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4讲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5八省联考河南卷)约公元前5000年,埃及拉姆拉山丘生活着一个混合了地中海与撒哈拉以南人种的族群。他们有花岗岩工具、陶质烘烤用具和碗盘,有用兽骨做成的配饰,以及女性佩戴的用云母片岩制成的罗非鱼式样的首饰。这可用于佐证当时埃及( )
A.物质文化丰富多样
B.同苏美尔文明交流频繁
C.国家统一经济繁荣
D.即将进入母系氏族社会
2.(2024福建漳州二模)虽然美索不达米亚人将他们的洪水之神视为冷酷无情的恶神,但埃及人却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是“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这一差异表明( )
A.大河文明比海洋文明先进
B.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C.自然环境影响文明多样性
D.农业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
3.(2024河南高三联考)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时期,艺术造像中的神一般都戴着有多达七副牛角的帽子。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时期,牛带有某种特定意义,并广泛出现在印度河印章上。据此可知两地有( )
A.相同的语言文字 B.相似的文化元素
C.相同的文化源头 D.发达的牛耕技术
4.(2024广东佛山二模)公元前9世纪,亚述国王沙尔曼纳瑟尔三世的“大宫门”上有一块门饰浮雕。据学者研究,它描绘了亚述人在一个山地区域竖立王室雕像、砍伐树木并举行王室宴饮的场景,浮雕上的铭文是“(我竖立了)我的王室雕像”。该浮雕体现了亚述帝国( )
A.统治者的权威 B.王宫的富丽堂皇
C.手工业的进步 D.宴饮礼仪的繁琐
5.古代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将法老奉为神,或称之为神的后裔,任何觐见者都必须匍匐于法老御座之前,并以胸贴地,吻法老脚边的尘土,只有经特别允许才能吻法老的脚,有此经历者均深感荣耀。这( )
A.有利于王权专制的形成
B.有助于实现民族思想的统一
C.激化了社会阶级的对立
D.为埃及文明奠定了政治基础
6.(2024甘肃高三联考)神话是现实的折射。《荷马史诗》载,太阳神阿波罗与伊达斯王子为追求玛尔珀萨公主展开角逐,请宙斯裁断。宙斯将选择权交给公主,她认为凡人的爱更持久,遂选择王子。这则神话反映了古希腊( )
A.尊重女性,婚姻自由 B.崇拜神明,彰显人性
C.追求浪漫,崇尚爱情 D.奉行民主,人神平等
7.(2024福建泉州三模)赫梯王国周期性举办节日庆典,国王、王后和王子等借节日活动之际“巡幸京畿”,把原本腹地外围区、附属国以及封侯国的节日和神灵也“请到”都城举办,呈现出“四方来贺”的繁荣景象。这一做法( )
A.健全了地方治理体系
B.创造了民族特色文化
C.拓展了王国疆域版图
D.营造了宗教文化认同
8.(2025江苏盐城名校联考)大流士一世时期,波斯帝国开始整修扩建道路交通,形成了以巴比伦、波斯波利斯、孟菲斯等城市为节点,遍布帝国全境的陆上交通网。重启尼罗河——红海运河工程,历时4年成功将尼罗河、红海和波斯湾串联起来。这些做法( )
A.扩大了帝国统治疆域
B.开辟了东西方的商贸往来
C.改变了亚欧政治格局
D.促进了帝国经济文化交流
9.(2024福建厦门二模)公元前83年,苏拉进军罗马,推翻平民派政权。元老院任命苏拉为无限期独裁官,以便他“能够制定最好的法律整顿满目疮痍的共和国”。元老院此举( )
A.维护了自身的绝对权威
B.剥夺了平民的参政权利
C.破坏了罗马的共和政体
D.克服了罗马的统治危机
10.(2025八省联考内蒙古卷)屋大维宣称元首“权力来自元老院和人民授予”,却默认他赞助的诗人为其塑造神圣形象,其后的元首更是频繁地利用诗人和演说家鼓吹“君权神授”。民间神化现世元首的公共艺术、崇拜仪式也纷纷涌现。这反映了罗马( )
A.共和传统的衰微 B.神权凌驾于王权
C.寡头政治的恢复 D.元老院权力加强
11.(2024江苏南通二模)据考古学家研究,位于埃及和赫梯贸易线上的城市麦吉多出土了许多象牙制品,象牙是经埃及从非洲引入;其中一块象牙制品上雕刻了赫梯神灵和符号,而且雕刻技艺和艺术风格具有赫梯特征;这块象牙制品原来归驻扎在麦吉多的埃及官吏所有。这一研究可以用来说明( )
A.希腊文化的中心东移
B.波斯帝国的区域扩张
C.古代区域文明的交流
D.欧非贸易与文化传播
12.(2024河南名校联考)公元前5—前4世纪之交的古希腊作家克泰西亚斯在《波斯志》中提到“赛里斯”位于遥远的东方且为产丝之国,是一个可以与北印度相提并论的国家。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悠久
B.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
