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评测】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基础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素养评测】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基础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1 12:4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第七单元质量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9页,答题卡共4页。试题卷(试题基础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3道小题,9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1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洛(luò)阳 砚(yàn)台 机械(xiè)
B.恭(ɡōnɡ)敬 兵卒(zhú) 措(cuò)施
C.屡(lǔ)次 摧(chuī)毁 和蔼(ǎi)
D.急躁(zào) 徘徊(huái) 慷慨(ɡǎi)
2.下列成语中,与古人读书求学无关的是( )。
A.悬梁刺股 B.凿壁借光 C.手不释卷 D.南辕北辙
3.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比喻)
B.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排比)
C.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拟人)
D.黄继光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对比)
4.对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语言描写)
B.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动作描写)
C.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神态描写)
D.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心理描写)
5.下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行驶 零晨 践行 彬彬有礼
B.洛阳 唯持 秩序 囊萤夜读
C.主宰 调遣 贤惠 搏大精深
D.窟窿 勤奋 岗位 凿壁偷光
6.对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渲染出离别的黔淡气氛。
B.第二句写清晨辛渐即将登舟北归,“我”想到他不久就要隐没于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C.三、四两句是作者以冰壶设喻赠勉,寄望于洛阳亲友:日后依然冰清玉洁,永远坚持操守。
D.全诗既有唐诗中常见的“即景生情,情蕴景中”的特点,又有“深厚有余,优柔舒缓”的独特风格。
7.下列选项中词语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腾云驾雾 心悦诚服 寝食难安 意味深长
B.视死如归 大义凛然 文质彬彬 临危不惧
C.和蔼可亲 兴高采烈 眉清目秀 虎背熊腰
D.焦躁不安 喜出望外 心急如焚 胆战心惊
8.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B.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C.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D.船长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9.下列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夏天有月亮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
B.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
C.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练习用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
D.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照着书本,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卢纶的《塞下曲》是一首边塞诗。“塞下曲”指唐代一种乐府诗, 多写边塞军旅生活。
B.“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这两句诗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咏梅》。
C.“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诗句中的“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行踪,又暗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心情。
D.古诗《墨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表明了诗人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大题第1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1.“单于夜遁逃”中“单于”指的是匈奴的首领。( )
12.挑山工常常跑到游人前头去是因为他们一个劲儿向前走,不停下来看风景。( )
13.“他终于被我说服了”和“他终于把我说服了”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 )
14.“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的意思是作者需要
这幅画来装饰自己的书房。( )
15.“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
三、综合题。(本大题第16~22小题,共31分)
16.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0.5分,共2分)
(1)平明送客楚山孤( )
A.天刚亮 B.白天 C.平民 D.平常
(2)单于夜遁逃( )
A.遁地 B.逃跑 C.快跑 D.带着盾牌逃走
(3)只留清气满乾坤( )
A.清新 B.轻的气体 C.清香之气 D.清晨的空气
(4)一片冰心在玉壶( )
A.坚硬的心 B.冰做的心 C.纯洁的心 D.冰冷的心
17根据意思写四字词语。(本题6小题,每小题0.5分,共3分)
(1)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
(2)形容事情突然、出乎意料地来到。( )
(3)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起谈论或看待。( )
(4)面临着危险从容不迫,毫不畏惧。( )
(5)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
(6)-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改变。( )
18.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填序号)。(本题共1小题,每词0.5分,每空1分,本题共9分)
①( )定自( ) ②惊( )失( )
③( )( )有序 ④小心( )( )
⑤( )丝不( ) ⑥( )( )深长
⑦( )不可( ) ⑧相( )并( )
哈尔威船长 地驾驶着“诺曼底号”,因为雾大,全速前进的“玛丽号”撞上了“诺曼底号”。一刹那间,人们 ,而哈尔威船长 地指挥着,救援工作进行得 。最后哈尔威船长犹如铁铸, ,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19.将下列句子中的省略号的用法填在括号里。(填序号)(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3分)
A.表示内容的省略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1)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 )
(2)他红着脸说:“我……我……我不是故意的。”( )
(3)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
20.选词填空。(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7分)
竟然 偶然 依然
(1)在一个________的机会里,我________在黄山又碰到二十年前教我小学的刘老师,他年过半百,身体却________那么强健。
只要……就…… 虽然……但是…… 只有……才……
(2)哈尔威船长________葬身大海,________他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因为________勇于为人民作出牺牲的人,他________能得到人民永久的怀念。
21.语句拓展。(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翻译句子)
(2)美国政府同意钱学森回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22.根据课文积累填空。(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3分)
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哈尔威是一个
的好船长;石峰、王玉章笔下的黄继光是一个
的好战士;冯骥才的《挑山工》里平凡的挑山工却因为其
的精神让人难忘。
四、阅读理解。(本大题分为两道大题,第23~32小题,共24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第23~26小题。(本题共9分)
楚人有鬻(yù)盾①与矛者,誉②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③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④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⑤应⑥也。夫⑦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①盾:盾牌,古代作战时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②誉:赞誉,夸耀。③陷:穿透、刺穿。④或:有人。⑤弗能:不能。⑥应:回答。⑦夫:用在首句,引起议论。
23.(2分)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子之矛 B.陷子之盾 C.不陷之矛 D.吾矛之利
24.(4分)翻译句子。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25.(1分)这则寓言中隐含着的一个成语是 。
26.(2分)对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矛。
B.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C.说话不要说得太满。
(二)课外阅读,完成第27~32小题。(本题共15分)
生活的真谛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了,于是这才真有点奥妙。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
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她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
后来有一天,他们打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开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哀
伤,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
“买花。”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我只是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常寄钱来买花,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是这么想的?”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墓里哪个活着?”
