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评测】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提优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素养评测】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提优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1 12:4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第七单元质量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12页,答题卡共6页。试题卷(提优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5道小题,12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1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熠熠(yì) 泛滥(làn) 罐子(ɡuàn) 刀刃(rèn)
B.呼噜(lū) 恢复(huī) 船艄(shāo) 喧哗(huá)
C.牛犊(dǔ) 公爵(jué) 黏稠(nián) 尼龙(ní)
D.淤青(yū) 湛蓝(zhàn) 翘起(qiào) 埃及(āi)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么难的数学题目,他神机妙算就把难题给解了。
B.过去人们幻想的那些不可思议的场景,现在都逐渐变成了现实。
C.上海的立交桥纵横交错,稍不注意就迷路了。
D.来到张家界,看到这天造地设的景观,你定会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夸张)
B.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排比)
C.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比喻)
D.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拟人)
4.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动态描写的一项是( )。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C.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D.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5.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田园生活的一项是( )。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C.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D.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6.下列和右面这幅画展现的画面相配的句子是( )。
A.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7.对于各地风景资料的搜集、整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有目的地搜集有关的资料,再分类整理资料,筛选资料时可以剔除无关信息。
B.可以根据了解到的信息列一个提纲,还可以制作一份画报或一份攻略。
C.如果资料不够完善,可以继续搜集、补充,也可以使用图片等辅助形式。
D.整理后的资料,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下来,但不可以引用别人的成果。
8.把下面这句话插入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是( )。
草地上的羊儿,野地里撒欢儿的小狗,树上呱呱叫的乌鸦,都披着落日的余晖回家了。
①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②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③夜色越来越浓了。④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之后
9.下列哪一项是这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 ( )。
六十二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
A.六十二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 B.每艘宝船需由二三百人驾驶。
C.船上配备当时最先进的仪器。 D.每艘宝船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
10.下列说法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写文章时,恰当地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够呈现景物独特的魅力。
B.课文《金字塔》中的两篇文章都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进行介绍,让读者能全面了解金字塔。
C.《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场上动物们的悠闲和安详,也描写了人们挤奶、运奶时的平和与从容,突显了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
