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人教新课标语文选修第3课《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人教新课标语文选修第3课《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6 17:5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3课《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逆境激发起人开发时效的紧迫感
②处于顺境的人往往八方应酬,事务缠身,不免杂事相扰,难以排除无效时间,降低了时间的使用效率
③而且逆境往往能使人更加深刻理解时间的价值和意义,具有更大的时间安排灵活性,更好地促人去珍惜利用
④相比而言,身处逆境却有时间优势,置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而不顾,集中精力思索追求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②④③①
答案:D
解析:这类排序题要审清题目要求,把握命题方向,认真分析所给的句子,明确中心意思,最后要看句子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几个句子是讲述顺境和逆境的作用,从内容和句式的角度来看,②和④句对应,②说“身处顺境”,④说“身处逆境”,同时因④句前有“相比而言”,可见是承接②句,先谈“顺境”再谈“逆境”;③句前“而且”表明是在④句的基础上进一步谈“逆境”的作用;①句是对前三句的小结。由此可以将四个句子串联起来。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泥土里”的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B.阳朔古老的石板街——西街,房屋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工艺品店、书画店、旅馆、咖啡厅、酒巴、中国功夫馆星罗棋布,还聚集着许多洋人。
C.巨人之路位于爱尔兰贝尔法斯西北的大西洋海岸,那由数万根玄武岩石柱聚集起来而形成的一条绵延数千米的堤道,真乃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恩赐。
D.在黄岩岛事件中,中国海监船和渔政船迅速而有力的打击了菲律宾在南海的嚣张气焰,有效保护了中国渔民和渔船,让世人对中国的海监能力侧目而视。
答案:C
解析:“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用错了对象。C.“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成,形容技艺十分高超。只能够用于形容人工事物,不能用于天然景观。D.“侧目而视”指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用在这里语境不符,可改为“刮目相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对人类先进文化孜孜不倦地学习与思考,成就了他深刻精微的思想哲理、经天纬地的雄才大略、闳中肆外的文笔诗情。
B.又是一年三月三,虽然今年温度偏低,但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出游兴致。大家从城市、乡村赶来,庙会上人们熙熙攘攘地走来走去。
C.2013年4月16日,美国波士顿马拉松赛场突然传来两声爆炸声,观看比赛的人群顿时一片慌乱,纷纷如鸟兽散。
D.农民科学种田,工人不断创新,科技工作者致力于科研……各行各业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就“中国梦”添枝加叶。
答案:A
解析:A项,“经天纬地”多用来形容人有经营天下、治理国家的才能。B项,“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用在此处与后面的“走来走去”重复。C项,“如鸟兽散”是贬义词,形容像受惊的鸟兽一样四处逃散。与语境不符。D项,“添枝加叶”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此处应改为“添砖加瓦”。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__________。阅读散文,我们能体会到鲁迅的________,冰心的________,梁实秋的幽默机智,丰子恺的清雅淡泊。“情”是散文的命脉和灵魂,对于散文的“情”来说,真挚_________。
A.情趣 冷峻深沉 温和娴雅 至关重要
B.情趣 冷峻深沉 冲淡平和 至关重要
C.情调 冷峭阴沉 温和娴雅 举足重要
D.情调 冷峻深沉 冲淡平和 举足重要
答案:A
解析:情趣,指志趣,志向或情调趣味。有时也指情意。情调:是人们情感体验的一种方式,指人情感活动表现出来的基本倾向。冷峻深沉:思想感情不外露,遇事沉着冷静。冷峭,形容冷气逼人、态度严峻、话语尖刻。温和娴雅:形容人的态度温和,举止文雅。平和更加侧重于心态的平静、心平气和即使是激愤的情感也是以淡泊之音表现出来。冲淡平和:即淡泊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是指心灵的宁静、情感的柔和。至关重要:关:比喻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时的关键点。举足重要: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数字 数说 数九寒天 数典忘祖
B、和好 平和 曲高和寡 和衷共济
C、漂浮 漂泊 漂沦憔悴 漂落四方
D、与其 参与 与日俱增 与虎谋面
答案:C
解析:A项“数列”中的“数”读shù,其他读shǔ;B项“曲高和寡”中的“和”读hé,其他读 hé;D项分别读yǔ、yù、yú、yú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说形势,条分缕析;谈部署,具体而微。中国政府一系列刺激经济的举措,让中外记者印象更加深刻。
B.白族姑娘杨丽萍真不愧是一个长袖善舞的精灵,《雀之灵》中那只孔雀竞被她演绎得惟妙惟肖,美丽而又高傲。
C.对待野生动物,我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赶尽杀绝,只顾眼前利益了。
