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阅读7 静夜思 教学设计
课题 阅读7 静夜思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一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掌握 8 个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学会正确书写 6 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背诵古诗。 3.热爱古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能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4.理解诗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重点 掌握 8 个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学会正确书写 6 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首诗你会背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出自李白的《古朗月行》,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诗。 2.板书课题:7 静夜思 3.齐读课题。 4.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现存诗歌近千首,被称为“诗仙”。 二、新知探究 (一)出示课文。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并圈出本课生字。 2.老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 (二)认读生字 1.出示认读生字:静 思 床 疑 举 望 低 故。 预设:(1)熟字加偏旁(争 + 青 = 静;木 + 广 = 床;田 + 心 = 思;古 + 攵 = 故 ) (2)形近字比较:(低 -- 底;光 -- 先 )、(3)利用生活经验组词(举 -- 举手、举例、举动;光 -- 光亮、月光、灯光 ) (1)识记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2)归类识字,发现规律。 (三)会写生字 1.出示会写生字:思 床 前 地 故 乡 教师指导重点笔画和书写事项。教师范写,学生先书空,再描红。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思” 字,“田” 的第二竖在竖中线上,心字底略宽。 “床” 字,“广” 的点和 “木” 的竖都在竖中线上,“广” 的横不宜过长。 “前” 字,下部竖向笔画平行,“月” 的撇变成竖。 “地” 字,左边第三笔是提,右边第二笔起笔较高。 “故” 字,注意笔画间的穿插,区分反文与折文,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乡” 字,两个撇折转折处基本对齐,第一个撇折在竖中线上起笔,第二个撇折微微上扬,长撇舒展。 课堂巩固 我会读:识记生字 四、课文解读 (一)整体感知 1.读了古诗后,你知道了什么? 第1、2、4行末尾的字分别是_____、 _____、 _____,押韵_____ 。(光、霜、乡 ɑnɡ) 2.你知道这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时间写的吗? 晚上 有月亮的晚上 (二)学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月光”是怎样的月光 月亮的光线。 2.“疑”是什么意思? 怀疑。这里是好像的意思。 3.“疑是地上霜”真的是地上的霜吗? 比喻句:把“月光”比喻成“霜”。 4.指名说说诗句意思,集体订正。 诗意:看见床前银白色的月光,好像是地上下霜了。 (三)学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读诗句,在这样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又在做些什么呢? 2.找一找诗句中的反义词——“举头”、“低头”,边做动作边读诗句。 3.指名说说诗句意思,集体订正。 诗意:抬起头看着明亮的圆月,低下头思念故乡。 五、课堂延伸 你有没有离开过家或父母的时候?你的经历是怎样的? 六、课堂练习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练习 1.抄写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把《静夜思》背给爸爸妈妈听。 ①复习导入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②介绍诗人和讲解诗题,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背景,为学习古诗做好铺垫。 ③将生字书写归类指导,有利于学生区分、加深印象。 ④看教师范写,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教师巡视指导,展示评价。 ⑤回忆自己思念亲人或故乡的经历,将这种情感融入朗读中,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