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通史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同步基础练--第35讲 中古时期的欧洲(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通史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同步基础练--第35讲 中古时期的欧洲(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1 22:3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5讲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4北京西城一模)“撤回忠诚”是从11世纪开始的有关欧洲封建关系的法律词汇,即领主如果不履行诺言,附庸可以离弃领主。该现象(  )
A.说明封建制度在欧洲终结
B.是契约意识在政治上的表现
C.反映欧洲教权与王权对立
D.表明罗马法取代了日耳曼法
2.(2024广东汕头一模)有学者指出,中古时期欧洲的社会结构“其统治关系极其复杂多变,例如一个附庸可能同时效忠两个领主甚至多个领主,而所效忠的领主之间又结成复杂的效忠关系……它的基本关系不是国王与臣民,也不是国家与公民,而是领主与附庸”。更符合该学者观点的图示是(  )
3.(2024山西临汾一模)《庄园敕令》是法兰克王国于公元8世纪末颁行的整顿王室领地经济的条例。敕令规定管家应该把庄园上的产品分为两类,一类供应国王日常需要,一类供应战争需要。敕令提到要制备油脂、火腿、咸肉、醋、酒、干酪等,还指示要宰杀牛、羊熬炼脂肪,预备足够数量的肥鹅、肥鸡,准备各色蔬菜等。这反映出庄园(  )
A.生产规模很大    B.是独立的政治集团
C.自营程度很高 D.受国王的直接管理
4.(2025八省联考陕西卷)811年,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立下遗嘱,将财富分为3份。其中的两份即刻分给21座都主教城,由当地的都主教、主教共同处置;剩下一份待他身故后再分给上述都主教城、他的后人、穷人和宫廷仆役。可见,在当时的法兰克王国(  )
A.封君封臣制导致权力分散     
B.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得到巩固
C.教会具备抗衡君主的实力     
D.世俗王权需要宗教神权的支持
5.(2024山东烟台一模)佛兰德尔伯爵领是法国的“领地性公国”,布鲁日是其辖下实力最强的城市。13世纪末,法国国王与佛兰德尔伯爵爆发了剧烈冲突,国王联合布鲁日的统治者以恢复习惯法为名,重新颁布了有利于城市统治者的“特许状”。法国国王此举旨在(  )
A.重构封建政治契约关系
B.借助市民阶层维护统治
C.推动国家民主进程发展
D.削弱贵族势力扩张王权
6.(2025河北承德高三联考)在英法百年战争初期,法国国王坚守传统的“骑兵决胜论”,征召骑士参战。在普瓦捷战役中,大量骑士死亡,此后,法国国王不断增加军队中手工业者、商人等市民的比重,让他们成为步兵、长弓手。这一现象(  )
A.体现了民族国家的凝聚力
B.强化了封君封臣体制
C.导致封建庄园经济的解体
D.推动法国王权的加强
7.1327年,英王爱德华三世通过颁发特许状,向伦敦让渡了多项权力。同时,伦敦为爱德华三世提供的贷款常达到王室所获贷款总额的一半以上,伦敦的富商与自治市官吏在这时期成为王室的财政官员。这说明(  )
A.特许状体现了君主专制的理念
B.城市自治激化了王权与教权的矛盾
C.城市成为王权强化的依靠力量
D.市民阶层的壮大催生君主立宪制度
8.(2024辽宁锦州期末)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
A.城市自治权    B.人身自由权
C.特许经营权 D.男女平等权
9.(2024福建南平一模)《罗兰之歌》是欧洲中古时期英雄史诗的代表作品。诗中罗兰被描述成:不再是一位将一切交给上帝而丧失自我的骑士,而是一位有自觉意识和忠君爱国的民族英雄。这反映该时期(  )
A.中古西欧文化摆脱了教会控制
B.骑士文学凸显了君主的集权需要
C.工业革命发展推动了文化变革
D.罗兰形象弘扬了市民的自由精神
10.在7—9世纪的拜占庭帝国,随着斯拉夫人、阿拉伯人在境内大量定居,斯拉夫人习惯法、罗马—拜占庭法以及伊斯兰教法相互影响,出现了《农业法》《海商法》等一批新法律。这(  )
A.完善了封建庄园自治体制
B.着眼于用市民法代替万民法
C.催生了《罗马民法大全》
D.有利于提高帝国的治理水平
11.(2024浙江新高考联考)有学者指出,第一个千禧年之末(988年),基辅罗斯的大公和拜占庭帝国联姻,而且接受了基督教,将基督教定为国教;第二个千禧年之初,成吉思汗的部队征服了俄罗斯,把亚洲腹地军事专制主义的传统带到了俄罗斯。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俄罗斯文化(  )
A.蕴含着古斯拉夫民族的风格
B.深受奥斯曼帝国文化的影响
C.使西方基督教文化发生变异
D.具有东西方文化二重性色彩
12.(2024河北沧州一模)10世纪末,基辅罗斯为教授贵族子弟识字读书,仿照拜占庭教学进度、类别,建立一批贵族学校,文字书籍在上流社会得以普及;11世纪中叶,基辅罗斯各地普遍建立东正教修道院,出现许多授业解惑的场所,下层平民开始识字。这反映出(  )
A.俄罗斯文化起源于拜占庭文化
B.东正教文明区域的扩大
C.东正教的中心已转移至俄罗斯
