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板块五 世界近代史
5.5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1.(2024·黄冈一模)科技进步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不断催生新的职业,在19世纪末出现的新职业有(A)
A.汽车司机、电话接线员
B.机器维修工、火车司机
C.飞机驾驶员、电力工人
D.航天员、网络工程师
2.(2024·十堰模拟)观察下面图表,分析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
A.珍妮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改进
C.内燃机的发明 D.电力广泛应用
3.(2024·随州三模)电炉取代煤炉或气炉,机械电冰箱取代冰盒;电动洗衣机、电熨斗、真空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庭劳动;19世纪60年代冷藏车的发明,优化了食物保鲜技术。这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C)
A.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C.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
D.造成了生态环境污染
4.(2024·扬州)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些工厂企业经由纵向和横向两条途径实行联合和兼并,向巨型企业转化。这说明美国(A)
A.生产和资本正日益集中
B.积极实施马歇尔计划
C.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5.(2024·河南)19世纪中后期,美国、德国等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后,纷纷加入国际竞争,打破了英国一国独大的局面。这表明该时期(B)
A.全球贸易发展迅速
B.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C.欧洲丧失优势地位
D.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6.(2024·潜江二模)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大众化教育在欧洲开始推广的直接原因是(C)
A.殖民扩张的需要
B.欧洲国家争夺霸权的需要
C.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D.资产阶级革命浪潮的推动
7.(2024·遂宁)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飞速发展。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然而,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材料说明(D)
A.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
B.工业革命为人们提供了便利
C.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D.工业革命带来贫富分化加剧
8.(2024·仙桃模拟)提出“人类是进化来的”,打破了千百年来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的是(B)
A.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B.《物种起源》的出版
C.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D.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9.(2024·恩施二模)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的社会图景。小说的主人公高老头出身寒微,后来做粮食承包商发了大财。他把大部分财产给两个女儿作陪嫁,后来自己却被女儿们抛弃,一贫如洗,孤苦伶仃地病死在一家小公寓的阁楼上。该小说抨击的是(C)
A.路易十六的专制统治
B.拿破仑加冕称帝
C.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
D.工人运动的高涨
10.【第二次工业革命】(9分)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在所有的新进展中,或许最重要的是在工业和民用中使用电力。此时科学研究成果在工业上得到更直接的应用,出现了大规模生产技术。公司制替代合伙关系成为标准,股份公司成立后,股票持有者是公司的所有者,但实际上他们几乎不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管理决策权归董事会。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世纪初期,美国工业化开始。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力和电气技术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工业化进程。1890年,美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当时的美国在国际舞台上跃跃欲试,但国际话语权仍然被英、法等传统强国所掌握。在这种情况下,世博会提供了一个测验国家综合国力、展示国家和民族形象的大舞台。
——摘编自陈燮君等主编《世博会简史》
材料三 19世纪后30年,科技的突飞猛进虽然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但也暴露了其消极的一面。在这次科技大发展中,获益最大的是资本主义列强,亚非拉地区发展依旧十分落后,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通过科技迅速崛起的列强也在这一时期相互争霸,最终诉诸战争,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以帮凶的身份倾泻在了20世纪的战争中。
——摘编自檀有志《科技革命与国际秩序
变革的深层关联与演变轨迹》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特点。(3分)
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出现公司制、股份制等新型管理模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举办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的原因。(3分)
美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美国的国际地位不如英、法等国;世博会提供了展示国家综合国力和民族形象的大舞台。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影响。(3分)
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加剧了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了战争的破坏性(或成为战争的帮凶)。
11.(2024·宜宾模拟)下图是某历史课堂学习的内容,意在引导学生(C)
A.掌握科学的分类
B.认识科学的起源
C.了解科学理论的重要价值
D.理解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12.(2024·福建)历史课堂上,老师使用了下图,他应是在介绍(A)
蹲踞式跳远的运动轨迹
A.牛顿的力学理论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达尔文的物种研究
