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4张PPT)
二年级 下册 第三单元
传统节日
《元日》
《端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背古诗 猜节日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课后的生字。
读读画画
Cchuán tǒng
传统
tiē
贴窗花
xiāo
元宵
xiàng
小巷
jì
祭扫
zhōu
龙舟
读一读
艾香
ài
táng
满堂
qǐ qiǎo
乞巧
láng
牛郎
bǐng
月饼
shǎng jú
赏菊
读一读
识字方法
祭
jì
左边是牲肉,右边是“又”(手),中间像祭桌。“祭”本义是杀牲以礼拜鬼神。
字理识字
减一减
加一加
站-立+贝=贴
常-巾+贝=赏
纟+充=统
尚+土=堂
饣+并=饼
换一换
察-宀=祭
吃-口=乞
生活识字
南锣鼓巷
传 统 贴 宵 巷 祭 舟 艾
堂 乞 巧 郎 饼 赏 菊
chuán
tiē
xiāo
xiàng
jì
zhōu
tǒng
ài
táng
qǐ
láng
bǐng
shǎng
qiǎo
jú
认一认
传
chuán
cuàn
( )
( )
转
zuǎn
zhuǎn
( )
( )
巷
xiàng
gǎng
( )
( )
读一读
巷
传
统
贴
艾
郎
堂
巧
祭
摘苹果
饼
赏
宵
菊
舟
乞
贴
街
舟
艾
tiē
jiē
zhōu
ài
学写字
敬
转
团
热
闹
jìnɡ
zhuǎn
tuán
rè
nào
学写字
jiē
结构:左中右 部首:彳
书写指导:左中右三个部分要写紧凑,注意穿插避让,左、中高,右边低。右部第一横和中部第一横起笔一样高。
ài
结构:上下 部首:艹
书写指导:草字头横平且长,撇、捺要写得舒展。
jìng
结构:左右 部首:攵
书写指导:右边首笔撇的收笔,末笔捺的起笔在田字格的中心,末笔捺写舒展。
结构:左右 部首:车
书写指导:左部“车”的笔顺是横、撇折、竖、提,右部“专”的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zhuǎn
rè
结构:上下 部首:灬
书写指导:上下同宽。“丸”笔顺为撇、横斜钩、点。四点底宽而扁,第一点与另外三点方向不同。四点间距均匀,高度一致。
本文按照 顺序讲述了我国的七个传统节日: 、 、 、
、 、 、 ,以及每个节日的习俗。
时间
春节
元宵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整体感知
活动卡
活动内容
传统节日
文中提到的节日习俗
节日的其他习俗
朗读1-3句,画出句中提到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互动课堂
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传统节日》这篇课文。今天我们要重点学习的是描写春节的这一句:“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春节时人们欢庆的场景。
正月初一
春节到了,人们喜欢做些什么呢?
主要描述了春节到来时,人们欢天喜地庆祝的热闹场面。通过“人欢笑”、“贴窗花”和“放鞭炮”这几个动作,展现了春节的喜庆氛围和人们的快乐心情。
重点解释一下几个关键词语。“春节到”中的“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会庆祝。“人欢笑”则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春节期间的喜悦心情。“贴窗花”是指在窗户上贴上剪纸艺术作品,寓意吉祥如意。“放鞭炮”则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用来驱邪迎祥,增添节日气氛。
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春节时人们会“贴窗花”和“放鞭炮”?(稍作停顿)这是因为“贴窗花”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而“放鞭炮”则源于古代驱赶邪恶、迎接吉祥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庆祝节日的一种方式。这两种习俗都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除了贴窗花、放鞭炮,春节还有哪些习俗?
贴春联
拜年
压岁钱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节日:元宵节 活动形式:看花灯
这句话主要描述了元宵节这一天,人们纷纷走上街头,观赏各式各样的花灯,整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都挤满了人,非常热闹。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看花灯”是指人们在元宵节期间观赏各种造型精美、色彩鲜艳的灯笼。“大街小巷人如潮”则形象地描绘了元宵节时,城市的大街小巷都挤满了前来观赏花灯的人们,人潮涌动,非常热闹。
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元宵节时会有“看花灯”的习俗?
这是因为元宵节又称灯节,自古以来就有赏花灯的习俗。花灯不仅美观,还寓意着光明和团圆。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通过观赏花灯,祈求新的一年里家庭和睦、生活美满。同时,花灯也是人们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的一种方式。
说一说元宵节还有哪些习俗。
说一说
公立四月初
清明节到了,人们会做什么呢?
