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人教新课标语文选修第2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人教新课标语文选修第2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0.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6 17:5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2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暮色渐渐地侵进林子里来,____________,偶尔有一两点花瓣落在肩头,沁着一点微微的香气,松散着我一天的劳累。
北平郊外____________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于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语言来形容。
①风依然轻抚着
②轻抚着的依然是风
③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
④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以及无数枯树林,一片大雪地,
A.① ③ B.① ④ C.②③ D.② ④
答案:A
解析:第一句从句式协调的角度考虑:前一句“暮色……”和后一句“花瓣……”是主谓关系。“风依然轻浮着”也是主谓关系。第二句从句子的声音和谐的角度考虑:“和”后为较长的句子,有较多的定语,与之叫和谐的是“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
2.填入下列各组句子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四百多年里,它一面( )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2)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 )。
(3)只是在她( )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
(4)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 ),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A、剥脱 透彻 突然 苍白 B、剥蚀 深彻 猝然 苍幽
C、剥落 透亮 猝然 清幽 D、剥离 深刻 忽然 苍老
答案:B
解析:本考点要求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根据语言情境的需要准确、得体地使用常用词语。包括实词、虚词、成语等。所考词语应为常用词语,不要求学生作过细的辨析。选用词语所依据的语境应平易浅显,便于理解。词语的范围也是很广的,所以地毯式的复习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关键是通过一些近义词辨析的常见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去分析这些词语运用得是否准确、得体。关联词运用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词语辨析题和成语使用题所涉及的词语往往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所以一般不存在意思理解的问题,可从词义、范围、程度、褒贬、语体等方面去辨析。这里选B。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事实上,无论《论语》《庄子》,还是柏拉图、《圣经》、佛经,核心的东西都是世界观,而每一种世界观都有着特殊而深刻的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舍弃世界观,把心灵快乐当作目的本身来追求,就真会把伟大哲学稀释为心灵鸡汤了
②凡深刻的世界观,所达致的心灵状态绝不仅是快乐,必定还有博大的悲悯
③快乐只是心灵状态,不是世界观,至多是世界观所达致的某一种心灵状态
④对于社会现实的关系也绝不仅是超脱,必定还有坚定的批判
A.③②④①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答案:A
解析:本段的主题是“世界观”,通过比较“快乐的心灵状态”来说明其特殊而深刻的内涵。②句中的“绝不仅是快乐”承接了③句的“快乐只是心灵状态”来谈;④句中的“也绝不……”是承接②句的“绝不……”来谈。②③④句是推论,①句为总结,应放在最后。
4.下列作家作品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奥地利作家卡夫卡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值得注意、最深刻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主要作品有《变形记》、《乡村医生》等。
B.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最伟大的奠基者,他的自传体三部曲被列宁誉为一部“非常及时的书”。
C.《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部力作,描写一个老渔夫与鲨鱼搏斗的故事歌颂了人的伟大力量,他因此获得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D.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千只鹤》等,笔法细腻,感受敏锐。
答案:B
解析:“自传三部曲”改为《母亲》
5.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 )
(1)有一次,听到了山林里的猿啼。那声音,忽远忽近,或呼或和,飞动如闪电,高亢如天风, ,比人类伟大天才谱出的乐章更为神妙动听。
(2)北平郊外, ,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予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语言来形容。
①激越如奔泉,飘逸如闲云②飘逸如闲云,激越如奔泉③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以及无数枯树林,一片大雪地④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飞动如闪电”,以视觉形象沟通听觉形象;“高亢如天风”,从听觉角度写声调高。“飘逸如闲云”、“激越如奔泉”分别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跟前两句交叉衔接。“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承前面短句“北平郊外”,形成“短短——长长”的节奏,亦与下文的节奏相应。
6.把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高科技与艺术各行其道,怎么会走到一起呢?李政道先生的一席话可谓鞭辟入里:“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她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

①没有智慧,情感的因素能够达到完美的成果吗?
②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和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都需要智慧,而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
③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道路吗?
