”是什么 冲锋在前是一种担当:民主战士闻一多在群众大会上慷慨淋漓地发表讲演,救援官兵在目不窥园时勇敢无畏地奔赴灾区。默默坚守也是一种担当:邓稼先在茫茫戈壁上锲而不舍地研究“两弹”,袁隆平在田间地头为粮食增收而兀兀穷年……
A.慷慨淋漓 B.目不窥园 C.锲而不舍 D.兀兀穷年
【答案】B   
【解析】A项,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使用正确。B项,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用在此处望文生义。C项,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使用正确。D项,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使用正确。故选B。
第三课 《列夫·托尔斯泰》
1.根据注音写出词语。
(1)遮住了皱似树皮的yǒu hēi( )脸膛。
(2)皮肤cáng wū nà gòu( ),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cū cāo( )。
(3)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qí qū( )、píng yōng( ),甚至粗鄙。
(4)这幅劳动者的由于面孔笼罩着消沉的阴影,zhì liú( )着yú dùn( )和压抑。
(5)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qì yǔ( )。
(6)这张脸méng mèi( )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7)也可能在jiǔ sì( )同一帮酒徒鬼混。
(8)判断手握jiāng shéng( )的是马车夫
(9)集尊贵、xuān áng( )、伟岸、天才于一身。
(10)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dǎn qiè( )的耗子俯冲下来。
(11)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hè lì jī qún( )、引人注目的可能。
(12)在客厅里zhèng jīn wēi zuò( )地等待着这位大师的接见。
(13)内心的期望扩大到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的地步。
(14)在这种rù mù sān fēn( )的审视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她的成功是无可置疑的,因为她为此付出了无数汗水和时间。
B.她身材高挑,有一头瀑布般的长发,无论走到哪里,都似鹤立鸡群,分外夺目。
C.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危害。
D.这对夫妇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从国外归来的儿子。
【答案】D 【解析】“正襟危坐”的意思是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用来形容父母等孩子不恰当。
第四课 《孙权劝学》
1.文言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当道,当权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务:事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4)但当涉猎 但:只,只是 涉猎:粗略地阅读
(5)见往事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6)自以为大有所益 益:益处,好处
(7)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 始:开始
(8)及鲁肃过寻阳 及:到,等到 过:经过
(9)卿今者才略 今者:如今,现在 才略:才干和谋略
(10)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不再是
(11)即更刮目相待 更:另,另外 刮:擦拭
(1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何:怎么 见事:知晓事情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用
(13)以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与“为”连用,译为“认为”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为:担任
(14)为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为:以为,认为
①卿今当涂掌事 当:担当,担任
(15)当
②但当涉猎耳 当:应当
2.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2)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
(5)蒙乃始就学。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6)及鲁肃过寻阳。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
(7)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8)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士别三日,就要另外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
(9)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3.默写。
(1)成语“刮目相待”出自《孙权劝学》中的“    ,        ”。
(2)《孙权劝学》中,孙权劝说吕蒙读书,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的句子是:
     ,     !
(3)《孙权劝学》中表现鲁肃对吕蒙惊人长进的吃惊和赞叹的句子是:
        ,        !
(4)孙权劝吕蒙学习很有艺术。他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继而用“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学习的方法和目的,表明学习的可能性;最后现身说法,强调学习的作用(好处),使吕蒙无可推托,开始学习。
二、文学、文体常识
(一)文学常识(作品作者)
1. 杨振宁,美籍华裔理论______学家。与_________共获1957年诺贝尔_______学奖。
物理 李政道 物理
2. 臧克家,诗人。他于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________》成名。代表作有长诗《李大钊》,诗集《________》《________》《臧克家诗选》等。
老马 烙印 春风集
3.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长篇小说,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
《战争与和平》 《安娜 卡列尼娜》 《复活》
(二)文体知识。
1.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进行记叙。传记要写出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2.编年体。
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三、单元语法
1.什么叫副词?
副词是指用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以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的词。
如:“一只非常小的虫轻易地钻进了那个洞穴里”,其中“非常”和“轻易”为副词。
2.形容词、副词、名词的区分。
(1)形容词、副词的区分。
<1>同音词在不同的语境里词性不一样。如下列三组短语,前者是形容词,后者是副词。
①白鞋(表性质) 白忙了一阵(白等于空,表方式)
②直线(表性质) 痛得直哭(等于一直,表时间)
③面子很光(表性质) 光吃不做(等于只,表范围)
<2>有些形容词和副词意思很接近,都可以做状语,但副词只能做状语,形容词还可以做定语、补语、谓语:凡是能作谓语、谓语中心,又能作定语或补语的是形容词,否则是副词。
例如:
①“这件事情很偶然/突然。”(“突然”“偶然”是形容词)
②“这件事情很忽然/偶尔。”(“忽然”“偶尔”是副词)
★很多词具有“兼词”性质。如: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前一个“没有”用在谓词动词、形容词前为副词,后一个“没有”用在名词、代词前为动词)
(2)时间副词与时间名词的辨析。
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都能作状语,都表示时间概念。二者的区别在于:
<1>时间名词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时间副词只能作状语。
例如:
①昨天我已经检查了三遍啦。(时间名词作状语)
②他刚刚从美国回来。(时间副词作状语)
③老师将要到香港讲学。(时间副词作状语)
<2>时间名词可以前加介词“在”,时间副词前不能加“在”。
例如:
①刚才—在刚才 昨天—在昨天 将来—在将来 目前—在目前
②将要—在将要 正在—在正在 忽然—在忽然 偶尔—在偶尔
●小试牛刀
1.下列加点字属于副词的一项是( D )
A.东方的雄狮 B.八百年前 C.牵挂和敦促 D.更不能辜负
【解析】A项,“东方的雄狮”中的“的”是助词;B项,“八百年前”中的“前”是名词;C项,“牵挂和敦促”中的“和”是连词;D项,“更不能辜负”中的“更”是副词。故选D项。
2.下列各项中的哪一个词语词性与其他的不同,将其写在括号中。
(1)已经  对于  很  满  非常( 对于 )
(2)立刻  除了  马上 更  简直( 除了 )
(3)按照  自从  难道  关于 同( 难道 )
(4)和 跟 忽然 由于 往( 忽然 )
三、阅读考点
1.标题的作用。
●小试牛刀
下列关于《邓稼先》一课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C )
A.文章六个部分的小标题新颖、概括力强,突出每个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
B.文中作者概述了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对民族的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
C.文章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D.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罗布泊的恶劣环境,突出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更增添了悲壮的色彩。
【解析】文章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2.文章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遇到此类问题该如何解答?