D有人认为,诺贝尔奖委员会把和平奖授予奥巴马是一项苦心孤诣的决定,是想借此“捆绑”奥巴马,“驱使”他推动建设一个和平和谐的新世界秩序。
答案:D
解析:A.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B.长袖善舞:比喻做事有所凭借,就容易成功。后多用来形容有权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C.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对方去。D.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用在此处恰当。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姜还是老的辣,这个人那么难缠,________叫你给说服了。
(2)走向成熟是人生的方向,________恬淡、平和、幸福的人生也离不开成熟。
(3)人的血脉必须畅通,文章也是这样,必须上连下接,一气呵成;________文气梗塞,________内容很精彩,词句很优美,也会失去完美的艺术光辉。
A.毕竟 况且 一旦 那么
B.到底 何况 如果 即使
C.到底 况且 如果 即使
D.毕竟 何况 一旦 那么
答案:C
解析:近义词可以同语义的轻重、范围,适用对象,语体、感彩,语法搭配,句式特征等方面加以辨析,可以采取存异组词法、分解组词法、造句感知法,“毕竟”与“到底”“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到底”也有此义,但“到底”还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曲折最后实现的情况;“何况”与“况且”“何况”用于后一分句句首,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带前后对比意味;“况且”用于陈述句,表示后面进一步申述或追加理由,经常和“也”“还”“又”配合使用;D.“即使”和“也”搭配。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琴厚重的人文积淀之外,琴的审美在世界音乐中独树一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怪世界为之惊叹。
①琴没有肆意的宣泄 ②琴与诗歌密不可分 ③从而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 ④这和国画的审美追求是统一的 ⑤只在含蓄中流露出平和超脱的气度 ⑥都讲求韵味,讲求弦外之音,虚实相生
①⑤②⑥③④ B.②⑥④①③⑤ C.①⑤②③④⑥ D.②④⑥①⑤③
答案:A
解析: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在这六个句子中,①⑤衔接很好,一个说“没有肆意的宣泄”,另一个紧接着说“只在含蓄中流露出平和超脱的气度”很恰当,所以放在一起。而剩下四句都是说琴和诗歌和国画的协调统一,应放一起。所以选A。
9.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注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说(shuō) 说服  学说  游说  著书立说
B.和(hé)  平和  和谐  和局  心平气和
C.行(xíng) 行书  行家  品行  各行各业
D.乐(lè)  快乐  乐道  音乐  乐不思蜀
答案:B
解析:A“游说”的“说”读shuì,C“行家”“各行各业”中的“行”读háng,D“音乐”读yuè.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烦燥 心旷神怡  销声匿迹 针砭时弊
B.膏粱 举案齐眉 事必恭亲  怨天尤人
C.贿赂 流芳百世  杯盘狼藉 无精打采
D.平和 正襟危坐   光怪陆离 钟鸣鼎食
答案:C
解析:A燥-躁;B恭-躬;D祥-详。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 , ”,这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的末尾两句,抒发了诗人在时世凋敝丧乱之际又见故人的无穷感慨。
答案: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解析:本句要注意“落”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写灵澈辞别归山的情景的诗句是: , 。
答案: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解析:本句要注意“笠”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南宋诗人赵师秀在《约客》中用对句写景,富有时令与地方特色: , 。
答案: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解析:本句要注意“蛙”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清人赵翼在《论诗》中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曾诗云: , 。
答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解析:本句要注意“骚”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杜甫的《望岳》中表现作者豪气和壮志雄心的诗句是: , 。
答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析:本句要注意“凌”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杜甫《春望》中作者触景生情且是互文的诗句是: , 。
答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解析:本句要注意“溅”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杜甫《石壕吏》中“吏”与“妇”矛盾尖锐的诗句是: , 。
