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通史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同步基础练--第23讲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通史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同步基础练--第23讲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1 22:3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3讲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4海南海口一模)民国初年的立宪政治以失败而告终。但梁启超说:“汝不见袁世凯之偷作皇帝乎 其所弄手法,则固曰经国民之投票不愿意要共和也,经国民之投票推他做皇帝也。”这反映出民国初年(  )
A.袁世凯复辟帝制行径不得人心
B.立宪政治影响国人的思想取向
C.民主平等理念得到了广泛传播
D.国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日趋高涨
2.(2024广东深圳一模)1913年2月28日,《新闻报》刊载漫画《醉翁之意》,亭中正在饮酒的人物是宋教仁。该漫画意在说明宋教仁(  )
A.缺乏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B.把推翻封建专制作为目标
C.以议会斗争追求政治抱负
D.争取再造共和的坚定决心
3.(2024广东湛江一模)民国初年,革命元勋黄兴在致电袁世凯等人的电文中提道:“比来学子,每多误会共和……将见背父弃母认为自由,逾法蔑纪视为平等,政令不行,伦理荡尽。”革命党人张纯一指出,“盖家庭废则孝道亡……人类亦将灭绝也”。这可以用来说明,民国初年(  )
A.思想启蒙任务任重道远
B.复辟帝制思潮兴起
C.平等思潮产生广泛影响
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2024湖南湖湘名校联考)1913年3月,袁世凯任命赵从蕃为江西民政长,江西地方议会以“地方官制未经参议院通过,民政长一职,在法律上无委署之依据”为由予以抵制。据此可知,该事件(  )
A.抵制了复辟帝制的丑行
B.提高了地方自治的权力
C.弱化了临时总统的权力
D.彰显了民权与法治理念
5.(2024山东联考)右图为1917年大总统黎元洪签署的委任何应钦为贵州某地军事长官的委任状,后面有时任总理段祺瑞的签字,这一委任状可以说明,当时政府(  )
A.积极筹划国民革命运动
B.名义上仍实行责任内阁制
C.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冲击
D.府院之争得到有效缓解
6.(2024福建联考三模)下面为20世纪上半期荣氏兄弟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占比示意图。据图可知,荣氏兄弟工业区位选择主要是基于(  )
                
A.追求企业效益 B.发展社会经济
C.改善工业布局 D.推动实业救国
7.(2024湖南娄底二模)1912年,中华书局编写的教科书推向市场,风行一时。在其《中华书局宣言书》中说:“立国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育不革命,国基终无由巩固。教科书不革命,教育目的终不能达也。”这从侧面反映出(  )
A.教科书革命是救国关键
B.教育救国思想有社会基础
C.民国政府推动教育改革
D.废除科举推动了教育发展
8.(2023福建高三联考)1916年12月21日,北洋政府公布《民国纪念日修正案》规定: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应举行之事如下:一、放假休息;二、悬旗结彩;三、大阅;四、追祭;五、赏功;六、停刑;七、恤贫;八、宴会。北洋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文明开化的新风尚
B.确保社会秩序稳定
C.重构国民对政权的认同
D.重建民主共和制度
9.(2024七省适应性测试贵州历史)20世纪初,秋瑾、何香凝等女性站在时代前列,首举妇女谋求自身解放的旗帜。辛亥革命时期,女子国民军、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纷纷成立,女界甚至发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的时代强音。这一现象(  )
A.说明妇女政治地位大幅提高
B.反映妇女自我意识觉醒
C.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表明革命引领社会风潮
10.(2024新疆高三联考)1904年,陈独秀在《说国家》一文中说:“这主权原来是全国国民所共有,但是行这主权的,乃归代表全国国民的政府。”后来,陈独秀进一步指出:“所谓民权,所谓自由,莫不以国法上人民之权利为其的解,为之保障。立宪共和,倘不建筑于国民权利之上,尚有何价值可言。”陈独秀意在(  )
A.主张国家至上 B.反思西方民主
C.批判封建专制 D.宣传民主与科学
11.(2025河北唐山高三期末)1919年1月,北大教授李大钊帮助全国学生救国会出版了《国民》杂志,并积极撰文传播新文化。在他的影响下,平民教育讲演团成立。该演讲团在4月前后曾围绕山东问题作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巡行讲演活动。这体现出(  )
A.中国共产党成立条件已经具备
B.教育革新成为救国的主要手段
C.思想启蒙引导社会运动
D.知识分子是五四运动的主力军