④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⑤她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A. ②①③④⑤ B. ②①③⑤④ C. ④①②③⑤ D. ④②①③⑤
答案:A
解析:文段论述的中心话题是高科技与艺术的关系。②句紧承李政道的话。照应前文,应先谈“智慧”,再谈“情感”,应先①后③,而④为对①③的比喻性总结。⑤是对中心话题更深层次的阐述。
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笔力传神,寥寥数语,就将众多人物的性格 得淋漓尽致。
②爱丽丝·门罗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虽然注重对成长疼痛与生老病死等严肃话题的关注,但文字却 着泥土的芳香。
③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这种转向 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促成这种转向的实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原因和社会背景。
A.描绘 充斥 纵然 B.刻画 充斥 纵然
C.刻画 充溢 固然 D.描绘 充溢 固然
答案:C
解析:刻画:用文字描写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描绘:描画。充溢:充满、流露。充斥:充满,含厌恶意。固然: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纵然:即使,有假设意味。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宋词分婉约和豪放两派。历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是北宋柳永,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人物。
B.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楔子常在剧本开头,简要介绍人物、故事,有时也在折与折之
间,衔接剧情。角色有旦、末、净等,正旦是女主角,正末是男主角。
C.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的阶
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曹禺的代表作还有《日出》《北京人》《原野》等。
D.威廉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指《哈姆莱特》
《奥赛罗》《李尔王》和《罗密欧 朱丽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文学常识知识,平时要注意积累,且重点识记课本中出现的文学经典名著、名家名作。正确表述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指《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9.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海明威和阿根廷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代表作分别为中篇小说《老人与海》、长篇小说《百年孤独》。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C.《红楼梦》的情节主线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此外还深刻描写了当时贵族家庭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冲突。一面是“情重愈斟情”的感伤,一面是“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末世感。
D.钱钟书,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著有《人·兽·鬼》《围城》等。《围城》重点叙写的是方鸿渐个人理想的不断升腾和一再破灭的经历,由此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答案:A
解析: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知识点的考查。名著填写和选择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这里的A选项中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作家。
10.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近义词选用恰当的一项是( )
(1)对于这种 ,他总觉得是一种施舍,而不是 。
(2)他一向认为, 粗心一回,仅仅是一个 ,不能说他必然要吃亏在粗心上。
①恩惠 ②偶尔 ③偶然 ④恩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④①③
答案:C
解析:恩惠、恩赐:前者是名词,给予或受到的好处。后者是动词,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偶然、偶尔:前者指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相对于必然)。后者指间或,有时候(副词,相对于经常。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晏殊《浣溪沙》的“ , ”反映出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重现,表现了人们在怅惘的同时也会感觉一丝欣慰的微妙情绪。
答案: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析:本句要注意“奈”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蕴含人生哲理之句是:
, 。
答案: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或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解析:本句要注意“拦”“赚”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同为婉约派的济南名士、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期作品清新、典雅,《如梦令·常记》词中写词人满心欢快、饶有趣味的场景的句子是: , , 。
答案: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解析:本句要注意“渡”“鸥鹭”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关于学习方法,古人所谈甚多,如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 , 。
答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解析:本句要注意“那”“为”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吴均《山中杂诗》描写了山中有趣的生活的句子是: , 。
答案: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解析:本句要注意“檐”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王维的《竹里馆》意境优美高雅,传达出诗人宁静淡雅自得心情,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
, 。
答案: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解析:本句要注意“”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李白《峨眉山月歌》表达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的句子是:
, 。
答案: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解析:本句要注意“眉”“羌”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作者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 , 。
答案: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岑参的《逢入京使》描写诗人对故乡眷念的千古名句是: , 。
答案: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请写出韦应物《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两句:
, 。
答案: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解析:本句要注意“渡”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青玉案 · 送山谷弟贬宜州
黄大临
千峰百嶂宜州路。天黯淡、知人去。晓别吾家黄叔度,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处。
樽垂饮散长亭暮。别语缠绵不成句。已断离肠能几许?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
注:黄大临,黄庭坚之兄。此词是词人在黄庭坚被贬宜州时所作。
(1)词的上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词人的离别之痛?请简要概括。
答案:①路途的艰难遥远;②环境的凄凉惨淡;③兄弟年老,相会无期。
(2)词的下片使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前两句实写送别的情景:长亭饯别,直至日暮;别语缠绵,语无伦次。后四句虚写别后的孤寂,山谷弟夜宿旅店,听雨打空阶,无法入睡。别后的孤寂,更加衬托了现实中送别的伤感。
类题目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者的情感“离别之痛”在题干中已经点明,实际上市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千峰百嶂”写路途的艰难遥远;“天黯淡” 写环境的凄凉惨淡;“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写兄弟年老,相会无期。(2)题干明确了考查虚实结合的方向。先明确诗句中虚实结合手法的具体运用。前两句实写送别的情景,后四句虚写别后的孤寂。最后点明其中的效果。
2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眼儿媚
阮 阅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1)“一双燕子,两行征雁”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反衬。词人借双飞燕和两行雁(或:成双成对的燕和雁)来反衬自己此刻的孤独,抒发了思妇的形单影只、无限孤寂的情感。
(2)“盈盈秋水,淡淡春山”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
答案:运用了比喻和想象的手法。分别用“秋水”和“春山”比喻女子的眼睛和眉毛,想象远方的丈夫正思念自己,使意境更加开阔,也更加形象地刻画了家中的妻子年轻娇美的形象。
类题目
解析:(1)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结合下阕首句“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可判断“一双燕子,两行征雁”使用反衬。明确手法后,再结合全词分析词人用“燕子”“征雁”反衬了什么,就可明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也应似旧”显示后面内容是对过去的回忆,全词是写征人思妇,可判断“秋水”和“春山”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指出表达技巧,然后分析运用此种表达技巧的好处。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爱因斯坦
苗 千
爱因斯坦(A1bert Einstein,1879—1955)这位出生于德国的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因为对理论物理学的开创性贡献,早已成为“天才”的代名词和科学界的标志性人物。全世界研究爱因斯坦的专家和书籍多如牛毛,我们不可能通过一篇短文来总结爱因斯坦的天才或他的理论,如果只从科学史的角度去考量这位物理学家,就会发现他在德国甚至是整个欧洲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符号意义。
1879年3月14日出生于德国乌尔姆的爱因斯坦,在早期并不像很多传说故事中描述的那样,是一个智力发育迟缓且有语言障碍的小男孩,他很早就表现出了超强的领悟能力以及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据他自己讲述,他第一次对自然界感到好奇,来自他爸爸送给他的一个小罗盘,那个始终坚定指向一个方向的罗盘指针使他第一次认识到了自然界的神奇。
15岁时爱因斯坦追随做生意失败的父母到意大利求学,后又转学瑞士,在学风开放的阿劳中学补习一年后考取了苏黎世理工学院,接受数学和物理学教育。随后,这位天才留在了充满着让他喜爱的自由气息的瑞士,却因找不到教职而成了专利局的一名小职员。当学术成就开始被全世界认可后,他开始执教于苏黎世大学,随后离开瑞士,执教于布拉格,后来又回到当时的世界物理学研究中心——德国柏林。
回顾爱因斯坦早年的求学和执教经历,与罗曼 罗兰笔下的人物——音乐家约翰 克里斯多夫倒有颇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在少年时期对德国的沉闷空气感到压抑,之后游历欧洲,吸收各国文化的精髓,但最终在他们的作品中仍旧体现了德国思想和文化的条理性和深刻性。
爱因斯坦在少年时代完全无法忍受德国的应试教育,他因此选择在瑞士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在工作轻松的伯尔尼专利局做小职员的同时,丝毫没有放弃对“同时性”进行不懈的、深刻的思考,最终发展成为狭义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的认识。正是在瑞士放松自由的氛围中,他和几位好友成立了“奥林匹亚学院”,一起研读哲学和物理学的经典著作,以马赫、庞加莱和休谟等人的思想为后盾,对牛顿经典物理学发起挑战。
爱因斯坦在得到物理学界的认可之后,回到了德国。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认识到德国在彼时仍然是世界物理学研究的中心,柏林聚集了世界上最出色的物理学家;另一方面,成熟的爱因斯坦可能对于表面显得僵化、教条的德国式思维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他的广义相对论,固然有着天才的迸发,但也有对于自然规律深刻的认识和艰苦卓绝的追求,这正是德国精神的体现。这位终生追求物理学和谐统一的物理学家喜欢莫扎特远胜于贝多芬,他认为贝多芬是在创造音乐,而莫扎特只是从天堂中把音乐“拿来”。他做出这个评论的时候,不会知道后人评价他开创广义相对论同样经历了像贝多芬一样孤独而悲壮的奋斗。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爱因斯坦受到德国纳粹政府的胁迫出走美国,他的再次出走成为德国作为世界物理学研究中心开始凋零和美国科学界崛起的标志。这位一生热爱和平的物理学家作为美国公民度过了他平静的下半生,他的经历,不仅是传奇,俨然成为20世纪人类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
(1)从全文看,文章第一段中爱因斯坦“在德国甚至是整个欧洲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符号意义”具体指什么?