D.《威尼斯的小艇》中,作者马克·吐温抓住事物特点把人的活动同景物结合起来进行描写,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特有的魅力与风情。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大题第1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1.《金字塔夕照》是写景散文,侧重帮助读者通过语句想象画面,让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作者抒发的情感;《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是一篇非连续性文本,侧重为读者提供丰富而明晰的信息。( )
12.“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课文中共出现了四次,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
露,表达了作者对荷兰牧场上安宁、美好、和谐生活的赞美之情。( )
13.《乡村四月》是一首描写盛夏的诗,其中描写了江南农村景色的句子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
14.《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写了古老文明的遗迹--埃及金字塔。( )
15.《牧场之国》向我们展现了荷兰牧场的悠闲之美、和谐之美和宁静之美。( )
三、综合题。(本大题第16~20小题,共27分)
16.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本题共3小题,每词0.5分,每空1分,共8分)
①膘肥( )( ) ②( )( )自得
③不( )自( ) ④成( )( )队
⑤不可( )( ) ⑥成( )上( )
(1)下列与词语①中“膘”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漂亮 B.飞镖 C.飘浮 D.瓢虫
(2)我能仿照词语③,写出另外两个含有“不”字的四字词语:
、 。
(3)选词填空。
Ⅰ.过去人们幻想的那些 的场景,现在都变成了现实。
Ⅱ.聚集在一起的大雁 地向南方飞去。
17.根据语境,读拼音写字词。(本题共1小题,每字0.5分,本题共7分)
荷兰是名副其实的牧场之国。极目远tiào( ),liáo( )
阔无垠的原野上,有yí( )态端庄的牛犊,有白色的mián( )
羊,有飞chí( )的jùn( )马,还有脖子上挂着铃dānɡ( )的狗……人们各自忙碌着:有的坐在小板dènɡ( )上挤牛奶,有的yāo( )喝着shēnɡ chù( ),有的tī( )开脚下的杂草,还有的拉着许多ɡuàn( )牛奶往城市里赶……车船过后,一切又huī( )复了平静。
18.用恰当的关联词填空。(本题共1小题,每空0.5分,本题共3分)
草地上( )有低头吃草的黄牛,( )有横卧着的黑白花牛。( )远离喧闹的城市,( )这里显得非常寂静。( )牛儿偶尔发出哞哞声,( )无法打破乡村的这份宁静。
19.字词释义。(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分,共2分)
“泛滥”一词的解释有:①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②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请给下列句子中的“泛滥”选择正确的解释。
(1)我们不能让错误思想和言行自由泛滥。( )
(2)夏季来临,南方洪水泛滥。( )
2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7分)
(1)《威尼斯小艇》一文,描写了威尼斯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体现了威尼斯的 ,还描写了夜晚戏院散场后的寂静,体现了威尼斯的“像挂在天边的新月”写出了小艇 的特点,“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写出了小艇 的特点。
(2)在《乡村四月》中,可以从“ ,
”看出四月农事忙碌。
(3)“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句话中的“它们”指的是 ,从这句话能看出它们的 生活。
四、阅读理解。(本题分为三道大题,第21~34小题,共28分)
(一)阅读材料,完成第21~23小题。(本题共7分)
【材料一】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的,越往上越小,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
【材料二】 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塔的重量:约 600万吨
塔基面积:约5.3万平方米
塔的体积:约260万立方米
【材料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那里放射出来的。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21.(2分)材料一从金字塔的 和 、
和 、胡夫金字塔的信息这三方面介绍了金字塔。
22.(2分)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信息,运用两种以上说明方法,把材料一中对胡夫金字塔的介绍补充完整。
23.(3分)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二用
结合的方法直观说明金字塔的 ;材料三用 的修辞手法将金字塔比作“ ”,突出金字塔 ,表现了作者对金字塔的 之情。
(二)课外短文阅读,完成第24~28小题。(本题共11分)
峡江倒影
①峡江水涨。这是无数场雨、若干条溪河汇流而成的。不过,江水还是永远漫在山腰。一只白鸟在宽阔的江域飞行,先是划过一条直线,然后旋转绕了个大弯,俯冲到江面,又奋力跳动了三下,哗,哗,哗,爪子一碰,三朵水花就开放了,好像是光明在鸣响。白鸟多么快活啊。我忽然想起了儿时的三级跳远,也是鸟儿飞翔的姿势,我多像这只鸟儿。白鸟,并不孤独,是两只鸟儿在飞,是一串鸟儿在飞。
②长江清激了,江面就是一面镜子,峡江的一切都瞒不住了,都倒映其间。
③峡江的山水、树木和房舍全暴露到江里了,山上的小径多
少条,江里也有多少条;坡上的红叶铺满了,江里也被洇染;山上开多少花,江里也是一样的;果子成熟了,满山遍岭都如天上的繁星闪烁,倒影里也点点滴滴,香气弥漫。我看到有人在倒影里晃动,就清楚他正行走在村庄的哪片山哪块地。汽车的鸣笛,倒影里也能听到。江里也有早霞和晚霞,有飞禽和浮云,一只狗一只蝉,一只蚂蚁,都不能逃过。不论山有多高有多陡,树有多长多粗,它们都完整地藏在江里。峡江已是海市蜃楼。
