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醇-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2.1 醇-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3-21 09:4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醇》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醇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选择性必修课程主题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的内容。
1.内容要求
认识醇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性质、转化关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知道醇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2.学业要求
(1)能写出醇类的官能团、简单代表物(甲醇、乙醇、乙二醇和丙三醇)的结构简式和名称;能够列举简单代表物(甲醇、乙醇、乙二醇和丙三醇)的主要物理性质。
(2)能结合乙醇中化学键的特点,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分析和推断其他醇的化学性质,并根据有关信息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能从官能团和结构变化的角度理解醇、醛、酸的转化关系。能列举甲醇、乙醇和丙三醇等代表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功能价值(素养功能):能结合乙醇中的官能团及化学键极性特点分析和推断醇类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人教版新教材在旧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乙醇的分子间脱水,并介绍了醚类物质的结构特征。旧教材内容中乙醇的分子间脱水作为拓展知识在“资料卡片”中出现。
新教材内容的改变带来的教学启示:教学时不能仅停留于认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层面,而是要上升到醇这类物质的性质,关注 “醇、醛、酸”的转化关系,重视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等化学知识关联的结构化设计,充分发挥结构化知识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第五节“有机合成”的学习和完成本章最后的“整理与提升”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人教版《化学2(必修)》中已经学习了乙醇的结构式、官能团、与钠的反应、酯化反应和氧化反应、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初步建立了结构(官能团、碳原子的饱和、基团间的相互影响)决定性质的观念。在《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中,学生已掌握了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化学键的极性等相关知识。因此,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在《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醇”的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综合建构醇的结构、性质及应用之间的相互关系,断键位置与反应类型的联系。
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类比能力相对薄弱,由乙醇的性质上升为醇这类物质的通性,强化“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基本观念,将化学键变化特征和反应类型进行联系,再结合生产生活,拓宽知识面。
四、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掌握醇的熔沸点变化规律,能够运用分子间作用力的知识进行解释。
2.结合乙醇的结构特征和化学性质,类比推测醇的性质,理解醇在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中化学键的变化规律。
3.通过相关实验,验证醇的化学键变化特征,结合其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从而建立起“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基本模型。
【评价目标】
1.通过关于酒的诗词,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促进对醇的概念理解
2.自主学习醇的物理性质和分类,提升自学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乙醇的消去反应和氧化反应,类比掌握醇的化学性质
4.将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联系起来,提升结构 性质 应用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醇的化学性质,难点是由乙醇在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变化上升为醇类物质在反应中的变化,需要较高的知识迁移类比的能力,从结构特征的角度理解“醇、醛、酸”的转化
六、教学方法
视频教学法 演示实验
七、教学思路
本节内容从欣赏关于酒的诗词导入新课,通过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引出本节课研究的物质——醇,在此基础上给出醇的定义,并通过练习将醇和酚进行区分,以歇后语:苯环上挂羟基“装醇”进行归纳。投影课本表3-2和表3-3,引导学生自主归纳醇的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醇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降低,结合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知识进行微观解释。讲授醇的分类方法,并在其中介绍常见醇——如:甲醇、乙二醇和丙三醇的用途。
结合乙醇的结构特征,运用电负性和化学键的知识分析乙醇中化学键极性强弱,并结合乙醇和钠反应、乙醇酯化反应和乙醇的催化氧化中化学键变化开展分析,预测其它可能存在的化学键变化。结合电负性和键的极性知识分析乙醇和氢溴酸反应。实验探究乙醇的消去反应,结合醇的化学键知识,抛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醇都能发生消去反应?含有β—H的才可以。结合醇的结构特征,分析醇的催化氧化,讲解断键特征,并归纳:必须有α-H的醇才能发生催化氧化,由此引申出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的定义。演示实验:乙醇与重铬酸钾反应,结合实验分析乙醇氧化得到乙醛,乙醛继续氧化得到乙酸。最后,结合醇的结构,归纳醇的氧化反应规律,并举出人醉酒的原因,强调“醇、醛、酸”的转化过程。
八、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并讲解醇的概念,与酚作比较,由歇后语进行归纳 欣赏关于酒的诗词,思考问题,发言
自主归纳 微观释疑 引导学生自主归纳醇的物理性质,结合醇的结构、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进行分析 结合表格数据,归纳醇的溶解度和沸点的变化规律,理解物理性质变化规律,并绘制醇物理性质的思维导图
关注分类 重视生活 讲授醇的分类:1根据羟基个数分类 2根据烃基种类分类 列举常见的醇在生活中的应用,甲醇 乙二醇 丙三醇 学习醇的分类方法,了解常见醇在生活中的应用
回忆旧知,类比推测 结合乙醇的结构特征,运用电负性和化学键的知识分析乙醇中化学键极性强弱,并结合乙醇和钠反应、乙醇酯化反应和乙醇的催化氧化中化学键变化开展分析,预测其它可能存在的化学变化 回忆乙醇和钠反应、乙醇酯化反应和乙醇的催化氧化,运用电负性和化学键极性的知识分析上述反应中化学键变化特征
层层推进,实验验证 1.结合电负性和键的极性知识分析乙醇和氢溴酸反应 2.演示实验:乙醇的消去反应,结合醇的化学键知识,抛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醇都能发生消去反应?含有β—H的才可以 3.结合醇的结构特征,分析醇的催化氧化,讲解断键特征,并归纳:必须有α-H的醇才能发生催化氧化,由此引申出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的定义 4.演示实验:乙醇与重铬酸钾反应,结合实验分析乙醇氧化得到乙醛,乙醛继续氧化得到乙酸。 5.结合醇的结构,归纳醇的氧化反应规律,并举出人醉酒的原因,强调“醇、醛、酸”的转化过程。 思考: 1.乙醇与氢溴酸的反应,化学键的变化 2.乙醇的分子间脱水和分子内脱水的异同? 3.醇的氧化反应,伯、仲、叔醇的变化特征有哪些? 自主学习资料卡片 人醉酒的原理 绘制醇的结构与化学反应的思维导图
性质归纳,生活应用 结合醇的结构,归纳醇的在发生置换反应、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时化学键的变化特征 结合醇的结构,总结醇的化学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九、板书设计
1.主板书
(
化学性质(以乙醇为例)
) (
定义
)
(

)
(
分类
) (
物理性质
)
2.副板书
R—OH
憎水基 亲水基
化学键的极性:①〉②〉③、④
十、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比丙烷的沸点高
B.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能用无水乙醇代替CCl4
C.乙醇与乙醚互为同分异构体
D.醇的分子间脱水和分子内脱水反应都属于消去反应
2.下列基团与—OH相连得到的有机物属于饱和醇的是(  )
3. 山梨糖醇别名山梨醇,其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2OH,有清凉的甜味,常用作牙膏、食品的水分保持剂。下列关于山梨糖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山梨糖醇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B.1 mol山梨糖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67.2 L H2
C.山梨糖醇在铜催化的条件下与氧气可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D.山梨糖醇可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
4.现有下列七种有机化合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能被催化氧化生成醛的是______________(填编号,下同),能被催化氧化生成酮的是____________,不能被催化氧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与浓硫酸共热发生消去反应:只生成一种烯烃的是_________,能生成三种烯烃的是_________,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A 3.B
4.(1)①⑦ ②④ ③⑤⑥
(2)①②③⑤ ⑥ 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