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3.1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课件【共6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二:3.1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课件【共6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16 17:1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7张PPT。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现代史)发展线索19491956196619761978过渡时期 曲折发展十年
(全面建设十年)十年文革两年徘徊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 转折新时期——十四大
“南方谈话”1992 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1949~1976年)
第二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978~1992年)
第三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992年至今) 必修Ⅱ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上图反映了5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第一阶段:经济建设的起步(1953—1956年)
 第二阶段: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
  第三阶段:“动乱”的十年(1966—1976年)在曲折中发展 课程标准: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重点: 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调整。
难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三大改造的关系;经济建设中出现左的错误的原因和影响;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
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
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100分)
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80分)
经济上:只能是零分 (0分)
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
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人物档案(虚构)姓名:阿牛
职业:农民
出生日期:1935年
家庭背景:祖父是地主,
后家道中落,靠种地为生。
受教育程度:没上过学,但跟随
父亲学会了识字看书。1953年 7月 晴
今天去赶集,给爹买点旱烟抽,大家都喜笑颜开的,真热闹啊。跟邻村的人聊天,他们都说自从分地以后他家的收成一年比一好,今年他家的粮食是他这辈子见过的最多的一次。
还是社会主义好啊,日子有盼头…...
除土地改革外,新中国还采取哪些措施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实质: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个体私有制。新中国采取恢复经济,巩固政权的措施建国初土地改革运动(个体小农经济)
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等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合理调整工商业(私营经济)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状况到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77.5%,其中工业产值增长145%,农业产值增长48.5%。主要产品产量大大超过建国前的产量。
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19.1%,集体所有制经济占1.5%,公私合营经济占0.7%,资本主义经济占6.9%,个体经济(主要是小农经济)占71.8%,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已经确立。经济恢复,为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
和社会主义改造准备条件(向社会主义过渡)农村:土地改革;城市: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和官僚资本基础上的国营企业和新建企业迅速发展。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1、社会条件:(1)政治上:新中国的成立和新生政权的巩固(2)经济上: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952年底,工农业产值和主要产品产量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措施:意义:党的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指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后,我们要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
1、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发展生产力)
2、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变革生产关系)材料分析: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社会条件
2、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过渡时期是指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即即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这一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内容:“一化三改造”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生产力)与社会主义改造(变革生产关系)并举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社会条件
2、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1953)
难点突破:如何理解新中国改造与建设并举?
中国可否先进行改造,然后才进行建设?材料:西方国家采取的普遍工业化模式
通过武力向海外扩张和掠夺,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广大市场。(依赖国际市场)
农业---轻工业(完成资金的积累)----重工业的发展模式材料: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说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1: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2:除此以外,新中国还面临怎样的困境?原因:
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
经济和国防不能独立;
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
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3、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
(1)1953年制定“一五”计划:
任务:p46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社会条件
2、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1953)
(2)工业化建设成就表现?有什么特点?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重点产业: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区域:东北原因:1、加强国防和加快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工业基础优越,靠近苏联易受援助;
思考:”一五“计划的重点企业在产业分布和地域分布上分别有什么特点?其原因是什么?1956年第一批解放牌汽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1957年建成的飞机制造厂归纳一五计划的成就?意义?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社会条件:2、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
3、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
(1)任务: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并举。
