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1讲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2024浙江台州一模)漫画作为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艺术再现,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世事变迁。下图漫画反映的是( )
▲《同志,请你换匹马》(刘雍作)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
B.“双百”方针促进科学艺术繁荣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冲击传统旧观念
D.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思想解放
2.(2024福建漳州二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构顺序为“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这说明1982年宪法( )
A.是改革开放的根本保障
B.体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明确依法治国核心理念
D.表明国家权力来自人民授予
3.(2025八省联考河南卷)《参考消息》曾刊登外国媒体评论:“中国重新崛起,成为一支活跃而重要的力量,这是1978年世界事务的显著特点。”“1978年,是中国年。因为,正是在北京所发生的一切在未来会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的平衡。”以上评论是基于我国( )
A.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
B.综合经济实力得到迅速提升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启
D.与美国建交打开外交新局面
4.(2024河北石家庄一模)1979—1990年,华北制药厂开展企业转轨变型,实行经营承包,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并逐步开展跨地区、跨行业的横向经济联合。至1990年,产品品种累计增加到98种,抗生素总产量较1978年增加54%,有紧密型联营企业25家。华北制药厂的发展( )
A.健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助推了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
C.得益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D.加快了中医药业的开放步伐
5.(2024安徽蚌埠三模)1986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必须实行劳动合同制,废止退休工人“子女顶替”等制度。该规定旨在( )
A.完善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促进社会公平与效率提升
D.推动公务员录取制度的改革
6.(2024湖南常德一模)
1991年我国价格形成机制占比表
项目 国家定价 国家指导价 市场定价
农副产品 22.2% 20% 57.8%
工业资料 36% 18.3% 45.7%
据上表可知,当时(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成
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C.城乡一体化取得了重大进展
D.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具有必要性
7.(2024海南高三诊断)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国再次涌现出了“下海”热潮,当年辞官下海者达12万人,甚至《人民日报》也发表了《要发财,忙起来》的文章。这一“热潮”( )
A.表明改革由农村转向了城市
B.印证了思想解放的巨大推力
C.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推动了个体工商业的合法化
8.(2025甘肃教研室诊断)下图为1980—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阶段我国( )
A.出口工业品的规模日益扩大
B.国家经济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趋向完善
D.对外开放程度整体呈上升趋势
9.(2024山东潍坊一模)下图为1978—2016年北京市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单位:%)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C.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0.(2024山西太原一模)1982年到1983年,中国与几内亚、埃及、肯尼亚、赞比亚等非洲国家进行友好往来,改变过去主要以无偿赠予或贷款为主的援助方式,主张开展互利的经济合作。这一转变( )
A.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
B.旨在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C.践行了“全方位”外交战略
D.着眼于发展各国友好关系
11.(2024河北保定期末)1985年,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说,“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这一战略的转变( )
A.表明我国着力改变国际旧秩序
B.标志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C.基于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D.深受美苏两极格局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12.(2024安徽皖北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1982年、1990年、2000年中国从业人员的职业结构比例(单位:%)
项目 负责 人 技术 人员 办事 人员 商业 服务 业人 员 农业 人员 生产 人员 其他
1982年 1.56 5.07 1.30 4.01 71.98 15.99 0.09
1990年 1.75 5.31 1.74 5.41 70.58 15.16 0.05
2000年 1.67 5.7 3.1 9.18 64.45 15.83 0.0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3.(2024江苏南京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本报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由于宣传工作需要,于今日公开登报招聘编辑、记者。以往宣传工作干部的调配,都由组织安排;这次进行公开招聘,是打破老框框、广泛探求和选拔人才的一次尝试。具体要求如下: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上海电视台招聘编辑、记者启事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招聘有志从事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编辑和记者30名。
一、凡具有较高的政治、政策水平和写作能力,有新闻、文艺专业知识和特长,并有编辑、采访、写作的实际经验,年龄在40岁以下,属市区常住户口并在市区工作的在职人员和属市区常住户口的非在职人员均可应聘。
二、自11月27日起,至12月7日止,应聘人员须向上海市广播事业局招聘办公室寄送自写的简明自传材料一份(限2 000字,写明本人出生年月、学历、经历和专业特长等)。
三、经审核后,符合招聘要求的,发给报名通知单。在职人员报名时需持单位证明信。报名后进行初试和复试。按择优原则,发出录取通知书。
——摘编自1980年11月26日《解放日报》
(1)根据材料,概括这场招聘活动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招聘活动的时代背景。(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场招聘活动的积极影响。(4分)