描述了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人们纷纷前往先人的墓前,进行祭扫活动,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公历4月4日或5日,人们会扫墓、踏青、放风筝等。“雨纷纷”则形象地描绘了清明时节常见的细雨蒙蒙的天气。“先人墓前去祭扫”是指人们在清明节期间,前往已故亲人的墓地,进行清扫、献花、烧香等祭拜活动,以此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
读这句话时,语气应该是 的。
A.欢快 B.低沉 C.高亢
B
清明节,雨( ),
先人墓前去( )。
纷纷
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
粽香艾香满堂飘。
这句话主要描述了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通过赛龙舟、吃粽子和挂艾叶等方式庆祝节日,整个屋子都弥漫着粽子和艾叶的香气,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过端午,赛龙舟,
粽香艾香满堂飘。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赛龙舟”是指在江河湖海上举行的一种竞技活动,人们划着装饰成龙形的船,竞相前进,非常壮观。“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用糯米包裹着各种馅料,外面再用粽叶包裹而成。“艾叶”则是一种植物,端午节时人们会将其挂在门上或佩戴在身上,据说可以驱邪避疫。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端午节的习俗?给同学们讲一讲。
说一说
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和“挂艾叶”?
“赛龙舟”起源于纪念屈原,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划船出江打捞屈原的身体,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竞技活动,象征着对屈原的怀念和对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挂艾叶”则是因为古人认为艾叶有驱邪避疫的作用,端午节时挂艾叶可以保佑家人健康平安。这两种习俗都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节日:乞巧节(七夕) 传说:牛郎织女会鹊桥
乞巧节的日期:
七月初七
描述了七夕节这一天,人们通过乞巧活动庆祝节日,同时讲述了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浪漫故事。
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七月七”指的是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来乞巧”是指在七夕节这一天,年轻女子会向织女星乞求心灵手巧,希望自己能拥有高超的技艺和美好的姻缘。“牛郎织女会鹊桥”则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每年的七月七日,他们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这一天也被视为中国的情人节。
七月七,来( ),
( )会鹊桥。
乞巧
牛郎织女
过端午,赛( ),
( )满堂飘。
龙舟
粽子艾香
让我们带着对七夕节习俗和美丽传说的理解,一起来朗读这句话:“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希望通过我们的学习,大家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七夕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浪漫和美好。
节日:中秋节 活动形式:吃月饼、赏月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中秋节的日期:
八月十五
主要描述了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通过吃月饼、赏月的方式来庆祝节日,同时强调了中秋之夜月亮的圆满和明亮。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人们会吃月饼、赏月、团聚等。“吃月饼”是指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品尝各种口味的月饼,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美满。“十五圆月当空照”则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夜,月亮圆满明亮,高悬于天空,人们可以尽情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
因为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美满,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家人会聚在一起,共同品尝月饼,表达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同时,月饼也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其圆形的外观寓意着圆满和和谐。
九月初九
重阳节有什么传统习俗呢?你还知道哪些?
饮菊花酒
插茱萸
描述了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通过敬老、踏秋、赏菊和登高等活动来庆祝节日,同时强调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因为九九重阳,所以称为重阳节。“要敬老”是指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特别尊敬和关爱老年人,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踏秋赏菊去登高”则描绘了重阳节时人们外出游玩的活动,包括欣赏秋天的景色、观赏菊花和攀登高山。
因为重阳节自古以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九九重阳与“久久”谐音,寓意长寿和长久。在这一天,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弘扬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同时,这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重阳节的习俗?给同学们讲一讲。
喝
菊
花
酒
插
茱
萸
说一说
转眼又是新春到,
全家团圆真热闹。
与第一句相呼应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家人团聚的时刻。无论人们平时多么忙碌,都会尽量回家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大家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放鞭炮、拜年,这些活动都让春节变得非常热闹和喜庆。这种团圆和热闹的氛围,正是春节的魅力所在。
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说一说
节日名称:那达慕
活动形式:赛马、摔跤、射箭、棋艺、歌舞等
日期:蒙古族
说一说
节日名称:泼水节
活动形式:泼水、划龙舟、放孔明灯等
民族:傣族
说一说
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
悠久文化
家国情怀
春节
贴窗花 放鞭炮
元宵节
看花灯 人如潮
清明节
雨纷纷 祭先人
端午节
赛龙舟 艾满堂
乞巧节
乞巧 会鹊桥
中秋节
吃月饼 圆月照
重阳节
敬老 踏秋 赏菊 登高
本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我国七个传统节日和相关习俗。我们从中感受到了祖国灿烂的 ,增强了民族 和 。
民族文化
自信心
自豪感
一、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贴
贴上
占 ( ) 专 ( )
市 ( ) 并 ( )
转
转身
闹
热闹
饼
月饼
课堂演练
二、连一连。
放 花灯
赛 窗花
看 月饼
贴 龙舟
吃 鞭炮
制作节日手抄报: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收集相关资料,比如节日的起源、习俗、美食等。将这些内容用绘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制作成一张手抄报。要求色彩鲜艳,内容丰富,下周在班级里展示分享。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