(3)结果:A、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一化)----超额完成计划(p47)作用: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社会条件:2、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
3、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
(1)任务:
(2)特点:(3)结果:A、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一化)----超额完成计划(p47)
B、社会主义改造方面(三改造)---三大改造﹙内容、方式、实质、意义﹚---重点
工商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农业、手工业:
个体私有制性质: 社会主义公
有制(集体所有制)改造前:改造后:主要形式: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主要形式:
公私合营的国家资本主义★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名词解释:公私合营第一阶段: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国家入股私营企业,并由国家派代表负责经营管理,企业性质从私有变成公私共有,资本家丧失经营管理权。
第二阶段:全行业公私合营:
  国家对资本家手中的股份进行赎买,按资本家的股金发给年5%股息,到1966年截至,使企业完全变成公有。和平赎买政策,是一大制度创新工商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农业、手工业:
个体私有制性质: 社会主义公
有制(集体所有制)性质: 社会主义公
有制(全民所有制)改造前:改造后:主要形式: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主要形式:
公私合营的国家资本主义★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953--1956年底)(1)内容:(2)实质:(3)结果:(4)意义:(5)存在的问题:过急、过快、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对农业、手工业和改造(形式)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变革(私有制 公有制)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①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②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平赎买政策,是一大制度创新1954年6月 多云
村里最近搞合作社,实在搞不懂怎么回事。祖祖辈辈都是自个种自个的地,我和几家不想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村长让我们必须参加,说我们不参加就是仇视社会主义。这罪名可担不起,还是加入吧。 1、社会条件:2、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
3、一五计划(1953---1957年)
(1)任务:
(2)特点:(3)结果:A、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一化)--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p47)
B、社会主义改造方面(三改造)---1956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思考,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三大改造完成,我们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你认为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会不会有变化?具体会怎样变化?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党和非党的关系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论十大关系》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76年)  1、《论十大关系》(1956年)--初期成功探索——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1956年 9月28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早上六点钟,村里面的大喇叭又响了,我真怀疑,这个喇叭是不是前世与我有仇,每次都在我睡得最香的时候吵醒我,可是没有办法,广播里面说全村的人都要集中起来,学习中央的最新理论指示,因为中央刚刚开了会……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先进的社会制度
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76年)  ⑴背景:  ⑵内容  2、中共八大(1956年)--初期成功探索建设方针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3)意义:路线正确,符合国情,是中共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一次成功的探索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论十大关系》(1956年)--初期成功探索1958年 6月 27日 晴转阴
该死的广播,又吵醒我了。广播传达了毛主席最新的指示,毛主席说我们国家要超英赶美,听完很有劲头,但就是不知道怎么超……
开展“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又是大国又是穷国,不跃进行吗?落后二百年,不跃进行吗!” ——毛泽东“在两年内建成一个像样的共产主义”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一天等于20年”(陈万达)   “踏翻地球顶破天。”(群众)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全省七天实现煤气化,三天实现超声波化”
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口号土高炉炼钢 1958年,中央号召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工厂、学校、机关、农村、军队……几千万人日夜苦战。到处建小高炉,炉火日夜不息。许多人把家里的铁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森林被大量砍伐,用来作为炼钢的燃料……在山西省故县“小土群”的一角农民大炼土钢时运送矿石【感悟历史】195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阴
最近的怪事真是多,村里先是出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漫画。接着大家就把十几亩地的水稻密密麻麻堆到一亩田里,还向上报告说亩产达到三千多斤。没过多久,村里又把我家里煮饭的铁锅都收上去炼钢了,那个时候我还不太高兴,现在有了人民公社,吃饭都不要钱了,还要那铁锅做什么啊。呵,呵……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土豆120万斤【感悟历史】鼓足干劲加油干放开肚皮吃饱饭空山吃坐这是河南建国人民公社的8名劳动力5个小时的劳动成果,仅1.042亩小麦。人民公社化运动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发展1.大跃进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2.吃饭不要钱的人民公社有什么特点?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严重后果?(可从资源使用、环境保护、社会风气、经济发展等角度探讨)
4.导致这些严重后果的原因是什么?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76年)(1)失误原因:
(2)特点: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才开始起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没有深刻的认识;
②党内“左”倾错误的逐渐泛滥;(根本原因)
③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和公有化的规模。
“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工农业发展的高速度(具体表现为经济建设中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共产风”)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76年)(1)失误原因:
(2)特点:(3)后果: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运动使得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②大跃进不但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③人民公社会运动使得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折;
导致我国出现了连续三年(1959—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4)教训:大跃进----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民公社化运动 ---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961年 2月 2日 星期六 阴转晴
