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篁竹(huánɡ) 清冽(liè) 嵁(kān)
B.悄怆(qiāo) 幽邃(suì) 差互(cī)
C.参差(cēn) 佁然(yí) 寂寥(liáo)
D.俶尔(shū) 翕忽(xī) 珮环(pèi)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四面/竹树环合 B.全石/以为底
C.乃/记之而去 D.潭中鱼可/百许头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皆若空游无所依 若:是。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 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
4.下列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隔篁竹,闻水声 不闻爷娘唤女声
B. 杂然相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C. 以其境过清 不可知其源
D. 上善若水 皆若空游无所依
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记之而去 潭西南而望
B. 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C.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D. 心乐之 乃记之而去
6.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皆若空游无所依
(3)日光下澈
(4)斗折蛇行
(5)其岸势犬牙差互
7.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者高兴愉悦的心情。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9.将空缺的古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古人写水,常以游鱼入景。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 ”描绘了潭中百来条鱼儿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画面。
(2)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 ”
(3)《小石潭记》中,小石潭边清冷、寂静的环境令作者触景生情,他感到“ ”,心情由舒畅转为忧伤。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溪流逶迤曲折、忽隐忽现之景象的句子是: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不以物喜
B.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C.不可久居/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D.乃记之而去/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1.请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2、根据提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发现小石潭→ →远望小石潭源头→ →离去
13、请简要分析文章前两段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
14、本文是山水游记的典范之作,在语言使用、写景技巧、表情达意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请你以第二段为例,自选角度,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刘南垣开喻门生
国朝①尚书刘南垣公,请老②家居。有直指使者③,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④,家常便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唯脱粟饭⑤,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⑥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⑦责人。
[注释]①国朝:指明朝。②老:告老。③直指使者:官名,亦称直指。④治具:下厨房,烧饭。⑤脱粟饭:即糙米饭。⑥饮馔:指酒肴。⑦盘飧:盘中之食物,亦称盘餐;在此引申为饮食。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比食至 ( )
(2)公强之 ( )
1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1)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2)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责人
17.下列与“比食至”中的“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两膝相比者
(B)比其反也
(C)天涯若比邻
(D)鳞次栉比
18.阅读本文,从一个方面,说说你的体会。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明成祖讲官
仁宗为太子,曾侍侧,成祖顾问讲官:“今日说何书?”对曰:“《论语》君子小人和同章。”问:“何以君子难进易退,小人易进难退?”对曰:“小人逞才而无耻,君子守道而无欲。”问:“何以小人之势常胜?”对曰:“此系上之人好恶,如明主在上,必君子胜矣。”又问:“明主在上,都不用小人乎?”曰:“小人果有不可弃者,须常警饬①之,不使有过可也。”
[注释]①警饬:警告,告诫。
1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成祖顾问讲官( )
(2)君子守道而无欲( )
2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小人果有不可弃者,须常警饬之,不使有过可也
21.为什么“小人易进难退”?(用原文回答)
2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主张“远小人”,本文却认为小人也可用。你倾向于哪一种观点?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
1、A 2.D 3.A 4.B 5.D 6.(1)名词作状语,向西。 (2)名词作状语,在空中。(3)名词作状语,向下。(4)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5)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7.D 8.(1)(小石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大而高耸的岩石等各种不同的形状。(2)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3)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4)(鱼)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好像在和游玩的人互相嬉戏取乐。
9.(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闻水声 如鸣珮环 (3)凄神寒骨 , 悄怆幽邃 斗折蛇 , 明灭可见
10.D
11.(1)(游鱼)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而敏捷。
(2)向小石潭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2、观赏潭中景物 感受潭边气氛
13、①可以看到潭底的整块石头,写出了水的清澈。②水中鱼儿像在空中游动,写出了水的清澈。③日光直照在潭底,石上有鱼的影子,也可以从侧面写出水的清澈。
14、示例:《小石潭记》中的语言精练优美,有参差错落的变化,读起来和谐流畅,极有韵味。如第二段,以四字句为主,杂用六字句、七字句,参差错落,读起来和谐流畅,并且把景物写得生动形象,读来如在眼前。
15、(1)等到(2)勉强
16、(1)直指因为(是)老师说的话,不敢推辞 (2)、直指明白了这是在开导他,以后就再也不敢因饮食问题而苛责别人了
17、 B
18、刘南垣教训弟子的方法巧妙、得体,我们给别人提建议,也要讲究方法,使接受者心服口服。或:待人要宽厚,不要在小事上苛责于人
19、(1)看 (2)道义,真理
20、小人确实有不能放弃的才能,必须经常告诫他,不让他有过错就可以了
21、小人逞才而无耻
22、略(讲出道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