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七下第二单元质量验收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语文七下第二单元质量验收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0 17:5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质量验收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3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8分)
(1)“那些年,车马很慢”,在交通不便又时有战乱的古代,思乡忆亲成为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我们从“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听到满城的《折杨柳》曲,领悟到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从“  , ”(《木兰诗》)中体会到木兰立下战功后的返乡情切,归心似箭;从“ , ”(岑参《逢入京使》)中的涕泗滂沱,感受到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深情。
(2)自古以来写黄河的诗歌不胜枚举,请你默写两句与黄河有关的古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2)【示例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示例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在那田lǒng里埋zàng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起。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田lǒng ( ) 埋zàng( ) 土壤( ) 窜( )出来
垄 葬 rǎnɡ cuàn
(2)[语法题]文段中四处画波浪线的词语,词性分别是( C )(2分)
A.副词  形容词  介词  动词 B.介词 副词 副词 名词
C.副词 形容词 介词 名词 D.介词 副词 副词 动词
(3)文段方框内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是 分号  。(1分)
(4)下列关于文段画线句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运用对偶,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抒发了对家乡强烈的热爱、眷念之情。
B.运用对偶,结构相似,构成了一个又一个有意味的特写画面,境界优美。
C.运用排比,感情柔和、平静,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D.运用排比,形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抒发了对家乡强烈的热爱、眷念之情。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黄河大合唱》由冼星海作词,光未然谱曲,全曲由《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八个乐章组成。
B.《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是魏巍,本名 魏鸿杰,笔名魏巍、红杨树,中国当代作家、诗人。2019年9月23日,长篇小说《东方》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C.《木兰诗》,北朝乐府民歌(体裁),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一首优美的叙事诗,又称《木兰辞》。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D.“桑梓、故园、乡关”都是“家乡”的别称。
4.在“共读《骆驼祥子》”的交流活动中,小语向大家展示了一幅经过特殊处理的图片。图中,车很大,祥子很小,看起来比例失当。这样处理合适吗?请你结合《骆驼祥子》的相关内容说明理由。含标点符号不超过80字。(5分)
【答案】合适。祥子渴望拥有一辆车,经历了大兵抢走车子、孙侦探敲诈、虎妞难产去世等事情,祥子沦为行尸走肉,可见拥有一辆车对于处在旧社会的祥子来说简直是痴人说梦,难以实现。(言之有理即可)
5.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实验中学七年级(2)班开展以“爱国·爱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9分)
(1)为营造活动气氛,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热爱祖国,建设家园) 
(2)在诗歌朗诵这一环节,吴薇同学朗诵了光未然的《黄河颂》后,王淑涵同学接着朗诵黄霑的《我的中国心》。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串词。(3分)
吴薇同学的朗诵,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中华儿女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下面请王淑涵同学为大家朗诵《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缠绵婉转中,感受那爱国的依依深情。
(3)下面是李明在网上摘抄的一段关于歌颂祖国的文字,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他解决。(4分)
我游览了白山黑水,看到了祖国的繁荣和富足。登上南沙群岛的珊瑚礁啊!我感受到了祖国幅员的广袤。在八百里秦川,我看到了祖国儿女气势奔雷的心声。那一阵阵响入云天的威风锣鼓,那一声声惊天动地的浑厚呐喊,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我兄弟姐妹们的一腔豪情。
①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一词改为“________”。(2分)(看到 听到)
②在横线上续写一句,使之构成排比。(2分)(那一队队铿锵有力的整齐步伐)
二、阅读理解(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1分)
我的土地 我的祖国
逯春生
①金秋十月,北方的群山万紫千红,辽阔的大地稻香迷人。
②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从茫茫草场到三江沃野,从兴安森林到松嫩平原,到处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③黑黑的泥土,饱含风霜。世界上只有三块黑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中国的松辽流域和三江平原。据专家讲,中国的东北比较寒冷,并且降水不是很多,地表的植被在土中经过百万年的发酵,形成大量腐殖质和有机物,才形成了黑土。积淀每一寸黑土,需要漫长的三百年的时间。