④我常在江边逗留,看阳光如何在水上款款走动,一天时光里,它在江上,就走动那么几个时辰,当它全部铺到江面上时,我的眼前就像渔民撒了一把大网,铺天盖地把峡江全罩住了,包括倒影。江水缓慢流动着,它就是一个移动着的舞台,苍鹭、白鹭、野鸭子、鸳鸯,还有一些鸟都在江里觅食和戏水,有的在舞蹈,共享着江水的澄澈。阳光收网时,高山的影子倒下来,渗透洇染开去,阳光又被慢慢挤走了一部分。这时我看见江面就是一幅巨大的太极图景,船儿在这幅图景中鱼贯而行,把江面犁成一条宽阔的道路,波痕像一把巨大的扇子扇动,向两岸扇动,向峡江的深处扇动。
⑤秋,冬,春,大约这三个季节,是三峡大坝蓄水的时期,峡江水满,高峡已成平湖,正是峡江最美好的时节。夏季,大坝泄洪,水位下降三十多米,消落带露出来了。消落带是两岸高山的脚跟。两岸的村庄踩进江里,在江里走动,消落带上留下一线一线的波痕,它在江边蜿蜒,像巨型的丝绸跟随波浪飘动。如果草长起来了,消落带也会泛出淡淡的绿意。
⑥小时候,我的记忆里,三峡水库还没有形成,消落带和现在的情形相反,它是在冬天显露出来的,冬天是枯水季,消落带土质松软,江边的农民在上面种豌豆、胡豆、油菜,收些意外的庄稼,也有的在江水留下的细沙上耕耘,多多少少也种些杂物。现在消落带上禁止耕种,保护长江成为每个人的责任,倒栽起了狗牙根、苍耳、牛鞭草、野艾蒿、黄花蒿,保持消落带的水土不流失让长江永远是青山绿水。
⑦消落带是土地的一部分,是村庄的一部分,还是倒影的一部分呢。
⑧几艘游轮,白白亮亮的,在我的视线里向上游航行,朦朦胧胧的一江倒影也一直跟随前行。
24.(3分)文章描绘了峡江的哪些景物 请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括号中上补充合适的内容。
白鸟水面俯冲跳动→①( )→②( )→
③( )→小时候消落带与现在的情形的对比
25.(2分)文章画“ ”句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好处是 。
26.(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是静态描写,对白鸟飞行动作描写非常详细,生动传神。
B.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四个排比句,分别表现了峡江里小径、红叶、花和果子的倒影。
C.现在峡江消落带在夏季出现,因为大坝要泄洪:建水库前消落带在冬天的枯水季出现。
D.现在消落带上禁止耕种庄稼,而种上狗牙根、苍耳等,这是为保持消落带的水土不流失。
27.(2分)“有同学认为文章第⑦段可以删掉,你赞同吗 为什么
28.(2分)文章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
(三)课外短文阅读,完成第29~34题。(本题共10分)
梅雨潭(节选)
①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②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 体现 展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字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匹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
③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我们来到潭边,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晃 摇摆 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皱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少女的心;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水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 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④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29.(1分)用“√”选出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30.(2分)文中画“ ”的句子属于 (动态 静态)描写,写出了的情态。请你找出一句静态描写的句子,画上“ ”。
31.(2分)读读“【 】”里的句子,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写出了
32.(1分)作者写什刹海的绿杨、虎跑寺近旁的“绿壁”西湖的波和秦淮河的水,有何用意
33.(2分)试比较选文开头和结尾两个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区别。
34.(2分)关于短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全文重点写梅雨潭“绿”的特点,第②自然段对梅雨亭的描写多余。
B.全文作者的观察视角为:先站在山边,然后坐在梅雨亭中,最后站在潭边。
C.作者在观察、描写上十分精细,如梅雨潭的水花,作者觉得更像杨花。
D.作者不仅写了梅雨潭,还写了梅雨潭“绿”的成因,描绘了完整的梅雨潭绿色图。
五、习作。(本大题第35小题,共20分)
35. 题目:
绽放的鲜花、茂盛的丛林、造型各异的建筑物……在你的家乡,一定有许多吸引人的风景吧!请选择一处,以“迷人的 ”为题,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运用静态和动态描写来描绘景物,写清景物的特点。
3.不少于450字。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第七单元质量检测
