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题 变式练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考

文档属性

名称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题 变式练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20 17:1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题 变式练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考
一、实验题
1.如图是小明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电路图。
(1)请按电路图将实物图连接完整 (要求滑片P向左滑时接入电阻变大);
(2)小明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放在最 (选填“左”或“右”)端;
(3)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电压表指针有示数且不变,原因可能是 ;
(4)接着小明取来三只阻值分别、、的电阻,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他将电阻换成,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目的是 。
2.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小明利用稳压电源(恒为4.8V)、电阻箱(阻值可调节)、滑动变阻器(“60Ω,0.6A”)、电压表、电流表、导线若干做了如下实验:
(1)请你用笔画线连接图甲的实物图,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 ;
(2)按照(1)中的连接方式,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 端;(选填“左”或“右”)
(3)小明控制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一定,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进行了5次实验,测得了表中的数据,其中第4次实验时,电压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V,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得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 的关系;
实验次数 1 2 3 4 5
U/V 0.5 1 1.5 3
I/A 0.1 0.2 0.3 0.5 0.6
(4)小明实验时控制电压表的示数一定,通过移动变阻器滑片P和改变电阻箱R接入电路的阻值,进行了5次实验,测得了表中的数据,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得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 的关系,本实验研究物理问题所用到的方法是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R/Ω 5 10 15 20 30
I/A 0.6 0.3 0.2 0.15 0.1
(5)小明按照(4)问的实验操作进行更多的数据探究,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不能超过 Ω。
3.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过程中,两小组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小组1猜想:电流可能跟电压成正比;小组2猜想:电流可能跟电阻成反比。
(1)小组1的做法是:按图甲所示连接电路,此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选填“断开”或“闭合”),保持定值电阻R=10Ω不变,闭合开关S后,调节滑动变阻器R′,得到多组数据。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
(2)小组2连接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图,该小组先让5Ω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记录电流表示数;接着将5Ω电阻换成10Ω电阻,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 ,再闭合开关,接着调节滑动变阻器,当观察到电压表示数为1.5V时,记录电流表示数;
(3)现已知电源电压恒为4.5V,四个定值电阻分别为5Ω、10Ω、15Ω、20Ω,现有两只滑动变阻器,规格分别为“20Ω;2A”、“50Ω;1A”,小李为完成用四个定值电阻进行实验,他应选择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 。
4.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器材有:干电池3节(每节电压略小于1.5V),2个滑动变阻器(A:“50Ω;1.5A”,B:“80Ω;1.5A”),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阻值为5Ω、10Ω、20Ω、30Ω的电阻各一个,导线若干。
(1)连好电路后,按实验规范操作,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B端,然后闭合开关后,小金发现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则电路故障可能是滑动变阻器 ;
(2)排除故障后,小金重新开始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闭合开关时,电压表示数为0.7V,电流表示数为0.07A。移动滑片P,逐步增大R两端电压,记录多组电压表的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I,并画出图像,如图乙所示,依据图像,可以得到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 比,实验中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 (选填“A”或“B”),电源电压为 V;
(3)小聪也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但是小聪的电源电压为6V,其余不变,有5Ω、10Ω、20Ω、3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
②他在图中的R处接入5Ω的电阻,闭合开关,移动滑片,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时电压表示数为 V;
②保持不变,当接入5Ω的定值电阻时,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的功率之比为,若接入10Ω的定值电阻时该比值,则 。
5.小西和小明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用学生电源给电路供电,调节电源电压为3V,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5Ω。小西连接电路如图甲所示。
(1)实验前,小明发现小西的电路连接错误,只要改动一根导线就能正常进行实验。请在需要改动的导线上打上“×”,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原图上画出正确的连线;
(2)正确连接电路后,将多次实验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第3次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V;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U/V 0.4 0.8 1.6 2.0 2.4
I/A 0.08 0.16 0.24 0.36 0.40 0.48
(3)分析数据可得: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
(4)以下实验中,与本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的是 (填字母);
A.测定值电阻的阻值 B.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5)他们还想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又选择了10Ω、15Ω、20Ω、25Ω的电阻进行实验,调节电源电压为4.5V,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电流与电阻倒数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
①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保持 V不变;
②为了完成本实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得小于 Ω。
