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原理:η=.
(2)实验器材:滑轮组、铁架台、钩码若干、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细线.
(3)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
②按照如图甲所示安装滑轮组,分别记下钩码和绳端的位置.
③缓慢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
④算出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机械效率η并填入表格.
⑤改变滑轮组缠绕方式,重复上面实验.
⑥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面的实验.
⑦换用由一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重复上述实验.
(4)实验结论:
①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与滑轮组缠绕方式无关,与物体的重力和动滑轮的重力有关;
②所用滑轮组一定时,提升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③使用不同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5)实验评估:
①实验中绳子自由端应沿竖直方向缓慢匀速直线拉动,若倾斜方向拉动或过快拉动会使绳子自由端拉力偏大,所测机械效率偏低.
②实验中若缺少刻度尺也能测出滑轮组机械效率,根据公式η==,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与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物体被提升高度无关.
③为避免偶然性,应多次实验.
斜面的机械效率
(1)实验原理:η=.
(2)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其他条件不变时,斜面的倾角越小,机械效率越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长度、物体的重力等因素无关.
(3)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
①在斜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斜面越 ,机械效率越 .
②在斜面倾斜程度一定时,斜面越 ,机械效率越 .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典例1 [2023·绥化]如图1所示,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利用图2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钩码规格相同、动滑轮个数越多重力越大)
典例1图
(1)在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一次实验中,如图1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机械效率是 (精确到0.1%).
(3)由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
(4)由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5)在第三次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如图2丁所示改变绳端拉力方向,测得的滑轮组机械效率将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1)实验过程中要匀速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便于读数;(2)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再根据指针所指示的刻度去读数,根据表中数据利用η=×100%求第一次实验机械效率;(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得出结论;(4)不考虑绳重和摩擦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提起的物重、动滑轮的重有关,在提起的物重一定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在动滑轮重相同时,提起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5)分析拉力F向右倾斜时大小的变化,得出机械效率的变化.
变式 [2024·普宁期末]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明用同一滑轮组(滑轮和绳子都相同)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变式图
(1)实验中要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
次序 钩码重/N 钩码上升距离/cm 弹簧测力计示数/N 弹簧测力计上升距离/cm 机械效率/%
1 2 10 0.8 30 83.3
2 4 10 1.5 30 ★
3 6 10 2.2 30 90.0
(2)表格中★处应为 .
(3)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物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
(4)小明进一步研究实验过程,算出每一次实验中总功与有用功的差值ΔW,发现每一次都不同,可能是 的额外功不同导致的.
(5)另一实验小组改变动滑轮重,提升同一物体进行多次实验,获得数据并绘制出如图丁的η与G动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机械效率越 ;分析图像中的A点可知,此时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 .
A.大于12 N B.等于12 N C.小于12 N
测斜面的机械效率
典例2 [2022·海南]小明发现公共场所为残障人士设计的无障碍通道是斜面,且不同的斜面通道的倾斜程度有所不同,这引发了小明对斜面的兴趣.他想了解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否与倾斜程度有关,便与实验小组的小伙伴们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典例2图
(1)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
(2)请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斜面的倾斜程度 物体重力G/N 拉力F/N 斜面高度h/m 斜面长度s/m W有/J W总/J 机械效率η
1
2
3
(3)准备动手实验时,有小伙伴提出,斜面的机械效率还可能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则他们要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否与倾斜程度有关时,应当保持 不变,这里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1)机械效率涉及力和移动距离,所以需要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否与倾斜程度有关,需要记录倾斜角度和机械效率相关的物理量;(3)对探究实验“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否与倾斜程度有关”,改变某一个变量,控制其他量不变,看最终结果是否会有影响,这种方法叫作控制变量法.
变式 [2024·仁寿县期末]在探究“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中,小丁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小王猜想可能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们将找来一块长木板的一端垫高,构成长度一定,高度可调的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沿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已知玻璃面和棉布面粗糙程度均匀,实验的情景如图所示,获得的数据如表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次序 斜面的倾斜角度 斜面的粗糙程度 物重G/N 沿斜面高度h/m 斜面长度s/m 沿斜面拉力F/N 机械效率η
1 20° 玻璃面 2.1 0.09 0.5 0.6 63%
2 30° 玻璃面 2.1 0.21 0.5 1.1 80.2%
3 45° 玻璃面 2.1 0.36 0.5 1.8
4 45° 棉布面 2.1 0.36 0.5 2.0 75.6%
(1)表格中缺少1个数据,请补充完整.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沿平行于斜面的方向向上 拉动木块;斜面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有 (写出一种即可).