答案:挑战牛顿经典物理学,对理论物理学有开创性贡献。他从德国出走美国标志着世界物理学研究中心的转移。
(2)文章先后提到罗曼 罗兰笔下的约翰 克里斯多夫和莫扎特、贝多芬两位音乐家,有什么作用?
答案:增加了行文生动性和趣味性;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爱因斯坦的求学和研究经历;加深读者对爱因斯坦孤独悲壮(或“艰苦卓绝”)的研究历程的感受,了解他对音乐的爱好和深刻理解。
(3)就本文来看,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伟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他具有超强的领悟力和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毕生对科学研究进行艰苦卓绝的追求;在充满自由开放气息的瑞士接受教育又深得德国文化的滋养;身处当时的世界物理学研究中心,那里聚集了世界上最出色的物理学家。
概括作品的主题 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解析:(1)这是一道考核句子含义的题目,注意“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符号意义”,“符号”应该是一些标志性的成就或事件,下文主要体现在“最终发展成为狭义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的认识”“对牛顿经典物理学发起挑战”“他的再次出走成为德国作为世界物理学研究中心开始凋零和美国科学界崛起的标志”。(2)这是一道作用分析的题目,首先应答出应用这些人物是文章具有趣味性和文化内涵,然后明确写这些人物为了突出主要人物,分析出突出“爱因斯坦”的那些性格即可,写“克里斯多夫”目的是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爱因斯坦的求学和研究经历;写“莫扎特”和“贝多芬”是为了加深读者对爱因斯坦孤独悲壮(或“艰苦卓绝”)的研究历程的感受,了解他对音乐的爱好和深刻理解。(3)这是一道文意综合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文章的段首和段尾句,尽量用文中的语言分条作答。关键句:“超强的领悟能力以及对自然界的好奇心”“留在了充满着让他喜爱的自由气息的瑞士”“吸收各国文化的精髓,但最终在他们的作品中仍旧体现了德国思想和文化的条理性和深刻性”“德国在彼时仍然是世界物理学研究的中心,柏林聚集了世界上最出色的物理学家”。
五、语言文字运用
24.根据图示,用文字表述基本流程(环节)
表述如下:
①登陆第三军医大学网站,选择预约挂号栏目。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最后,于就诊当天到西南医院预约挂号诊台取号或者退号。
答案:②选择科别、医生、就诊时间等信息,填写预约内容;③填写就诊者个人信息,进行预约确认;④选择支付方式对挂号付费,接收预约信息。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运用能力。解答此题,应根据构成要素,结合着文字、箭头的提示及①的表述,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表述出来。根据图示,可分别从预约内容、预约确认、支付信息、取号或退号等几个步骤进行阐述。
25.根据下面的情景,揣摩人物的对话,补写出相应的内容,要求符合人物的身份,做到前后连贯、语言得体。
小晗放学回家,很沮丧地告诉妈妈,这次考试成绩被同桌小嵩超过了。
妈妈对小晗说:“小嵩没什么了不起的,下次打败他! ”
爸爸拿着一本杂志走过来:“这里有篇文章,介绍一个叫隆 克拉克的老师,得过美国最佳教师奖。他教的学生个个成绩优异,又彬彬有礼。”
妈妈急切地问道:“① ”
爸爸说:“他的制胜法宝是他的班规。比如这两条,别人有好的表现,要替他髙兴; 自己有什么好的表现,不要炫耀,输给别人也不要生气。”
妈妈有点生气:“②_ _。你看,我们公司的成功,靠的就是这种不服输的劲头。”
爸爸说:“③ _! ”
小晗看着父母,自语道:“我该听谁的呢? ”
答案:①哦?他有什么制胜法宝
②不对,必须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拼搏的孩子才会有出息)
③不过,看见别人的长处能去赞美也重要啊(赏识别人也很重要)
符合上下语境,适当考虑语气语调,大概意思吻合即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语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例如,第一处,下文爸爸的回答中有“他的制胜法宝”,显然妈妈的问话中也会有这些内容。第二处、三处则是爸爸与妈妈说话的两个重点,爸爸赞成赞美别人,妈妈注重个人的拼搏精神。只要符合上下语境,大概意思吻合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7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