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通史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同步基础练--单元检测十三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通史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同步基础练--单元检测十三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1 22:0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检测十三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1.(2024浙江东阳5月模拟)下面是发表于苏联某杂志的漫画。对该漫画寓意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宣告世界分裂为两个对立营垒
B.马歇尔计划促进欧洲经济复苏
C.揭露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实质
D.美国希望与西欧实现合作共赢
2.(2024北京朝阳一模)1964年的中法建交,被西方媒体称为“外交核爆炸”,震惊世界。以下材料选自与中法建交相关的解密档案。这些档案揭示出(  )
档案标题 档案时间 档案内容(节选)
戴高乐致汝拉省参议员埃德加·富尔的信 1963年 9月26日 您务必与中国主要领导人多加接触,若确定人民中国的确希望与法国建立官方关系,请务必告知中方,法国也有同样的意愿
美国驻法国大使馆致国务院电 1963年 12月16日 我问戴高乐,法国正考虑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还需要多久会成为现实。戴高乐说,既然这是有关将来的问题,他无法回答
联邦德国方面关于德法协商会谈记录摘要 1964年 1月21日 法国政府也许意识到美国将反对此事。但它希望能从美国听到理智的声音。法国十分希望,此举将有助于推动美国的政策从一种更加现实主义的立场出发来对待中国问题
毛泽东同法国议员代表团的谈话 1964年 1月30日 在我们之间有两个根本的共同点:第一,反对大国欺侮我们。第二,使两国间在商业上、在文化上互相往来
A.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突破的全过程
B.冷战的演进与多极力量成长
C.法国极力促进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
D.多方力量博弈改变国际格局
3.(2024浙江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一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保持经济社会发展。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GDP增长率变化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A.20世纪50、60年代政府强化国家干预,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B.20世纪70年代经济持续减速,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弊端
C.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经济恢复和发展,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为时代潮流
D.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平稳,增加福利成为社会改革的重要内容
4.观察“20世纪世界贸易额变化折线图”,导致这种变化趋势的因素是(  )
A.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
B.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
C.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D.国际协调机制的加强
5.(2024安徽A10联盟高三开年考)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多数会员国的国际收支失衡。1978年《牙买加协定》正式生效,规定实行美元、日元等多元化储备货币和浮动汇率制度,同时提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会员国可以使用特别提款权进行贷款和将之作为偿还贷款的担保。随后,牙买加体系得以确立。牙买加体系的建立(  )
A.导致了世界银行功能发生明显变化
B.巩固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
C.推动了世界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发展
D.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滞胀”
6.(2024山东烟台、菏泽高三上期末)下表为1960—1985年美国男女劳动力所占比例情况。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
年份 男性就业人数(万) 男性就业比例(%) 女性就业人数(万) 女性就业比例(%)
1960年 5 566.2 83.3 2 324.0 37.7
1970年 6 430.4 79.7 3 154.3 43.3
1980年 7 939.8 77.8 4 423.5 50.9
1985年 8 446.9 76.3 5 105.0 54.5
A.全面义务教育的实现
B.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C.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
D.战后女权运动的兴起
7.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但国际联盟就普遍性、广泛性来说,远不能与联合国相比。这是因为后者把关注的重心转向了(  )
A.运行机制的有效性
B.参与成员的多元性
C.组织设立的复杂性
D.国际关系的道义性
8.下表是1965—1975年美国和苏联国内生产总值和各自军费开支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军费开支
美国 苏联 美国 苏联
1965年 6 834 3 290 546 370
1970年 9 778 5 160 834 539
1975年 15 057 8 660 921 1 240
据此可知(  )
A.冷战推动了军事科技进步
B.军备竞赛影响了苏联人民生活水平
C.为美国“滞胀”埋下隐患
D.美苏经济发展与军事力量同步增长
9.(2024辽宁大连二模)2023年,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的局面,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中方反对并指出,此举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不利于中、欧乃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并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这表明中国(  )
A.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
B.主动适应国际市场竞争机制
C.顺应国际绿色贸易的趋势
D.迎合海外消费者的消费理念
10.下表为2012年非洲主要进出口产品构成(单位:亿美元;%)。据此可知,当时非洲(  )
产品名称 进口 出口
数额 占比 数额 占比
机械及运输设备 1 820.31 29.58 313.25 4.90
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989.07 16.07 566.32 8.86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1 054.79 17.14 3 830.70 59.96
食品和活动物 717.57 11.66 423.79 6.63
未另列明的化学品和有关产品 635.43 10.33 216.73 3.39
非食用原料(不包括燃料) 182.39 2.96 441.99 6.92
A.进出口产品结构基本合理
B.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条
C.工业化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D.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
