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通史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同步基础练--第48讲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通史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同步基础练--第48讲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21 22:5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8讲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据美国情报部门评估,苏联有个庞大的全球图书发行系统,印度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图书馆书架上摆满了苏联书籍,“在过去的35年,苏联已经发行了近10亿部马列著作”。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新兴民族国家已经崛起
B.美苏加大学术界冷战攻势
C.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D.亚非拉成为冷战核心区
2.(2024安徽安庆一中三模)仔细观察右图,图中的人物为肯尼迪与赫鲁晓夫。由此可知(  )
A.冷战消除了人类面临核战争的威胁
B.美苏争霸中存在妥协与克制
C.政治谈判成为解决争端的主要方式
D.美苏尊重对方的利益与要求
3.(2024重庆巴蜀中学月考)1950年,美国中情局成立了文化自由代表大会(CCF)。其表面上虽然是艺术家、音乐家和作家的自治组织,但实际上由中情局资助,旨在宣传西方民主文化的优点。由此推知美国(  )
A.企图从文化上控制西欧
B.与西欧意识形态不一致
C.对苏联冷战的形式多样
D.文化艺术水平领先世界
4.(2024安徽皖北五校联考)右图是冷战时期的一幅苏联作的漫画,火箭上的文字为“北约”。下列对该漫画主题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两极格局下紧张动荡的国际关系
B.西欧地区成为美苏对峙的最前沿
C.美国军事对世界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D.美国意欲控制西欧资本主义国家
5.(2024重庆三模)1946年9月,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公开表示:德国是欧洲的一部分,假如具有丰富煤铁资源的德国变成一个穷窟的话,欧洲的恢复……必将很慢。为此,美、英大幅度削减了用于支付赔偿的德国工厂数量。这表明(  )
A.美国开始实施欧洲复兴计划
B.美英有意推动德国的统一
C.西欧的联合符合美国的利益
D.德国成为对抗苏联的砝码
6.(2024山东菏泽二模)下面是20世纪后半期非洲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的年代统计图(含同期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的数量)。这突出说明(  )
A.非洲国家是不结盟运动的核心
B.不结盟运动对非洲独立的支持
C.不结盟是非洲国家的战略选择
D.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增长
7.(2024河北张家口一模)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后,提出法国应建立自身防务安全。随后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缓和同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并积极谋求独立核力量。对于法国的做法,当时的美国政府反应并不激烈。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法国积极谋求国际事务话语权
B.美法间共同利益大于矛盾分歧
C.双方在意识形态上具有差异性
D.国际实力对比变化有利于美国
8.(2024四川联考)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创立后,其研究视角和会议组织长期为西欧国家主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会议中的亚非学者不断增多,举办地也开始更多倾向于非欧洲国家,并于1973年更名为“亚洲和北非人类科学国际大会”。这些变化(  )
A.得益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
B.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产生
C.反映了国际秩序的发展趋势
D.加剧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9.(2024重庆巴蜀中学高三月考)从1991年10月到12月,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北京主持了11次未做公开报道的系列座谈会,集中讨论三个题目:讨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现状;讨论世界局势的演变及其教训;讨论如何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讨论这三个题目旨在(  )
A.落实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B.力图发展经济减少东欧剧变的影响
C.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D.助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10.(2024江西高三联考)1982年11月22日,里根说:“美国希望大规模削减世界的武器库。但是,苏联人因为在军事实力方面已经大大超过我们,除非我们展示重建实力与恢复军事力量平衡的决心,否则,他们就不会有与我们谈判的意愿。”这反映出当时(  )
A.美国与苏联冷战局势的急剧恶化
B.世界多极力量的分化重组与成长
C.美国以实力拖垮对手的冷战思维