C.丝绸之路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D.古希腊对当时中国认识存在一定偏差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3.(2024重庆主城区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一个国家和民族走什么样的道路,对其文明和文化的发展走势具有决定性意义。一方面,中西方文明起源不同,但文明是平等的,在交流互鉴中融合发展始终是历史常态。中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各自的社会基础和地缘优势,同样源远流长、影响至深。另一方面,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始终是一个客观现象,文明之间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随着现代化的诞生,人类逐步开启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人类文明新形态与西方孕育的资本主义文明相比,表面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实际上截然不同,其特定内涵与精神实质是资本主义文明所不可能具备的。
——摘编自杨增岽等《大历史观下的
人类文明新形态》
阅读材料,任选角度,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4.(2024河北沧州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公元前750年到公元前550年是希腊人向海外移民的高峰时期。在地中海西部殖民是为了运入金、银等贵金属。黑海沿岸的殖民是为了控制粮食运输要道。在受客观条件限制而无法建立殖民地的地方,希腊人只建立商贸城市。殖民城邦的创建者仍可保留原来城邦的公民身份,殖民城邦与原城邦犹如子与母,在感情上有密切的关系,文化上也承袭母邦,但政治上基本独立。这些殖民城邦不仅是商贸中心和农业小国,也是非常重要的港口。到公元前5世纪时,希腊人的足迹已遍及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地方。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在埃及,亚历山大不惧旅途艰险,亲自朝拜阿蒙神谕宣示所,感动得僧侣们直呼他是神的儿子。在巴比伦,他下令将薛西斯毁坏的马都克庙宇连同其他任何被波斯毁坏的庙宇都一一重建,他还亲自祭祀马都克。他不仅在一般城市,即使一些重要的大城市如苏萨、巴比伦等地也任命当地贵族出任总督。他号召马其顿士兵与当地居民联姻,并给予他们免税的优惠政策。他带头娶波斯帝国末代君主大流士三世的女儿为妻。亚历山大曾让三万波斯青年穿上马其顿服装,按马其顿的军训制度进行操练,组成一支强悍的骑兵队伍。
——摘编自宋慧娟《评亚历山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对外扩张的差异。(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对外扩张的共同影响。(6分)
第34讲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1.A 根据材料可知,该族群拥有花岗岩工具、陶质烘烤用具和碗盘,以及用兽骨和云母片岩制成的配饰,反映了该族群从事原始农业、渔猎,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非洲大陆南北的交流,没有苏美尔人的信息,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家统一和经济繁荣的相关信息,C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母系氏族公社的相关佐证,D项错误。
2.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水破坏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农业,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却是埃及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这说明自然环境对不同地区文明发展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故选C项;文明本身不具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排除A项;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但是,没有一体化的特点,排除B项;西亚和北非都以农业为文明发展的基础,但这无法解释材料中的“差异”,排除D项。
3.B 据材料可知,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都重视“牛”,都赋予“牛”以文化涵义,故选B项;两河流域苏美尔人使用楔形文字,印度河流域的哈帕拉文化使用印章文字,排除A项;苏美尔人起源于两河流域,印度文明起源于印度河流域,排除C项;仅凭材料无法判断两地牛耕技术是否发达,排除D项。
4.A 据材料“王室雕像”“王室宴饮”可知,该浮雕是统治者权力和威严的象征,故选A项;浮雕中并未详细描绘建筑的奢华、装饰的精美等元素,排除B项;材料主要集中在王室权威和王室活动的描绘,未强调与手工业进步相关的内容,排除C项;浮雕中的宴饮场景虽然可以体现亚述的宴饮文化,但未强调宴饮礼仪的繁琐,排除D项。
5.A 从材料信息看,古埃及视法老为神或神的后裔,意味着君权神授,有利于王权专制的形成,故选A项;古埃及没有形成民族思想,民族思想是近代社会的产物,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社会矛盾激化无关,排除C项;为埃及文明奠定政治基础的是埃及的统一,排除D项。
6.B 材料体现出古希腊人对神明的崇拜,“凡人的爱更持久,遂选择王子”是古希腊人文主义的体现,彰显人性,故选B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玛尔珀萨公主认为“凡人的爱更持久”,这是理性的表现,与“浪漫”无关,排除C项;“请宙斯裁断”说明神的地位高于人,排除D项。