11.(2024陕西铜川三模)1959—1960年,西方石油公司两次降低中东和其他地区的石油标价。对此,1960年9月,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宣布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以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随后,阿尔及利亚等九国也加入该组织。这一组织的成立和发展(  )
A.主导了世界多极化进程
B.推动亚非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C.冲击了国际经济旧秩序
D.体现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12.(2024天津南开高三检测)2003年,在坎昆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第五届部长会议上,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降低关税、实行贸易自由化,七十七国集团、非洲联盟、最不发达国家组成联盟,巴西、印度、中国等组成二十一国集团,挫败了发达国家的企图。这一结果(  )
A.表明世界经济旧秩序的瓦解
B.说明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严重
C.凸显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
D.反映了“逆全球化”思潮涌动
13.下图反映了1965年和1995年世界贸易中国家或地区所占份额变化。这一变化表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
B.关贸总协定推动国际贸易发展
C.亚洲经济地位的提高
D.世界贸易多中心格局初步形成
14.全球饥饿指数是由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于每年10月14日发布,反映当年各发展中国家中相对于总人口的营养不良率、未满5周岁儿童的低体重率、死亡率等综合指数。下图是2023年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饥饿指数,据此可以推知(  )
A.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食品安全关系到百姓生活质量
C.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艰巨繁重
D.发展中国家食物储备技术落后
15.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亚投行,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份额调整和治理机制改革,在防止核扩散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原则,中国军队积极参加国际灾难救援、人道主义援助和国际维和行动等。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新时代中国(  )
A.致力于维护区域和平与发展
B.积极参与并推动全球治理
C.建立起全方位的外交新格局
D.大国外交获得世界的认可
16.1979年,联合国在荷兰召开了一次专题讨论会,主题是“关于世界范围的危机”。与会者一致认为,针对“畸形发达”的第一世界,需要从结构方面加以纠正。由此可知(  )
A.发达国家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障碍
B.联合国将采取强力措施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C.促进世界均衡性发展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
D.第一世界需要对发展中国家落后负全部责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计52分)
17.(2024河南联考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49年,美国联合其西欧盟国,在巴黎成立出口控制多边协调委员会,简称巴统。巴统旨在遏制与军事战略有关的武器、技术和物资向苏东国家出口。1951年,美国通过了《1951年贸易条件的附加法令》,对来自“苏联以及被外国政府或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组织所统治与控制的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不予以最惠国待遇。1952年,斯大林提出了“两个平行市场”的重要理论。他认为,“两个对立阵营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结果,就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瓦解了,因而现在就有了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
——摘编自叶江《大变局:全球化、冷战与
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等
材料二 尼克松上台后,开始对苏实行“诱导式经济外交”。1969年颁布《出口管制法》,以高新技术转让限制取代全面战略物资出口限制,放松了一般技术和商品的出口,并利用“巴统”的“例外”条款扩大禁运物资和限运物资出口。同时,美国官方公然宣称:“我们的战略是要利用贸易让步作为政治工具,以便在苏联冒险时制约他们,在他们采取合作态度时鼓励他们”“……使共产党国家的国内发展和对外政策沿着我们期望的目标前进”。尼克松也形象地说:“在我们的商品上不但要印上经济价码,而且要印上政治价码。”
——摘编自牛笑风《冷战时期美苏经济
关系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50年代初美苏的经济关系。(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美国推动“诱导式经济外交”的举措,并分析其实施的历史背景。(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60年9月,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五国发起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该组织致力于确保油价稳定、争取产油国的利益,收回石油资源主权、实现石油资源国有化,从而取得了石油产量控制权和石油价格决定权。1973年10月6日中东战争爆发后,石油禁运即开始施行,石油危机爆发。OPEC国家将油价水平从每桶2—3美元,提高到每桶13美元,对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输入廉价原料、出口高价工业品所形成的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起了挑战。石油危机出现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陷入长期的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状态。1974年9月24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承认石油输出国组织不仅用石油作为政治武器,而且还将其作为革命武器。OPEC带来的石油危机,使整个世界有了“资源危机”的意识,从此“可持续发展”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摘编自蒲志仲《石油武器的故事》
材料二  发源于中国的澜沧江,出境后被称作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自2018年1月起,在中国倡议下,“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共同体”成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和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倡议打造的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共同体,旨在促进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建立特色产业集群,完善次区域产业链布局,提升次区域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地位。澜湄六国共饮一江水,命运相连,人文相亲。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建设使“和合共生”的理念和澜湄共同体意识更深入人心。六国以此为契机深化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快互学互鉴,也推动了澜湄各国在文化、教育、旅游、康养等领域的人文交流合作,有利于澜湄次区域文化振兴。
——摘编自彭万、庞豪《共建澜湄流域经济
发展共同体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3—1974年石油危机的显著特征,并分析其成因。(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共同体建设的有利条件。(6分)