12.(2024广东梅州二模)有学者认为,1918年发轫于北京大学一群青年民间文学家们中间的民间文学运动,堪称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思想史上最可纪念的事件,一些知识分子发现民间文学,转变了中国知识界对文学更重要的是对民众的根本态度。这种“转变”(  )
A.推动了白话文运动兴起
B.启蒙了广大民众的思想
C.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D.促成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二、非选择题(共24分)
13.(2024江苏百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当时开办的法律学校共有67所,遍布除西藏、青海、新疆等边远地区之外的所有省份。法律书籍出版物总共近百种。《申报》《大公报》等各大报刊上有关此类书籍的广告随处可见;围绕总统制度、内阁制度的争论也经常在许多报刊上激烈展开;市、镇民众关心党派问题。1912年5月,共和党成立不到半年,其总部所办理党证已有六万张左右(不含支、分部自制党证)。同盟会更是“一日附者率数千”。
——摘编自严泉《民国初年的制宪与民主转型》
材料二  (北洋政府统治期间)时人评价某些政客“朝进党而暮脱党,暮进党又朝脱党,朝秦暮楚,一人一日数变,恬不为怪,党德、政德荡然无存”“收买选票,或一二元、或四五元一张,出资数百元即可当选。复选时乃有数百元即俨然可为国会议员矣!”此外,更有政客以暴力胁迫投票者的情况出现。选出的国会议员多是“原清政府的官吏”(包括参加新政权的旧官吏)和“士绅”出身的,与封建经济、政治、文化联系密切的议员,而真正出身有产阶级的议员却为数甚少,据统计不超过全体议员的3%。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
第六卷:民国的初建(1912—1923)》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民主法治发展的表现及其历史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弊端。并结合所学,简析其成因。(6分)
14.(2024湖南益阳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有多方面的创新、尝试和教训,为时不长,但特点明显,政治上是乱世,但思想文化方面较之专制腐朽的清王朝,却是开放、包容与发展,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也比之前有了快速的发展,以至于发展到所谓“黄金时代”,“棉纱大王”“面粉大王”“烟草大王”“造船大王”乃至“钢铁大王”都出现于这一时期,凡此种种,更值得深入分析与研究。
——摘编自张华腾《北洋军阀史研究百年:
历程、特点及展望——以大陆学者的研究为中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北洋政府时期的危局与变革”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第23讲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B 据材料可知,袁世凯是借助国民投票复辟帝制的,这反映出立宪政治影响国人的思想取向,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采取的手段,而不是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评价,排除A项;袁世凯能够通过国民投票做皇帝,说明民主平等理念并未得到广泛传播,排除C项;仅通过国民投票不能说明国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日趋高涨,排除D项。
2.C 据材料可知,宋教仁致力于通过国会选举建立责任内阁的方式来限制袁世凯专制独裁,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故选C项;材料没有与人民群众相关的信息,排除A项;辛亥革命已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排除B项;宋教仁与再造共和无关,排除D项。
3.A 据材料可知,民国初年,很多民众对共和、自由、平等思想存在误解,出现了很多违背家庭伦理的现象,这说明当时思想启蒙的任务任重道远,故选A项;黄兴等人是革命党人,主张推翻帝制,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众对平等、共和思想存在误解,并不是强调平等思潮的影响,且从侧面反映共和观念未深入人心,排除C、D两项。
4.D 据材料可知,地方势力强调参议院的立法地位体现了民权理念,认为袁世凯的任命没有法律依据体现了法治理念,D项正确;袁世凯宣布复辟帝制是在1915年,排除A项;材料中的参议院是中央立法机构,B项错误;材料只能反映地方议会以法律为依据希望民政长的委任依法进行,地方议会的诉求并不能弱化临时总统的权力,排除C项。
5.B 据材料可知,委任状需总统与总理签字方具有效力,说明当时政府名义上仍实行责任内阁制,故选B项;材料中时间是1917年,国民革命运动时间为1924—1927年,排除A项;委任状体现的是总理对总统的制约,“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段祺瑞签字说明当时段祺瑞同意委任何应钦,与总统意见保持一致,不能说明派系斗争,排除D项。
6.A 根据示意图可知,荣氏兄弟工业区位选择最突出的因素是市场,说明其目的是追求企业效益,故选A项;发展社会经济属于政治区位,而图中政治区位占比较少,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荣氏兄弟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占比的情况,没有工业布局变化的信息,与实业救国也关系不大,排除C、D两项。
