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沪教版(2024)一年级下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半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沪教版(2024)一年级下册数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5.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3-20 21:1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半时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内容分析 “半时”是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时间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二课时,属于综合与实践学习领域。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这是第一次正式系统地认识时间。教材中基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学生郊游,借助实际操作活动(按要求把钟拨到半时;按要求画一画分针和时针的位置)来进一步认识钟面、整时和半时,初步体验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本节课是学习半时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还将学习用“几时几分”来表示具体某一时刻,认识年、月、日,学习时、分、秒及其之间的进率以及时间段的表示、计算等内容,本课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认识时间奠定基础。 时间不像长度和质量,容易具体地、形象地表现,它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注重激发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以及操作体验,借助“认一认”“拨一拨”“辨一辨”和“讲一讲”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半时,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看,学生已经知道钟面的基本构成,有1-12个数字,并按顺时针方向排列,有12个大格,钟面有时针和分针。有关钟表的知识为学生学习半时提供了学习基础。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看,对于时间的知识,基于原有的实际生活、直接经验,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时间的经验,如部分学生会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几点”来表达钟面上的时刻。 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一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本课学习,学生可能在归纳半时读法时,对“走过”这个词的理解存在困难。
任务分析
学习内容领域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核心素养 数感 □量感 □符号意识 运算能力 □几何直观 □空间观念 □推理意识 □数据意识 应用意识 □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探索半时的认读规律,会认读半时,并能根据给出时刻画出时针和分针。 2.通过联系实际、亲身经验,能将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与时刻相联系。 3.在实践活动中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会认读半时,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1理解时针和分针的联动 2 能将生活中的时间和事件建立联系。
教学资源 PPT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评价关注点
一、情景引入 学校组织学生郊游,请同学们一起先来观察他们几时出发? 学生:时针指向8,分针指向12,就是上午8时。 同学们已经整理好书包,他们整装待发,大家一起看看分针和时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现在是几时? 总结:引出半时
二 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半时 学生:上午8时半 师:观察8时半,分针和时针有什么变化? 总结:分针和时针顺时针旋转,分针走了中面的一半。 师:公交车行驶了一段时间到达了游乐场。同学们看一看现在是上午几时? 生:上午九时半。 师:怎么看是九时半? 生:分针指向6,时针走过9,在9和10中间 总结:分针指向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活动二:辨一辨 同学们终于排到了喜爱的项目,请大家帮忙看一看现在是上午几时? 生:上午10时半。 师:整时和半时有什么区别? 总结:整时分针指向12,半时分针指向6 整时时针指向某个数,半时分针指向两数之间。 活动三:写一写 午餐的时间到了,学生们在一起吃午餐,看一看现在是上午几时? 生:上午11时半 师:我们还可以怎么表示上午11时半呢?半表示多少分钟呢? 生:可以表示30分针;上午11:30 师:你还可以再把之前的时间用这种方式写吗? 活动四:拨一拨,画一画 时间过得真快呀!下午8时半,学生们正在看烟花表演,谁能帮助老师拨一拨时针和分针在哪里吗? (请一位学生上台拨一拨,其它学生在学习单上画一画)
三巩固练习 一说一说分别是上午还是下午半时 二用两种方式填一填分别是几时 三画一画分针和时针 (注意分针和时针的长短) 四 说一说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课堂学习单 见附件
反思与改进
学习单
一 写一写
二 画一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