(3)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的倾斜角度越小越 (填“省力”或“费力”),机械效率越
(填“高”或“低”).
(4)根据第4次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木块在棉布表面受到的摩擦力是 N.
变式图
1.[2024·新华区期末]小明正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用沿斜面向上的力F匀速拉动小车.实验时记录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斜面的材料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次序 斜面的倾斜程度 小车重力G/N 斜面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s/m 斜面的机械效率
1 较缓 1.0 0.2 0.30 1
2 较陡 1.0 0.2 0.36 0.8 69.4%
3 最陡 1.0 0.2 0.48 0.5 83.3%
A.第1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66.7%
B.第3次实验的额外功为0.04 J
C.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小明正在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D.盘山公路、汽车方向盘、自行车脚踏板的物理模型都属于斜面
2.[2024·临淄区期末](多选)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某滑轮组进行了3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2题图
实验次序 物重G/N 物体上升高度h/c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机械效率η/%
1 6 3 2.5 9 80.0
2 8 3 3.2 9
3 10 3 3.9 9 85.5
A.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是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操作的
B.第2次实验时做的有用功为24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3.3%
C.由表中数据可得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D.实验时不能等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原因是忽略了摩擦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第三节 机械效率
第1课时 功的原理 机械效率
功的原理
1.实验探究:比较手直接对物体做功与通过 对物体做功的大小关系.
2.内容:大量事实证明,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 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 .这个结论叫作功的原理.
(1)不考虑摩擦和自身重力的机械,称为理想机械.在理想机械中,人们对机械所做的功与机械对物体所做的功相等.
(2)实际生活中,由于机械自重和摩擦的存在,人们在使用机械时,不可避免要克服摩擦和机械自重额外做功,因此人们对机械所做的功总是大于机械对物体所做的功.
3.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但人们还使用机械,目的:省力、省距离或方便操作.
4.有用功
(1)定义:对实现目的有用的那部分功叫作 .
(2)当用机械匀速提升物体时,有用功在数值上等于物体所受重力与升高距离的乘积,即W有用= .当用机械克服物体与其他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做功时,如用滑轮组水平拉动物体时,有用功在数值上等于摩擦力与物体移动距离的乘积,即W有用= ,s为物体水平移动的距离,而不是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5.额外功:为达到一定目的并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使用机械时,克服机械的 和 所做的功就是额外功,用W额外表示.
6.总功:人们在使用机械做功的过程中,拉力或动力做的功叫作总功,总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 .
机械效率
1.机械效率的定义:使用机械做功时,有用功占总功的份额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将有用功W有用跟总功W总的比值叫作 .如果用η表示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来表示),那么η= .
(1)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它只有大小,没有单位.实际机械在使用过程中,有用功总小于总功,因此,机械效率总小于1,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2)机械效率的大小由有用功和总功两个因素决定,分析机械效率高低是不能只看一个因素,如“有用功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大”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3)机械效率和功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理量,机械效率大的机械,功率不一定大;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也不一定高.
2.三种简单机械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简单计算
功的原理
典例1 [2024·杭州模拟]如图所示,分别沿光滑的斜面AB和AC将相同的重物搬到车厢上,如果沿斜面的拉力分别为FB和FC,所做的功分别为WB和WC,则( )
典例1图
A.FB=FC,WB>WC B.FB=FC,WBC.FBFC,WB=WC
使用斜面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斜面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变式 [2022·泰山区期末]如图所示,往车上装重物时,常常用长木板搭个斜面,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工人用2 m长的斜面,把800 N的重物提高1 m,假设斜面很光滑,没有摩擦.下列说法中( )
①用斜面可以省功
②用斜面可以省力
③沿斜面向上的推力为400 N
④沿斜面向上的推力为800 N
变式图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①②③正确
机械效率与功率
典例2 [2024·泰安期末]有关机械做功、功率、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B.做功越多的机械,功率越大
C.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效率越高
D.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使用机械时,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物体在单位时间完成的功叫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特别要注意功率与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变式 [2024·任城区期末]理解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之一.下列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功率大的机器做功一定快
B.机械做功少,功率一定小,机械效率一定低
C.额外功少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D.做功时间越少,机器的功率越大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分析与计算
典例3 [2024·苏州]某起重机的滑轮组结构示意如图所示,其最大载重为5 t.起重机将3 600 kg的钢板匀速提升到10 m高的桥墩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钢丝绳的重力和摩擦,g取10 N/kg.求
典例3图
(1)克服钢板重力做的功W有用;
(2)钢丝绳的拉力F;
(3)滑轮组满载时的机械效率(保留一位小数).
