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2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学生版+教师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2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学生版+教师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1 08:50:06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专题二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线索一 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朝代 措施
秦朝 (1)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3)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4)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 (5)军事、民族关系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西汉 (1)汉武帝的“大一统” ①政治上: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建立刺史制度;②经济上: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③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设太学;④军事、民族关系上:张骞出使西域,组建骑兵队伍,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2)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
隋朝 (1)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2)经济上: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唐朝 (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2)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等等
元朝 (1)政治上:创立行省制度 (2)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3)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在西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等等
明朝 (1)政治上:将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设立“厂卫” (2)思想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3)反抗外来侵略:戚继光抗倭
清朝 (1)政治上:设置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思想文化上:推行文字狱,禁锢思想言论 (3)民族关系上: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平定噶尔丹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等等 (4)反抗外来侵略: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收复新疆;中法战争;等等 (5)海防建设: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新中国成立后 (1)政治上: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经济上: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改革开放 (3)反抗外来侵略:抗美援朝 (4)国防建设:“两弹一星”;陆海空军建设
线索二 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理
新疆 地区 西汉 (1)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 (2)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唐朝 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元朝 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清朝 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1884年新疆建省
新中国 成立后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 地区 唐朝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赤德祖赞(尺带珠丹);唐穆宗时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元朝 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清朝 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乾隆帝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新中国 成立后 (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立了西藏自治区
台湾 地区 三国时期 吴国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大陆和台湾的联系
隋朝 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即台湾)
元朝 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台湾)和澎湖,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明清时期 (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2)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4)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南京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新中国 成立后 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线索三 历代民族关系
时期 主要特点 史实
远古 时期 逐渐形成 华夏族 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先秦 时期 第一次民族交融高潮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了局部统一
秦汉 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秦朝: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2)西汉:西汉初期,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西汉强盛之后,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使匈奴无力与西汉抗衡;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族的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3)东汉: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时期 主要特点 史实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二次民族交融高潮 (1)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2)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促进了民族交融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唐朝 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 大发展 (1)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2)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3)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入吐蕃
宋元 时期 第三次民族交融高潮 (1)宋太宗时,数次对辽用兵失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澶州大战后,宋辽达成“澶渊之盟” (2)北宋时,宋夏之间连年战争,宋夏议和后,宋给西夏钱物,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3)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建立后,金多次兴兵进攻南宋。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1141年,宋金议和 (4)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1276年,元灭南宋。元朝设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明清 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明朝修筑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2)清朝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角度一:认识、影响类
1.君主专制的加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3)国家决策具有皇帝独断性、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4)绝对专制容易导致官僚集团腐败,贪腐之风盛行。
(5)不利于社会进步,如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
2.对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相互关系的认识。
(1)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国家的安定统一也会进一步促进民族交往、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2)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只有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国家统一,中华民族才能更强大。
角度二:原因类
3.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2)巩固统一的经济、文化、思想措施的加强。
(3)对边疆和各民族的管理加强。
(4)各民族、各地区不断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4.祖国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1)根本保证: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2)政策支持:“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人民意愿: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分裂不得人心。
(4)国家立场:中国共产党维护祖国统一的决心和坚定立场。
1.【我国古代民族关系】(8分)
材料一 唐统治集团是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产物,它建立的统一封建王朝国家亦是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形成。唐统治者具有少数民族血统,如唐太宗之母是鲜卑族窦氏,皇后长孙氏亦是鲜卑人。唐统治集团与少数民族接触、融合,更容易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并充分认识到民族问题之所在,发展进步的民族观,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摘编自范香立《唐代和亲研究》