④肥沃的黑土地,物产丰饶,是先辈们生息繁衍的家园,但也成了侵略者觊觎垂涎的乐园。几百年来,沙俄和日本军国主义者为争夺这片土地,发动了残酷的战争。清朝时期,为了阻止外来的“蚕食”,政府开始有组织地移民,这就是有名的“闯关东”。“闯关东”的人,大多来自山东,现在的东北,很多人是他们的后代。一寸山河一寸血,寸寸黑土写忠诚。抗日战争爆发后,党领导人民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浴血奋战。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黑黑的土地,鲜红的道路,长留英魂;“八女投江”,高山密营,满西烈士陵园……动人传奇的故事,深深浸润着每一株大豆高粱。这片黑土地,不仅仅有“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的田园之美,更有“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英雄壮歌。
⑤           。为了全国的解放和建设,黑土地担当起了“共和国长子”的重任。粮食、木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祖国各地;建设第一批中国重工业基地;十万官兵挺进北大荒;开发大庆油田,甩掉“贫油”的帽子……寒地高原的篝火,点燃了新中国的希望之光。
⑥           。赫哲人的渔歌,新货郎的小唱,马永顺的林场,柳河的干校,哈尔滨的飞机研发,松花江的防洪纪念碑,每一个历史的地标都是时代前行的见证。太阳岛的情歌,果戈里大街的霓虹,三江现代农业的万亩稻田,黑土地铺开了改革开放的画卷。
⑦哪里有比你更深沉的爱恋 哪里有比你更多情的土地 我挚爱至亲的黑土地。
⑧遥远的黑土地,无论身在何处,提起你心中总是莫名地感动。
⑨爱你的小菜园,八月十五的月下,母亲手扶沉甸甸的葵花,在屋檐下等我;爱你的白桦与松针,父亲长眠的山岗,开满了白菊;爱你村边的小河,秋水长天,红蓼结子,芦苇金黄,鱼儿潜入遥远的呼兰河,迎接冬天第一场大雪。爱你冬天家家户户飘香的晚炊,爱你童话般秀气的窗花,爱你晨光中的雾凇,爱你冰灯构筑的辉煌的城堡,爱你林间绵延远方松鼠的足迹。
⑩我爱黑土地,也深爱着我的祖国,更爱这样的话语:“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这豪迈的话语,就像一颗饱满的种子,深深扎根在我心中这片芬芳的土地。
黑黑的土地,我是你的孩子,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更加虔诚地爱着你:爱你绵绵流淌的江河,爱你旭日东升的今朝和梦想绚丽的未来!
(选自《人民公安报》,有删改)
6.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第⑤⑥段横线处。第⑤段应填( B ),第⑥段应填( A )。(2分)
A.红松般坚强伟岸的黑土地,写满了一代代人的荣光与自豪。
B.神奇的黑土地,在新中国灿烂的阳光下,焕发了生机。
7.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哪里有比你更深沉的爱恋 哪里有比你更多情的土地 我挚爱至亲的黑土地。
运用反问,(1分)加强语气,发人深思,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1分)强烈地抒发了对黑土地的挚爱之情。(1分)
8.本文既运用了直接抒情,又运用了间接抒情,请分别结合相关段落进行分析。(6分)
文章第①~⑥段间接抒情,通过描写北方的土地、说明黑土的分布及形成、记叙抗日战争时期有关黑土的故事来抒发对黑土地的赞美之情;(3分)文章第⑦~ 段直接抒情,每段都直接点明了“爱”,直接抒发了对黑土地和祖国的热爱之情。(3分)
9.文中多次称黑土地、祖国为“你”,有何表达效果 (4分)
采用第二人称,对黑土地、祖国直抒胸臆,(2分)使赞美、热爱之情更为直接、强烈,给读者以自然亲切之感。(2分)
10.文章铺陈了许多富于东北平原气息的形象。请以第⑨段为例,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第⑨段列举了小菜园、白桦与松针、飘香的晚炊、秀气的窗花、晨光中的雾凇等具有东北平原气息的形象,把东北平原的美景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冲击,(3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激发了人们建设好家乡和祖国的信念和决心。(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6分)
【甲】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选自《木兰诗》)
【乙】荀崧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十人逾城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①将士,且战且前,得入鲁阳山获免②。自诣览乞师,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仍结为兄弟,访即遣子抚③率三千人会石览俱救崧。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时人叹曰:“以十三龄之弱女,独能奋身而出,突围求援,如此奇女子,求诸古今史乘④中,得未曾有。”
选自《晋书·荀灌》)
[注]①督厉:勉励。厉,同“励”。②获免:没有被敌人追上。③抚:人名,周访长子周抚。④史乘:指一般的史书。
11.请解释下列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朔气传金柝 朔:______   
(2)赏赐百千强 强:_______   
(3)又为崧书 书:_______   
(4)以十三龄之弱女 以:_________ 
北方 有余 写信 凭,凭借
1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十人/逾城突围夜出。
1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共3分。“戎机”1分,“度”1分,句意1分)
(2)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敌人听说救兵来到,四散逃跑,这是荀灌的功劳啊。(共3分。“闻”1分,“走”1分,句意1分)
14.两文塑造的都是女英雄形象,为何【乙】文具体详实地描写了荀灌突围救父的战斗经过 【甲】文对木兰沙场征战的场面却一笔带过 请写出你的发现。(4分)
【乙】文意在表现荀灌骁勇善战、智勇双全、有胆有识的品格,突出其“奇”,因此详写战斗经过。(2分)【甲】文意在突出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以及不恋富贵、淡泊名利的高洁品性,因此略写战斗经过。(2分)
【参考译文】
  【乙】荀崧的小女儿荀灌,幼年就有非凡的节操。荀崧担任襄城太守,被杜曾围攻,兵力薄弱,粮食吃光,想向自己的老部下平南将军石览求救,(却)没有办法(冲出包围)。荀灌当时十三岁,就率领几十名勇士,越过城墙,趁夜晚冲出重围。敌人追得很急,荀灌勉励战士,一边战斗,一边向前冲,得以进入鲁阳山,没有被敌人追上。她亲自拜访石览,请求派兵救援,又替荀崧写信给南中郎将周访,请求援助,并使荀崧和周访结为兄弟,周访立即派儿子周抚率领三千人在石览会合一同救援荀崧。敌人听说救兵来到,四散逃跑,这是荀灌的功劳啊。当时的人们感叹道:“凭借十三岁年龄的弱女子,单单能挺身而出,突围求援,这样的奇女子,在古今的史书中都未曾有过啊!”