答案: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解析:本句要注意“吏”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最能表现作者心志的诗句是: , 。
答案: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解析:本句要注意“沾”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最能表现边塞风光的诗句是: , 。
答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表现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答案: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登鹳雀楼
畅诸
城楼多峻极,列酌恣登攀。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人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今年菊花事,并是送君还。
(1)该诗颈联的“围”字和“断”字用得妙,请作简要分析。
(2)请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天然形势似乎要以连绵的群山围住平原田野,“围”字,形象地写出了山峦起伏,连绵不断的地理形貌;而奔腾浩荡的黄河却把横亘在前的山脉拦腰斩断,奔流而去,“断”字传神地表现出黄河一泻千里,任何崇山峻岭,都无可阻挡的巨大力量。
(2)第一、二联写和朋友畅饮登楼,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流露出诗人畅快心情和清高、俊逸的情怀;第三联写四围景象,天然形势似乎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原田野,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流入断山,浩荡奔去,可见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尾联点名明此番登临也在于送别朋友归去,流露出殷殷惜别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炼字技巧。答题思路:先点明该字,题干中已经给出可以省略这一步,比如本题;然后解释该字的意思;接着代入句中分析效果。“围”字,形象地写出了山峦起伏,连绵不断的地理形貌;而奔腾浩荡的黄河却把横亘在前的山脉拦腰斩断,奔流而去,“断”字传神地表现出黄河一泻千里,任何崇山峻岭,都无可阻挡的巨大力量。
(2)本题考查鉴赏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应根据对整首词的意境感知,抓住关键词体会作答。第一、二联写和朋友畅饮登楼,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流露出诗人畅快心情和清高、俊逸的情怀;第三联写四围景象,天然形势似乎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原田野,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流入断山,浩荡奔去,可见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尾联点名明此番登临也在于送别朋友归去,流露出殷殷惜别之情。
2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晚 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1)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锤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以俗为雅,用得很特别。请简要赏析这两个字的妙处。
答案:鸟儿隐没于碧云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在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一“收”一“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
(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前三联描绘春色之美和恬静闲适之感,尾联点出农村的穷苦和内心的沉重。诗人运用“以乐写哀”(或“以乐景衬悲情”“对比”“衬托”“对照”)的手法,表现自然界的美好与现实生活的贫困不协调,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鲜明。
类题目
解析:(1)考查两个动词,答题时首先要考虑两字本身在诗歌中的含义,其次要考虑两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作用。单看首、颔两联,诗人在一个春日的傍晚来到一片开阔的原野上,极目远望。“悠然”二字传达出的是一种闲适,清雅的感觉。再看对句,更是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诗人运用“碧”“翠”两字,在读者眼前勾画出一幅色彩明丽,对比鲜明的春景图。随着他的目光望去,飞鸟,行人,一派和谐景象。古人作诗,讲究的正是这种画面感。诗人将景色描绘得如此美好,春光,行人,青山碧水。这不正是我们心中为之向往的家园吗?这样的描写,也暗含了一个文人儒生心中的价值取向,他陶醉在这样的美景中,亦能从这样的景致中看到自己关注的东西。既富有美感,又有现实的积极意义。两者完美的结合,这正是郑珍的高妙之处。(2)在本诗中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很明确的——感叹民生疾苦。这里重点考查情与景的关系,揣摩乐景与哀情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可知,原来他是想说,在这样的好山好水中,人们的生活是那么的不如意。人们为生活耗尽心力,再好的山水美景也没用人来欣赏。诗人并没有用过多的文字来描写人民生活的艰辛,乍看之下,反而显得语气平淡,有如一句简单的陈述。可是,在前三联的景物描写的铺垫下,作者深沉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只有在那样的美景的衬托下,才更能突显最后一联的悲凉气氛。以乐景衬悲情,诗人的智慧和他对百姓贫苦生活的怜悯跃然纸上。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埃德加 斯诺
