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单元综合评价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二单元综合评价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0 20:10:49

文档简介

第一、二单元综合评价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4扬州改编)1949年10月,《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报道( )
A.宣告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
C.宣布世界和平得以实现
D.表明了土地改革已经全部完成
2.(2024菏泽一模)下面漫画寓意近代中国人民受“三座大山”的压迫。这种现象基本改变的标志是( )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3.(2024潍坊月考)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历程时,整理了部分年代尺(如下图),其中③对应的关键词是( )
A.军旗升起 B.当家作主
C.开天辟地 D.社会主义
4.(2024潍坊月考)“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哎,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哎,藏族人民再苦哎再苦也有边哎,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哎……”至今,这首经典老歌仍在西藏雪域高原上传唱不衰。藏族人民“苦变甜”的历史始于( )
A.1949年新中国成立
B.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C.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D.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5.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军队缴获的美七师三十一团团旗和南朝鲜“首都师”“白虎团”团旗,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与这两件文物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三十一团团旗 “白虎团”团旗
A.甲午战败,危机加剧
B.百团大战,战果辉煌
C.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6.(2024苏州)走进抗美援朝纪念馆,可以参观“震撼世界的较量”“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朝鲜战场上的地下长城”“血战上甘岭”“鏖战长津湖”等专题展览。在“血战上甘岭”展厅,我们能看到哪位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 )
A.张自忠 B.左权 C.黄继光 D.雷锋
7.(2024陕西)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
C.三大改造的进行
D.中国加入华约
8.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1951年),人民政府颁发给某农民的一张土地房产所有证。它的颁发说明(   )
A.土地由私有开始变为国有
B.农民开始成为土地的主人
C.我国彻底消灭了地主阶级
D.土地改革已全部顺利完成
9.毛泽东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朋友 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土地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划分阶级成分,将阶级意识和斗争意识注入农村,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传统的政治认同,使党形成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C.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D.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10.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用于历史研究的原始史料。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土地改革的原始史料的是(   )
A.以土地改革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
B.从互联网获取的有关土地改革的资料
C.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的相关档案
D.亲历过土地改革的老人撰写的回忆录
1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C.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D.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1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棉布的销售量在1950年是5 647万匹,到1956年达到了17 700万匹,同时食糖早在1955年就比经济恢复时期增加了163%。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 )
A.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C.贯彻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D.实现了文教卫生现代化
13.申纪兰(1929—2020)是唯一一位连任第一至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提出很多聚焦农村、农民的议案,2019年获得“共和国勋章”。她的这些成就得益于我国实行(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徐特立是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如图是他1954年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证。通过此次会议,他可以见证(   )
A.《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
15.如图是1955年创作的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该作品反映了( )
A.打土豪,分田地
B.农业合作化的现实成果
C.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16.北京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1954年,为了贯彻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同仁堂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无偿没收 B.赎买政策
C.平均分配 D.成立乡镇企业
17.数据分析是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八字方针”的提出
18.这次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成为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这次大会”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19.作家冯骥才采访了上千名“文化大革命”经历者,写下了《一百个人的十年》一文。最后,他说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A.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B.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C.要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20.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果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做人物名片,你认为最合适的一组推介词是( )
①艰苦创业 ②以身作则 ③助人为乐 ④张扬个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1题18分,22题14分,23题12分,24题16分,共60分)
21.(2024滨州月考改编)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校开展了以“站在新时代,回望新中国”为主题的图片展,王老师据此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新中国建立——准备篇]
图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任务二 [新中国建立——建国篇]
图二 中国人民解放军接受检阅
图三 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任务三 [新中国建立——巩固篇]
图四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图五 《朝鲜停战协定》(简称)签字仪式
(1)图一中召开的会议在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会上通过了哪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这一文件具有怎样的地位 (2分)
(2)照片是历史瞬间的真实记录,图二、图三反映的是哪一盛典 这一盛典发生在何年何月何日 (2分)
(3)中国近代史充满了血泪与屈辱,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英勇不屈的奋斗,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事件有着怎样伟大的历史意义 (5分)
(4)图四反映的事件中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 图五反映的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分)
(5)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请列举此次战争中的两个英雄人物及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精神。(4分)
22.(2024枣庄月考)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1)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材料二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
(2)依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步”胜利的标志及其意义。(6分)
材料三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3)结合材料三回答,1958年,我国农业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
(4分)
23.(2024淄博月考)毛泽东时代,是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受尽了奴役和压迫。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结束了一百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巩固了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
图一
年份 1966— 1967 1967— 1968 1972— 1973 1974— 1975
工农业总产值 比上年增长 -9.6% -4.2% 9.2% 11.9%
图二
(1)根据材料一回答,哪一事件标志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 “站立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出一个20世纪50年代“巩固了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典型事例。(3分)
(3)材料三中,图一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图二数据出现在什么时期 (2分)
(4)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毛泽东时代”的认识。(3分)
24.(2024济宁月考)某中学同学们围绕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个主题开展了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关注“一化”——了解工业化的起步]
材料 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五年内国家用于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投资总额达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多两,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58.2%用于工业,其中又把88.8%用于重工业建设。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1)一组同学关注“一化”内容,搜集到上述材料。根据材料指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发展的重点行业。(2分)
任务二 [查阅文献——探讨制度建立巩固]
(2)二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整理出上图思维导图。据此及所学知识,以“建立·巩固”为题,写一篇小论文。(14分)第一、二单元综合评价卷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4扬州改编)1949年10月,《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报道(B)
A.宣告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
C.宣布世界和平得以实现
D.表明了土地改革已经全部完成
2.(2024菏泽一模)下面漫画寓意近代中国人民受“三座大山”的压迫。这种现象基本改变的标志是(B)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3.(2024潍坊月考)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历程时,整理了部分年代尺(如下图),其中③对应的关键词是(B)
A.军旗升起 B.当家作主
C.开天辟地 D.社会主义
4.(2024潍坊月考)“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哎,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哎,藏族人民再苦哎再苦也有边哎,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哎……”至今,这首经典老歌仍在西藏雪域高原上传唱不衰。藏族人民“苦变甜”的历史始于(B)