老夫人没有作答。她只是小坐了一会儿,没留话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率直、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不错,她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
27.(5分)文中有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前一句是对老夫人的
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她的心情是 。后一句是对老夫人的 和 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她的心情是 。
28.(2分)文中加点词“目瞪口呆”的意思是
,守墓人目瞪口呆的原因是

29.(2分)下列对文章第 1 自然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活有许多道理很普通,但常常被人们忘记。
B.生活的真谛、幸福的源泉,道理深奥、微妙。
C.生活中许多道理很普通,可常常被遗忘,而一旦意识到它们时,情况就完全不相同了。
D.人们不理解什么是生活的幸福和真谛。
30.(2分)“这真叫我快活!”下面对亚当夫人说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她自己开车过来,使她快活。
B.临死前完成了一桩心愿而使她快活。
C.守墓人帮她把花送给了孤儿院的人,因而使她快活。
D.她找到了生活的真谛,获得了幸福,因此她十分快活。
31.(2分)文章通过大量的语言描写对人物进行刻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守墓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或品质。
32.(2分)文章要告诉我们的生活真谛是什么?
五、习作。(本大题第33小题,共20分)
33. 题目:脸小眼大是我,可爱美丽是我,安静沉稳是我,脾气暴躁是我,爱好游泳是我,喜欢冒险是我,快如闪电是我,出口成章是我……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我。快来写写你的与众不同之处吧!请以“这,就是我”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要求:1.尝试运用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方法,通过具体事例,从多个方面介绍自己的特点,争取做到详略得当。
2.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400 字左右。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第七单元质量检测
语 文【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9页,答题卡共4页。试题卷(试题基础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3道小题,9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1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
A.洛(luò)阳 砚(yàn)台 机械(xiè)
B.恭(ɡōnɡ)敬 兵卒(zhú) 措(cuò)施
C.屡(lǔ)次 摧(chuī)毁 和蔼(ǎi)
D.急躁(zào) 徘徊(huái) 慷慨(ɡǎi)
2.下列成语中,与古人读书求学无关的是( D )。
A.悬梁刺股 B.凿壁借光 C.手不释卷 D.南辕北辙
3.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D )。
A.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比喻)
B.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排比)
C.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拟人)
D.黄继光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对比)
4.对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D )。
A.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语言描写)
B.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动作描写)
C.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神态描写)
D.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心理描写)
5.下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
A.行驶 零晨 践行 彬彬有礼
B.洛阳 唯持 秩序 囊萤夜读
C.主宰 调遣 贤惠 搏大精深
D.窟窿 勤奋 岗位 凿壁偷光
6.对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D )。
A.第一句写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渲染出离别的黔淡气氛。
B.第二句写清晨辛渐即将登舟北归,“我”想到他不久就要隐没于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C.三、四两句是作者以冰壶设喻赠勉,寄望于洛阳亲友:日后依然冰清玉洁,永远坚持操守。
D.全诗既有唐诗中常见的“即景生情,情蕴景中”的特点,又有“深厚有余,优柔舒缓”的独特风格。
7.下列选项中词语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
A.腾云驾雾 心悦诚服 寝食难安 意味深长
B.视死如归 大义凛然 文质彬彬 临危不惧
C.和蔼可亲 兴高采烈 眉清目秀 虎背熊腰
D.焦躁不安 喜出望外 心急如焚 胆战心惊
8.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
A.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B.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C.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D.船长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9.下列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夏天有月亮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
B.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
C.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练习用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
D.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照着书本,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B )。
A.卢纶的《塞下曲》是一首边塞诗。“塞下曲”指唐代一种乐府诗, 多写边塞军旅生活。
B.“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这两句诗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咏梅》。
C.“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诗句中的“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行踪,又暗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心情。
D.古诗《墨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表明了诗人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大题第1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1.“单于夜遁逃”中“单于”指的是匈奴的首领。( √ )
12.挑山工常常跑到游人前头去是因为他们一个劲儿向前走,不停下来看风景。( √ )
13.“他终于被我说服了”和“他终于把我说服了”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 × )
14.“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的意思是作者需要
这幅画来装饰自己的书房。( × )
15.“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 )
三、综合题。(本大题第16~22小题,共31分)
16.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0.5分,共2分)
(1)平明送客楚山孤( A )
A.天刚亮 B.白天 C.平民 D.平常
(2)单于夜遁逃( B )
A.遁地 B.逃跑 C.快跑 D.带着盾牌逃走
(3)只留清气满乾坤( C )
A.清新 B.轻的气体 C.清香之气 D.清晨的空气
(4)一片冰心在玉壶( C )
A.坚硬的心 B.冰做的心 C.纯洁的心 D.冰冷的心
17根据意思写四字词语。(本题6小题,每小题0.5分,共3分)
(1)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小心翼翼 )