我于1913年入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
在师范学校读书的几年,我一共用了160元——连所有学费在内。在这个数目里面,一定有1/3是用在报纸上面的,因为经常订阅,书报费每月约需一元,此外我还时常向报摊购买书籍和杂志。父亲责备我说是浪费,他说这是在废纸上花钱。不过我已经养成了读报的习惯,而且从1911年到1927年,当我和中国最初的红军中坚分子爬上井冈山时,我从未停止阅读北平、上海和湖南的日报。
是夏,我决定到北京去。当时,许多湖南学生都计划到法国去工读。我帮助他们实现这种计划。不过,虽然我帮助他们实现这个计划,并且他们受新民学会的帮助,但我本人并没有到欧洲去。我认为我对于本国还未能充分了解,而且我以为中国可以更有益地花去我的时间……
我是向朋友借钱去北平的,所以一到就得找事。那时湖南师范学校的伦理教员杨昌济在北京大学做教授,我就去求他帮助我找事。他将我介绍给北大的图书馆长,这人就是李大钊。李大钊给我工作做,叫我做图书馆佐理员,薪俸每月8块大洋。
我的职位如此之低,以致人们都不屑和我来往。我的工作之一就是登记来馆读报的人名.不过这般人大半都不把我放在眼里。这许多人名之中,我认为有几个新文化运动著名的领袖,是我十分敬仰的人。想和他们讨论关于政治和文化的事情,不过他们都是极忙的人,没有时间来倾听一个南边口音的图书馆佐理员所讲的话。
但是,我并不因此而丧气,我仍然参加哲学研究会和新闻学研究会,想借此能听大学里的课程。不过当时我还彷徨,还在“找出路”。我读了几本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很受影响。我和一个常来看我的北大学生时时讨论无政府主义和它在中国的可能性。
我自己在北平的生活是十分困苦的。我住在一个叫“三眼井”的地方,和另外七个人合住一个小房间。我们全体挤在炕上,连呼吸的地方都没有,每逢我翻身都得预先警告身旁的人。
1919年初,我到上海去,和准备赴法的学生一起。我又只有到天津的车票,也不知道怎样可以走下去。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天无绝人之路”,一位同学借了10元钱给我,使我能买票到浦口。旅途中,我在曲阜下车,访孔子墓。我去看了孔子和门徒濯足的溪水、圣人幼时所居的小村。我看见孔子所植的树。我又访问颜回的住处和孟子生地。在旅途中,我还登游过泰山。
不过,当我到达浦口时,钱用光了,而且车票也没有。没人有钱借给我,不知道怎样才可以离开这个地方。不过最倒霉的就是一个贼偷去了我仅有的一双鞋子!可是,我的运气非常好。在车站外面,我碰到了一个湖南的老友,他借给我足够买一双鞋子和到上海车票的钱。到了上海后,我知道有了大笔款子帮助学生留法,并且可以资助我回湖南。
回长沙以后,我就在政治上做更直接的活动了。自五四运动以来,我的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学生政治活动上,我是湖南学生报纸《湘江评论》的编者,这个报纸对于湖南的学生运动有很大的影响。在长沙,我帮助成立文化书社,这是一个研究新文化和政治趋向的团体,这个社和新民学会都激烈反对当时的湖南都督张敬尧。新民学会更是厉害,领导了一次学生大罢课来反对张,要求将他撤换,同时派遣代表到北平和西南去,去煽动反对张敬尧。当时孙中山在西南活动,张为报复起见,就禁止《湘江评论》出版。
这件事过后,我代表新民学会到北平去,并在那里组织了一个反军阀的运动,新民学会将反张的斗争扩大而为普遍反军阀的运动了。在北平我做了一个新闻社的社长,来推动反军阀工作,在湖南,这个运动得到了相当的成功。张敬尧被谭延阉打倒,并在湖南成立了一个新政府。
1919年,我第二次到上海,在那里我又一度的碰到陈独秀。我和他第一次相见是在北京,当我在北大的时候,他给我的影响也许比那里任何人所给我的都大。那时我也见过胡适,访问他,要他援助湖南的学生斗争。在上海我和陈独秀讨论我们的计划,组织一个湖南建设协会。过后我回长沙,开始组织这个协会。我在那里得到一个教员的位置,同时继续我在新民学会里的活动,那时协会有回湖南“独立”的计划。
1920年冬,我将工人第一次政治地组织起来,并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苏联革命史的影响下,领导他们。我第二次到北平时,我读了许多关于苏联的事情,同时热烈地寻找当时中国所能见到的一点儿共产主义书籍。三本书特别深印在我的脑子里,并且建立了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它是历史的正确解释后.此后丝毫没有过动摇。这几本书是:<共产党宣言》,第一本以中文印的马克思主义书籍.考茨基的《阶级斗争》和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1920年夏,我在理论上和某种程度的行动上,变成马克思主义者,并且自此以后,我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摘编自埃德加 斯诺的《毛泽东自传》)
相关链接:①1913年春,毛泽东考入五年制的湖南省第四师范学校:后第四师范合并到第一师范,他被编入第八班。湖南师范第一学校,创建于1903年,前身是湖南师范馆,最初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拭创办的城南书院,与朱熹讲学的岳麓书院比肩。学校的教育思想先进,聘请了一大批学识渊博的教师任教。与毛泽东几乎同时的一批进步青年有蔡和森、何叔衡、李维汉和陈章甫等,当时的湖南第一师范堪称是“新青年”的摇篮。(摘编自<毛泽东传》)
②张敬尧(1881~1933),当时的军阀,1918年3月率北洋军进入湖南,任督军:他驻湘期间,曾纵兵抢劫,滥发纸币,盗押矿产,强种鸦片,钳制舆论,勒索军饷和伪造选举等等。湖南人民当时即有“张毒不除,湖南无望”的呼吁。1920年,张在一片声讨声中逃离湖南。同年7月9日,毛泽东在给胡适的信中兴奋地说:“湘自张去,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摘编自“百度”)
(1)对毛泽东的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读书和学习活动有哪些?
