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综合评价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综合评价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0 20:12:16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综合评价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诞生。从此,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遍实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中国模式”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自治区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以来,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以来,民族地区经济总量由1984年的680.95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64 77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63.5亿元增加到8 436亿元,这两项指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
A.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B.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C.加强了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
D.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3.西部12省(区、市)的人均GDP,1990年只有全国平均值的70%左右,2000年又下降到60%左右;2000年的人均GDP仅为东部地区的三分之一。基于此,国家全面实施了(   )
A.科教兴国战略 B.人才强国战略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三步走”发展战略
4.广西在农历三月三开展壮族歌圩、抢花炮、打扁担、打铜鼓等民族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反映出我国重视少数民族的(   )
A.经济开发 B.文化传承
C.科技创新 D.民族平等
5.在林芝开往拉萨的列车上,小藏与父亲有感而发。父亲:“拉林铁路的建成通车,结束了藏南地区不通铁路的历史。”小藏:“这得感谢党的民族政策,我为建设者们点赞!”从这段对话中,你能感受到拉林铁路的开通主要得益于(   )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贯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③西藏自身发展的坚实基础 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据统计,1965年,西藏全区少数民族干部有7 600人,仅占干部总数的33.34%;到2006年底,全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达62 211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69.36%。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B.推动了民族平等的实现
C.实现了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
D.促进了祖国统一的大业
7.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事关民族工作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    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 )
A.“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B.“三个离不开”
C.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D.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8.(2024盐城)歌词“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其中,为“MACAU”回到母亲怀抱开辟途径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构想
D.“九二共识”
9.下图对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
A.中国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统一
B.全面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D.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的国耻
10.不同类型的史料具有不同的史证价值。下列资料中,对了解澳门历史史证价值最大的是(   )
A.电视剧《澳门的故事》
B.20世纪上半叶澳门档案
C.小说《澳门历史演义》
D.口述史“澳门口述历史丛书”
11.小明同学在利用某手机软件平台进行学习时,摘抄到我国不同时期的相关制度建设的学习笔记,其中属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制度创新的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多党协商参政议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民族地区发展
D.“一国两制”推进了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
12.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的是( )
A.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B.2003年,内地与香港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中央政府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D.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13.小超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西藏的解放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祖国大陆与台湾的交流”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少数民族的发展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现代中国农村巨变
D.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14.近年来,驻澳军队广泛开展“中国故事”系列文化联谊活动,创作了《可爱的中国》《澳门同胞的中国心》《吉祥澳门》等作品,受到澳门民众的热烈欢迎。这些举措(   )
A.是对“九二共识”的认同
B.促进了内地与澳门的经贸联系
C.彰显了澳门的高度自治权
D.增强了澳门民众的祖国认同感
15.如图报纸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炮击,缓和两岸局势
B.实行两岸“三通”(通邮、通航、通商)
C.宣告海协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D.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16.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实现直接“三通”
B.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7.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这次会晤( )
A.打破了海峡两岸隔绝状态
B.达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八项主张
C.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D.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18.民进党当局上台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及其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核心内涵,导致两岸制度化沟通协商机制被迫中断,两岸交流合作和广大同胞利益深受影响,两岸各界无不深感忧虑。由此可见,危害祖国统一大业的是(   )
A.美日干涉中国内政
B.两岸协商机制中断
C.两岸民众情绪焦虑
D.“台独”分裂势力
19.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问祖炎帝,寻根高平”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祭祖典礼的活动日。台湾同胞罗运源告诉记者:“在台湾祭祖是四月二十六日,不论是哪一天祭祖,我们都是祭拜炎帝,都是炎黄子孙,两岸民众在传承和弘扬神农炎帝文化上的文化认同是越来越明显。”这反映出( )
A.两岸同胞同根同祖,有共同的文化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C.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D.两岸实现了通邮、通航、通商的“三通”
20.2019年,海峡两岸贸易额再度突破2 000亿美元。据海关总署统计,2019年1—11月,两岸贸易额为2 070.6亿美元。台商来大陆投资持续增长,投资领域从制造业进一步向服务业延伸。材料反映了(   )
A.海峡两岸经贸往来频繁
B.两岸实行“三通”政策
C.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
D.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1题14分,22题18分,23题16分,24题12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2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实行什么基本政治制度 (3分)
材料三 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3)根据材料三,概括“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2分)
材料四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反分裂国家法》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分)
(5)综合上述材料,写出关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认识。(4分)
22.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发展阶段,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5年《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
(1)西藏步入现代文明的历程,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什么基本政治制度和政策 (4分)