语 文【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12页,答题卡共6页。试题卷(提优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5道小题,12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2.答卷时,试题卷第Ⅰ卷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第1~1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熠熠(yì) 泛滥(làn) 罐子(ɡuàn) 刀刃(rèn)
B.呼噜(lū) 恢复(huī) 船艄(shāo) 喧哗(huá)
C.牛犊(dǔ) 公爵(jué) 黏稠(nián) 尼龙(ní)
D.淤青(yū) 湛蓝(zhàn) 翘起(qiào) 埃及(āi)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这么难的数学题目,他神机妙算就把难题给解了。
B.过去人们幻想的那些不可思议的场景,现在都逐渐变成了现实。
C.上海的立交桥纵横交错,稍不注意就迷路了。
D.来到张家界,看到这天造地设的景观,你定会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C )。
A.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夸张)
B.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排比)
C.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比喻)
D.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拟人)
4.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动态描写的一项是( A )。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C.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D.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5.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田园生活的一项是( A )。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C.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D.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6.下列和右面这幅画展现的画面相配的句子是( A )。
A.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7.对于各地风景资料的搜集、整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要有目的地搜集有关的资料,再分类整理资料,筛选资料时可以剔除无关信息。
B.可以根据了解到的信息列一个提纲,还可以制作一份画报或一份攻略。
C.如果资料不够完善,可以继续搜集、补充,也可以使用图片等辅助形式。
D.整理后的资料,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下来,但不可以引用别人的成果。
8.把下面这句话插入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是( B )。
草地上的羊儿,野地里撒欢儿的小狗,树上呱呱叫的乌鸦,都披着落日的余晖回家了。
①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②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③夜色越来越浓了。④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之后
9.下列哪一项是这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 ( A )。
六十二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
A.六十二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 B.每艘宝船需由二三百人驾驶。
C.船上配备当时最先进的仪器。 D.每艘宝船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
10.下列说法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
A.写文章时,恰当地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够呈现景物独特的魅力。
B.课文《金字塔》中的两篇文章都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进行介绍,让读者能全面了解金字塔。
C.《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场上动物们的悠闲和安详,也描写了人们挤奶、运奶时的平和与从容,突显了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
D.《威尼斯的小艇》中,作者马克·吐温抓住事物特点把人的活动同景物结合起来进行描写,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特有的魅力与风情。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大题第1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1.《金字塔夕照》是写景散文,侧重帮助读者通过语句想象画面,让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作者抒发的情感;《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是一篇非连续性文本,侧重为读者提供丰富而明晰的信息。( √ )
12.“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课文中共出现了四次,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
