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6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浣女(wán) 菡萏(hán) 谪居(zhé) 霜鬓(bīn)
B.汀渚(zhǔ) 凝眸(mù) 巉岩(chán) 崔嵬(wéi)
C.浔阳(xún) 呕哑(yā) 悭吝(jiān) 羽扇纶巾(lún)
D.豺狼(chái) 石栈(zhān) 凝噎(yē) 猿猱(náo)
答案:A
解析:A、huàn hàn bìn ; B、móu ;C、qiān guān ;D、zhàn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和”字为核心创意,既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彰显了奥运新理念,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如潮。
B.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关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
C.小品《不差钱》对“不差钱”的反复宣称,既表达了对某些宰人商家的抗议,也反映了正在奔小康的农民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自觉自为。
D.在这部对话式作品中,作者阐明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被现代性所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张扬。
答案:C
解析:A语序不当或是搭配不当,应该是“如潮的好评”;B、并列不当,“群体”和“社会”有包含关系;不合逻辑,应该是“他人、社会的责任和义务”;D、搭配不当,不能说“阐明”了“张扬”。考生务必要熟悉语病常见的六大类型,方可在做题时“游刃有余”。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人们把自身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类重大发明,以及对各种自然、社会障碍的克服,都加在一个个神话英雄身上,并把他们看作是本部族的理想的象征。
②这些神话的主人公通常是人的形象,他们都有着神异的经历或本领,他们的业绩在于创造和征服,如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仓颉、后稷等等。
③它标志着人类自身的主体性突出了,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大量有关文化英雄的神话。
④黄帝之前,神话中有着大量的自然神。黄帝之后,神话进入了一个英雄的时代。
⑤自然神从而被人类自己的神所代替。
A.④①⑤③② B.①⑤④③② C.④⑤①②③ D.①⑤④②③
答案:A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各句之间的逻辑关联,住一起中的代词和关联词语。其中,④总起全段,①解释④,⑤再次为①④下结论。以上为第一层次。然后③继续诠释这种替代的意义所在,按照逻辑,事实在前,意义在后,所以③放在后面,最后②“这些神话”刚好接上③。至此得出正确答案。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斑纹》是中国现代女作家周晓枫的作品,通过对形形色色的斑纹的描绘,叙述了大自然与人类社会许多奇妙的现象。文末一段“在神眼里,我们,不过是一些斑点”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礼赞之情。
B.司马迁的历史见识,在古代历史学家中堪称绝无仅有,选自《史记》的《报任安书》中作出的关于生之价值与死之意义的思考,突破了前人,具有积极的进步的意义。
C.《逍遥游》行文挥洒,不拘一格变幻无穷,打破了世俗观念世俗形式的限制,是庄子绝对自由精神的外化,与诸子散文大相径庭。
D.金圣叹赞为“千古妙文”的《西厢记》是元代作家王实甫的作品,其曲词古典优雅,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理想,表现了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
答案:B
解析:《报任书》不是选自《史记》
5.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着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
B.人类曾经凭借理想、信念、希望和对未来的追求而创造文化文明,并以此自豪;但在物欲如潮的物化世界里,却常常迷失了自己。
C.关于《汉文学史纲要》,他曾说过:“文学史编制太草率”诸如此类的话——事实证明,他的批评很有道理。
D.有风险才会有攀登;有困难才会有突破;有压力才会有奋起;有风浪才会有搏击。因此要学会面对种种困难、意见和未知的事物,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答案:B
解析:A“发生变化”之后的逗号应改为句号。C“他曾说过”后面的冒号应该删去。D将分号改为逗号。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成的阶段,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B.有评论家指出,目前的中国足球人才短缺,竞争机制难以完善,个别队员恃才无恐,出现了职业道德与收入没有同步增长的怪现象。
C.只有走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D.一个人能否有作为,取决于他是否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否有理想追求,是否刻苦勤奋,还要看他所处的环境怎样。
答案:B
解析:A句子成分残缺、杂糅,C成分残缺,D搭配不当。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B.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新事物脱颖而出,语言作为日常交际的工具,也会相应地产生新词语来表达这些新事物。
C.“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或许就是这种心态,能淡然面对一切得失,即便前途渺茫,理想陨落,也能安之若素。
D.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
答案:C
解析:安之若素:在反常或困苦危难的情况下,能安然处之,毫不在意。A春意阑珊:春意,春天的气象;阑珊,将尽、将衰。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不合语境。B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本领全部显露出来。此处对象有误。D鼎足而立: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对象错。成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初步统计,目前社会上已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DA师》的创作者构建起一支理想中的军队,因而建立了军事探讨与艺术创作的一个平台。
C.中学生写作文,要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这套网上航班查询系统和民航总局计算机订座系统相连,具有及时、准确、信息全面等特点。
答案:D
解析:A项,“近”和“左右”重复;B项,“因而”一词删去;C项,“切忌”“不要”删去任一词。
9.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当今世界,金融危机依然波诡云谲,大国博弈不断走向纵深,处于快速上升期和深刻转型期的中国,面临挈机和挑战。