变式 [2024·德城区期末]如图所示,重800 N的物体在100 N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1 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直线运动了20 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 .
变式图
斜面机械效率的分析与计算
典例4 [2024·张店区期末](多选)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600 N的力沿着4 m长的斜面,将一物体匀速推到高1.5 m的车上,该过程中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典例4图
A.使用斜面是为了省距离
B.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为150 N
C.工人师傅做的功是2 400 J
D.物体重为1200 N
变式 [2024·沂源县期末]如图所示,供轮椅通行的斜坡长L=4 m,高h=2 m.小聪用沿斜坡向上的拉力将重为200 N的木箱从底端拉到顶端.若斜坡是光滑的,他所做的功为 J,所用的拉力是 N 若斜坡的机械效率为80%,所用的拉力是 N,木箱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N.
变式图
1.[2024·莱州期末]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功慢的功率小
B.做功多的功率大
C.使用机械一定省力
D.做有用功越少的机械效率越低
2.[2024·北京](多选)用某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绳子自由端拉力做功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在20 s内绳子自由端竖直匀速移动16 m,重物竖直匀速上升4 m.已知动滑轮总重100 N,提升的物体重800 N.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2题图
A.绳子自由端拉力的功率为200 W
B.额外功为400 J
C.绳子自由端拉力的大小为250 N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88.9%
3.如图所示,工人利用轻质滑轮组水平匀速搬运货物A使其前进2 m,已知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货物A与地面的摩擦力为40 N,则该滑轮组的额外功为 J.
第3题图
4.[2024·自贡]如图所示,把重为40 N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推到斜面顶端,斜面长2 m,高0.6 m,沿斜面的推力F为20 N.那么,此过程中有用功是 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 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N.
第4题图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原理:η=.
(2)实验器材:滑轮组、铁架台、钩码若干、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细线.
(3)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
②按照如图甲所示安装滑轮组,分别记下钩码和绳端的位置.
③缓慢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
④算出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机械效率η并填入表格.
⑤改变滑轮组缠绕方式,重复上面实验.
⑥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面的实验.
⑦换用由一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重复上述实验.
(4)实验结论:
①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与滑轮组缠绕方式无关,与物体的重力和动滑轮的重力有关;
②所用滑轮组一定时,提升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③使用不同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5)实验评估:
①实验中绳子自由端应沿竖直方向缓慢匀速直线拉动,若倾斜方向拉动或过快拉动会使绳子自由端拉力偏大,所测机械效率偏低.
②实验中若缺少刻度尺也能测出滑轮组机械效率,根据公式η==,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与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物体被提升高度无关.
③为避免偶然性,应多次实验.
斜面的机械效率
(1)实验原理:η=.
(2)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其他条件不变时,斜面的倾角越小,机械效率越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长度、物体的重力等因素无关.
(3)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
①在斜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
②在斜面倾斜程度一定时,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高.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典例1 [2023·绥化]如图1所示,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利用图2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钩码规格相同、动滑轮个数越多重力越大)
典例1图
(1)在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一次实验中,如图1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8N,机械效率是74.1%(精确到0.1%).
(3)由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4)由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5)在第三次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如图2丁所示改变绳端拉力方向,测得的滑轮组机械效率将偏低(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1)实验过程中要匀速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便于读数;(2)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再根据指针所指示的刻度去读数,根据表中数据利用η=×100%求第一次实验机械效率;(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得出结论;(4)不考虑绳重和摩擦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提起的物重、动滑轮的重有关,在提起的物重一定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在动滑轮重相同时,提起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5)分析拉力F向右倾斜时大小的变化,得出机械效率的变化.
变式 [2024·普宁期末]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明用同一滑轮组(滑轮和绳子都相同)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变式图
(1)实验中要匀速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
次序 钩码重/N 钩码上升距离/cm 弹簧测力计示数/N 弹簧测力计上升距离/cm 机械效率/%
1 2 10 0.8 30 83.3
2 4 10 1.5 30 ★
3 6 10 2.2 30 90.0
(2)表格中★处应为88.9.
(3)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物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4)小明进一步研究实验过程,算出每一次实验中总功与有用功的差值ΔW,发现每一次都不同,可能是摩擦的额外功不同导致的.