露,表达了作者对荷兰牧场上安宁、美好、和谐生活的赞美之情。( √ )
13.《乡村四月》是一首描写盛夏的诗,其中描写了江南农村景色的句子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 )
14.《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写了古老文明的遗迹--埃及金字塔。( √ )
15.《牧场之国》向我们展现了荷兰牧场的悠闲之美、和谐之美和宁静之美。( √ )
三、综合题。(本大题第16~20小题,共27分)
16.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本题共3小题,每词0.5分,每空1分,共8分)
①膘肥体壮 ②悠然自得 ③不由自主
④成群结队 ⑤不可思议 ⑥成千上万
(1)下列与词语①中“膘”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B )。
A.漂亮 B.飞镖 C.飘浮 D.瓢虫
(2)我能仿照词语③,写出另外两个含有“不”字的四字词语:
不紧不慢、不闻不问 。
(3)选词填空。
Ⅰ.过去人们幻想的那些 ⑤ 的场景,现在都变成了现实。
Ⅱ.聚集在一起的大雁 ④ 地向南方飞去。
17.根据语境,读拼音写字词。(本题共1小题,每字0.5分,本题共7分)
tiào(眺) liáo(辽) yí(仪) mián(绵) chí(驰)
jùn(骏) dānɡ(铛) dènɡ(凳) yāo(腰)
shēnɡ chù(牲畜) tī(踢) ɡuàn(罐) huī(恢)
18.用恰当的关联词填空。(本题共1小题,每空0.5分,本题共3分)
草地上( 不仅 )有低头吃草的黄牛,( 还 )有横卧着的黑白花牛。( 因为 )远离喧闹的城市,( 所以 )这里显得非常寂静。( 即使 )牛儿偶尔发出哞哞声,( 也 )无法打破乡村的这份宁静。
19.字词释义。(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分,共2分)
“泛滥”一词的解释有:①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②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请给下列句子中的“泛滥”选择正确的解释。
(1)我们不能让错误思想和言行自由泛滥。( ② )
(2)夏季来临,南方洪水泛滥。( ① )
2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7分)
(1)《威尼斯小艇》一文,描写了威尼斯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体现了威尼斯的 热闹 ,还描写了夜晚戏院散场后的寂静,体现了威尼斯的“像挂在天边的新月”写出了小艇 静寂 的特点,“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写出了小艇 形状、行动 的特点。
(2)在《乡村四月》中,可以从“ 绿遍山原白满川 ,
子规声里雨如烟 ”看出四月农事忙碌。
(3)“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句话中的“它们”指的是 成千上万的小鸡 ,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 ,从这句话能看出它们的 安闲 生活。
四、阅读理解。(本题分为三道大题,第21~34小题,共28分)
(一)阅读材料,完成第21~23小题。(本题共7分)
【材料一】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的,越往上越小,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塔重约600万吨,塔基面积约5.3万平方米,塔体积约260万立方米。它巍峨壮观,是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
【材料二】 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塔的重量:约 600万吨
塔基面积:约5.3万平方米
塔的体积:约260万立方米
【材料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那里放射出来的。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21.(2分)材料一从金字塔的 位置 和 形状 、 名字
和 信息 、胡夫金字塔的信息这三方面介绍了金字塔。
22.(2分)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信息,运用两种以上说明方法,把材料一中对胡夫金字塔的介绍补充完整。
23.(3分)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二用 数字和作比较 结合的方法直观说明金字塔的 庞大 ;材料三用 比喻 的修辞手法将金字塔比作“ 三座金山 ”,突出金字塔 雄伟壮丽 ,表现了作者对金字塔的 赞美 之情。
(二)课外短文阅读,完成第24~28小题。(本题共11分)
峡江倒影
①峡江水涨。这是无数场雨、若干条溪河汇流而成的。不过,江水还是永远漫在山腰。一只白鸟在宽阔的江域飞行,先是划过一条直线,然后旋转绕了个大弯,俯冲到江面,又奋力跳动了三下,哗,哗,哗,爪子一碰,三朵水花就开放了,好像是光明在鸣响。白鸟多么快活啊。我忽然想起了儿时的三级跳远,也是鸟儿飞翔的姿势,我多像这只鸟儿。白鸟,并不孤独,是两只鸟儿在飞,是一串鸟儿在飞。
②长江清激了,江面就是一面镜子,峡江的一切都瞒不住了,都倒映其间。
③峡江的山水、树木和房舍全暴露到江里了,山上的小径多
少条,江里也有多少条;坡上的红叶铺满了,江里也被洇染;山上开多少花,江里也是一样的;果子成熟了,满山遍岭都如天上的繁星闪烁,倒影里也点点滴滴,香气弥漫。我看到有人在倒影里晃动,就清楚他正行走在村庄的哪片山哪块地。汽车的鸣笛,倒影里也能听到。江里也有早霞和晚霞,有飞禽和浮云,一只狗一只蝉,一只蚂蚁,都不能逃过。不论山有多高有多陡,树有多长多粗,它们都完整地藏在江里。峡江已是海市蜃楼。
④我常在江边逗留,看阳光如何在水上款款走动,一天时光里,它在江上,就走动那么几个时辰,当它全部铺到江面上时,我的眼前就像渔民撒了一把大网,铺天盖地把峡江全罩住了,包括倒影。江水缓慢流动着,它就是一个移动着的舞台,苍鹭、白鹭、野鸭子、鸳鸯,还有一些鸟都在江里觅食和戏水,有的在舞蹈,共享着江水的澄澈。阳光收网时,高山的影子倒下来,渗透洇染开去,阳光又被慢慢挤走了一部分。这时我看见江面就是一幅巨大的太极图景,船儿在这幅图景中鱼贯而行,把江面犁成一条宽阔的道路,波痕像一把巨大的扇子扇动,向两岸扇动,向峡江的深处扇动。
