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3讲 新中国的国家治理、经济生活和文化交流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4湖南长沙一模)新中国成立初期,采用的是各级党委分级管理干部的体制,即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党委负责管理本地区的干部;1953年末,党中央决定,建立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统一管理下的分部分级管理干部体制。这一变化( )
A.是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
B.反映了我国干部管理体制的成熟
C.有利于培养综合型全面型干部
D.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2024河北沧衡联考)我国2018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九十条规定:“辞退公务员……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辞退的公务员。”并在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原第八十五条)的基础上追加“并应当告知辞退依据和理由”的内容。修订后的这一规定( )
A.使公务员的管理趋于法制化
B.赋予了高级干部更多的人事权力
C.利于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
D.借鉴了西方文官制度的中立原则
3.(2024湖南邵阳一模)1900年1月,德国颁布施行的民法典分为总则、债法、物权、亲属、继承五编,至今仍在使用;2020年我国制定实施的民法典分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编。与德国民法典相比,我国民法典( )
A.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B.突出人的主体地位
C.更加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借鉴法治文明建设的成果
4.(2024山东济南期末)小说《大青骡子》中描写了桑贵老头宁愿自己淋雨也要护着大青骡子不让它淋雨:“这头大青骡子是俺社里的珍珠宝贝。”另一部小说《水向东流》中描写了饲养员秦趁心过年时连自己吃饭都顾不上也要为合作社的牲口改善伙食。这类文学形象的塑造意在展现当时( )
A.劳动光荣的新理念 B.生产至上的新道德
C.集体主义的新风尚 D.文艺事业的新动向
5.(2024安徽池州一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1978年粮食总产量为30 476.5万吨,2022年达到68 653万吨。这一成就( )
A.缘于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
B.表明我国已实现粮食自给
C.得益于制度创新和科技进步
D.解决了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6.(2024浙江温州二模)读下图,据此可知( )
1998—2017年中国平均关税水平和关税收入统计图
A.关税水平与关税收入两者之间的变化成正比例关系
B.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明确激发了国有企业活力
C.关税水平调整适应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间关税下降的需要
D.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
7.(2024吉林长春四模)20世纪90年代,国家实施“种子工程”,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出台《种子法》等多项配套法规,累计投资近63亿元,建成农作物种质资源库39个。我国种子生产能力由640万吨提高到800万吨。“种子工程”的实施反映了( )
A.立法工作回应聚焦民生关切
B.种业基础设施体系的完备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D.国家粮食安全能力的提升
8.(2024福建南平三模)1981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只有520万元,约占全国税收收入的万分之零点八。2019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已经达到10 388.5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6.6%。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增加( )
A.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
B.得益于脱贫攻坚的实现
C.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D.有利于财政收支的平衡
9.(2024辽宁锦州一模)2014年7月,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土耳其的伊安高铁二期工程顺利通车。该工程全长158千米,设计时速250千米。通车后,乘列车由安卡拉到达伊斯坦布尔的时间大大缩短。伊安高铁的建设得益于( )
A.日本“东海道新干线”的成功示范
B.中国高铁的核心技术跃居世界第一
C.中国高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D.中国是第一个商业运营高铁的国家
10.(2024福建厦门二模)下表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广为传唱的部分流行歌曲。这体现了( )
歌名 歌词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为了你的景色更加美好,我愿驻守在风雪的边疆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A.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B.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
C.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
D.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11.(2024湖南岳阳一模)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工作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贯彻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的方针。1983年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表明,邓小平的教育思想( )
A.反映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巨大成果
B.加快了教育领域拨乱反正步伐
C.实现了人才培养方针的根本转变
D.体现了时代性与求实性的结合
12.(2025八省联考内蒙古卷)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经济管理类图书的出版主要是引进国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类书籍,后逐步发展到引进关于企业发展、金融危机等反映经济学新观点新理论的书籍。进入新时代,在重点引进出版数智化等前沿类图书的同时,本土经管类图书大量出版并被国外引进。上述变化体现了( )
A.对外开放促进理论创新
B.国企改革的不断推进
C.图书出版引领经济发展
D.中国经济的崛起历程
二、非选择题(共12分)
13.(2024山东日照一模)时代楷模诠释着时代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项目 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 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评选 标准 (1)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指标的先进生产者; (2)达到优等质量指标的先进生产者; (3)在学习与推广先进经验或在掌握先进技术、试制新产品方面有成就的先进生产者; 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总方针的。 (1)在企业发展生产,深化改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 (2)在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
续表
项目 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 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评选 标准 (4)在节约方面有优良成绩的先进生产者; (5)优秀的合理化建议者和合理化建议工作的组织者; (6)能够经常帮助达不到定额的工人提高到先进生产水平的先进工作者; (7)先进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员; (8)在工作中有优秀成绩的先进工作者; (9)先进小组、车间、企业的代表 (3)在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的; (4)在发明创造、技术改造、合理化建议、技术协作、技术扶贫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 …… (8)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 (9)在其他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