D.爱迪生发明电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0张PPT)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历史 一轮复习(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板块五 世界近代史
第五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
和近代科学文化
教材知识梳理整合 精练本
1. (2024·黄冈一模)科技进步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不断催生新的职业,在19世纪末出现的新职业有( )
A.汽车司机、电话接线员
B.机器维修工、火车司机
C.飞机驾驶员、电力工人
D.航天员、网络工程师
A
2.(2024·十堰模拟)观察下面图表,分析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改进
C.内燃机的发明
D.电力广泛应用
C
3.(2024·随州三模)电炉取代煤炉或气炉,机械电冰箱取代冰盒;电动洗衣机、电熨斗、真空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庭劳动;19世纪60年代冷藏车的发明,优化了食物保鲜技术。这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
A.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C.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
D.造成了生态环境污染
C
4.(2024·扬州)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些工厂企业经由纵向和横向两条途径实行联合和兼并,向巨型企业转化。这说明美国( )
A.生产和资本正日益集中
B.积极实施马歇尔计划
C.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A
5. (2024·河南)19世纪中后期,美国、德国等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后,纷纷加入国际竞争,打破了英国一国独大的局面。这表明该时期( )
A.全球贸易发展迅速
B.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C.欧洲丧失优势地位
D.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B
6.(2024·潜江二模)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大众化教育在欧洲开始推广的直接原因是( )
A.殖民扩张的需要
B.欧洲国家争夺霸权的需要
C.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D.资产阶级革命浪潮的推动
C
7.(2024·遂宁)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飞速发展。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然而,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材料说明( )
A.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
B.工业革命为人们提供了便利
C.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D.工业革命带来贫富分化加剧
D
8. (2024·仙桃模拟)提出“人类是进化来的”,打破了千百年来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的是( )
A.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B.《物种起源》的出版
C.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D.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B
9.(2024·恩施二模)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的社会图景。小说的主人公高老头出身寒微,后来做粮食承包商发了大财。他把大部分财产给两个女儿作陪嫁,后来自己却被女儿们抛弃,一贫如洗,孤苦伶仃地病死在一家小公寓的阁楼上。该小说抨击的是( )
A.路易十六的专制统治
B.拿破仑加冕称帝
C.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
D.工人运动的高涨
C
10.【第二次工业革命】(9分)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在所有的新进展中,或许最重要的是在工业和民用中使用电力。此时科学研究成果在工业上得到更直接的应用,出现了大规模生产技术。公司制替代合伙关系成为标准,股份公司成立后,股票持有者是公司的所有者,但实际上他们几乎不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管理决策权归董事会。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世纪初期,美国工业化开始。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力和电气技术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工业化进程。1890年,美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当时的美国在国际舞台上跃跃欲试,但国际话语权仍然被英、法等传统强国所掌握。在这种情况下,世博会提供了一个测验国家综合国力、展示国家和民族形象的大舞台。
——摘编自陈燮君等主编《世博会简史》
材料三 19世纪后30年,科技的突飞猛进虽然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但也暴露了其消极的一面。在这次科技大发展中,获益最大的是资本主义列强,亚非拉地区发展依旧十分落后,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通过科技迅速崛起的列强也在这一时期相互争霸,最终诉诸战争,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以帮凶的身份倾泻在了20世纪的战争中。
——摘编自檀有志《科技革命与国际秩序变革的深层关联与演变轨迹》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特点。(3分)
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出现公司制、股份制等新型管理模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举办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的原因。(3分)
美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美国的国际地位不如英、法等国;世博会提供了展示国家综合国力和民族形象的大舞台。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影响。(3分)
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加剧了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了战争的破坏性(或成为战争的帮凶)。
11. (2024·宜宾模拟)下图是某历史课堂学习的内容,意在引导学生( )
A.掌握科学的分类
B.认识科学的起源
C.了解科学理论的重要价值
D.理解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C
12. (2024·福建)历史课堂上,老师使用了下图,他应是在介绍( )
A.牛顿的力学理论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达尔文的物种研究
D.爱迪生发明电灯