A.1949年新中国成立
B.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C.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D.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5.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军队缴获的美七师三十一团团旗和南朝鲜“首都师”“白虎团”团旗,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与这两件文物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D )
三十一团团旗 “白虎团”团旗
A.甲午战败,危机加剧
B.百团大战,战果辉煌
C.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6.(2024苏州)走进抗美援朝纪念馆,可以参观“震撼世界的较量”“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朝鲜战场上的地下长城”“血战上甘岭”“鏖战长津湖”等专题展览。在“血战上甘岭”展厅,我们能看到哪位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C)
A.张自忠 B.左权 C.黄继光 D.雷锋
7.(2024陕西)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的直接原因是(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
C.三大改造的进行
D.中国加入华约
8.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1951年),人民政府颁发给某农民的一张土地房产所有证。它的颁发说明( B )
A.土地由私有开始变为国有
B.农民开始成为土地的主人
C.我国彻底消灭了地主阶级
D.土地改革已全部顺利完成
9.毛泽东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朋友 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土地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划分阶级成分,将阶级意识和斗争意识注入农村,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传统的政治认同,使党形成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A )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C.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D.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10.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用于历史研究的原始史料。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土地改革的原始史料的是( C )
A.以土地改革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
B.从互联网获取的有关土地改革的资料
C.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的相关档案
D.亲历过土地改革的老人撰写的回忆录
1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D )
A.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C.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D.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1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棉布的销售量在1950年是5 647万匹,到1956年达到了17 700万匹,同时食糖早在1955年就比经济恢复时期增加了163%。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A)
A.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C.贯彻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D.实现了文教卫生现代化
13.申纪兰(1929—2020)是唯一一位连任第一至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提出很多聚焦农村、农民的议案,2019年获得“共和国勋章”。她的这些成就得益于我国实行( B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徐特立是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如图是他1954年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证。通过此次会议,他可以见证( C )
A.《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
15.如图是1955年创作的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该作品反映了(B)
A.打土豪,分田地
B.农业合作化的现实成果
C.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16.北京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1954年,为了贯彻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同仁堂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B )
A.无偿没收 B.赎买政策
C.平均分配 D.成立乡镇企业
17.数据分析是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八字方针”的提出
18.这次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成为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这次大会”是( C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19.作家冯骥才采访了上千名“文化大革命”经历者,写下了《一百个人的十年》一文。最后,他说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B )
A.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B.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C.要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20.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果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做人物名片,你认为最合适的一组推介词是(A)
①艰苦创业 ②以身作则 ③助人为乐 ④张扬个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1题18分,22题14分,23题12分,24题16分,共60分)
21.(2024滨州月考改编)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校开展了以“站在新时代,回望新中国”为主题的图片展,王老师据此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新中国建立——准备篇]
图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任务二 [新中国建立——建国篇]
图二 中国人民解放军接受检阅
图三 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任务三 [新中国建立——巩固篇]
图四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图五 《朝鲜停战协定》(简称)签字仪式
(1)图一中召开的会议在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会上通过了哪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这一文件具有怎样的地位 (2分)
答案:纲领性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地位: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照片是历史瞬间的真实记录,图二、图三反映的是哪一盛典 这一盛典发生在何年何月何日 (2分)
答案:盛典: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中国近代史充满了血泪与屈辱,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英勇不屈的奋斗,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事件有着怎样伟大的历史意义 (5分)
答案:对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对世界: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4)图四反映的事件中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 图五反映的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分)
答案:目的:保家卫国。影响: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5)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请列举此次战争中的两个英雄人物及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精神。(4分)
答案: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
22.(2024枣庄月考)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1)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答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变化: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材料二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
(2)依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步”胜利的标志及其意义。(6分)
答案:标志: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材料三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3)结合材料三回答,1958年,我国农业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
(4分)
答案:“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3.(2024淄博月考)毛泽东时代,是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受尽了奴役和压迫。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结束了一百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巩固了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
图一
年份 1966— 1967 1967— 1968 1972— 1973 1974— 1975
工农业总产值 比上年增长 -9.6% -4.2% 9.2% 11.9%
图二
(1)根据材料一回答,哪一事件标志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 “站立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4分)
答案: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的
主人。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出一个20世纪50年代“巩固了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典型事例。(3分)
答案:土地改革(或抗美援朝战争、西藏和平解放);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3)材料三中,图一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图二数据出现在什么时期 (2分)
答案:“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文化大革命”时期。
(4)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毛泽东时代”的认识。(3分)
答案:“毛泽东时代”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24.(2024济宁月考)某中学同学们围绕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个主题开展了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关注“一化”——了解工业化的起步]
材料 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五年内国家用于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投资总额达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多两,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58.2%用于工业,其中又把88.8%用于重工业建设。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1)一组同学关注“一化”内容,搜集到上述材料。根据材料指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发展的重点行业。(2分)
答案:重工业。
任务二 [查阅文献——探讨制度建立巩固]
(2)二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整理出上图思维导图。据此及所学知识,以“建立·巩固”为题,写一篇小论文。(14分)
答案:示例:建立·巩固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事件。在经济领域,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一化”和“三改”互相促进。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宪法的颁布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