(5)另一实验小组改变动滑轮重,提升同一物体进行多次实验,获得数据并绘制出如图丁的η与G动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机械效率越低;分析图像中的A点可知,此时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A.
A.大于12 N B.等于12 N C.小于12 N
测斜面的机械效率
典例2 [2022·海南]小明发现公共场所为残障人士设计的无障碍通道是斜面,且不同的斜面通道的倾斜程度有所不同,这引发了小明对斜面的兴趣.他想了解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否与倾斜程度有关,便与实验小组的小伙伴们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典例2图
(1)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2)请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斜面的倾斜程度 物体重力G/N 拉力F/N 斜面高度h/m 斜面长度s/m W有/J W总/J 机械效率η
1
2
3
(3)准备动手实验时,有小伙伴提出,斜面的机械效率还可能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则他们要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否与倾斜程度有关时,应当保持斜面粗糙程度不变,这里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1)机械效率涉及力和移动距离,所以需要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否与倾斜程度有关,需要记录倾斜角度和机械效率相关的物理量;(3)对探究实验“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否与倾斜程度有关”,改变某一个变量,控制其他量不变,看最终结果是否会有影响,这种方法叫作控制变量法.
变式 [2024·仁寿县期末]在探究“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中,小丁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小王猜想可能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们将找来一块长木板的一端垫高,构成长度一定,高度可调的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沿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已知玻璃面和棉布面粗糙程度均匀,实验的情景如图所示,获得的数据如表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次序 斜面的倾斜角度 斜面的粗糙程度 物重G/N 沿斜面高度h/m 斜面长度s/m 沿斜面拉力F/N 机械效率η
1 20° 玻璃面 2.1 0.09 0.5 0.6 63%
2 30° 玻璃面 2.1 0.21 0.5 1.1 80.2%
3 45° 玻璃面 2.1 0.36 0.5 1.8 84%
4 45° 棉布面 2.1 0.36 0.5 2.0 75.6%
(1)表格中缺少1个数据,请补充完整.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沿平行于斜面的方向向上匀速直线拉动木块;斜面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有盘山公路(写出一种即可).
(3)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的倾斜角度越小越省力(填“省力”或“费力”),机械效率越低
(填“高”或“低”).
(4)根据第4次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木块在棉布表面受到的摩擦力是0.488N.
变式图
1.[2024·新华区期末]小明正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用沿斜面向上的力F匀速拉动小车.实验时记录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斜面的材料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次序 斜面的倾斜程度 小车重力G/N 斜面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s/m 斜面的机械效率
1 较缓 1.0 0.2 0.30 1
2 较陡 1.0 0.2 0.36 0.8 69.4%
3 最陡 1.0 0.2 0.48 0.5 83.3%
A.第1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66.7%
B.第3次实验的额外功为0.04 J
C.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小明正在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D.盘山公路、汽车方向盘、自行车脚踏板的物理模型都属于斜面
2.[2024·临淄区期末](多选)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某滑轮组进行了3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
第2题图
实验次序 物重G/N 物体上升高度h/c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机械效率η/%
1 6 3 2.5 9 80.0
2 8 3 3.2 9
3 10 3 3.9 9 85.5
A.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是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操作的
B.第2次实验时做的有用功为24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3.3%
C.由表中数据可得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D.实验时不能等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原因是忽略了摩擦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第三节 机械效率
第1课时 功的原理 机械效率
功的原理
1.实验探究:比较手直接对物体做功与通过机械对物体做功的大小关系.
2.内容:大量事实证明,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作功的原理.
(1)不考虑摩擦和自身重力的机械,称为理想机械.在理想机械中,人们对机械所做的功与机械对物体所做的功相等.
(2)实际生活中,由于机械自重和摩擦的存在,人们在使用机械时,不可避免要克服摩擦和机械自重额外做功,因此人们对机械所做的功总是大于机械对物体所做的功.
3.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但人们还使用机械,目的:省力、省距离或方便操作.
4.有用功
(1)定义:对实现目的有用的那部分功叫作有用功.
(2)当用机械匀速提升物体时,有用功在数值上等于物体所受重力与升高距离的乘积,即W有用=Gh.当用机械克服物体与其他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做功时,如用滑轮组水平拉动物体时,有用功在数值上等于摩擦力与物体移动距离的乘积,即W有用=fs,s为物体水平移动的距离,而不是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5.额外功:为达到一定目的并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使用机械时,克服机械的自身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就是额外功,用W额外表示.