明确:
环境本身的特点: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体现时间或情节的变化;③渲染(营造)氛围。
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①烘托人物的心情;②烘托人物的形象;③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①推动情节发展;②为下文情节作铺垫;③埋下伏笔等。
环境描写对主题的作用:①暗示文章的中心; 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答题模式一般为:
本段文字描写了……,渲染(衬托、交代)了……,表现了……
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有时不是单一的,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3.欲扬先抑写作手法。
(1)定义
“欲扬先抑”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又叫“先抑后扬”,是一种人物描写技法(针对全文)。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2)作用
①使情节多变。
②造成鲜明对比。
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真实。
④增强情感表达效果。
示例:为什么伟大的托翁外貌被描述得如此之普通,甚至有些“丑陋”?
明确: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为了反衬他灵魂的高贵、眼睛的犀利,通过极大地反差使读者印象深刻。
4.对比手法的运用。
【概念和作用】
对比也叫对照,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方法。
作用是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使形象更加鲜明,性质更加突出,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基本类型】
(1)纵向对比,即截取同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迥然不同的环节,进行比较。
(2)横向对比,即将不同的人或物安排在一起进行比较。
【考查形式】
(1)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现某事物?
(2)文中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试分析它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选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
【答题模式】
本文采用了对比手法,……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教材习题链接】
找出文中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不同个性、品质的词语及细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得出了怎样的结论。(《邓稼先》思考·探究·积累一、2)
明确:文中的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的个性、品质截然不同。奥本海默是锋芒毕露,读研究生时就常打断别人的报告,即便到了中年,成为名人,有时还会这样。而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作者把奥本海默与邓稼先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精神品质,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5.引用。
【概念】
写文章时,有意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
【作用】
在文中恰当地引用资料,可以增强文章的知识性、趣味性,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
【考查形式】
文中引用……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引用……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可读性、典雅性),使人物……的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突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教材习题链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邓稼先》思考·探究·积累二)
【教材习题答案】
课文第五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说明邓稼先工作条件的艰苦,同时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说明了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赞扬了他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品质。
6.夹叙夹议的作用。
夹叙夹议是一种写作方法,它要求一面叙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这种方法的好处: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还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
叙、议二者的关系: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叙要简明得体,议要富于哲理,富有激情。
示例:2017年“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的的颁奖词: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叙述的句子有: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
议论的句子有:
“你是国家的栋梁”“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示例:谈谈课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怎样夹叙夹议的
明确:
(1)本文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
(2)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领,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
(3)文章多次用到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的这些照应,又几乎全都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7.把握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题型: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模板:细节描写(或其他人物描写方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的……心理(心情),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征,表达了……的感情。
【教材习题链接】
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说和做》思考·探究·积累二)
【教材习题答案】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的刻苦精神。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个细节描写表现出闻一多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8.赏析精彩语句。
【赏析步骤】
(1)了解赏析对象的特点。 指句子含义、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句式、词性等。
(2)确定最佳赏析角度。 首选修辞或人物描写方面,无以上两点,则考虑其他赏析角度。
(3)结合具体语境,指出其特定作用。如开篇点题、承上启下、收束全文等。
【答题模式】
(1)哲理句(主旨句、抒情议论句、总结全文句)赏析:这个句子起了点题的作用,说明……的道理(或让人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2)句式的赏析:陈述句语气平稳;疑问句能吸引读者的好奇心,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使感情更强烈(或使观点更鲜明);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
(3)描写句的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描写,具体地写出了……
(4)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所在句子的赏析:联系句子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思想,从字词的感彩方面进行赏析。
(5)句式工整句的赏析:这个句子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写出了……
(6)叠词句的赏析:这个句子中使用叠词,读起来有韵律美,写出……
【教材习题链接】
(《说和做》思考·探究·积累三)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试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2)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教材习题答案】
(1)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2)“它”指深宵灯火。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灯光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的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3)作为革命家,他以笔为枪唤醒国民,反对独裁,在群众大会上痛斥特务,该“说”时绝不沉默;他更是亲笔起草传单,亲身参加游行,“明知凶多吉少”,仍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