(2)形容事情突然、出乎意料地来到。( 突如其来 )
(3)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起谈论或看待。( 相提并论 )
(4)面临着危险从容不迫,毫不畏惧。( 临危不惧 )
(5)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心急如焚 )
(6)-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改变。( 纹丝不动 )
18.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填序号)。(本题共1小题,每词0.5分,每空1分,本题共9分)
①(镇)定自(若) ②惊(慌)失(措)
③(井)(然)有序 ④小心(翼)(翼)
⑤(一)丝不(苟) ⑥(意)(味)深长
⑦(坚)不可(摧) ⑧相(提)并(论)
哈尔威船长(④)地驾驶着“诺曼底号”,因为雾大,全速前进的“玛丽号”撞上了“诺曼底号”。一刹那间,人们(②),而哈尔威船长(①)地指挥着,救援工作进行得(③)。最后哈尔威船长犹如铁铸,(⑦),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19.将下列句子中的省略号的用法填在括号里。(填序号)(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共3分)
A.表示内容的省略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1)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 A )
(2)他红着脸说:“我……我……我不是故意的。”( C )
(3)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B )
20.选词填空。(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7分)
竟然 偶然 依然
(1)在一个_偶然_的机会里,我_竟然_在黄山又碰到二十年前教我小学的刘老师,他年过半百,身体却__依然__那么强健。
只要……就…… 虽然……但是…… 只有……才……
(2)哈尔威船长_虽然_葬身大海,_但是_他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因为_只有_勇于为人民作出牺牲的人,他_才_能得到人民永久的怀念。
21.语句拓展。(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翻译句子)
正想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2)美国政府同意钱学森回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美国政府不得不同意钱学森回国。
22.根据课文积累填空。(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3分)
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哈尔威是一个 沉着冷静、舍己为人 的好船长;石峰、王玉章笔下的黄继光是一个 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的好战士;冯骥才的《挑山工》里平凡的挑山工却因为其 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的精神让人难忘。
四、阅读理解。(本大题分为两道大题,第23~32小题,共24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第23~26小题。(本题共9分)
楚人有鬻(yù)盾①与矛者,誉②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③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④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⑤应⑥也。夫⑦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①盾:盾牌,古代作战时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②誉:赞誉,夸耀。③陷:穿透、刺穿。④或:有人。⑤弗能:不能。⑥应:回答。⑦夫:用在首句,引起议论。
23.(2分)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D )。
A.以子之矛 B.陷子之盾 C.不陷之矛 D.吾矛之利
24.(4分)翻译句子。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我的矛很锋利,对于任何物品没有不能刺穿的。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25.(1分)这则寓言中隐含着的一个成语是 自相矛盾 。
26.(2分)对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B )。
A.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矛。
B.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C.说话不要说得太满。
(二)课外阅读,完成第27~32小题。(本题共15分)
生活的真谛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了,于是这才真有点奥妙。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
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她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
后来有一天,他们打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开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哀
伤,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
“买花。”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我只是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常寄钱来买花,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是这么想的?”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墓里哪个活着?”
老夫人没有作答。她只是小坐了一会儿,没留话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率直、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不错,她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
27.(5分)文中有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前一句是对老夫人的 神态
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她的心情是 哀伤 。后一句是对老夫人的 神态 和 动作 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她的心情是 快活 。
28.(2分)文中加点词“目瞪口呆”的意思是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守墓人目瞪口呆的原因是
没想到老夫人会自己开车来,并且看起来精神焕发。 。
29.(2分)下列对文章第 1 自然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A.生活有许多道理很普通,但常常被人们忘记。
B.生活的真谛、幸福的源泉,道理深奥、微妙。
C.生活中许多道理很普通,可常常被遗忘,而一旦意识到它们时,情况就完全不相同了。
D.人们不理解什么是生活的幸福和真谛。
30.(2分)“这真叫我快活!”下面对亚当夫人说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她自己开车过来,使她快活。
B.临死前完成了一桩心愿而使她快活。
C.守墓人帮她把花送给了孤儿院的人,因而使她快活。
D.她找到了生活的真谛,获得了幸福,因此她十分快活。
31.(2分)文章通过大量的语言描写对人物进行刻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守墓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或品质。
守墓人具有 率直、善良、富有同情心 的性格特点。
32.(2分)文章要告诉我们的生活真谛是什么?
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
五、习作。(本大题第33小题,共20分)答案:略
33. 题目:脸小眼大是我,可爱美丽是我,安静沉稳是我,脾气暴躁是我,爱好游泳是我,喜欢冒险是我,快如闪电是我,出口成章是我……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我。快来写写你的与众不同之处吧!请以“这,就是我”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要求:1.尝试运用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方法,通过具体事例,从多个方面介绍自己的特点,争取做到详略得当。
2.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400 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