B.一个有秩序的社会对群众的民意渲泄总是会保持应有的警惕,因为它具不可预测性和极不稳定性。它可能既是偏执的,又是高尚的。
C.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怀有一种文化理想情怀和艺术责任感,应该不断丰富主旋律的内涵,努力在艺术创新中增强其亲和力。
D.随着互联网金融风声水起,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和其他互联网企业都在积极布局互联网金融,积极而紧密的合作有助于竞争各方取长补短,形成互补效应。
答案:C
解析:识记并正确书写常用汉字是高考要求之一。可以依据形声字、词义、组合词的特点来识别。A 项挈(用手提着、带、领)——契(符合、投合),契机:指事物转化的关键。 B项渲(指一种绘画方法;又指将事态扩大)——宣(疏导)。D项声(声音)——生(吹过),风生水起。
10.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王莽新政很像19世纪欧洲才出现的空想社会主义的那套东西:全国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生产资料(田地)平均分配,这些政令合起来看,就像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棋局,王莽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棋手,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那些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当年要是了解到王莽的大棋局,一定为之汗颜。但是,各地豪强纷纷率众起兵,反抗王莽的新政。公元23年,王莽被攻入长安城的起义军杀死,他想要建立一个人人富足的理想社会,可惜到头来只是一个昙花一现。
A.惊天地泣鬼神 B.高瞻远瞩 C.汗颜 D.昙花一现
答案:D
解析:A.惊天地泣鬼神:天地震动,连鬼神也感动得流泪。形容非常惊人和感人。B.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C.汗颜:因羞愧而脸上出汗,泛指惭愧。D.昙花一现: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范仲淹《渔家傲》中表达诗人虽有乡愁但却以忧国忧民保家卫国为使命,不甘心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答案: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析:本句要注意“勒”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李密《陈情表》中,用一“外”一“内”形象地写出自己举目无亲惨状的一句是: , 。
答案: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解析:本句要注意“僮”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 , 。”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是一脉相承的。
答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从“隔千里兮并明月”演化而来的句子是: , 。
答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本句要注意“婵”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直接写明月的句子是: , , 。
答案: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解析:本句要注意“绮”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作者矛盾心情的句子是: , , 。
答案: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解析:本句要注意“琼”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 。
答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习
18.《己亥杂诗》中以落花喻自己身世,即使沉沦,也要为护花发挥一定的作用的句子是: , 。
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劝学》(选自《荀子》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答案: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解析:本句要注意“筋”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 , 。
答案: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解析:本句要注意“吟”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现代诗歌和古诗文阅读。
21.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啊,向阳花
布莱克
向阳花啊!你等累了吧,
你计数着太阳的步伐;
你渴望甜蜜的、黄金的住处,
作为一生旅途的归途。
青春在那里怀着热望而消亡,
苍白的圣女在雪里素裹红妆,
从他们的坟墓中急起追往,
我的向阳花所向往的地方。
(朱维之 译)
【注】 诗歌预言了人类社会的更新,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和向往。威廉·布莱克(1757-1827),杰出的英国诗人和画家。
(1)诗里的“向阳花”是什么的象征?“你等累了吧”,是对什么的真实写照?
答案:诗里的“向阳花”是一切渴望美好理想社会的人类精神的象征。“你等累了吧”,是对人生苦苦探求理想的悲苦心情的真实写照。
(2)“青春在那里怀着热望而消亡”一句诗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使用了拟人手法。“青春在那里怀着热望而消亡”,这里的“青春”本来是个抽象的概念,诗人将它拟人化,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3)诗歌整体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从诗意表达“显”与“隐”的角度,比较一下诗歌前后两节表达的特色?
答案:这首小诗的特色是托物言志,借向阳花向太阳的特性,展开了奇妙的联想和对未来世界的神奇想象。前一节诗明快、袒露,后一节诗隐晦、深奥,有神秘色彩。从全诗的中心思想看,诗意是鲜明易懂的。即抒写诗人对人生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与向往,个人感受与大众的心灵是相通的,既反映了诗人自己的内心感受,又表现了人类对宏图的追求,蕴含着巨大的鼓舞力量。
情类题目
解析:(1)从诗歌第一节第二句可以看出,向阳花象征了光明、美好的人类精神。由此可以推知“累”的含义。(2)这句诗使用的修辞手法比较明显,是拟人。作用要结合诗歌的含意理解。(3)从诗歌的题目可以看出这首诗歌咏的对象是“向阳花”,而“向阳花”又是人类美好精神的象征。故诗歌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前后两节的表现手法异同,可以结合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表达。
习
2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从全诗来看,诗中描写了明月、清泉,也描写了浣纱女归来时的喧哗和渔舟在莲塘中穿梭的情景,为什么首句却要说是“空山”?“空山”是着重写自己的眼前所见,还是着重于内心的感受?
