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短文两篇-爱莲说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 短文两篇-爱莲说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1 13:0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爱莲说



初中语文 统编版 七年级下册 17短文两篇
作 者 简 介
周敦颐, 字 ,号“濂溪”,世称“ ”,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 。著有《 》《 》等。
茂叔
濂溪先生
宋理学派开山鼻祖
太极图说
通书


齐读课文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甚蕃 淤泥 濯清涟 蔓
亵玩 噫 鲜有闻 隐逸
fán

zhuó
lián
màn
xiè

xiǎn



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
《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借人、借事、借物
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文章中写了哪几种花?
菊花、牡丹、莲花
写菊花的句子用单横线画出来
写牡丹的句子用双横线画出来
写莲花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陶渊明爱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饮酒》(其五)
秋季 迎霜斗寒
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 性格特点
傲然物外
不与世俗交往 隐士情怀
象征

隐逸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隐逸
牡 丹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世人甚爱牡丹
刘禹锡 唐 《 赏牡丹》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
浓艳、肥硕、雍容华贵
象征
牡丹
富贵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富贵

予独爱莲。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作者写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衬托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莲花的品性的?
作者爱莲花是因为莲花是花中 。
君子
莲花
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莲花
君子
刚正不阿
洁身自好
泰而不骄
通达正直
自尊自重
美名远扬
高洁独立
借物喻人
写莲花的 其实是在说君子的 。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君子
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 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隐居避世,
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课文总结
老师寄语
莲是花中君子,廉则是人之正品。我们从小种下廉的种子,培养廉的品行,心灵就会莲花飘香,校园就会清廉芬芳。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君子 — 托物言志
菊 — 隐逸 — 正衬
牡丹 — 富贵 — 反衬
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