材料二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哪一构想的成功实践 你认为这两个事件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4分)
材料三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发表“就职学说”,在两岸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态度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两岸关系的未来依旧无法拨云见日。
——新华社评论
(3)材料三中提到的“九二共识”的含义是什么 (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6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望大陆》
(1)材料一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大陆不可见”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6分)
材料二 1943年1月11日,国民党政府照会英国,声明九龙问题暂时搁置,中方保留日后提出讨论之权。同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明确指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它的收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摘编自冯仲平《论战后英国在
香港问题上的态度(1945—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即表明了对香港问题的严正立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主张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在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摘编自唐文贵等《中英关于
香港问题谈判始末》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材料中中国两届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共识。(4分)
材料三 从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至2.49万亿港元,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由4 575亿港元增至9 083亿港元,香港已连续2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营商环境和竞争力长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3)材料三反映了香港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分)
24.(2024海东一模)根据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主题,自拟观点,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可选择两个或多个事件,从背景、成就、影响等角度加以阐释)(12分)
时间 事件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5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1979年 停止炮击金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1992年 达成“九二共识”
20世纪末 中共中央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
2008年 海峡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
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
2022年 《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发布
2023年 第15届海峡论坛在福建厦门举行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诞生。从此,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遍实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中国模式”是(B)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自治区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以来,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以来,民族地区经济总量由1984年的680.95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64 77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63.5亿元增加到8 436亿元,这两项指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D )
A.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B.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C.加强了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
D.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3.西部12省(区、市)的人均GDP,1990年只有全国平均值的70%左右,2000年又下降到60%左右;2000年的人均GDP仅为东部地区的三分之一。基于此,国家全面实施了( C )
A.科教兴国战略 B.人才强国战略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三步走”发展战略
4.广西在农历三月三开展壮族歌圩、抢花炮、打扁担、打铜鼓等民族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反映出我国重视少数民族的( B )
A.经济开发 B.文化传承
C.科技创新 D.民族平等
5.在林芝开往拉萨的列车上,小藏与父亲有感而发。父亲:“拉林铁路的建成通车,结束了藏南地区不通铁路的历史。”小藏:“这得感谢党的民族政策,我为建设者们点赞!”从这段对话中,你能感受到拉林铁路的开通主要得益于( B )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贯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③西藏自身发展的坚实基础 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据统计,1965年,西藏全区少数民族干部有7 600人,仅占干部总数的33.34%;到2006年底,全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达62 211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69.36%。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 )
A.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B.推动了民族平等的实现
C.实现了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
D.促进了祖国统一的大业
7.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事关民族工作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    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D)
A.“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B.“三个离不开”
C.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D.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8.(2024盐城)歌词“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其中,为“MACAU”回到母亲怀抱开辟途径的是(C)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构想
D.“九二共识”
9.下图对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D )
A.中国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统一
B.全面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D.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的国耻
10.不同类型的史料具有不同的史证价值。下列资料中,对了解澳门历史史证价值最大的是( B )
A.电视剧《澳门的故事》
B.20世纪上半叶澳门档案
C.小说《澳门历史演义》
D.口述史“澳门口述历史丛书”
11.小明同学在利用某手机软件平台进行学习时,摘抄到我国不同时期的相关制度建设的学习笔记,其中属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制度创新的是( D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多党协商参政议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民族地区发展
D.“一国两制”推进了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
12.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的是(D)
A.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B.2003年,内地与香港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中央政府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D.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13.小超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西藏的解放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祖国大陆与台湾的交流”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D )
A.少数民族的发展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现代中国农村巨变
D.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14.近年来,驻澳军队广泛开展“中国故事”系列文化联谊活动,创作了《可爱的中国》《澳门同胞的中国心》《吉祥澳门》等作品,受到澳门民众的热烈欢迎。这些举措( D )
A.是对“九二共识”的认同
B.促进了内地与澳门的经贸联系
C.彰显了澳门的高度自治权
D.增强了澳门民众的祖国认同感
15.如图报纸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 )
A.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炮击,缓和两岸局势
B.实行两岸“三通”(通邮、通航、通商)
