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五节 牛顿第一定律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物理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 第五节 牛顿第一定律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物理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21 06:41:52

文档简介

第五节 牛顿第一定律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提出问题 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阻力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
实验器材及作用 小车、斜面(使小车获得初速度)
木板、毛巾、棉布、平板玻璃(改变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大小)
刻度尺(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
实验步骤 让同一辆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下落,观察小车滑下后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
实验现象 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实验结论 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实验推论 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则物体的速度不会减小,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注意事项 为控制每次实验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三次实验中,应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下落
 物理科学方法
(1)转换法的应用.(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判断其所受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得越远)
(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控制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初速度相同,改变木板上所铺的材料,观察小车运动距离的远近)
(3)科学推理法.(若物体不受阻力时,物体的速度将不会减小,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一切”说明牛顿第一定律是普遍适用的,对所有物体都成立.
(2)不受任何外力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是理想情况,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可以等效为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3)“总”指的是总是这样,没有例外.
(4)“或”指两种状态不能同时存在,只能是其中之一,即原来静止的仍静止,原来运动的保持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
 ①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推理、总结出来的,即理想实验法.这种方法是物理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②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非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惯性
1.定义:物体这种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对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与是否受力,是否动运动及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3)惯性不是力,只能说一个物体“具有惯性”“由于惯性”,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产生惯性”“受到惯性作用”或“受到惯性力”.
3.惯性的利用与防范
①利用:a.跳远前助跑;b.洗衣机脱水;c.拍打衣服上的灰尘;d.撞击锤柄,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e.体温计使用前用力甩.
②防范:a.系好安全带;b.汽车的安全气囊;c.开车时保持车距;d.乘公交车时拉好手环;e.自行车拐弯要减速,防止摔倒;f.飞机着陆时后轮先着地.
 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是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与物体是否受外力,处于何种状态无关.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由于具有惯性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运动规律.它的实质是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形成的历史进程
1.亚里士多德: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力与运动之间存在关系.他认为,凡运动的事物必然都有推动者在推着它运动.
2.伽利略
(1)最早通过实验推理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他认为,运动的物体若不受力,将以恒定的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2)理想实验:让一个小球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紧接着又分别冲上另几个对接的斜面.若没有摩擦力,无论右侧斜面的坡度如何,小球都会沿斜面上升到与原来同样的高度.如果将右侧对接斜面改为水平面,小球就会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持续运动下去.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将实验与科学推理相结合,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笛卡尔:发展了伽利略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结论,强调了惯性运动的直线性.他认为,运动中的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他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4.牛顿:总结了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他认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典例1 [2023·无锡]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每次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让小车到达水平面时,获得相同的速度,先后在水平面上铺设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通过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比较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典例1图
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控制小车下滑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故每次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让小车到达水平面时,获得相同的速度;先后在水平面上铺设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材料表面越粗糙,通过的距离越短,表明小车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越大,通过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比较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变式 [2024·枣庄]在体育测试中,小明同学掷实心球的场景如图所示,图中a点是球刚离开手的位置,球从a点上升到最高点b后下落到地面c点,然后滚动到d点停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变式图
A.球从a点上升到b点,是因为球受到手的推力作用
B.球在b点的速度为零
C.若球在b点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D.球从c点运动到d点停止,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牛顿第一定律
典例2 [铜仁中考]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凭空想象出来的
B.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不受力的物体,只能保持静止状态
D.如果物体不受到力的作用,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有的速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推理而得出的.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经受了实践的检验,是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一个“或”字,“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而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会保持原来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一直到有外力改变这种状态.
变式 [2024·吕梁期末]如图所示,小文正在公园里荡秋千.假如他荡到左边最高点时外力突然全部消失,他将会( A )
变式图
A.静止不动 B.向左上方运动
C.向左下方运动 D.竖直向下运动
惯性
典例3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小华参加校运动会百米赛跑,冲过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B.自行车从斜坡冲下来的过程中,速度在大小上越来越大,但惯性的大小不变
C.使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为了减小惯性
D.小华同学从匀速直线行驶的轮船的甲板上竖直向上跳起,不计空气阻力,他会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变式1 [2024·宁明期末]汽车最基本的安全装置是头枕和安全带,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变式1图
A.头枕能减小因突然减速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B.头枕能减小因撞上前车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C.系上安全带能减小因后车撞击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D.系上安全带能减小因紧急刹车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变式2 [2023·青海]2023年5月,“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假设“天舟六号”在加速升空过程中质量保持不变,其惯性不变,运动状态改变.(均填“不变”或“改变”)
1.[2024·山西]如图所示,一辆公交车正在水平路面匀速向右行驶,遇到突发情况紧急刹车时,下列能正确表示车内拉环情形的是( A )
第1题图
2.[2024·烟台]乒乓球被称为中国的“国球”,深受同学们喜欢.关于乒乓球运动中蕴含的力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第2题图
A.乒乓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了向前的推力
B.乒乓球的质量小,所以容易被快速抽杀
C.空中飞行的乒乓球,如果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立即停止
D.球拍击球时,只能改变乒乓球的运动方向
3.[2024·昭通期末]如图所示,小明站在滑板车上不断蹬地沿水平方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第3题图
A.不断蹬地说明滑板车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滑板车在加速运动过程中惯性逐渐增大
C.运动过程中的滑板车如果所受力全部消失,它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D.若停止蹬地后滑板车不会立即停下是因为它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4.[2024·成都期中](多选)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推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的实验中,让相同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材料(毛巾、纸板、玻璃)的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D )
第4题图
A.小车滑到底端后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小车受到惯性作用
B.从实验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小车前进的距离越远
C.实验推理:若小车不受阻力,将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D.运动的物体不受力会慢慢停下来,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第五节 牛顿第一定律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提出问题 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阻力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
实验器材及作用 小车、斜面(使小车获得初速度)
木板、毛巾、棉布、平板玻璃( )
刻度尺(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
实验步骤 让同一辆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下落,观察小车滑下后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
实验现象 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
实验结论 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实验推论 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则物体的速度不会减小,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注意事项 为控制每次实验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三次实验中,应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下落
 物理科学方法
(1)转换法的应用.(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判断其所受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得越远)
(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控制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初速度相同,改变木板上所铺的材料,观察小车运动距离的远近)
(3)科学推理法.(若物体不受阻力时,物体的速度将不会减小,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 或 ,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一切”说明牛顿第一定律是普遍适用的,对所有物体都成立.