6.总功:人们在使用机械做功的过程中,拉力或动力做的功叫作总功,总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机械效率
1.机械效率的定义:使用机械做功时,有用功占总功的份额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将有用功W有用跟总功W总的比值叫作机械效率.如果用η表示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来表示),那么η=.
(1)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它只有大小,没有单位.实际机械在使用过程中,有用功总小于总功,因此,机械效率总小于1,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2)机械效率的大小由有用功和总功两个因素决定,分析机械效率高低是不能只看一个因素,如“有用功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大”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3)机械效率和功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理量,机械效率大的机械,功率不一定大;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也不一定高.
2.三种简单机械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简单计算
功的原理
典例1 [2024·杭州模拟]如图所示,分别沿光滑的斜面AB和AC将相同的重物搬到车厢上,如果沿斜面的拉力分别为FB和FC,所做的功分别为WB和WC,则( C )
典例1图
A.FB=FC,WB>WC B.FB=FC,WBC.FBFC,WB=WC
使用斜面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斜面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变式 [2022·泰山区期末]如图所示,往车上装重物时,常常用长木板搭个斜面,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工人用2 m长的斜面,把800 N的重物提高1 m,假设斜面很光滑,没有摩擦.下列说法中( B )
①用斜面可以省功
②用斜面可以省力
③沿斜面向上的推力为400 N
④沿斜面向上的推力为800 N
变式图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①②③正确
机械效率与功率
典例2 [2024·泰安期末]有关机械做功、功率、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B.做功越多的机械,功率越大
C.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效率越高
D.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使用机械时,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物体在单位时间完成的功叫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特别要注意功率与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变式 [2024·任城区期末]理解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之一.下列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功率大的机器做功一定快
B.机械做功少,功率一定小,机械效率一定低
C.额外功少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D.做功时间越少,机器的功率越大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分析与计算
典例3 [2024·苏州]某起重机的滑轮组结构示意如图所示,其最大载重为5 t.起重机将3 600 kg的钢板匀速提升到10 m高的桥墩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钢丝绳的重力和摩擦,g取10 N/kg.求
典例3图
(1)克服钢板重力做的功W有用;
(2)钢丝绳的拉力F;
(3)滑轮组满载时的机械效率(保留一位小数).
克服钢板重力做的功为W有用=Gh;起重机的滑轮组做的总功为W总=,钢丝绳的拉力为F=;克服动滑轮和吊钩重力额外功不变,W额外=W总-W有用,G动总=,组满载时的机械效率为η最大==.
(1)3.6×105 J (2)1.125×104 N
(3)84.7%
变式 [2024·德城区期末]如图所示,重800 N的物体在100 N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1 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直线运动了20 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180 N.
变式图
斜面机械效率的分析与计算
典例4 [2024·张店区期末](多选)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600 N的力沿着4 m长的斜面,将一物体匀速推到高1.5 m的车上,该过程中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
典例4图
A.使用斜面是为了省距离
B.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为150 N
C.工人师傅做的功是2 400 J
D.物体重为1200 N
使用斜面能省力,但费距离;根据W=Fs求工人师傅做的功,即总功;根据η=求工人师傅做的有用功,根据W=Gh求物体的重;根据W总=W有+W额求出克服摩擦力做的额外功,根据W额=fs求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变式 [2024·沂源县期末]如图所示,供轮椅通行的斜坡长L=4 m,高h=2 m.小聪用沿斜坡向上的拉力将重为200 N的木箱从底端拉到顶端.若斜坡是光滑的,他所做的功为400J,所用的拉力是100N.若斜坡的机械效率为80%,所用的拉力是125N,木箱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25N.
变式图
1.[2024·莱州期末]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做功慢的功率小
B.做功多的功率大
C.使用机械一定省力
D.做有用功越少的机械效率越低
2.[2024·北京](多选)用某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绳子自由端拉力做功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在20 s内绳子自由端竖直匀速移动16 m,重物竖直匀速上升4 m.已知动滑轮总重100 N,提升的物体重800 N.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
第2题图
A.绳子自由端拉力的功率为200 W
B.额外功为400 J
C.绳子自由端拉力的大小为250 N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88.9%
3.如图所示,工人利用轻质滑轮组水平匀速搬运货物A使其前进2 m,已知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货物A与地面的摩擦力为40 N,则该滑轮组的额外功为20J.
第3题图
4.[2024·自贡]如图所示,把重为40 N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推到斜面顶端,斜面长2 m,高0.6 m,沿斜面的推力F为20 N.那么,此过程中有用功是24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60%, 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8N.
第4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