C.宣告海协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D.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16.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D)
A.实现直接“三通”
B.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7.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这次会晤(D)
A.打破了海峡两岸隔绝状态
B.达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八项主张
C.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D.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18.民进党当局上台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及其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核心内涵,导致两岸制度化沟通协商机制被迫中断,两岸交流合作和广大同胞利益深受影响,两岸各界无不深感忧虑。由此可见,危害祖国统一大业的是( D )
A.美日干涉中国内政
B.两岸协商机制中断
C.两岸民众情绪焦虑
D.“台独”分裂势力
19.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问祖炎帝,寻根高平”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祭祖典礼的活动日。台湾同胞罗运源告诉记者:“在台湾祭祖是四月二十六日,不论是哪一天祭祖,我们都是祭拜炎帝,都是炎黄子孙,两岸民众在传承和弘扬神农炎帝文化上的文化认同是越来越明显。”这反映出(A)
A.两岸同胞同根同祖,有共同的文化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C.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D.两岸实现了通邮、通航、通商的“三通”
20.2019年,海峡两岸贸易额再度突破2 000亿美元。据海关总署统计,2019年1—11月,两岸贸易额为2 070.6亿美元。台商来大陆投资持续增长,投资领域从制造业进一步向服务业延伸。材料反映了( A )
A.海峡两岸经贸往来频繁
B.两岸实行“三通”政策
C.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
D.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1题14分,22题18分,23题16分,24题12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2分)
答案: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实行什么基本政治制度 (3分)
答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材料三 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3)根据材料三,概括“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2分)
答案: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材料四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反分裂国家法》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分)
答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5)综合上述材料,写出关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认识。(4分)
答案: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祖国统一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要想实现祖国统一必须提升综合国力;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等等。
22.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发展阶段,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5年《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
(1)西藏步入现代文明的历程,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什么基本政治制度和政策 (4分)
答案: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
材料二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哪一构想的成功实践 你认为这两个事件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4分)
答案:“一国两制”。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推进了国家统一的进程。
材料三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发表“就职学说”,在两岸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态度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两岸关系的未来依旧无法拨云见日。
——新华社评论
(3)材料三中提到的“九二共识”的含义是什么 (4分)
答案:“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6分)
答案:有利因素:①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②“一国两制”构想在港澳的成功实践;③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支持;④祖国统一是历史最终的发展趋势;⑤综合国力增强与优惠的对台政策;等等。(答出两点即可)不利因素:“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国际反华势力干扰;等等。(答出一点即可)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望大陆》
(1)材料一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大陆不可见”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6分)
答案:情感:思念故乡、渴望统一、期盼团圆的思想感情。原因:人民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
材料二 1943年1月11日,国民党政府照会英国,声明九龙问题暂时搁置,中方保留日后提出讨论之权。同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明确指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它的收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摘编自冯仲平《论战后英国在
香港问题上的态度(1945—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即表明了对香港问题的严正立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主张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在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摘编自唐文贵等《中英关于
香港问题谈判始末》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材料中中国两届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共识。(4分)
答案:共识: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将适时通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
材料三 从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至2.49万亿港元,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由4 575亿港元增至9 083亿港元,香港已连续2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营商环境和竞争力长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3)材料三反映了香港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分)
答案:状况:香港经济发展状况良好,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营商环境和竞争力长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原因: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政策,香港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24.(2024海东一模)根据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主题,自拟观点,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可选择两个或多个事件,从背景、成就、影响等角度加以阐释)(12分)
时间 事件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5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1979年 停止炮击金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1992年 达成“九二共识”
20世纪末 中共中央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
2008年 海峡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
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
2022年 《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发布
2023年 第15届海峡论坛在福建厦门举行
答案:(示例)观点:海峡两岸必定统一。
自1979年以来,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炮击金门,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对台方针的提出,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1992年,“九二共识”使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随着两岸“三通”的实现,海峡两岸在人员往来、经济、学术、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祖国统一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两岸人民必定携手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答案不唯一,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