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通史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同步基础练--第27讲 人民解放战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通史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同步基础练--第27讲 人民解放战争(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1 22:3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7讲 人民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2024河南平许济洛四模)1945年“双十协定”签订后,中国共产党宣布将苏南、皖南、浙东、浙西四个解放区的部队撤到长江以北。毛泽东还让周恩来向蒋介石转达“中国共产党愿在宪法制定前后与国民党合作”的意愿。这说明(  )
A.重庆谈判弥合了国共两党的分歧
B.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破产
C.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动和平建国
D.追求和平民主是人民的愿望
2.(2024广东深圳一模)1945年8月上旬,《解放日报》转发美英及国民党报纸渲染原子弹威力的报道。对此,毛泽东说:“我们有些同志也相信原子弹了不起,这是很错误的。”这一观点旨在(  )
A.尽力维护国共合作关系
B.为重庆谈判营造和平氛围
C.坚定解放战争必胜信念
D.争取舆论宣传的主动地位
3.(2024江苏南通二模)1946年4月16日,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现尚在手中但不久即将退出的铁路,均望发令各地进行大规模的彻底破坏。1947年6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停止破路指示,我军所到之处,对于铁路员工及铁路设备一律加以保护,并劝告人民一律保护。这一变化(  )
A.意在打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B.适应了解放战争战略态势转换
C.表明中共意识到决战时机成熟
D.说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4.(2024东北三省四市二模)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后,解放区各级领导机关派出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贫农团和农会,控诉地主,惩办恶霸,分配土地。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
A.满足人民的利益要求 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打败日本的殖民侵略 D.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5.(2024河南郑州三模)以下两幅漫画分别出自1947年10月《中国人民爱国自卫战争华东战场第一年画刊》和1948年《东北画报》。据此可知(  )
望你披红戴花
地回来(萧朗)
人民翻身兴家立业(张仃)
A.土地改革激发革命和生产热情
B.渡江战役具备坚实的群众基础
C.三大战役胜利使人民安居乐业
D.解放战争的胜利号角已经吹响
6.(2025八省联考内蒙古卷)1946年冬,北平爆发“抗议美军暴行”运动。次年1月,台北市大中学生及部分公务员、工人共约万余人召开“台北市学生界抗议美军暴行大会”。大会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我们台湾青年爱国热情并不低于外省各地同学”,高呼“美军滚出中国!”等口号。这体现了(  )
A.美国阴谋把台湾省从中国分离
B.学生成为爱国民主运动领导者
C.国民党在台湾省的统治将崩溃
D.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共同愿望
7.(2024福建泉州二模)1947年2月,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晋冀鲁豫中央局决定自建邯涉铁路,次年10月通车后,太行山各兵工厂的军需物资快速、大批量运出山区,平原的粮食、棉花、工业品运进山区。据此推知,邯涉铁路(  )
A.加快了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
B.促进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C.推动了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
D.提供了淮海战役补给保障
8.(2024河北石家庄三模)1948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重印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第二章前言的通知中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概念:列宁在本书中所说的,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今天在我们中国,则不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
A.积极探索新政权建设方向
B.致力于维护革命统一战线
C.全面借鉴苏俄的革命经验
D.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9.(2024重庆巴蜀中学月考)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六条规定”的通过(  )
A.巩固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B.鼓舞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C.为解放军战略决战的开始奠定干部基础
D.表明中国共产党为在全国执政做好准备
10.(2025八省联考陕西卷)1948年7月,彭真在北岳区城市工作干部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入城以后,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社会秩序”。该报告旨在(  )
A.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
B.总结城市接管经验
C.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借鉴土地革命做法
11.(2024百师联盟二轮联考)1948年的下半年,河北解放区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成建制的抽调了大量的干部准备南下,既有军事、党务、机要、政府、工农青妇等方面的干部,也有经济管理、财政、银行、贸易、通讯社及报纸等专业人才。这体现出当时(  )
A.民主革命事业的顺利推进
B.南方干部缺乏问题得到解决
C.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D.河北成为党政人才培养中心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2.(2024江西鹰潭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国民党政府为了弥补赤字,除加重对人民的盘剥外,就是大量发行法币……法币贬值,造成物价飞涨……恶性通货膨胀,再加上美货倾销和官僚资本的侵吞以及繁重的捐税,使民族工商业纷纷停产或倒闭。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  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由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共解放区,通过土地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农民不仅可以解决温饱问题,自身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使农民有归宿、能吃饱、能穿暖、能就业。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  为了打内战,蒋介石残酷镇压人民的反内战运动,并不惜以政治暗杀的卑劣手段残害民主人士……中国法西斯统治的狰狞面目至此暴露无遗。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四 根据地民众通过人民代表会议的选举,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已然成为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要建构的新的政权结构模式。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以示和蒋介石政权不同。”