19.(2024广东一模)发展中国家对世界政治经济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下面是1970—1985年苏联与拉丁美洲国家(不包括古巴)的贸易往来(单位:百万卢布)。
年份 总额 出口 进口 差额
1970年 77.1 7.8 69.3 -61.5
1975年 914.3 146.6 767.7 -621.1
1980年 1 857.6 374.1 1 483.5 -1 109.4
1981年 3 137.7 107.8 3 029.9 -2 922.1
1982年 2 096.1 286.8 1 809.3 -1 522.5
1983年 2 205.3 197.8 2 007.5 -1 809.7
1984年 1 924.1 322.4 1 601.7 -1 279.3
1985年 2 198.9 409.8 1 789.1 -1 379.3
——摘编自赵玉明《苏联对拉美地区事务的介入及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下面是南美洲国家商品出口贸易情况统计表(单位:%)。
年份 出口增长率 出口贸易额在世界 出口总额中的占比
1992年 5.3 2.38
1993年 3.7 2.45
1995年 17.2 2.46
2000年 20.5 2.55
2003年 15.7 2.47
2005年 26.4 3.00
2006年 21.3 3.16
2008年 21.2 3.32
2010年 26.5 3.42
2011年 27.9 3.65
——摘编自李清如《发展中国家贸易开放与
生产率研究——从宏观视角到微观视角》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苏拉贸易往来的特点,并对其成因进行合理解释。(6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南美洲国家商品出口贸易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分析南美洲国家发展所面临的挑战。(6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美元的国际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美元国际化的起点(1870—1914年) 1879年美国实施金本位制和1913年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保障了美元可兑换性和美元币值的稳定性。美元开始进入国际舞台。此时的英镑虽然地位有所衰落,但仍为世界主导货币
美元国际化的历史性机遇(1914—1944年) 英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大为削弱,美国成为当时世界唯一保持金本位制的经济大国。在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纽约金融市场足以与伦敦市场相提并论
美元实现完全的国际化(1944—1973年) 1944年7月,美国与西方主要国家建立起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成为与黄金等同的储备货币和主要国际支付手段,确立了美元的主导货币地位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美元本位制(1973年以来) 1973年美国宣布放弃运行布雷顿森林体系。1976年《牙买加协定》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美元的国际地位遭到削弱。但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和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职能仍得以延续
——摘编自孙海霞《美元国际化:历程与启示》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美元国际化”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元检测十三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1.C 据图示“美国最新战车(1947)”“财政贷款”可知,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的经济援助,试图将西欧捆绑在其最新战车上,达到控制西欧的实质,故选C项;宣告世界分裂为两个对立营垒的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排除A项;B、D两项与漫画寓意不符,排除。
2.B 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随着西欧走向联合,法国经济实力增强,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独立自主的大国地位;同时,受中苏关系恶化的影响,中国也迫切需要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因此这一时期中法建交,故选B项;材料仅体现的是中法关系改善,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法国外交的独立自主,不是法国极力促进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排除C项;20世纪60年代仍然是美苏两极格局,排除D项。
3.A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取得了较好的发展,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故选A项;20世纪70年代经济持续减速,是由于政府对经济的国家干预过多导致的,排除B项;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人工智能等技术并没有成为时代主流,排除C项;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平稳,政府削减社会福利,排除D项。
4.D 20世纪世界贸易额总体呈增长趋势,这得益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协调机制的建立,推动了世界贸易迅速发展,故选D项。
5.C 材料主旨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实行多元化储备货币和浮动汇率制度,这有利于世界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无关,排除A项;实行美元、日元等多元化储备货币,说明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动摇,“巩固”说法错误,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6.B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历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使得女性有了更公平的就业机会,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女性的就业率日益提升,故B项正确;全面义务教育、国家宏观调控加强都不是女性就业率提升的原因,排除A、C两项; 女权运动是争取与男子一样的政治权利,与女性就业率提升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
7.A 联合国安理会运行采取大国一致原则,有利于有效制裁侵略和维护和平,故选A项;联合国参与成员的多元性、组织设立的复杂性、国际关系的道义性都是其普遍性的表现,但不符合“重心转向”,即其与国际联盟的主要区别,排除B、C、D三项。
8.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苏争霸期间,苏联国内生产总值一直落后于美国。为了维持超级大国的地位,与美国争霸,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通过比较表格可知,1975年苏联军费开支明显高于美国,但军备竞赛又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加,同时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生活必需品缺乏,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故选B项。
9.A 材料信息中方积极应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表明中国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市场规则,排除B项;材料无法反映是因为顺应国际绿色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贸易)趋势,排除C项;中国积极应对欧盟的反补贴调查,与迎合海外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无关,排除D项。