6.初三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3V保持不变,滑动变电器的规格为“0~20Ω”。
(1)小组同学先用5Ω的定值电阻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①连接完毕后,小明同学建议要对电路进行检查后再闭合开关,请你提出其中一项需要检查的内容:
②闭合开关S后,移动滑片P时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且不断变化,则电路故障可能是定值电阻R发生了 (填“断路”或“短路”);
③检查完毕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交阻器,记录了4组数据.测第5组数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6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是 A;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压U/V 1.0 1.4 2.0 2.4 2.6
电流I/A 0.20 0.28 0.40 0.48
④分析上面表格数据可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 ;
⑤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下面进行的操作更合理的是: ;
A.再次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多次实验. B.更换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重做上述实验
(2)接着他们在原有5Ω定值电阻的基础上,又准备了阻值为10Ω,15Ω,20Ω的三个定值电阻,以探究“电源与电阻的关系”。为了控制电压不变,每次更换定值电阻后需要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达到相同的值.这个电压控制在多少合适呢?实验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0.5V、1V和2V三个电压值,为使实验顺利连行,大家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你认为应选这三个电压值中的 V。
7.小西和同学们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
实验序号 1 2 3 4 5
0.5 1.0 1.5 2.0 2.5
0.1 0.3 0.4 0.5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
(2)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此时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第2次实验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
(4)将多次实验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分析数据可得: ;
(5)完成此实验后,同学们还想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又添加了、、、的电阻,为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仍为,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 端移动;为了完成本实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得小于 。
8.小亮计划做“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R的关系”的实验。他根据实验电路图,在实验桌上连接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电路,实验桌上还有多个阻值已知的不同的定值电阻。要利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1)若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变小,应将接线柱 连入电路(选填“A”或“B”);
(2)小亮的探究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闭合开关S,调节滑片位置,使电压表有合适的示数U,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I,并把R、U、I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R两端的电压,并把U、I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③仿照步骤②,再做四次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小亮实际探究的是通过导体的电流I与 的关系;
(4)针对小亮计划探究的问题,在实验步骤②中,正确的操作方法应是:断开开关S,改变 ,再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使 ,并把R、I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5)在某次实验中,两电表的示数如图2甲、乙所示。此时用的电阻是 Ω。
9.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器材有:电源(恒为4V)、电压表(0~3V)、电流表(0~0.6A)、电阻R(、、)、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闭合开关前,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到最 端,起到 的作用。
(2)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经检查电表完好,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排除故障,继续实验。
(3)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数据如表,其中第3次实验的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V。分析数据可得: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 。实验中所选的电阻阻值为 。
序号 电压U/V 电流I/A
1 1.0 0.20
2 1.5 0.30
3 0.40
(4)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将电阻接入电路,记录电流表示数为0.3A;将电阻更换为,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 V,记录电流表示数;再将电阻更换为,发现无法完成实验。从本实验可行性与安全性考虑,应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范围为 。
10.小华用如甲所示装置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源电压3V恒定不变,滑动变阻器规格为“30Ω 2A”。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甲中完成电路连接,要求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2)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出现该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改变滑片位置,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空白处的电流如图乙所示,为 A,根据表中数据可归纳得出结论: ;
电压U/V 0.5 1.0 1.5 2.0 2.5 3.0
电流I/A 0.10 0.20 0.40 0.50 0.60
(4)为了进一步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又找来10Ω、15Ω、20Ω的定值电阻继续实验。
①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缓慢移动滑片,接下来用10Ω的电阻替换原电阻,应将滑片向 (选填“左”或“右)滑动,使电压表示数仍为1V,记录电流表示数。再将15Ω、20Ω的定值电阻分别接入电路;
②当将20Ω的电阻接入电路进行实验时,发现无论如何调节滑片都无法满足预设电压为1V的条件。为使该电阻也能完成实验,小华认为可以改变电压表的预设电压 V。同组的小明认为不改变电压表预设值也可解决上述问题,小明利用现有器材解决了上述问题,他采取的操作可能是 (列举一种方法即可)。
参考答案
1. 断开 左 电阻R断路 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1)[1]电源电压为3V,滑片P向左滑时,接入电阻变大,所以电压表选用小量程与电阻并联,变阻器右下接线柱连入电路中,如图所示:
(2)[2][3]为了电路元件的安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放在阻值最大处,即最左端。