D.天主教会权威受到质疑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13.(2024山东潍坊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博洛尼亚大学是中古时期欧洲法学研究中心,也是世界最古老的大学,并以学生主导大学的特色别具一格。大学所处的博洛尼亚地处意大利北端、雷诺河畔,是欧、非、亚三大洲的交通要道和贸易中心,作为一个自由城市,博洛尼亚在11世纪繁荣起来,各路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比比皆是。1088年,被后人誉为“法律之灯”的欧内乌斯在博洛尼亚创办了法律学校(博洛尼亚大学的前身之一),他杰出的声望招来了大批老师和学生。在博洛尼亚大学,老师成立自己的行会,学生也有自己的社团,慕名而来的学生数量众多,并且大多出身尊贵,地位显赫,反而获得了大学的掌控权,教师仅保留对学生进行考试、发放教学资格证书或制定公共试用期的权力。
——摘编自李飞《大学的前世今生》
材料二  15世纪末,欧洲大学与13世纪的大学已有较大差异。从经常因暴力冲突而分裂,但富于活力和独特生活的独立行会、研究和教学的发源地,退居为服务于国家的职业培训中心,并由国家严密控制。
——摘编自[法]雅克·韦尔热《中世纪大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博洛尼亚大学创立的条件及其办学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雅克·韦尔热所述现象的认识。(4分)
14.(2024四川成都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下表是历史学家对“中世纪的欧洲”的部分观点。
作品 观点
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就已有了把历史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的说法。“古代”相当于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阶段,“中世纪”相当于封建社会阶段,“近代”相当于资本主义社会阶段。“中世纪”一词只适用于西欧历史,没有世界历史上的普遍意义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中世纪的欧洲不仅仅只有“黑暗”“蒙昧”这些关键词。其蒙昧无知中也有它自己的觉醒,他们在昏庸无道中也创造和累积了近代欧洲文明的诸多因素
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世纪的欧洲”,自行提出一个具体的历史观点,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第35讲 中古时期的欧洲
1.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古时期领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具有双向契约特征,材料所述现象是契约意识在政治上的表现,故选 B项;11世纪正是封建社会发展的时期,“终结”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欧洲的教权,排除C项;“撤回忠诚”并不是源自罗马法的内容,排除D项。
2.D 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古时期欧洲领主与附庸之间关系很复杂,能反映这种关系的应该是纠缠在一起的线绳,故选D项;领主与附庸的效忠关系很复杂,而非层次分明,排除A项;领主和附庸数量不应大致相同,排除B项;领主和附庸关系复杂,而非关系单一,排除C项。
3.C 据材料可知,国王的庄园首先是满足国王的生活和军事斗争需要,很少与外界发生经济联系,自营程度很高,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庄园经营内容,并没有生产规模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庄园的经济职能,服务于王室,不是独立的政治集团,排除B项;国王领地的庄园直接管理者一般由国王任命,但不可能是国王,排除D项。
4.D 查理大帝将大部分财富分给都主教城,让都主教、主教共同处置,表明其重视与教会的关系,反映出世俗王权需要宗教神权的支持,D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教会的等级制度分别是世俗、教会的等级制度,与材料信息无关,A、B两项错误;材料说明查理大帝拥有自主分配遗产的权力,不能说明教会与君主的抗衡,C项错误。
5.D 据材料可知,布鲁日原本是建立在贵族的领地上,国王给城市颁布“特许状”,有利于削弱贵族势力,扩大王权,故选D项;颁布“特许状”损害了封建主的利益,破坏了封建政治契约关系,排除A项;国王通过颁布“特许状”而不是借助市民阶层维护统治,排除B项;此时还处于王权的扩大时期,还未进入民主进程的发展阶段,排除C项。
6.D 据材料信息可知,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法国国王大量征召市民入职军队,骑士数量的减少削弱了封臣的实力,有利于王权的加强,故选D项;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法国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排除A项;军队中骑士比例大幅减少,这导致以骑士服兵役为基础的封君封臣制逐步弱化,排除B项;法国国王征召城市市民入伍,未涉及农民、农奴问题,排除C项。
