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数数》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沪教版(2024)一年级下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数数》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沪教版(2024)一年级下册数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3-20 19:5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数数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内容分析 本课时“数数”是第二单元“100以内的数”中的第一课时,数的概念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 教材例1通过数糖果“一共有多少颗”,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知,让学生采用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等个性化的数数方法,用一一对应原则,通过点数、圈数等策略,在具体计数的活动中感悟“个”和“十”计数单位的实际意义和大小关系。例2以数小棒有“一共有多少根”理解6捆小棒就是6和十,借助计数器拨一拨,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 “一(个)” 和 “十”,理解 10 个一是十的关系。练一练中十个一圈、数一数和涂一涂进一步巩固计数方法和口头表达计数结果。 本课时是学生在认识20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领域的一次扩展,将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体验与认识,并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和位值制原则,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在第一学期已经认识了数位顺序表,知道20以内的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所代表的含义。 学习经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 3.困难预估:部分学生在抽象计数过程中,将实物数量与计数器计数建立联系时可能存在困难;数数过程中,尤其是数接近整十数时,易出错。
*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经历对实物进行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等实践活动,能口头表达正确的计数结果。初步体会使用“一”和“十”的计数过程。 通过使用计数器表示实物数量的操作活动,逐步抽象计数过程,初步感知十位和个位。 在具体的情境中参与数学活动,提升数感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能对实物进行一个一个和十个十个地计数,并正确口头表达计数结果。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实物数量与使用计数器计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资源 教材、课件ppt、学习单、计数器等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评价关注点
一、 情境引入 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把糖果,你知道有多少颗吗?今天我们来数一数糖果。 能对新知学习感兴趣。
二、 探究新知 (一)直观感知计数 出示:例1情境图 估一估:你知道这里有多少糖果吗?谁先来估一估? 实际操作:这里到底有多少颗糖果呢?我们可以怎样准确地进行计数,请你在学习单上圈一圈、数一数 全班交流: (1)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①一颗一颗地数:……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 ②两颗两颗地数、五颗五颗地数…… ③先十颗十颗地数,再一颗一颗地数:1个十、2个十、2个十是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 比较: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哪一种数数方法可以一眼让人看出数量呢? 小结:刚才我们一颗一颗地数,知道了一共有二十三颗糖果。像这样十颗一圈,十颗十颗地数,可以一下子看出有二十三颗糖果。 6.揭题:数数的时候,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数数”。(板书:数数) (二)抽象计数过程 1.出示:例2情境图 2.同桌交流:一共有几根小棒?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3.全班交流:6捆小棒就是6个十,6个十就是六十,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六十四。 4.小结:一捆就是10根,其实也是十个十个地数。6捆就是6个十,再数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六十四,一共有64根小棒。 5.操作活动: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同桌交流。 6.全班交流: ①你是怎么拨的? ②十位上6颗珠子表示什么? ③个位上的4颗珠子表示什么? ④现在这个数是多少? 7.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数数的方法,当物体数量比较多时,我们可以先数有几个十,再往下数几个一。 能否认真观察情境图 估数的合理性 数数方法的多样性与正确性 是否理解不同数数方法的特点 能否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计数的结果。 能否正确在计数器上拨数并理解数位含义;能否总结数数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十个一圈,数一数,涂一涂 2.圈一圈、数一数、说一说。 4.某小学组织一年级三个班学生去往“西郊烈士陵园”致敬先烈。表示一名1班学生、表示一名2班学生、表示一名3班的学生。学生们按下图所示排队。 (1)说一说:1班有( )人,2班有( )人,3班有( )人。 (2)动一动:分别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对应计数器,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 会先十个十个地数,再一个一个地数。 能根据情境区分三个班的人数,会十个十个地数。
四、 全课总结 1.全课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课堂评价 最后,你觉得今天谁的表现最棒?你自己呢? 能清楚归纳本节课的知识,客观地自我反思与评价。
板书设计 数数 先十颗十颗地数, 再一颗一颗地数。
课堂学习单 附件一
课后作业 题号 对应目 标编号 学维度 题目 类型 题目 难度 预计完 成时间
识记 理解 运用 综合
1 1、3 √ 填空 简单 3分钟
2 2、3 √ 填空 中等 4分钟
3 1、3 √ 填空 较难 4分钟
课后作业单 见附件2
反思与改进 ‘
附件1:
学 习 单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1.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 ? 2.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 ?
3.十个一圈,数一数,涂一涂
4.某小学组织一年级三个班学生去往“西郊烈士陵园”致敬先烈。表示一名1班学生、表示一名2班学生、表示一名3班的学生。学生们按下图所示排队。
(1)说一说:1班有( )人,2班有( )人,3班有( )人。
(2)动一动:分别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附件2:
作 业 单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看图说数。
2.说一说图B和图D分别表示几。
3.想一想,说一说。
( )再添上1是(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