(3)[4]根据题意可知,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说明电路故障类型为断路,电压表有示数且不变,原因可能是电阻R断路;所以原因可能是电阻R断路。
(4)[5]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中,需要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分压原理,换用大电阻,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也要调大,从而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2. 右 2.5 电压 电阻 控制变量法 100
(1)[1]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选用的是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电阻箱两端的电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说明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变长。用导线将电流表负接线柱与滑动变阻器A接线柱相连,再将滑动变阻器上端接线柱与电源负极相连,最后用导线将电压表负接线柱与电阻箱左侧接线柱相连,如图所示
(2)[2]为了电路安全,连接电路时,要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处于最大阻值处,即最右端。
(3)[3]电压表选择的是小量程,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5V。
[4]由表中数据可知,电阻一定时,电压变为原来的几倍,电流也变为原来的几倍,故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即探究的是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4)[5]控制电压表的示数一定,通过移动变阻器滑片P和改变电阻箱R接入电路的阻值,由表中数据可知,电阻变为原来的几倍,电流就变为原来的几分之一,故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探究的是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6]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控制电阻不变;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控制电压不变,所以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5)[7]串联电路中,电压比等于电阻比,则

解得
3. 断开 阻值最大处 “50Ω;1A”
(1)[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避免电路连接过程中,电路中电流过大,烧坏用电器。
(2)[2]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调到阻值最大处,避免开关闭合的瞬间,电路中电流过大,烧坏用电器。
(3)[3]当20Ω的电阻接入电路时,要控制电压表的示数为1.5V不变,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U=U总-UR=4.5V-1.5V=3V
电路中的电流为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
若选用规格为“50Ω;1A”滑动变阻器。
4. 断路 正 A 4.2 2 =
(1)[1]闭合开关,电流表无示数,可能电路断路,电压表无示数,可能滑动变阻器断路。
(2)[2]由图乙可知,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斜线,故得到的结论是: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4]由图甲可知,电源为三节干电池串联,每节电压略小于1.5V,则电源电压应该大于3V,小于4.5V;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为0.7V,电流表示数为0.07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和欧姆定律可知,电源电压为
U=UR+U滑=0.7V+0.07A×R滑大①
若选用“50Ω 1.5A”的滑动变阻器,代入①式,则U=4.2V,符合题意;
若选用“80Ω 1.5A”的滑动变阻器,代入①式,则U=6.3V,不符合题意;
故实验中选用的滑动变阻器的铭牌上标有“50Ω 1.5A”字样,电源电压为4.2V。
(3)[5]将R换成5Ω,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0.02A,其示数为0.4A,则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
U1=I1R1=0.4A×5Ω=2V
[6]本实验中,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也为一定值,即滑动变阻器和该电阻的电压之比也为一定值,根据P=I2R,滑动变阻器和该电阻的功率之比等于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和该电阻的大小之比,根据分压原理,即为滑动变阻器和该电阻的电压之比,而电阻的电压不变,所以比值不变,故在上述实验中当接入的定值电阻为5Ω时,滑动变阻器和该电阻的功率之比为k1,若接入10Ω电阻时该比值为k2,则k1=k2。
5. 1.2 正比 B 1.5 50
(1)[1]原电路图中,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且正负接线柱接反是错误的,在探究电流和电阻关系实验中,电压表应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如下图
(2)[2]由图乙知道,电压表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所以,第3次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为1.2V。
(3)[3]由表中数据知道,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4]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多次测量是为了找普遍规律。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时多次测量是为了求平均值,“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时,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次测量是为了寻找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5]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要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每次更换电阻后,都要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图丙知道,实验中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6]变阻器分得的电压
U滑=4.5V-1.5V=3V
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电压表示数的,根据分压原理,变阻器的阻值是定值电阻阻值的2倍,当接入205电阻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
R滑=2×25Ω=50Ω
故为了完成整个实验,所用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应不小于50Ω。
6. 检查滑动变阻器滑片是否在最大阻值处 短路 0.52 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B 2
(1)①[1]在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闭合开关前,要检查滑动变阻器滑片是否在最大阻值处,电流表或电压表是否正进负出等。
②[2]由图甲可知,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测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移动滑片时,电压表无示数,可能是定值电阻短路、电路有断路,当移动滑片时,电流表有示数且不断变化,说明电路是通路,所以定值电阻短路,当移动滑片时,电阻改变导致电流改变,但电压表无示数。
③[3]由图乙可知,电流表是小量程接入,由图丙可知,分度值是0.02A,示数是0.52A。
④[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
由此可得结论: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⑤[5]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应换定值电阻的阻值,多做几次试验,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6]由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U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再根据串联电路中电阻之比等于电压之比可得