7.C 据材料可知,城市在经济和政治上给予王室支持,成为王权强化的依靠力量,故选C项;特许状更多体现的是君主与城市之间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君主专制,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到王权与教权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英国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开始建立君主立宪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8.A 据材料可知,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城市自治权”,故选A项;城市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本身具有人身自由权,排除B项;特许经营权属于经济层面,不是“政治权利”,排除C项;“男女平等权”与材料“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不符,排除D项。
9.B 罗兰因为具有自觉意识和忠君爱国而成为民族英雄,体现了王权的强化,说明骑士文学凸显了君主的集权需要,故选B项;中古时期的欧洲,基督教占有主导地位,“摆脱了教会控制”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罗兰之歌》是欧洲中古时期的作品,此时还未进行工业革命,排除C项;罗兰具有的自觉意识,并不等同于市民的自由精神,排除D项。
10.D 据材料可知,拜占庭帝国的民族成分日渐复杂,借鉴这些民族的法律习惯,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提高帝国的社会治理能力,故选D项;封建庄园自治体制主要在西欧地区盛行,与阿拉伯人和斯拉夫人无关,排除A项;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万民法代替市民法的趋势,B项说法颠倒,排除;《罗马民法大全》在公元6世纪已经形成,排除C项。
11.D 基辅罗斯接受基督教,说明俄罗斯文化具有西方色彩,蒙古征服者将军事专制主义的传统带到了俄罗斯,说明俄罗斯文化带有东方色彩,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东西方文化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而不是古斯拉夫民族风格,排除A项;“深受奥斯曼帝国文化的影响”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发生变异”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12.B 基辅罗斯建立的东正教修道院,成为教育下层平民的场所,这反映出东正教在罗斯的影响力扩大,东正教文明区域在扩大,故选B项;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起源于”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天主教,且宗教改革使天主教会权威受到质疑,排除D项。
13.参考答案 (1)条件:城市经济的发展;拥有一定自治权;优越的地理位置;对外交流频繁;人才聚集。
办学特点:专业性,自治性(独立性),民主性,开放性。
(2)雅克·韦尔热认为中古时期后期大学自治性、独立性削弱,国家控制性增强。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形成的推动,导致大学失去了学术自由和自治,成为专制统治下的机构。
14.参考答案 示例
观点:中世纪的欧洲既有黑暗,又孕育新的光芒。
阐述:政治上,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使欧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但是中世纪后期,西欧各国王权加强,强化中央集权,逐步走向统一,有利于西欧社会转型,促进议会兴起,孕育民主的光芒,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上,西欧实行庄园和农奴制,维持着传统的自给自足、独立封闭的封建经济。但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城市的兴起,市民自治、市民阶层开始崛起,权利的意识逐步觉醒,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孕育着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思想上,中世纪的欧洲受基督教会的影响,神权至上,束缚了人性。但是中世纪后期大学兴起,培养人才,解放思想,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准备了有利的条件。
综上所述,西欧的中世纪并不是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中世纪的西欧在缓慢发展中孕育新的因素,承接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