第31讲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1.D 1978年5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画面的木马),促进思想解放(换匹马),故选D项;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排除A项;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C项。
2.D 据材料可知,1982年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说明1982年宪法更加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表明国家权力来自人民授予,故选D项;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的根本保障,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保障人权,不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B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依法治国理念,排除C项。
3.C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并影响了世界,C项正确。1992年提出了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A项错误。1978年,是改革开放的开始年,综合经济实力还未迅速提升,B项错误;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D项时间错误。
4.C 改革开放以来,华北制药厂实行经营承包,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推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故选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排除A项;一家药厂的数据无法说明整个地区的经济结构,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医药业的开放,排除D项。
5.C 材料反映了国营企业用工上的公平公正,录取高素质人才,旨在提高企业的效率,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用人制度的改革,与国民经济的所有制结构无关,排除A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从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开始的,排除B项;国营企业招工改革与公务员制度改革无关,排除D项。
6.D 据表格数据可知,市场定价在价格形成机制中占比较高,体现了当时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已经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这种形势下,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具有必要性,故选D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排除A、B两项;材料提及的是价格形成机制,与城乡一体化无关,排除C项。
7.B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了人们对姓资姓社的疑虑与误区,与题干1992年“下海”热潮时间相符合,故选B项;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排除A项;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个体工商业的合法化,排除D项。
8.D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国民经济总值与对外贸易总值的比值,从示意图可知,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虽有起伏,但是,整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D项正确。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出口中又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A项以偏概全。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上涨不利于国家经济安全,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外贸易依存度,与经济体制无关,C项错误。
9.C 1978—2016年北京市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体现了劳动者收入提高,侧面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不断发展,故选C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是材料的现象,排除A项;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于21世纪初,排除D项。
10.A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对非援助方式转向“开展互利的经济合作”,这适应了改革开放以来工作重心的转移,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大局,故选A项;材料涉及的是我国主张开展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目的在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促进共同发展,并不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排除B项;全方位外交是指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题干仅提及非洲国家,不涉及中国与各国的关系,排除C、D两项。
11.C 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美苏争霸中苏联逐渐处于劣势,国内中国正进行改革开放,这一战略的转变是基于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故选C项;改革开放后中国着力于国内的经济建设,排除A项;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排除B项;这一战略转变既受美苏两极格局的影响,也受国内政策转变的影响,排除D项。
12.参考答案 示例
论题:改革开放给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从业选择。
阐述: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的发展,农业生产不再需要众多的人口。并且,伴随着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家子弟走进了大学,走向了城镇。20世纪80年代,政府深化城市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调整社会产业结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这给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更广泛的职业选择。1982—2000年,农业人员的比重由71.98%减少到64.45%,说明农村居民有了更多的就业途径。
总之,改革开放调整了我国农村居民的职业结构,促使了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给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
13.参考答案 (1)特点:公开;公平;创新;对人才有条件限制;突出人才的政治方向和专业素养;自主开放;择优录取。
(2)时代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思想解放;恢复高考,教育事业走上正轨;原有招聘方式的弊端;拨乱反正。
(3)积极影响:吸纳人才,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用人机制改革,为全国人才选拔方式改革提供了借鉴;解放思想,突破僵化体制束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