A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板块五 世界近代史
5.5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1.(2024·黄冈一模)科技进步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不断催生新的职业,在19世纪末出现的新职业有(A)
A.汽车司机、电话接线员
B.机器维修工、火车司机
C.飞机驾驶员、电力工人
D.航天员、网络工程师
2.(2024·十堰模拟)观察下面图表,分析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
A.珍妮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改进
C.内燃机的发明 D.电力广泛应用
3.(2024·随州三模)电炉取代煤炉或气炉,机械电冰箱取代冰盒;电动洗衣机、电熨斗、真空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庭劳动;19世纪60年代冷藏车的发明,优化了食物保鲜技术。这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C)
A.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C.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
D.造成了生态环境污染
4.(2024·扬州)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些工厂企业经由纵向和横向两条途径实行联合和兼并,向巨型企业转化。这说明美国(A)
A.生产和资本正日益集中
B.积极实施马歇尔计划
C.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5.(2024·河南)19世纪中后期,美国、德国等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后,纷纷加入国际竞争,打破了英国一国独大的局面。这表明该时期(B)
A.全球贸易发展迅速
B.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C.欧洲丧失优势地位
D.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6.(2024·潜江二模)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大众化教育在欧洲开始推广的直接原因是(C)
A.殖民扩张的需要
B.欧洲国家争夺霸权的需要
C.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D.资产阶级革命浪潮的推动
7.(2024·遂宁)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飞速发展。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然而,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材料说明(D)
A.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
B.工业革命为人们提供了便利
C.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D.工业革命带来贫富分化加剧
8.(2024·仙桃模拟)提出“人类是进化来的”,打破了千百年来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的是(B)
A.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B.《物种起源》的出版
C.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D.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9.(2024·恩施二模)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的社会图景。小说的主人公高老头出身寒微,后来做粮食承包商发了大财。他把大部分财产给两个女儿作陪嫁,后来自己却被女儿们抛弃,一贫如洗,孤苦伶仃地病死在一家小公寓的阁楼上。该小说抨击的是(C)
A.路易十六的专制统治
B.拿破仑加冕称帝
C.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
D.工人运动的高涨
10.【第二次工业革命】(9分)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在所有的新进展中,或许最重要的是在工业和民用中使用电力。此时科学研究成果在工业上得到更直接的应用,出现了大规模生产技术。公司制替代合伙关系成为标准,股份公司成立后,股票持有者是公司的所有者,但实际上他们几乎不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管理决策权归董事会。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世纪初期,美国工业化开始。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力和电气技术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工业化进程。1890年,美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当时的美国在国际舞台上跃跃欲试,但国际话语权仍然被英、法等传统强国所掌握。在这种情况下,世博会提供了一个测验国家综合国力、展示国家和民族形象的大舞台。
——摘编自陈燮君等主编《世博会简史》
材料三 19世纪后30年,科技的突飞猛进虽然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但也暴露了其消极的一面。在这次科技大发展中,获益最大的是资本主义列强,亚非拉地区发展依旧十分落后,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通过科技迅速崛起的列强也在这一时期相互争霸,最终诉诸战争,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以帮凶的身份倾泻在了20世纪的战争中。
——摘编自檀有志《科技革命与国际秩序
变革的深层关联与演变轨迹》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特点。(3分)
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出现公司制、股份制等新型管理模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举办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的原因。(3分)
美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美国的国际地位不如英、法等国;世博会提供了展示国家综合国力和民族形象的大舞台。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影响。(3分)
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加剧了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了战争的破坏性(或成为战争的帮凶)。
11.(2024·宜宾模拟)下图是某历史课堂学习的内容,意在引导学生(C)
A.掌握科学的分类
B.认识科学的起源
C.了解科学理论的重要价值
D.理解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12.(2024·福建)历史课堂上,老师使用了下图,他应是在介绍(A)
蹲踞式跳远的运动轨迹
A.牛顿的力学理论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达尔文的物种研究
D.爱迪生发明电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