为使三个定值电阻都能用上,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时即可,所以可得最小电压为
根据题意,定值电阻两端只能选择2V的电压。
7. 断开 定值电阻断路 0.2 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A 25
(1)[1]连接电路时,为了电路中各元件安全,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2)[2]闭合开关,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与电源是通路,故电路故障可能是定值电阻断路。
(3)[3]由图可知,电流表选择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 则电流表示数读为0.2A。
(4)[4]由表中数据可知,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且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变,所以可得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5)[5]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电阻时,电压表示数变大,为了控制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应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变小为1.5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应使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大,再根据串联分压的原理可知,滑片应向阻值大的方向移动,故应将滑片向A端移动。
[6]当定值电阻最大为25Ω时,其两端电压为1.5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可得,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得
代入数据,解得
R滑=25Ω
即所选择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能小于25Ω。
8. B 导体两端的电压U 电阻R 电压表示数不变 5
(1)[1]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变小,说明滑片P向右移动,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变短,则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B连入电路。
(3)[2]由实验步骤可知,小亮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因此探究的是通过导体的电流I与导体两端的电压U的关系。
(4)[3][4]小亮原计划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I跟电阻R的关系,因此需要控制电压不变,改变电阻,在实验步骤②中,正确的操作方法应是:断开开关S,改变电阻R,再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并把R、I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5)[5]由甲图可知,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4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48A,则电阻为
9. 左 保护电路 电阻R断路 2.0 正比 5 1.5 2V~3V
(1)[1]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选择一上一下接线柱,如图所示:
[2][3]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要移至阻值最大处,即最左端。
(2)[4]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为零,则故障可能是断路;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则故障位置是与电压表并联的部分,即定值电阻R断路。
(3)[5]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用的小量程,分度值为0.1V,则电压表示数为2.0V。
[6]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电压增大几倍,电流也增大几倍,故得结论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7]实验中所选的电阻阻值为
(4)[8]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要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一定;当5Ω定值电阻接入时,电流表示数为0.3A,则此实验不变的电压值为
[9]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可知
即若方程左边为一定值,故右边也为一定值,当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时,此时对应的定值电阻应最大,此时有
解得电阻两端电压
UV=2V
为最小分压;
当电流最大时,即I为0.6A时,电路中电阻最小,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最大
UVmax=0.6A×5Ω=3V
应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范围为2V~3V。
10. 定值电阻断路 0.3 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右 1.2 见解析
(1)[1]要求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说明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大,故变阻器要用电阻丝左端的接线柱连入电路,电路图如下:
(2)[2]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可能断路了。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正负极间是接通的,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部分发生了断路,故可能是定值电阻断路了。
(3)[3]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0A。
[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即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为定值,故二者成正比。所以,可得结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4)①[5]在探究电流与电阻有关系时,应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定值电阻阻值为5Ω时,其两端电压为1V。当将5Ω电阻换成10Ω电阻时,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特点可以知道,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升高了,会大于1V。此时,应该通过变阻器调小电路的电流,以减小定值电阻两端电压。要使电路中电流减小,则应将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
②[6]当将20Ω 的电阻接入电路进行实验时,即将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30Ω,此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
即将20Ω电阻连入电路中时,其两端电压最小为1.2V。故为完成实验,可以将预设电压调为1.2V。
[7]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1V,阻值为20Ω;电源电压为3V,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2V,则有
解得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40Ω,而滑动变阻器规格为“30Ω 2A”。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特点可知,可以把10Ω或15Ω的电阻串联接入电路,以分担电压,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1V。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