7.D 赫梯王国将原本在各地区独立举行的节日和神灵“请到”都城举办,这有利于王国内部各民族的宗教文化交流,从而营造了宗教文化认同,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地方治理问题,排除A项;据“周期性举办”可知,节日的举办不是创造新的文化,而是弘扬现有文化,排除B项;庆典活动是在本王国区域内进行,不能直接扩展疆域,排除C项。
8.D 波斯帝国陆上交通网的建设使得帝国内部各地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便捷,有利于帝国经济文化的交流,故选D项;波斯帝国的交通网建设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对帝国疆域无直接影响,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开辟东西方的商贸往来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的措施稳定了波斯帝国的统治,“改变了”说法错误,排除C项。
9.C 根据材料可知,元老院此举实际承认了苏拉独裁者的地位,违背了罗马共和国统治者的任期制,破坏了罗马共和国政体,故选C项;元老院任命苏拉为无限期独裁官是被迫的,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元老院的权威,加剧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危机,排除A、D两项;材料并未提及平民参政权利的变化,排除B项。
10.A 材料说明,从屋大维开始,通过神化元首,加强个人的权威,罗马从共和制向帝制转变,共和传统衰微,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神权与王权的关系,B项错误;罗马共和国时期是寡头政治时期,材料说明罗马从寡头政治向帝制的转变,C项错误。共和传统的衰微标志着元老院权力的削弱,D项错误。
11.C 麦吉多出土了经埃及从非洲引入的象牙制品,且象牙制品的雕刻技艺和艺术风格具有赫梯特征,说明非洲和赫梯(位于亚洲)之间存在文明的交流,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希腊文化,排除A项;波斯帝国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赫梯帝国位于小亚细亚,属于亚洲,埃及属于非洲,“欧非贸易与文化传播”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12.A 根据材料可知,古希腊作家提到“赛里斯”位于遥远东方且为产丝国,说明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与中国已存在经济文化交流,即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中国与其他国家手工业技艺水平的比较,排除B项;丝绸之路开通于西汉,晚于公元前5世纪,排除C项;材料所述信息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排除D项。
13.参考答案 示例
观点: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各自的社会基础和地缘特色。
论证:东方,在生态环境多样,水资源丰富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大江大河地区,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往来和民族交融,逐渐形成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以及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底蕴深厚的思想文化体系,共同铸就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它注重文明的传承性,是世界上唯一完整延续至今的原生文明。
西方,古希腊山多地少、三面环水、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的自然地理环境,“小国寡民”的城邦,以及频繁的商业贸易与海外贸易,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西方文明,这一文明包含着民主、自由的因子,成为现代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
综上,人类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不同社会基础和地缘特色的影响,都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14.参考答案 (1)差异:古希腊人以经济目的为主,马其顿人以政治目的为主;古希腊人在海外建立独立城邦,马其顿人对被征服地区实施直接统治;古希腊人到达地中海西部,马其顿人控制波斯帝国故地。
(2)共同影响: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一定破坏(引发与被征服地区的矛盾和冲突);加强了区域内各文明间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和传播;对后世区域文明产生深远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