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孙权劝学》复习
复习目标
1.识记《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等文学常识,熟记重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理解文章大意。
2.分析人物的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习规劝的艺术——善劝,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自己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e7d195523061f1c0600ade85ab8d19863d296bbd6d3c8047FB0A4867354E4F1E3A7DEAE3C4C4B5C9777EC9E9D7F78045DB0296A4194571101A21F67FC7D6C39966CE50B69116E2EE84E571E25F3C0CCE76257F20D20A10EC537F3EDFBC5AA7A5007403E0A5ADC4F81B10D97299F0023A283CC3E3DB7539ABD7B2507B6D0A163E2E3D077E35BEC8DE
一、巩固基础——文学常识
①《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朝代) (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1362年间的史事。
②司马光,字 , 朝代 家, 家。
③五经是指《 》《 》《 》《 》《 》等书.
战国
五代
北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
编年体
君实
春秋
易
礼
诗
书
政治
北宋
史学
1、卿今 当涂 掌事
2、蒙辞 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
4、但当涉猎,见 往事 耳
5、卿言多务,孰若孤
6、蒙乃始就学
7、及鲁肃过寻阳
8、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9、即 更 刮目相待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1、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当道,当权 掌管事务
推托 用 事务
研究儒家经典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语气词 同“耶”
只,只是 粗略地阅读 了解 指历史 语气词,罢了
说 谁能比得上
从事
到,等到 经过
如今,现在 才干和谋略 不再是
就 另,另外 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刮,擦拭
对朋友辈的敬称 知晓事情
于是,就 表顺承
一、巩固基础——字词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蒙乃始就学。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一、巩固基础——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2、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来推托。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蒙乃始就学。
吕蒙于是开始从事学习。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阿蒙了!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离别几日,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
一、巩固基础——句子翻译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开始从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跟吕蒙商讨国家政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别几日,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告别了。
3.古今异义归纳
1、博士
2、往事
3、孤
4、见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情。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古义:了解。
今义:看见。
古义:王侯的自称。
今义:孤单、孤立、孤儿。
1、请以“学”字为中心,将本文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总结层意。
6、用哪一个成语能概括本文的思想主题?
7.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2、反复朗读,体会孙权劝说的语气和态度。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的?
3、课文是如何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研读共品(先独立思考,答案写在练习本上,不明白的问题再讨论)
5、从选文中找出能够表现吕蒙就学前后鲜明对比的两个成语并加以解释。
4.“士别三日,既更刮目相待。”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学
1、请以“学”字为中心,将本文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总结层意。
孙权善劝:
第一次劝说: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严厉、关心的语气)
第二次劝说: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责备)
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责备)
④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语重心长,现身说法)
第一次劝说说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次劝说先降低吕蒙学习的难度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再现身说法,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2.反复朗读,体会孙权劝说的语气和态度。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的?
3、课文是如何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1)课文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对鲁肃的神态(大惊)、语言和动作(结友)描写,以及他对吕蒙的评价及行动印证了孙权劝学的效果,吕蒙的惊人进步。
(2)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开卷有益;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4.“士别三日,既更刮目相待。”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人也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的人和事。
5、从选文中找出能够表现吕蒙就学前后鲜明对比的两个成语并加以解释。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6、用哪一个成语能概括本文的思想主题?
答:开卷有益。(打开书本看一看,就会有所收获)
7.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孙权:关心下属,循循善诱。
吕蒙:幽默风趣、知错就改、重视学习、勤奋好学,自信。
鲁肃:真诚欣赏别人、敬才爱才。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7、读书名句
对比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オ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ニ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今者オ略,非复吴下阿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词
泯然( )众人矣 卿今者才略( )
2.下列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但当涉猎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C、即书诗四句 孤常读书
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蒙辞以军中多务
3.翻译句子: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伤仲永》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而《孙权劝学》用什么形式展开故事情节?两篇文章同样说明了什么道理。
1.消失 才干和谋略
2.A
3.(他的父亲)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另外用新的的眼光看待他。
4.对比 对话
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为主旨,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启示:
伤仲永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即使天赋很高,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成绩,同时也告诉了人们,对于天赋不那么异秉的人,更需努力学习才能比别人聪明,有所收获。
【二】
【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 ”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3)邴原少孤( )
(4)欲书可耳( )
2.翻译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
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
答案:
粗略阅读
难道
幼时丧父
读书
(你如立志学习,我愿意白教你,不要学费。)
甲: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乙:赞美邴原少而好学。
三、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勖助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2分)
A.①孰若孤?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B.①即更刮目相待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C.①在军中常苦多务 ②必先苦其心志
D.①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益慕圣贤之道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2分)
A.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以钱覆其口
B.①蒙乃始就学 ②乃重修重阳楼
C.①结友而别 ②成礼而去
D.①盖不可及也 ②盖以诱敌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__.
(2)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____学习必然会有收获,难道不应该去学习吗?
4、.如果从文中选择一人加入你的微信读书群,你会选择谁?请结合两个语段概括说明理由(至少两条)。
示例一:我选择孙权。因为他喜欢读书并涉猎广泛;善于激励表扬他人读书;能够有针对性地推荐阅读书目和读书方法。
示例二:我选择吕蒙。因为他虚心听取他人读书建议,积极付诸行动;读书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学识渊博,能够学以致用。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和蒋钦说:“你们现在都当权管事了,应当通过学习来增加知识提高自己!”吕蒙说:“在军中常苦恼于事务很多,恐怕不允许再(有时间)来读书。”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有我事务多呢?我少年时读过《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有《易》没读过。到统领军国大事以来,又熟读《三史》和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好处。像你们两个人,天分好,悟性高,学习必然会有收获,难道不去学习吗?应该赶快去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晚不睡觉,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光武帝刘秀在带兵打仗的时候,手里从来没离过书。曹操也说自己到老了都很喜欢学习。你们为什么偏偏不自己勉励自己呢?”吕蒙于是开始学习,意志坚定不知疲倦,他所看读过的书和发出的见解,大学者都比不上。后来鲁肃代理周瑜的事务,(路过寻阳时)会见吕蒙,鲁肃和他议论(国家大事),常常还会辩论不过。鲁肃(亲切地)抚摩着他的背说说:“我以为兄弟你只有打仗的才能罢了,像你现在的这样,学识渊博,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和读书人分开三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秘密地对鲁肃说了三条计策,鲁肃郑重地接受了,并且保密。孙权经常叹道:“人一边长大,一边这么学习的,象吕蒙、蒋钦这样的,没人比的上……”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节选自《后汉书 烈女传》)
【注释】①趋,快步走向 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 ④懿,美好
1.段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何异断斯织乎?
B.“羊子曰”即“羊子说”,其前后应断开,“久行怀思”表述的是因果关系,可组合成单句,其后断开,排除C、D两项;“妻跪问其故”句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A项。
与割断这正在织的布有什么不同呢?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