现在想起来,都不明白前几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那会儿,大家为什么干了那么多的傻事,村里面不少人饿死了,听说中央已经开了会要调整,但是能调整过来吗? 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主要是调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调整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巩固,指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经济成果…… 。充实,指以少量的投资来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 。提高,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76年)4、国民经济的调整 ---“八字”方针(1960年)(后期调整发展)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调整什么?成效: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失误正确中共八大
1956“大跃进”
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论十大关系》
1956十年建设中的正确探索和失误八字方针的制定
1960年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Fgh5、十年建设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贵阳乌鲁木齐兰州包头兰新铁路包兰铁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包头钢铁公司大庆油田大庆武汉武汉钢铁公司上海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大港油田天津北京柳州黔桂铁路胜利油田东营1968年6月 8日 多云
这天我正在地里劳动,村里喇叭通知大家去参加村长和地富反坏右的批斗会。老实说我真的不想去,农民的本分就是种好地。再说村长多好的人啊!这两年整天批斗来批斗去,没人好好种地,化肥厂停产了,生活真困难啊!快速阅读找出四幅折线图中,最能显示十年“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哪一幅?为什么? 工农业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年代年代年代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ABCD66年  73年 75年三、动乱的十年(1966-1976年)1.经济混乱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966---1976年)(2)表现
(1)原因:“左”倾错误恶性发展,“文化大革命”爆发,“全面夺权” 狂潮掀起。①经济计划废置;②经济工作瘫痪;③交通运输阻塞;
④企业管理混乱;⑤物质供应紧张;⑥人民生活下降2、周恩来对经济的整顿(1971—1973年)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966---1976年)1、经济混乱(1)背景:1971年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周 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2)措施:①整顿企业,恢复各种规章制度;
②重申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3)结果:到1973年国民经济有了起色。1975年 4月 6日 晴
听说毛主席恢复邓小平的工作了,最近村里没以前那么乱了,化肥也运到村子里了,庄稼长势不错。但心里一点也不踏实,谁知道后面还要搞什么运动呢?真希望 “文化大革命”能早点结束,这样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2、周恩来对经济的整顿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966---1976年)1、经济混乱3、邓小平对经济的整顿(1975年)(1)背景:1975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后,邓小平主持中央和国务院工作。
(2)措施: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对交通运输、钢铁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作等进行全面整顿。
(3)成果:国民经济开始了恢复和发展。
(4)全面整顿的实质: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
(5)结果:由于“四人帮”的阻挠,趋于稳定的经济形势遭破坏。 (1969年的)7月21日,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全世界都通过电视广播关注着这一重大事件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对此一无所知。60年代末期,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经济振兴迹象,后来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和南朝鲜正是在这时开始起步,日本也摆脱战争的阴影,开始了经济的复苏。然而,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的脚步却停滞了整整十年。
——陈晓卿《百年中国》地球人都知道“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年)    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52年 57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年周恩来(71-73)邓小平(73-75)66—71年:国民经济由于“文革”动乱,造成严重破坏。71—73年:周恩来主持工作,国民经济有了起色。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开始了复苏和发展。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建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
----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4、文革对经济的影响:文革时期政治混乱的给中国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5、”文革”教训: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4、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4)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3)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或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⑵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不急于求成,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1)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5)保持社会安定团结;(6)抓住发展机遇。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经验教训学史明智学以致用 1.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
B.引导个体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
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上海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2、我国在解决右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的创举是A.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B.经销代销
C.强制没收
D.和平赎买DD3.据某个时期的《科学普及资料汇编》记载:广东农民“创出”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此类科学“奇迹”最有可能出现的时期是 A.三大改造运动 B.文化大革命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4.“文革”爆发后,在“全面夺权”的狂潮中,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具体表现有 ①国民经济计划因无法执行而被废置 ②经济工作陷入瘫痪和半瘫痪状态 ③交通运输堵塞 ④市场供应紧张,人们生活水平下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DD5、(2011·北京卷)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
A.1946、1949 B.1952、1956
C.1966、1976 D.1978、1982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