(2)不受任何外力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是理想情况,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可以等效为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3)“总”指的是总是这样,没有例外.
(4)“或”指两种状态不能同时存在,只能是其中之一,即原来静止的仍静止,原来运动的保持速度不变做 .
 ①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推理、总结出来的,即理想实验法.这种方法是物理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②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非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惯性
1.定义:物体这种保持原来 的性质.
2.对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与是否受力,是否动运动及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3)惯性不是力,只能说一个物体“具有惯性”“由于惯性”,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产生惯性”“受到惯性作用”或“受到惯性力”.
3.惯性的利用与防范
①利用:a.跳远前助跑;b.洗衣机脱水;c.拍打衣服上的灰尘;d.撞击锤柄,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e.体温计使用前用力甩.
②防范:a.系好安全带;b.汽车的安全气囊;c.开车时保持车距;d.乘公交车时拉好手环;e.自行车拐弯要减速,防止摔倒;f.飞机着陆时后轮先着地.
 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是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与物体是否受外力,处于何种状态无关.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由于具有惯性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运动规律.它的实质是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形成的历史进程
1.亚里士多德:人类历史上 提出力与运动之间存在关系.他认为,凡运动的事物必然都有推动者在推着它运动.
2.伽利略
(1)最早通过实验推理说明了 .他认为,运动的物体若不受力,将以恒定的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2)理想实验:让一个小球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紧接着又分别冲上另几个对接的斜面.若没有摩擦力,无论右侧斜面的坡度如何,小球都会沿斜面上升到与原来同样的高度.如果将右侧对接斜面改为水平面,小球就会沿水平面以 持续运动下去.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将实验与 相结合,说明了 .
3.笛卡尔:发展了伽利略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结论,强调了惯性运动的 .他认为,运动中的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他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4.牛顿:总结了 和 ,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他认为,一切物体总保持 或 ,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典例1 [2023·无锡]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每次让小车从斜面的 处由静止释放,让小车到达水平面时,获得相同的速度,先后在水平面上铺设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通过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 来比较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典例1图
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控制小车下滑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故每次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让小车到达水平面时,获得相同的速度;先后在水平面上铺设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材料表面越粗糙,通过的距离越短,表明小车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越大,通过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比较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变式 [2024·枣庄]在体育测试中,小明同学掷实心球的场景如图所示,图中a点是球刚离开手的位置,球从a点上升到最高点b后下落到地面c点,然后滚动到d点停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变式图
A.球从a点上升到b点,是因为球受到手的推力作用
B.球在b点的速度为零
C.若球在b点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D.球从c点运动到d点停止,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牛顿第一定律
典例2 [铜仁中考]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凭空想象出来的
B.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不受力的物体,只能保持静止状态
D.如果物体不受到力的作用,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有的速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推理而得出的.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经受了实践的检验,是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一个“或”字,“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而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会保持原来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一直到有外力改变这种状态.
变式 [2024·吕梁期末]如图所示,小文正在公园里荡秋千.假如他荡到左边最高点时外力突然全部消失,他将会( )
变式图
A.静止不动 B.向左上方运动
C.向左下方运动 D.竖直向下运动
惯性
典例3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华参加校运动会百米赛跑,冲过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B.自行车从斜坡冲下来的过程中,速度在大小上越来越大,但惯性的大小不变
C.使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为了减小惯性
D.小华同学从匀速直线行驶的轮船的甲板上竖直向上跳起,不计空气阻力,他会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变式1 [2024·宁明期末]汽车最基本的安全装置是头枕和安全带,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变式1图
A.头枕能减小因突然减速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B.头枕能减小因撞上前车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C.系上安全带能减小因后车撞击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D.系上安全带能减小因紧急刹车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变式2 [2023·青海]2023年5月,“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假设“天舟六号”在加速升空过程中质量保持不变,其惯性 ,运动状态 .(均填“不变”或“改变”)
1.[2024·山西]如图所示,一辆公交车正在水平路面匀速向右行驶,遇到突发情况紧急刹车时,下列能正确表示车内拉环情形的是( )
第1题图
2.[2024·烟台]乒乓球被称为中国的“国球”,深受同学们喜欢.关于乒乓球运动中蕴含的力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2题图
A.乒乓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了向前的推力
B.乒乓球的质量小,所以容易被快速抽杀
C.空中飞行的乒乓球,如果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立即停止
D.球拍击球时,只能改变乒乓球的运动方向
3.[2024·昭通期末]如图所示,小明站在滑板车上不断蹬地沿水平方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3题图
A.不断蹬地说明滑板车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滑板车在加速运动过程中惯性逐渐增大
C.运动过程中的滑板车如果所受力全部消失,它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D.若停止蹬地后滑板车不会立即停下是因为它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4.[2024·成都期中](多选)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推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的实验中,让相同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材料(毛巾、纸板、玻璃)的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4题图
A.小车滑到底端后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小车受到惯性作用
B.从实验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小车前进的距离越远
C.实验推理:若小车不受阻力,将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D.运动的物体不受力会慢慢停下来,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