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设计意图):
本课围绕审美感知(歌曲欣赏)、艺术表现(歌曲的演唱和演奏)、文化理解(歌唱产生地及其表达意境)、音乐创作(综合表演)进行设计。器乐进入课堂,不单能丰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更能让学生学到一样乐器,掌握一门技能。但音乐的教学课时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音乐课时中,既能完成既定的音乐教学任务,又能兼顾到器乐的学习,一直都是让音乐老师困惑的事情。本课把器乐教学与课本教学任务结合在一起,在完成本身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把歌曲移调到F调上进行竖笛教学。由于学生已学会了歌曲和乐谱的演唱,把歌曲移调到竖笛能吹奏的F调上进行教学就能节省大量的时间,从而解决了时间不够的问题,而且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教材内容:
花城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课《环球音乐探宝(三)——北美洲之行》中的第一首学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教学课型:歌唱教学结合竖笛教学的综合型音乐课。
教材分析:
《牧场上的家》是一首传统的美国田园民歌,歌曲为三拍子,大调式的旋律优美流畅。歌曲结构为a+a’+b+a’,第1、第2乐句是变化重复乐句,旋律优美柔和,节奏平稳舒展,描绘牧场的美丽、快乐和宁静;第3乐句是略带激动的抒情旋律,抒发人们对美丽家园的赞美和热爱;第4乐句是第2乐句的再现,旋律逐渐回复平静,仿佛人们完全沉浸在家园的美好中。整首歌曲浓浓的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可爱家园的热爱之情。
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好强、好动,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被动学习主体向主动学习主体转变的过渡期和关键期。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预习、挑战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真正成为主动学习主体,并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歌曲表达的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在优美的音乐中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听、赏、拍、唱、奏等方法,让学生从感受、感知歌曲到实际学唱再到学吹,全方位的学习让学生把歌曲彻底、扎实地掌握了。
三、知识与技能:
1、弱起句及其准确演唱。
2、使用竖笛运用F调进行歌曲旋律吹奏。
教学重难点:
1、歌曲《牧场上的家》的学唱和吹奏。
2、弱起句的准确表现、换气点的正确吸气,确保优美地演唱和演奏歌曲。
教学准备: PPT课件,卡片,竖笛,小乐器。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式导入:
1、PPT出示世界地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展开“环球音乐探宝”第三站的行程,来到了北美洲,这里有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23个国家和地区,因为有了好莱坞,当然就拥有了更多的好听的歌曲和音乐。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美国传统民歌《Home on the range》,请大家一起欣赏。
2、课件播放视频:欣赏歌曲,初步感受歌曲旋律。(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方式,直接进入学习的主题,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世界地图标出歌曲的发源地,让学生对歌曲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了初步但直接的认识。)
二、歌曲学习:
1、引入:因为歌曲太好听了,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我国的张宁老师把它翻译成中文,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牧场上的家》。(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进入歌曲学习。)
2、中文版本视频欣赏:现在请大家一起欣赏歌曲,在听的同时拍打基本拍子,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边听边打基本拍子,有利于学生节奏感培养,为乐谱的视唱学习打下良好的习惯和基础。)
3、PPT出示歌曲:同学们,今天请你们齐心协力,一起过关斩将,迎接挑战: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将全部由你们自己完成,老师只起一个辅助的作用,你们觉得你们行吗?
4、在学习之前,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些音乐知识,温故知新。
⑴ 歌曲是什么拍子的歌曲?(3/4拍)
⑵ 3/4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强弱弱)
⑶ 3/4拍子的指挥图式是怎样的?( )
5、弱起句:歌曲的开始在弱拍上还是在强拍上?乐句从弱拍上开始演唱的就是弱起句,我们在歌唱时要注意强弱的关系。
●挑战视唱乐谱●
6、拍打基本拍子视唱歌谱。(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学唱的过程中,只需把出现的错误指出并帮助学生改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成功的喜悦。着重关注学生弱起句的演唱及其吸气口的准确。)
7、完整视唱乐谱。
●挑战歌词演唱●
8、欣赏歌曲范唱,再次感受歌曲。
9、跟随伴奏音乐进行歌词演唱。
三、器乐进入课堂(竖笛学习):
1、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a+a’+b+a’
●挑战旋律吹奏●
2、找出歌曲组成的乐音,并说说它们F调的吹奏指法。
3、小组合作,自由练习歌曲吹奏。
4、师伴生奏。
5、加上节奏乐器(铃鼓)为歌曲增添色彩。
四、拓展:
●挑战综合表演●
综合表演:把本课所学得知识和技能综合在一起形成独立节目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唱、奏、指挥等多种形式同时进行,为学生创造一个表演的平台,给学生一个发挥特长的机会,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起来,学以致用,展现自我,同时收获喜悦和自信。)
五、小结本课:
同学们,今天你开心吗?为什么?(说收获)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从歌唱教学入手,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进行竖笛教学,围绕《课标》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全面的音乐素养,通过中英文版本的视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通过歌曲欣赏和学唱逐步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力;通过拍打基本拍子学唱乐谱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通过地理位置、歌曲产地简介增强人文知识;通过综合表演活动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再创造的能力。
设想是美好的,但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不足:1、课程的学习内容有点多,留给学生精益求精的时间不够。2、学生在歌曲的艺术表现上欠缺,没能做到有感情演唱。3、平时的竖笛吹奏教学有待加强,不但有面(集体吹奏),还有有点(拥有能独立演奏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