⑤秋,冬,春,大约这三个季节,是三峡大坝蓄水的时期,峡江水满,高峡已成平湖,正是峡江最美好的时节。夏季,大坝泄洪,水位下降三十多米,消落带露出来了。消落带是两岸高山的脚跟。两岸的村庄踩进江里,在江里走动,消落带上留下一线一线的波痕,它在江边蜿蜒,像巨型的丝绸跟随波浪飘动。如果草长起来了,消落带也会泛出淡淡的绿意。
⑥小时候,我的记忆里,三峡水库还没有形成,消落带和现在的情形相反,它是在冬天显露出来的,冬天是枯水季,消落带土质松软,江边的农民在上面种豌豆、胡豆、油菜,收些意外的庄稼,也有的在江水留下的细沙上耕耘,多多少少也种些杂物。现在消落带上禁止耕种,保护长江成为每个人的责任,倒栽起了狗牙根、苍耳、牛鞭草、野艾蒿、黄花蒿,保持消落带的水土不流失让长江永远是青山绿水。
⑦消落带是土地的一部分,是村庄的一部分,还是倒影的一部分呢。
⑧几艘游轮,白白亮亮的,在我的视线里向上游航行,朦朦胧胧的一江倒影也一直跟随前行。
24.(3分)文章描绘了峡江的哪些景物 请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括号中上补充合适的内容。
白鸟水面俯冲跳动→①(峡江山水倒影)→②(阳光在江面走动)→③(三峡大坝蓄水及泄洪时的消落带)→小时候消落带与现在的情形的对比
25.(2分)文章画“ ”句运用了 排比 和 比喻 的修辞手法,好处是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峡江倒影的美丽景色,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
26.(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文章第①段是静态描写,对白鸟飞行动作描写非常详细,生动传神。
B.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四个排比句,分别表现了峡江里小径、红叶、花和果子的倒影。
C.现在峡江消落带在夏季出现,因为大坝要泄洪:建水库前消落带在冬天的枯水季出现。
D.现在消落带上禁止耕种庄稼,而种上狗牙根、苍耳等,这是为保持消落带的水土不流失。
27.(2分)“有同学认为文章第⑦段可以删掉,你赞同吗 为什么
不赞同。第⑦段承上启下,既总结了前文对峡江倒影的描写,又引出了对消落带的思考,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28.(2分)文章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
对峡江美景的赞美和对家乡变化的感慨。
(三)课外短文阅读,完成第29~34题。(本题共10分)
梅雨潭(节选)
①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②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 体现 展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字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匹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
③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我们来到潭边,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晃 摇摆 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皱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少女的心;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水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 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④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29.(1分)用“√”选出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30.(2分)文中画“ ”的句子属于 动态 (动态 静态)描写,写出了的情态。请你找出一句静态描写的句子,画上“ ”。
31.(2分)读读“【 】”里的句子,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梅雨潭的绿 比作 少妇拖着的裙幅 ,写出了
梅雨潭绿的奇异、醉人、明亮、柔软、纯净等特点。
32.(1分)作者写什刹海的绿杨、虎跑寺近旁的“绿壁”西湖的波和秦淮河的水,有何用意
突出梅雨潭绿的独特和迷人。
33.(2分)试比较选文开头和结尾两个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区别。
开头简洁明了,直接点出作者对梅雨潭绿的惊诧;结尾强调作者的惊诧之情,同时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34.(2分)关于短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A.全文重点写梅雨潭“绿”的特点,第②自然段对梅雨亭的描写多余。
B.全文作者的观察视角为:先站在山边,然后坐在梅雨亭中,最后站在潭边。
C.作者在观察、描写上十分精细,如梅雨潭的水花,作者觉得更像杨花。
D.作者不仅写了梅雨潭,还写了梅雨潭“绿”的成因,描绘了完整的梅雨潭绿色图。
五、习作。(本大题第35小题,共20分)答案:略
35. 题目:
绽放的鲜花、茂盛的丛林、造型各异的建筑物……在你的家乡,一定有许多吸引人的风景吧!请选择一处,以“迷人的 ”为题,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运用静态和动态描写来描绘景物,写清景物的特点。
3.不少于45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