三、写作(50分)
15.在生活中,一个场景、一处风景、一种境遇……往往可以让你触“境”生情。那“境”那“情”,常常可以引发你的联想和思考。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⑥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没有审题障碍,写作难度不大。写作前,要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出写作的话题。通读这段文字,可以提炼出“触‘境’生情”的话题。题干又给出了三个“境”:场景、风景、境遇,给学生以具体可行的写作构思和选材提示。如写场景,可选取生活中印象深刻或让人感动的场景,凸显场景中人物的精神面貌,抒发自己的感受;如写风景,可以聚焦美丽的自然景观,也可描绘具有象征意义的人文景观,以揭示生活处处皆诗意的主题;如写境遇,可以叙述自己的遭遇、经历,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所悟,从而表达情感。无论写什么内容,写什么文体,都要做到“我手写我心”,内容健康积极,表达真情实感。
【佳作展台】
把传承装入行囊
雾气渐渐消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窗户,洒在砚盒上,好像沾染了清淡的墨香。洁白的宣纸上深深浅浅的墨痕,一如我起起伏伏的心绪。每一次提笔,我都希望传统文化经我辈的传承,可以跟上时代的脚步,可以充实我们人生的行囊。
在清淡的墨香中,铺一张熟宣,似白雪映天山;蘸一笔饱墨,如豪气贯长虹。书桌前,我挥毫泼墨,如醉如痴。我习惯用毛质比较柔软的羊毫,笔尖在宣纸上游走,到峰回路转之际,腕上聚力慢慢回转,这是最考验基本功的时候,之后再一提笔,藏尾,尽量做到干净利落。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下来,外界的一切都无法引起我的注意。
我捧起自己的作品,细细打量着,这幅作品生出卓然不同的美,每个字各自独立,却又相辅相成。垂露般的点,悬在字顶,圆润丰满,像春天草尖的晨露;悬针竖作为脊梁,虽然收笔留了少许钝感,但仍有中流砥柱的风范;扁担一样的横,中间细长,两边挑担,有弧度,有韧劲,一如江南水乡女子,温柔中自有一份独立;最后是舒展的捺,先施以重笔,而后敛锋提笔,大刀阔斧,有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情。
我沉浸在作品里,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三年前,也是现在这个场景,只是手拿书法作品的不是我,而是我的师姐。当时,在书法展上,我对师姐的书法作品赞叹不已,便认真地问她:“姐姐,我用心练,也能练到你这样的程度吗 ”师姐微笑着,眼里闪着光,坚定地说:“一定可以的。”从此,我像得了圣旨一样,潜心练习。每到书法课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去,反复地练习。一次不行十次,十次不行百次,一个字不知道要练习多少遍,我每一次都全力以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一转眼三年了,如今,我的作品在书法展上被人欣赏着。当年的师姐是否想过,她不经意的一次肯定,竟然激起了又一朵热爱书法的浪花。窗外柳枝婆娑,阳光穿透树叶,将剪影投射在字里行间。
我想正是我的热爱,正是我们每个人的传承,才有了丰富秀丽的传统文化画卷。我会继续努力,以信念为笔,以热爱为纸,以坚守为墨,把文化传承装入我的行囊,把它发扬光大!
【名师点评】 情景交融,主题深刻。作者由欣赏自己的书法作品,联想到三年前看到师姐展示书法作品的场景,情景交融,表达了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题,立意深刻。
善用修辞,语言优美。在描写书法作品时,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书法作品的神韵,使读者对一笔一画都有立体清晰的感受,如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