材料二 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彻底粉碎了准噶尔贵族危害国家统一的图谋。雍正帝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立西宁办事大臣,使青海蒙古最终稳定下来。乾隆帝平定了阿睦尔撒纳叛乱,大、小和卓叛乱等,最终解决了新疆问题。
——摘编自赵云田《说说清代“大一统”的理念和实践》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推行开明民族政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朝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史实。(3分)
原因:唐统治者具有少数民族血统;唐统治集团与少数民族接触、融合,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发展进步的民族观;唐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正确处理好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统治者巩固统治必须应对的一个重要问题。(2分)史实: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统治者处理民族问题的意义。列举一例清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统治的举措。(3分)
意义:都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2分)举措: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等。(1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因素。(2分)
民族交融;统治者正确的民族政策;各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借鉴等。
2.【祖国统一】(9分)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了一个中国原则与立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分裂、反“台独”的坚定信心。习近平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可概括为:“一个原则”与“一个共识”。
材料二 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中共二十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中的“一个原则”和“一个共识”分别指什么。(2分)
“一个原则”:一个中国原则。(1分)“一个共识”:“九二共识”。(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实现这一必然趋势的历史和现实依据。(5分)
趋势:国家统一。(1分)历史: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现实: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2分)
(3)近年,美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台军事援助的频率和力度。假如你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请对此事作出回应。(2分)
示例:美国政府的行为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联合公报》,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我们敦促美方把坚持奉行一个中国政策的表态落到实处,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联合公报》,停止对台军事援助,不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以免给中美关系和台海和平稳定造成进一步损害。中方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
第二篇 中考专题突破
专题二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一、中考知识专题


线索一 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朝代 措施
秦朝 (1)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3)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4)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
(5)军事、民族关系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朝代 措施
西汉 (1)汉武帝的“大一统”
①政治上: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建立刺史制度;②经济上: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③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设太学;④军事、民族关系上:张骞出使西域,组建骑兵队伍,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2)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
朝代 措施
隋朝 (1)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2)经济上: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唐朝 (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2)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等等
朝代 措施
元朝 (1)政治上:创立行省制度
(2)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3)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在西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等等
明朝 (1)政治上:将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设立“厂卫”
(2)思想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3)反抗外来侵略:戚继光抗倭
朝代 措施
清朝 (1)政治上:设置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思想文化上:推行文字狱,禁锢思想言论
(3)民族关系上: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平定噶尔丹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等等
(4)反抗外来侵略: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收复新疆;中法战争;等等
(5)海防建设: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朝代 措施
新中国成立后 (1)政治上: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经济上: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改革开放
(3)反抗外来侵略:抗美援朝
(4)国防建设:“两弹一星”;陆海空军建设
线索二 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理
新疆 地区 西汉 (1)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
(2)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新疆 地区 唐朝 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元朝 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清朝 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1884年新疆建省
新中国 成立后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 地区 唐朝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赤德祖赞(尺带珠丹);唐穆宗时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元朝 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西藏 地区 清朝 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乾隆帝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新中国 成立后 (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立了西藏自治区
台湾 地区 三国 时期 吴国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大陆和台湾的联系
隋朝 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即台湾)
元朝 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台湾)和澎湖,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明清 时期 (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2)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4)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台湾 地区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南京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新中国 成立后 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线索三 历代民族关系
时期 主要特点 史实
远古 时期 逐渐形成 华夏族 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先秦 时期 第一次民族交融高潮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了局部统一
时期 主要特点 史实
秦汉 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秦朝: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2)西汉:西汉初期,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西汉强盛之后,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使匈奴无力与西汉抗衡;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族的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3)东汉: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时期 主要特点 史实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二次民族交融 高潮 (1)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2)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促进了民族交融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唐朝 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 大发展 (1)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2)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3)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入吐蕃
