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区东片学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春联能反映历史的变迁,下列春联能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A.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2.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A.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了28年
B. 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C. 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D. 有28个民族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 “驱散乌云见太阳”是( )
A. 1949年4月 B. 1949年10月 C. 1950年10月 D. 1951年5月
4.历史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如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题是民主、科学,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主题是打倒列强、除军阀。1951年中国的时代主题是( )
A.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B.加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和平、发展
5.彭德怀在《彭德怀自述》中写道: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有力证明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6.下表是龙南县某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成份时间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地主
1948年
83
197
116
7
2
1953年
3
74
300
0
0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C. 新中国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7.下列表格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经济现状,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
中国(1952年)
印度(1950年)
美国(1950年)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A.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虽超历史最高水平,但基础仍然薄弱
B.我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C.这是我国制订“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之一
D.是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的背景,“大跃进”的目标是钢产量赶超美国
8.依据下图判断,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优先发展的部门是( )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手工业
9.2011年“两会”期间,找到下面的老照片,推算它的年龄,准确的是 ( )
A.50 B.55 C.57 D.60
10.“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副对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建设成就分别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大庆油田建成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①③
11.每年的阳春三月,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们聚集在人民大会堂,他们参政议政、集思广益,无愧于人民代表的光荣称号。这充分说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主集中制度 D.民主平等制度
12.某大学生在毕业论文上提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你认为他指的是( )
A.拍卖政策 B.兼并政策 C.赎买政策 D.没收政策
13.下边图中的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遵循了客观规律 B、解放了思想
C、违背了客观规律 D、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14.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下列人物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①艰苦创业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同仇敌忾抗击侵略 ④国际主义人道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仔细观察右下图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B.经济建设无计划性
C.“左”倾错误泛滥 D.“文革”的破坏
16.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
A.“大跃进”时期 B.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土地改革时期
17.一批外国友人要到被称为“中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他们要参观的城市是:
A.上海 B.深圳 C.厦门 D.广州
18.它是最早成为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无产阶级在这里首先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也从这里开始踏上革命征程。今天,它已经成为长江流域经济起飞的龙头。它是
A.北京 B.上海
C.福州 D.厦门
19.下图所示的宣传画中有一句醒目的标语:“跑吧,中国!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1978年成为中国的“起跑点”是因为这一年
A.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中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中国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了
20.“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体现的经济体制是( )
A、农业合作化 B、土地改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
21.下列流行语中,出现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一组是( )
A.解放、土改、三大改造 B.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
C.上山下乡、红卫兵、造反有理 D.包产到户、引进外资、个体户
2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出现的两次重大转折性的会议分别是
A.遵义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遵义会议,中共十二大
C.中共七大,中共十三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3.某班同学举行以“新中国的土地制度”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得出以下四个结论。
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土地改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已基本完成
B. 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干部敲敲钟,社员磨洋工”现象的出现。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4.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深刻的印记。如钱红卫、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
A.孙建国、周跃进、钱红卫、刘援朝
B.刘援朝、钱红卫、孙建国、周跃进
C.钱红卫、周跃进、刘援朝、孙建国
D.孙建国、刘援朝、周跃进、钱红卫
25.“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4题,共50分)
26.【歌颂中国共产党】(12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人民,共产党一心救中国,她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她领导中国走向光明,她坚持抗战八年多,她改善了人民生活,她建立了敌后根据地,她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请回答:
(1)“她坚持抗战八年多”,请写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著名战役。(2分)
(2)为筹备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什么会议?(2分)
(3)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4分)
(4)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哪两项措施?(2分)
(5)从国弱民辱到国富民强,你对中国的百年巨变有何感想?(2分)
2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材料二 叶剑英首先拍案而起,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徐向前激愤地拍着桌子说:“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你们这样把军队乱下去,还要不要这个支柱!”
材料三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看待我这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
材料一所说的内容出自哪部文件?(2分)该文件是哪一年制定的?(1分)
(2) 材料二中的“你们”是些什么人?(2分)他们“想干什么”?(2分)
(3) 材料三中的“我”是指谁?(1分)由此说明了什么?(2分)
(4) 材料二、三反映的历史行为与材料一中的内容规定是否相符?(1分)
我们应该从叶剑英、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身上继承什么精神?(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
材料二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材料三 1958年,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冲云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了腰。”
材料四 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种水果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的什么状况?(1分)
为改变这种状况,提出了什么方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1分)这种变化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
(3)材料三反映了1958发生的什么运动的什么现象?(2分)这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怎样的危害?(2分)
(4)材料四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2分)
29.某校八年级某班的同学在一节历史课上以“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下面是他们收集的材料和提出的问题。请你也参与活动。(13分)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
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高度评价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会议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伟大革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1) 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2分)他当时在广东划的“圈”分别是那几个? (3分)
(2) 材料二的“旗帜”是指什么?(2分)
材料二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
材料三中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2分)
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什么新时期?(2分)
津南区东片学区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
八年级历史答题纸
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4题,共50分)
26.(12分)
(1)(2分)
(2)(2分)
(3)(4分)
(4)(2分)
(5)(2分)
27.(13分)
(1)(3分)
(2)(4分)
(3)(3分)
(4)(3分)
28.(12分)
(1)(3分)
(2)(3分)
(3)(4分)
(4)(2分)
29.(13分)
(1)(5分)
(2)(4分)
(3)(4分)
津南区东片学区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
八年级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D
C
C
C
D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A
C
C
B
B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A
D
C
二、非选择题(4题,共50分)
26.(12分)
(1)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也可)(2分)
(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分)
(3)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4分)
(4)抗美援朝、土地改革(2分)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落后就要挨打;要勤奋学习,热爱祖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2分)
27.(13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1954年(1分)
(2)林彪、江青一伙人(2分),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2分)
(3)刘少奇(1分),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2分)
(4)不相符(1分)学习他们坚持正义、坚持真理的勇气。(2分)
28.(12分)
(1)状况:重工业基础薄弱(1分),提出了“一五”计划(2分)
(2)变化: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1分)
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分)
(3)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2分)
危害: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2分)
(4)“新乐园”指人民公社。(2分)
29.(13分)
(1)“老人”指邓小平。(2分)
“圈”指深圳、珠海、汕头。(3分)
(2)“旗帜”指邓小平理论。(2分)
“当家作主站起来”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2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