答案:①师范学习期间养成读报的习惯,1911年-1927年,毛泽东从未停止阅读北平、上海和湖南的日报;②北大做图书馆佐理员时,参加哲学和新闻学研究会,借此旁听大学的课程;③第二次到北平,阅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2)毛泽东在追求革命的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请简要概括。
答案:①编报纸;②帮助成立文化书社;③在上海与陈独秀计划组织湖南建设协会。④1920年将工人第一次政治地组织起来,并领导他们。
(3)在不断寻找人生方向的过程中,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答案:①为追求真理,不断读书学习;②为了解中国现状,主动放弃法国留学;③组织开展各种革命活动,百折不挠;④生活简朴,乐观面对贫困生活。
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解析:(1)答题时,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对毛泽东的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读书和学习活动,然后分条概括作答。例如,答题区间第2段“不过我已经养成了读报的习惯,而且从1911年到1927年,当我和中国最初的红军中坚分子爬上井冈山时,我从未停止阅读北平、上海和湖南的日报。”可抓住关键语句提炼性的概括作答,以此类推即可。(2)答题时,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与毛泽东在革命方面的工作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答题区域,筛选出关键语句提炼性的概括作答。例如,答题区间从第10段毛泽东回长沙以后开始查找,“我是湖南学生报纸《湘江评论》的编者”“在长沙,我帮助成立文化书社”;第12段“在上海我和陈独秀讨论我们的计划,组织一个湖南建设协会”;第13段“1920年冬,我将工人第一次政治地组织起来,并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苏联革命史的影响下,领导他们。”可根据这些语句分条概括出来即可。(3)答题时,应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与青年毛泽东的人生经历、学习、工作、人品等方面的语句内容,然后加以概括作答,例如在花钱买书订报,勤奋学习;放弃留学法国;组织革命活动等。然后再根据联系生活现实,结合自己切身实际,阐述自己对此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
24.高二年级将举办“读《论语》,谈交友”读书交流会,拟向参会者赠送纪念书签。请以对偶句式写一则赠言,用以印制书签。要求:①紧扣活动主题;②必须原创;③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④不超过30字。
答案:①读《论语》辨损益悟先贤謇智,借慧眼识真伪觅交友良方
②读世界经典之儒学,获处世择友之良方
评分建议:内容须紧扣读书交流会的主题“读《论语》,谈交友”,另外注意赠送对象为参会者, 要求语言表达得体。不是对偶的不给分。
生动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联系选修学过的内容,所写赠言内容要紧扣活动主题“读《论语》,谈交友”,体现《论语》的特点、内容和文化地位,也要体现出“读《论语》”和“交友”之间的关系;在句式及语言特点上,要注意简明得体,庄重,有文采,书签上的赠言不仅要内容健康、有激励性,而且语言要雅正。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25.《水浒》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饿,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大旗在门前,上面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岗’。”
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点来看,“三碗不过岗”是绝妙的广告词。它究竟蕴含着酒店主人怎样的用心?请回答出三点:
⑴ ⑵ ⑶
答案:⑴宣传酒的醇厚浓烈,吸引食客;⑵既劝诫常人不贪杯,又刺激有海量者多饮;
⑶借猛虎之威劝客人留宿,以增加收入。
生动
解析:作为广告词,它的特点是富含潜台词,所谓“简洁明了,一字千金”,它的作用就是吸引顾客的注意,刺激顾客的情感。所以,我们要根据刺激性、浓缩性来分析。第一层,显然是指酒很烈,你喝三碗就走不动了,酒好,大家都会去尝尝;第二层,我这个酒,你也只能喝下三碗,喝不了四碗的(夸张),不信你试试;第三层,你要是真喝了,你就不要走了,山上有虎,你又醉了,留下来歇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13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