时期 主要特点 史实
宋元 时期 第三次民族交融 高潮 (1)宋太宗时,数次对辽用兵失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澶州大战后,宋辽达成“澶渊之盟”
(2)北宋时,宋夏之间连年战争,宋夏议和后,宋给西夏钱物,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3)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建立后,金多次兴兵进攻南宋。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1141年,宋金议和
(4)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1276年,元灭南宋。元朝设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时期 主要特点 史实
明清 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明朝修筑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2)清朝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角度一:认识、影响类
1.君主专制的加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3)国家决策具有皇帝独断性、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4)绝对专制容易导致官僚集团腐败,贪腐之风盛行。
(5)不利于社会进步,如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
2.对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相互关系的认识。
(1)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国家的安定统一也会进一步促进民族交往、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2)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只有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国家统一,中华民族才能更强大。
角度二:原因类
3.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2)巩固统一的经济、文化、思想措施的加强。
(3)对边疆和各民族的管理加强。
(4)各民族、各地区不断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4.祖国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1)根本保证: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2)政策支持:“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人民意愿: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分裂不得人心。
(4)国家立场:中国共产党维护祖国统一的决心和坚定立场。
1.【我国古代民族关系】(8分)
材料一 唐统治集团是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产物,它建立的统一封建王朝国家亦是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形成。唐统治者具有少数民族血统,如唐太宗之母是鲜卑族窦氏,皇后长孙氏亦是鲜卑人。唐统治集团与少数民族接触、融合,更容易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并充分认识到民族问题之所在,发展进步的民族观,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摘编自范香立《唐代和亲研究》
材料二 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彻底粉碎了准噶尔贵族危害国家统一的图谋。雍正帝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立西宁办事大臣,使青海蒙古最终稳定下来。乾隆帝平定了阿睦尔撒纳叛乱,大、小和卓叛乱等,最终解决了新疆问题。
——摘编自赵云田《说说清代“大一统”的理念和实践》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推行开明民族政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朝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史实。(3分)
原因:唐统治者具有少数民族血统;唐统治集团与少数民族接触、融合,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发展进步的民族观;唐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正确处理好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统治者巩固统治必须应对的一个重要问题。(2分)史实: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统治者处理民族问题的意义。列举一例清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统治的举措。(3分)
意义:都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2分)举措: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等。(1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因
素。(2分)
民族交融;统治者正确的民族政策;各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借鉴等。
2.【祖国统一】(9分)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了一个中国原则与立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分裂、反“台独”的坚定信心。习近平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可概括为:“一个原则”与“一个共识”。
材料二 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中共二十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中的“一个原则”和“一个共识”分别指什么。(2分)
“一个原则”:一个中国原则。(1分)“一个共识”:“九二共识”。(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实现这一必然趋势的历史和现实依据。(5分)
趋势:国家统一。(1分)历史: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现实: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2分)
(3)近年,美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台军事援助的频率和力度。假如你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请对此事作出回应。(2分)
示例:美国政府的行为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联合公报》,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我们敦促美方把坚持奉行一个中国政策的表态落到实处,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联合公报》,停止对台军事援助,不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以免给中美关系和台海和平稳定造成进一步损害。中方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温馨提示:学完至此,请完成精练本B67—B68习题!/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专题二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线索一 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朝代 措施
秦朝 (1)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3)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4)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 (5)军事、民族关系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西汉 (1)汉武帝的“大一统” ①政治上: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建立刺史制度;②经济上: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③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设太学;④军事、民族关系上:张骞出使西域,组建骑兵队伍,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2)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
隋朝 (1)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2)经济上: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唐朝 (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2)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等等
元朝 (1)政治上:创立行省制度 (2)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3)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在西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等等
明朝 (1)政治上:将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设立“厂卫” (2)思想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3)反抗外来侵略:戚继光抗倭
清朝 (1)政治上:设置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思想文化上:推行文字狱,禁锢思想言论 (3)民族关系上: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平定噶尔丹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等等 (4)反抗外来侵略: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收复新疆;中法战争;等等 (5)海防建设: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新中国成立后 (1)政治上: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经济上: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改革开放 (3)反抗外来侵略:抗美援朝 (4)国防建设:“两弹一星”;陆海空军建设
线索二 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理