——摘编自李想《解放战争时期两种力量对峙》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经济政策的差异。(6分)
(2)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分析导致国共两党一败一胜的政治因素各有哪些。(8分)
13.(2024山东日照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46年9月16日,毛泽东给中央军委指示中提出:“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辅”。
材料二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人数变化图(单位:万人)。
材料三  1947年9月,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的党内指示中指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材料四 1947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提出“十大军事原则”;“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蒋廷黻主编《中国近代史》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共双方军队人数变化与革命战略转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第27讲 人民解放战争
1.C “双十协定”签订后,中国共产党主动撤出长江以南的解放区,愿意与国民党合作,这说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动和平建国,故选C项;重庆谈判只是国民党的缓兵之计,并未弥合两党分歧,排除A项;国民党最终发动了内战,“阴谋破产”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中国共产党的做法,没有人民追求和平民主的相关描述,排除D项。
2.D 《解放日报》转发的报道,实质上凸显了美国对日作战的重要性,忽视了中国的贡献,毛泽东反对夸大美国投放原子弹的威力,目的是争取舆论宣传的主动地位,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国共关系,排除A项;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争取和平民主,揭露蒋介石阴谋,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解放战争开始于1946年6月,排除C项。
3.B 1946年4月,中国共产党要求破坏铁路,以延迟国民党军队的部署;1947年6月,东北人民解放军已经发动反攻,中国共产党要求保护铁路的目的是控制铁路为我所用,B项正确。
4.A 解放区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满足了人民的利益要求,故选A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与材料中“分配土地”有关,但不能覆盖材料的所有信息,排除B项;1945年,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排除C项;人民解放军用军事手段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排除D项。
5.A 据图片的时间信息可知,两幅图片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农民翻身解放,人们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得以提高,故选A项;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排除B项;三大战役与图片内容不符,排除C项;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排除D项。
6.D 材料中,北平和台北“抗议美军暴行”运动,体现了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的人民,都对美军的暴行表示愤慨,都有着反帝爱国的共同愿望,D项正确;材料反对的是美军的暴行,当时,不存在美国阴谋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A项错误;运动中既有学生,也有公务员和工人,B项片面;材料反映的是反美,不是反蒋,C项错误。
7.D 据材料“次年10月”“太行山”可知,邯涉铁路促进了军需物资等的运输,为1948年11月开始的淮海战役提供了补给保障,故选D项;题干述及的是邯涉铁路,与“农村生产方式无关”,排除A项;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党决定将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排除B项;题干仅述及邯涉铁路,不能扩大为“交通运输网络”,排除C项。
8.A 材料说明1948年6月,中共中央认为新中国的政权不是“无产阶级专政”,而是“人民民主专政”,这里的“人民”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实际上是一个新民主主义政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没有简单模仿苏联,而是对政权建设进行了新的探索,A项正确。
9.D 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春召开,当时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材料中的六条规定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故选D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党和干部的要求,与扩大阶级基础无关,排除A项;抗日战争在1945年已取得胜利,排除B项;战略决战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10.A 材料中彭真提出了入城后的工作重点,即“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这些本质上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A项正确;材料内容是对于即将到来的城市接管工作的一种规划和要求,并非总结城市接管经验,B项错误;当时主要任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C项错误;土地革命与城市工作重点不同,D项错误。
11.A 1948年下半年,随着民主革命事业的顺利推进,为了进一步解放南方地区、巩固新解放区的政权和建设等,中共中央提前进行了干部准备和调配工作,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干部抽调后的结果,排除B项;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排除C项;不能仅仅因为河北解放区抽调干部,就说明河北是党政人才培养中心,排除D项。
12.参考答案 (1)差异:
国民党:大肆发行纸币,造成通货膨胀,民不聊生;增收苛捐杂税。
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解放农民,赢得民心。
(2)因素:
国民党失败:政治上独裁内战,官员腐败;杀害民主人士,不得民心。
中国共产党胜利: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或政权具有民主性)。
13.参考答案 示例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由弱到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战略不断发展,推动着人民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
战争初期,解放军在数量上处于劣势,因而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目标,实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改变。解放战争的第二年,解放军及时转入战略进攻,扩大解放区,力量对比进一步发生有利于解放军的变化,为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经过三大战役,解放军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党军队,为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人民解放军由弱到强和战略战术的变化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反映了解放战争由防御转向进攻、到战略决战,再到走向最后胜利的进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