10.C 表中数据进口的机械及运输设备和制成品占比高,表明非洲工业落后;出口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占比最高,说明非洲通过出口原材料获得外汇,故选C项;进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出口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显示出进出口产品结构的不平衡,排除A项;从进出口产品结构来看,非洲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更多地是依赖原材料出口和进口工业制成品,排除B项;数据显示非洲工业落后,并未实现多元化发展,排除D项。
11.C 材料中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立,增强了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冲击了国际经济旧秩序,故选C项;A项表述错误,排除;石油输出国组织是经济组织,登上国际政治舞台表述不当,排除B项;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来自亚、非、拉美等地区,属于世界性经济组织,不是区域集团,排除D项。
12.C 由材料可知,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拒绝了发达国家的要求,凸显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故选C项;材料仅仅显示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要求的反制,无法体现世界经济旧秩序的情况,排除A项;材料没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比较,不能得出贫富分化严重的结论,排除B项;“逆全球化”是指与经济全球化完全相悖的发展趋势,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
13.C 两图对比信息显示,非洲、日本及亚洲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有所增加,故选C项;1965年的图中多极化趋势已经显现,1995年的图应该是多极化趋势加强,排除A项;两图无法显示世界贸易总额的变化,不能说明国际贸易发展,排除B项;世界贸易多中心格局初步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4.C 图中亚非拉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的饥饿指数较高,这反映了粮食的供应不足,故选C项;图中数据涉及的仅仅是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饥饿指数,不是所有的发展中国家的饥饿指数,排除A、D两项;题干所述不是食品安全问题,而是粮食问题,排除B项。
15.B 新时代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活动和人道主义援助等,这说明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全球治理,故选B项;材料展示的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外交活动,“区域”表述不当,排除A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开始开展全方位外交,排除C项;材料中未涉及“大国外交获得世界的认可”的信息,排除D项。
16.C 联合国与会者强调纠正第一世界的“畸形发达”以缓解世界范围内的危机,意在推动世界均衡发展,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第一世界的纠正,不是消灭,排除A项;B项内容材料未涉及,排除;发展中国家的落后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第一世界“负全部责任”表述绝对,排除D项。
17.参考答案 (1)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苏在政治上由战时同盟关系发展为冷战关系,经济上,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马歇尔计划、巴统组织、国内立法等遏制苏联;苏联也组成了经互会,强化对东欧国家的联系,并限制其与西方往来,苏联领导人也在冷战思维影响下,提出“两个平行市场”理论,加深了美苏的经济对立,这一时期美苏两国的经济关系日益趋于对抗性。美苏对抗性的经济关系导致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受到冲击,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2)举措:不断放宽出口限制;利用贸易作为政治工具。
历史背景:美国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需要对苏缓和;美国希望通过商贸交流,加深美苏联系,牵制苏联,同时推动苏联的和平演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陷入“滞胀”,经济发展困难;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对美国形成挑战。
18.参考答案 (1)特征:由产油国联合禁运引发;基于抗议中东战争的政治斗争(对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造成了直接冲击);对发达国家的影响深入持久;刺激了人类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
成因:中东、拉丁美洲主要产油国获得政治独立,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产油国收回石油主权(通过石油国有化掌握产量控制权和定价权);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团结反霸斗争的深入;世界经济联系的增强,石油在发达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高;发达国家普遍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新型能源、清洁能源开发的加快);超级大国争夺中间地带,地区局势紧张,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不合理。
(2)有利条件:地域相邻;经济联系密切;政治互信度较高(中国与东盟合作根基深厚);文化相似度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世界级制造业大国和货物贸易大国(中国)的引领。
19.参考答案 (1)特点:虽部分时间有倒退,但贸易总额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苏联长期处于贸易逆差地位(或:进口总额远大于出口总额)。
解释:基于冷战的需要,苏联通过加强与拉丁美洲国家的经贸联系来提高其在拉丁美洲地区的影响力;苏联经济结构的缺陷;战后拉丁美洲国家经济的发展。
(2)主要问题:南美国家在出口贸易上实现了较快的增长,但其出口贸易额在世界出口总额中占比较少,且增长相对缓慢。
面临的挑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仍然存在(或:发达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的世界经济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南美国家经济结构单一、技术水平低,在世界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20.参考答案 示例
论题:国家实力与美元的国际化。
阐述: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美国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美元随之进入国际舞台。但英国综合实力仍占优势,因此英镑还是世界主导货币。两次世界大战导致欧洲损失巨大,实力严重下降,英镑逐渐无力维持其主导地位。美国本土远离战火,在大战期间发展迅速,国家实力大为增强,美元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逐渐赶超英镑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综合国力遥遥领先。为了更好实现其全球战略,美国推动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20世纪70年代,随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美国的霸主地位严重动摇。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的国际地位遭到削弱。但美国国家实力仍处于世界首位,因此美元也是重要的国际货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