新疆 地区 西汉 (1)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 (2)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唐朝 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元朝 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清朝 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1884年新疆建省
新中国 成立后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 地区 唐朝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赤德祖赞(尺带珠丹);唐穆宗时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元朝 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清朝 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乾隆帝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新中国 成立后 (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立了西藏自治区
台湾 地区 三国时期 吴国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大陆和台湾的联系
隋朝 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即台湾)
元朝 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台湾)和澎湖,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明清时期 (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2)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4)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南京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新中国 成立后 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线索三 历代民族关系
时期 主要特点 史实
远古 时期 逐渐形成 华夏族 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先秦 时期 第一次民族交融高潮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了局部统一
秦汉 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秦朝: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2)西汉:西汉初期,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西汉强盛之后,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使匈奴无力与西汉抗衡;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族的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3)东汉: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时期 主要特点 史实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二次民族交融高潮 (1)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2)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促进了民族交融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唐朝 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 大发展 (1)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2)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3)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入吐蕃
宋元 时期 第三次民族交融高潮 (1)宋太宗时,数次对辽用兵失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澶州大战后,宋辽达成“澶渊之盟” (2)北宋时,宋夏之间连年战争,宋夏议和后,宋给西夏钱物,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3)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建立后,金多次兴兵进攻南宋。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1141年,宋金议和 (4)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1276年,元灭南宋。元朝设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明清 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明朝修筑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2)清朝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角度一:认识、影响类
1.君主专制的加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3)国家决策具有皇帝独断性、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4)绝对专制容易导致官僚集团腐败,贪腐之风盛行。
(5)不利于社会进步,如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
2.对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相互关系的认识。
(1)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国家的安定统一也会进一步促进民族交往、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2)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只有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国家统一,中华民族才能更强大。
角度二:原因类
3.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2)巩固统一的经济、文化、思想措施的加强。
(3)对边疆和各民族的管理加强。
(4)各民族、各地区不断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4.祖国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1)根本保证: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2)政策支持:“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人民意愿: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分裂不得人心。
(4)国家立场:中国共产党维护祖国统一的决心和坚定立场。
1.【我国古代民族关系】(8分)
材料一 唐统治集团是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产物,它建立的统一封建王朝国家亦是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形成。唐统治者具有少数民族血统,如唐太宗之母是鲜卑族窦氏,皇后长孙氏亦是鲜卑人。唐统治集团与少数民族接触、融合,更容易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并充分认识到民族问题之所在,发展进步的民族观,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摘编自范香立《唐代和亲研究》
材料二 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彻底粉碎了准噶尔贵族危害国家统一的图谋。雍正帝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立西宁办事大臣,使青海蒙古最终稳定下来。乾隆帝平定了阿睦尔撒纳叛乱,大、小和卓叛乱等,最终解决了新疆问题。
——摘编自赵云田《说说清代“大一统”的理念和实践》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推行开明民族政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朝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史实。(3分)
原因:唐统治者具有少数民族血统;唐统治集团与少数民族接触、融合,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发展进步的民族观;唐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正确处理好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统治者巩固统治必须应对的一个重要问题。(2分)史实: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统治者处理民族问题的意义。列举一例清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统治的举措。(3分)
意义:都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2分)举措: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等。(1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因素。(2分)
民族交融;统治者正确的民族政策;各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借鉴等。
2.【祖国统一】(9分)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了一个中国原则与立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分裂、反“台独”的坚定信心。习近平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可概括为:“一个原则”与“一个共识”。
材料二 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中共二十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中的“一个原则”和“一个共识”分别指什么。(2分)
“一个原则”:一个中国原则。(1分)“一个共识”:“九二共识”。(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实现这一必然趋势的历史和现实依据。(5分)
趋势:国家统一。(1分)历史: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分)现实: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2分)
(3)近年,美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台军事援助的频率和力度。假如你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请对此事作出回应。(2分)
示例:美国政府的行为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联合公报》,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我们敦促美方把坚持奉行一个中国政策的表态落到实处,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联合公报》,停止对台军事援助,不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以免给中美关系和台海和平稳定造成进一步损害。中方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