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认识100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内容分析 认识100是上教社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的内容。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这是认识数的第一阶段,本单元的教学是认识数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将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数位表”两个基本概念。从“100以内的数”这一大单元的视角去看,本课时建立“10个十是1个百”的模型,也知道“一”“十”“百”都是计数单位,为后续认识更大的自然数打下基础。 教材呈现的内容有小棒、计数器、数位表、数。本课时依旧设计比较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不仅指向了小朋友识数、数数、写数能力的培养,还有观察、倾听、语言表达、动手操作,书写等能力。虽然是“认识100”的第一课时,但之前有“10个一是1个十”学习经验,可以利用学生的迁移能力,适当加快教学节奏,小朋友在经历充分的学习体验后,适当设计一些有思维力度的练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理解100以内数的含义,理解其组成会进行读写,能理解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学习经验:学生在一上通过“9再加1就是十”,体会了10的含义和组成与1~9的不同,初步感受计数单位的含义。 3.困难预估:建立“10个十是1个百”的模型,也知道“一”“十”“百”都是计数单位。
*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感知并表达数量由99到100的累计过程,知道“10个十是1个百”,初步建立100模型。 2.结合摆计数器的实际操作,感受不同数位上的“满十进一”,进一步理解数100的含义。 3.通过数位表的呈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能说出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4.知道数100的写作和读作。
教学重点 1.理解“10个十是1个百”。 2.能说出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10个十是1个百”。
教学资源 教材、课件ppt、实物、学习单等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评价关注点
一、 情境引入 媒体演示装面包,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叔叔阿姨是如何装面包的。 (1)出示1袋(10个)面包,数一数一袋有几个 (2)出示9袋面包,问学生:一共有几个面包?你是怎么数的? (3)装第10袋,边装边数,91、92……99,装满10袋,问:现在一共有几个面包? 能否认真倾听
二、 探究新知 (一)学具操作,促进理解 1.出示:小棒图 ①摆一摆、看一看、数一数。 问:小棒发生什么变化? ②说一说。 用规范语言“9个一加1个一,合起来是10个一,也就是1个是十”。 ③十个十个数 揭示:10个十是1个百 2.出示:计数器 ①拨珠子:计数器上,个位摆9颗珠子,再拨1颗,现在是几颗?怎么摆? ②十位依次摆放至9颗珠子,问这个数是几? ③十位再加1颗珠子,怎么表示? ④小结: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一。 (二) 认识计数单位 1.认识数位表 ①出示两位数数位表,问怎么表示100? ②揭示: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③认识数位表中的各数位及计数单位。 100的读写 新课小结 通过摆一摆小棒、拨一拨计数器,我们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10个十是1个百”,在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一”“十”“百”都是计数单位。 能否仔细观察、有序数数。 通过计数器的摆放规则,理解“满十进一” 能否通过数位表,知道各数位表示的含义及计数单位
三、 巩固练习 书p25说一说:95再加多少就是100? 1颗珠子,在计数器上可以摆出哪些数?
三、 全课总结 1.全课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课堂评价 最后,你觉得今天谁的表现最棒?你自己呢? 能清楚归纳本节课的知识,客观地自我反思与评价。
板书设计 认识100 10个一是1个十 10个十是1个百” “一”、“十”、“百”都是计数单位
课堂学习单 见附件1
课后作业 题号 对应目 标编号 学维度 题目 类型 题目 难度 预计完 成时间
识记 理解 运用 综合
1 1、2、3 画图 简单 5分钟
2 1、2 游戏 简单 5分钟
课后作业单 见附件2
反思与改进
附件1:
学 习 单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一、95再加多少就是100?
二、1颗珠子,在计数器上可以摆出哪些数?
附件2:
作 业 单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表示出100
画小棒
(2)在计数器上画一画 (3)在数位表上写一写
我来摆一百
要求:
利用家里的生活物品(豆子、牙签等),十个十个地数一数,摆出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