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授课老师 授课班级 班级人数
课题 一匹出色的马
教学目标
(1)文化自信: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与乐趣,增强对家庭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2)语言运用:学生能够正确认读“郊、泛”等15个生字,会写“匹、妹”等9个生字,并能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这些字词。 (3)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学生能够理解“一匹出色的马”的象征意义,并能够通过想象和推理,体会妹妹情感变化的原因。 (4)审美创造:学生能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并能够仿照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创造性表达。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一匹出色的马”的象征意义,体会想象和游戏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情感体验。 (2)通过妹妹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和鼓励的力量,学会在困难中寻找积极解决问题的方法。 (3)积累并运用描写自然景色的优美词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教学内容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一匹出色的马》,这是一篇旨在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及情感体验的语文课程。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识字写字、朗读技巧和理解课文内容等知识点。通过学习“郊、泛”等15个生字和“匹、妹”等9个生字的正确书写,孩子们能够增强汉字的认知与应用能力。此外,课程还强调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体会想象和游戏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最后,理解“一匹出色的马”背后的含义,有助于孩子们提升抽象思维和情感认知。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掌握新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故事情节的探讨,孩子们可以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美好,理解家人的爱与陪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游戏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也为他们未来的人际交往和情感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引入话题,激发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与家人散步的经历,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和家人一起散步的美好回忆?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可以分享吗?” (生:我们在公园里看到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它在树上跳来跳去。生:我和爸爸妈妈去了河边,我们一起捉了小鱼,玩得非常开心。) 揭示课题,引发思考 教师总结学生的分享后,过渡到新课:“大家的故事都很有趣,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关于散步的课文《一匹出色的马》。”(板书课题) 教师提问:“谁能解释一下‘出色’是什么意思呢?”(生:出色就是非常好,很优秀的意思。) 教师继续引导:“请大家用‘出色’造一个句子。”(生:我妈妈做的菜真是非常出色!生:我们班的李明体育特别出色,在学校运动会中获得了很多奖项。) 激趣导入,激发阅读期待 教师设问:“这匹出色的马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教师指导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生:认真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识记生字,掌握字音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词,指名读,齐读(生:泛(fàn) 波(bō) 软(ruǎn) 恋(liàn) 郊(jiāo) 葱(cōng) 株(zhū) 跨(kuà) 求(qiú) 舍(shě))。 教师强调易错字的发音,如“葱”(cōng)不能读成chōng,“跨”(kuà)不能读成kùa。 学生齐读词语,巩固字音。 交流识字方法,强化记忆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 对于“郊、波、纹”,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生:可以用“交”加上“阝”变成“郊”。) 对于“葱、毯”,可以借助图片帮助理解(生:看到图片上的葱和柔软的地毯可以帮助记忆这两个字。) 其他生字可以通过组词认读的方法记忆(生:可以用“软”组词“柔软”,“恋”组词“恋恋不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教师要求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生:认真读文,标出自然段)。 分自然段轮读,评选“朗读小能手” 教师组织学生按自然段顺序朗读课文,评选最佳“朗读小能手”(生:轮流朗读,教师点评)。 交流阅读收获,把握主要内容 教师提问:“通过朗读课文,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生:课文讲的是“我”和妹妹、爸爸、妈妈一起去郊外散步的事情。生:他们在郊外看到了美丽的景色,河面碧绿碧绿的,田野葱葱绿绿的。生:“一匹出色的马”其实是一根柳条,爸爸用它激励妹妹走路回家。生:妹妹从开始求抱抱到后来高兴地骑着“马”跑回家)。 提出疑难问题,存疑细读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问,鼓励学生继续细读课文,思考并讨论(生:为什么妹妹会从哭着求抱抱变成了高兴地骑着“马”回家?生:“一匹出色的马”到底指的是什么?) 四、细读第1~3自然段,积累词句 自由读文,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3自然段,感受春天郊外的美丽景色(生:认真读文,想象画面)。 全班反馈交流,画出描写美景的句子 教师提问:“你觉得春天的郊外美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学生反馈,画出具体句子(生: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读句子,想象画面 教师出示句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生:读句子,感受画面)。 出示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描述的景色(生:结合图片,更好地理解文中描述的景物)。 仿照句子,练习说话 教师引导学生仿照句子,练习说话(生:路的一边是田野,金黄金黄的,非常可爱,像一片金色的地毯。生:路的一边是树林,郁郁葱葱的,非常可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词语积累扩展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示“绿色”的词语,进行积累(生:找出“碧绿碧绿”、“葱葱绿绿”等词语)。 教师解释“恋恋不舍”的意思,并引导学生造句(生:我们要离开游乐园时,心里恋恋不舍,真想再多玩一会儿)。 五、分角色朗读第4~7自然段,体会妹妹的变化 小组分角色朗读 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第4~7自然段(生:小组内分工,分角色朗读)。 教师指导朗读情感,妹妹的话要读出哀求、撒娇的语气,爸爸的话要读出鼓励的情感,妹妹的最后一句话要读出愉快、得意的语气(生:根据老师指导,认真朗读)。 互相评议,评选“朗读之星” 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评议,选出“朗读之星”(生:互评朗读,选出优秀者)。 小组开火车读,巩固朗读效果 教师组织小组开火车读,巩固朗读效果(生:按顺序朗读,进一步巩固)。 体会妹妹的变化 教师出示句子:“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妹妹求妈妈抱她:‘我很累,走不动了,抱抱我。’”引导学生思考妹妹的心情(生:妹妹此时感到累,希望妈妈抱她)。 教师出示句子:“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引导学生思考妹妹的心情变化及原因(生:妹妹因为得到了一匹“出色的马”,变得非常高兴)。 教师解释“一匹出色的马”实际上是爸爸捡到的一根柳条,并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爸爸会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生:爸爸用一根柳条激发了妹妹自己走路回家的兴趣)。 教师提问:“从妹妹的变化中你学到了什么?”(生:通过爸爸的鼓励和巧妙的方法,妹妹变得勇敢和坚强了)。 六、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七、指导写字 生字结构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将生字按结构分类(生:将生字分为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 重点指导 教师重点讲解“妹、波、纹、像”等字的书写要点(生:注意左窄右宽,特别注意“像”字的第六笔要从扁框内撇出)。 教师讲解“景、恋、舍”等字的书写要点(生:注意上下结构,作部首的部分要写得扁而窄一些)。 教师讲解“求、匹”等字的书写要点(生:注意独体字和半包围结构的书写顺序)。 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组织学生描红,巡视指导,提醒正确的执笔和写字姿势(生:认真描红,注意书写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