7.B 从材料信息看,中华书局将教育与救国联系起来,使教科书风行一时,这说明教育救国思想被很多国人接受,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教科书革命是教育目的达成的关键,而不是救国的关键,排除A项;题干所述是中华书局对教育改革的推动,而不是民国政府的推动,排除C项;废除科举是在1905年,排除D项。
8.C 据材料可知,此时北洋政府经历了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了重新获得民众的认可,北洋政府通过举行纪念日的方式,重构国民对政权的认同,故选C项;文明开化主要指突破封建主义束缚,“追祭”不属于新风尚,排除A项;社会秩序的稳定需要通过法律、道德等多种方式进行调和,排除B项;北洋政府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其统治,排除D项。
9.B 根据材料可知,近代以来,西方思想进入中国,人们的思想不断发生变化,妇女自我意识觉醒,谋求妇女解放,参与到政治活动中,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妇女自我意识觉醒,而不是其政治地位,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民主共和的观念,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革命在引领社会风潮,排除D项。
10.C 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民权应该是建立在国民权利基础之上的政体中,其意在批判封建专制,主张实行真正的建立在民权基础上的民主共和,故选C项;陈独秀主张国家应该代表国民的利益,而并非强调国家至上,排除A项;陈独秀的主张本质上是对国内民主政体的反思,排除B项;题干信息并未提到科学,排除D项。
11.C 据材料信息可知,1919年1月属于新文化运动后期,这些活动传播了新思想,促进了救亡运动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这些活动宣传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不能说明这些活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平民教育讲演团的活动并不是教育革新,排除B项;五四运动的主力军是工人阶级,且当时也非五四运动时期,排除D项。
12.B 据材料信息可知,民间文学运动使知识分子发现了民众的力量,这有利于知识分子走进民众中去,对民众的思想起到了启蒙作用,故选B项;推动白话文的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排除A项;1919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C项;1924年国共合作达成,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排除D项。
13.参考答案 (1)表现:法律学校和法律出版物增多;社会舆论对民主政治关注度上升;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
意义: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与法治化进程;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思想解放);有利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弊端:某些政客缺乏党德、政德;存在贿选和胁迫等现象;议员群体中资产阶级比例较小(旧官僚、士绅投机现象严重)。
成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北洋军阀推行独裁统治;封建传统根深蒂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思想启蒙有待深入。
14.参考答案 示例
观点:北洋政府时期是近代社会剧烈转型时期。
论证: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民国,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之手,虽然出现了袁世凯复辟和张勋复辟,但都很快失败,表明民主共和观念影响政治制度。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列强支持下北洋军阀割据的战乱时期。北洋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助于民族经济发展的法律,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利时机,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北洋政府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民主与科学的精神促进了思想解放,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外交上,中国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胜国地位,收回了中国近代丧失的部分利权。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社会习俗巨变的时代。
总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黑暗与曙光并存,是中国近代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