所在 行业 集中在工业战线(重工业、机械制造、建筑、铁路、纺织等行业所占比例较高) 来自工业、农业、交通、财贸、基建、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51个系统或行业
结合材料,以“时代·楷模”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第33讲 新中国的国家治理、经济生活和文化交流
1.A 1953年干部管理体制的变化是从“分级管理”调整为“分部分级管理”,这一变化有利于选拔专业的技术人才,为大规模经济建设选拔干部,A项正确。当时,干部选拔制度主要是组织考察,距离“成熟”尚有距离,排除B项;这一调整有利于选拔专业人才,而不是综合型,C项错误。1952年底,国民经济的恢复已经完成,排除D项。
2.C 2018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辞退事宜作出具体规定,这有利于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性,故选C项;200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使公务员管理进入法制化轨道,排除A项;公务员的考录和解聘工作由国家负责,与高级干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中国实行党管干部的原则,排除D项。
3.B 据材料可知,我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的不同是增加了人格权,突出了对人的主体地位的保护,强调了对人的尊严、自由和权利的尊重和维护,故选B项;保护私有财产是两部民法典都注重的,排除A项;德国民法典也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两国的民法典都借鉴了法治文明建设的成果,排除D项。
4.C 据材料可知,合作社的牲畜属于所有社员的集体财产,小说中主人公用心照顾合作社的集体财产,体现了当时集体主义的新风尚,故选C项;材料主要强调社员对集体财产的保护,而不是对个人劳动的肯定,排除A项;“生产至上”体现在劳动者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探究文学形象塑造的意图,非文艺的特点,排除D项。
5.C 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得益于制度创新(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科技进步(如杂交水稻、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故选C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未变革农村的土地所有权,排除A项;“已实现粮食自给”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我国粮食出口概况,且“解决了”夸大事实,排除D项。
6.C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包括减少关税壁垒促进世界贸易发展,中国关税水平调整适应了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间关税下降的需要,故选C项;关税水平与关税收入两者之间的变化不成正比例关系,排除A项;关税水平及关税收入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无关,排除B项;全面深化改革与关税水平和关税收入无关,排除D项。
7.D 国家实施“种子工程”,提高了我国种子生产能力,这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能力的提升,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粮食安全,未反映“民生关切”,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国家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并没有种业基础设施体系的相关描述,且“完备”过于绝对,排除B项;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8.A 材料现象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这自然会导致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增加,这说明个人所得税的增加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故选A项;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材料只涉及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增加,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增加,并没有财政支出情况,与财政收支平衡无关,排除D项。
9.C 中国高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寻求在国际市场上的拓展和合作,伊安高铁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体现,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在海外承建高铁项目,与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中国高铁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但“跃居世界第一”表述绝对化,排除B项;日本是全球第一个商业运营高铁的国家,排除D项。
10.D 由材料可得,这些流行歌曲中的歌词体现出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建设新生活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体现出当时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故选D项;20世纪80年代初期正处于改革开放之初,改革开放的成就还不是特别明显,伟大成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和平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题干中的歌词主要体现的是当时人们想要建设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是一种精神风貌的反映,而不是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和远大目标,排除C项。
11.D 从材料信息看,邓小平一方面强调教育需要满足“劳动生产”的求实要求,另一方面强调教育需要满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要求,D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开始于1995年,排除A项;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主要表现为纠正“左”倾错误,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人才培养方式的根本改变,排除C项。
12.D 材料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从学习西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到学习西方新观念新思想,再到中国本土图书走出中国,反映了中国经济崛起的发展历程,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西文化交流趋势,不是理论创新,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国企改革的信息,B项错误;图书出版影响经济发展,但是,“引领”的说法错误,C项错误。
13.参考答案 示例
1956年和1989年两个时期的时代楷模,评选标准和所在行业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时代特色,但都诠释了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
1956年先进生产者的评选标准指向在工业生产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生产者、技术人员,所在行业也集中在工业战线,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急于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时代需要。1989年,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评选标准为支持和投身改革开放事业,在农业、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精神文明建设等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所在行业也很广泛,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开展。
树立时代楷模,有利于弘扬学习楷模、爱国奉献的正能量,鼓舞全国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