答案:一方面,山中树木茂盛,掩蔽了人们的活动,显得“空”;另一方面,“空山”二字点出此处如同世外桃园一般,这是诗人的一种独特的感受。
(2)诗歌颔联描写自然景象,颈联则侧重于描写人的活动,诗中的景象给人以美的感受。有人说,这首诗寄寓了诗人的人格情操,也表现了他的社会理想。请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以上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人格情操)
(社会理想)
答案:从自然景象的描写来说,诗人以物芳而明志洁,从侧面反映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表现了自己的人格美。从人的活动来说,这是以人和而望政通,在全诗的意境中体现了王维的社会理想。
解析:这是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习
四、阅读题。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在一个共同体或社会中,秩序并不是一种随意达成的状态,而是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形成的特定状态或情势。滕尼斯划分了两类秩序:一类是共同体的秩序,它的产生立足于“意志的协调一致,基本上是建立在和睦的基础之上,通过习俗与宗教产生并改良”;另一类是社会的秩序,它是“以聚合一起的,联合的选择意志即惯例为基础的,通过政治的立法获得其安全,通过公众舆论而得到其思想的和有意识的解释,即获得自我辩护”。
秩序在分工和交往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随着它们的变化而调整和变动。对于一个共同体或社会说,秩序的起方式可能是多样的,甚至是偶然的。
秩序起后,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期才能发挥功能并进行再生产。秩序维持的基本条件有:(1)暴力手段是垄断的而不是分散的,防止了共同体或社会内部冲突的无限扩大;(2)建立了有效的惩罚和激励机制,能对行为者行为产生必要的约束和引导;(3)具有对弱者的最低限度的保护机制,可以把各种关系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4)能发展起调节或协调内部关系的中介物,使行为者之间能够正常地、便利地交往,并形成相对稳定的预期。
秩序在形成过程中被赋予了价值或意义,承载着特定群体的目的或所有群体达成的共识。用布尔(Bull)的话说,“社会生活的秩序并非个人或群体之间达成的任何一种情势,而是一种能带特定结果的格局、一种能实现社会生活中某些目标或价值的安排。”因此,秩序是具有价值意义和目标取向的,是共同体(或社会)内部关系以及共同体(或社会)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集中反映。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说:“一切社会团体的建立,其目的总是为了完成某些善业——所有人类的每一种作为,在他们自己看,其本意总是在求取某一善果。”中国古代的老子对“善”的推崇,孔子对“仕”的诠释,都是对秩序赋予的最高价值。在现代社会,秩序实现的价值可以被归纳为:生命的安全、遵守承诺和保护财产,或者是生命、真理和财产。因此,社会生活的秩序是指“一种能维持社会生活达到这样一些基本的、首要的或普遍目标的人类活动模式”。当然,这种目标赋予秩序终极性的价值要求,是理想的秩序功能。
根据文章内容,分条概括建立良好的秩序的条件。
答案:(1)通过政治立法是秩序安全。(2)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调整和变动秩序。(3)把秩序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4)使秩序承载群体的目标或共识。(价值取向)
解析:筛选信息,是根据考题要求,经过认真阅读,将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整合信息,则是根据考题要求,将文中与考点相关却比较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加以处理。在第一段,通过政治的立法获得其安全;在第二段,并随着它们的变化而调整和变动;第三段,秩序起后,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期才能发挥功能并进行再生产,并形成相对稳定的预期。第四段,秩序在形成过程中被赋予了价值或意义,承载着特定群体的目的或所有群体达成的共识。最后根据题干要求,提取关键词全面简练的表述。
习
五、语言文字运用。
24.下面是某年CCTV三农人物推荐标准,请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4个关键词概括推荐标准。
他们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履行自己职责和义务的过程中,总是以自己的行为在实践着共同富裕的理想。他们的创新力是多方面的,从农村改革到土壤改良,无论是机制变革还是技术创新。他们的影响力来自他们的行为,更来自这种行为所凝聚起来的社会的力量,引起了全社会对中国农民命运的关注,对中国农业战略转变的思考。他们的推动力是具体的、全方位的,他们推动了一个村庄、一个乡镇乃至更广大地域乡村经济的兴旺和农民的富裕。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
答案:①责任感②创新力③影响力④推动力
解析:本题属压缩语段题型。解答时要审清题干要求中提取的是“关键词”,阅读文段就会发现“他们”是解答的关键。抓住句段中“他们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创新力是多方面的”“他们的影响力来自他们的行为”“他们的推动力是具体的、全方位的”这四个句子加以提炼即可。
习
25.重庆一中校园内“四·二一”广场、天文园、荷花池等地有多处水塘,偶见各种漂浮物。为了保持塘水清净,共建美丽校园,学校准备制作一些告示牌,请你代写两句使人容易接受的话。(每句不超过20个字。)
答案:①我和你一样需要洁净的脸庞。
②你追求的是绚丽多彩,我追求的是清澈见底。
动
解析:写告示牌要看对象,语言要得体,表达要清晰。目的是为了保持塘水清净,共建美丽校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4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