D.苏联军事力量壮大迫使美国妥协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11.(2024甘肃卷,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格林纳达位于加勒比海东南端,扼守着加勒比海出入大西洋的门户。17世纪后,格林纳达先后沦为法、英殖民地,1974年独立,建立亲美政权,但仍属英联邦。1979年,信奉社会主义的毕晓普上台,与苏联建交。苏联、古巴与格林纳达签订了一系列经济技术协定,派遣军事顾问和技术人员,并帮助其修建机场。随后,尼加拉瓜的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也推翻了亲美政府。古巴、格林纳达、尼加拉瓜形成反美三角。
——摘编自《拉丁美洲丛刊》等
材料二 美国报纸就格林纳达的重要战略地位评论道:“格林纳达是西半球临近美国腹地的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可以成为苏联对西半球进行扩张的跳板。”1981年,美国开始对苏联采取进攻性战略,里根总统认为在核均势和东西冷战处于僵持的战略态势下,在20世纪内亚非拉第三世界地区将是美苏争夺的主要战场。1983年10月24日晚,美国对格林纳达实施了代号为“暴怒”的入侵行动。次年,美国扶持的政党上台,格林纳达沦为美国的“附属国”。
——摘编自《拉丁美洲丛刊》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总结20世纪格林纳达与美、苏关系的变化。(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从地理位置和国际关系角度,分析格林纳达未能走上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原因。(9分)
12.(2024山东高三3月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40年10月30日,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在波士顿为他史无前例的第三个总统任期进行竞选造势演说的时候,对他的听众做出如下承诺:“你们的孩子不会被派上外国的战场。”他的演说被视为捍卫了美国的中立政策,承诺让美国置身于欧洲战事之外,听任战火延烧整个欧洲大陆,德国几乎击垮了英国。
——摘编自[英]伊恩·克肖《命运攸关的抉择:
1940—1941年间改变世界的十个决策》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意识形态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作用不断凸显。美国的民主制度和集体安全、民族自决权等理念远超英国,使美国更具世界领导权的合法性。建立一个有助于国家利益实现的新霸权体系成为这一时期美国国际战略的根本目标,其核心是建立以自由国际主义为原则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行新型殖民主义。
——摘编自黄金辉、魏倩《大变局下英美霸权
转移的路径及其启示——以美国国际战略
为中心的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国际战略转移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第48讲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1.B 材料中美国评估苏联加强了对亚洲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实质上反映了美苏两国都在加大学术界冷战的攻势,故选B项;材料主旨是美苏冷战,不是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也不是共产主义运动,排除A、C两项;材料无法显示亚非拉是冷战核心区,排除D项。
2.B 解读材料可知,美苏冷战时期,为避免核战发生,双方存在冷静克制机制,故选B项;A项“消除了”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主旨是双方避免核战而进行的谈判,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3.C 1950年中情局成立文化自由代表大会宣传西方民主文化,这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进行文化冷战的表现,体现了对苏联冷战的形式多样,C项正确;材料没体现对西欧的控制,排除A项;美国与西欧的意识形态一致,排除B项;材料没有对比,看不出美国文化艺术水平领先世界,排除D项。
4.D 漫画中一个大火箭上写着“北约”,一个大兵将士兵(欧洲)捆绑在火箭上,这反映美国意欲通过北约控制西欧,故选D项;材料主要是苏联对美国控制西欧的讽刺,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最”表述需要有对比材料才能得出,排除。
5.D 随着美苏关系走向冷战对峙,美国扶植德国(联邦德国)以遏制苏联,德国成为对抗苏联的砝码,D项正确;美国开始实施欧洲复兴计划是在1947年,排除A项;美英是想通过德国对抗苏联,并不想推动德国的统一,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西欧的联合”,排除C项。
6.C 图表显示四个时期非洲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的数量,这是非洲国家实现民族独立后较好的自主选择,故选C项;图表仅显示非洲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的数量,反映不出“核心”的结论,排除A项;图表显示非洲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而反映不出不结盟运动对非洲独立的支持,排除B项;图表未涉及“冷战的发展”,排除D项。
7.B 材料显示的是法国的做法和美国的反应,A、D两项都表述不全面,排除;美法均为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一致,排除C项;法国谋求独立自主的做法虽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但双方的经济合作等共同利益还是主要的,故选B项。
8.C 材料反映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长期为西欧国家主导,后来亚非学者有更多的话语权,这是多极化趋势在国际学术领域的体现,故选C项;A项表述的是整个资本主义国家,而材料涉及的是西欧,排除;不结盟运动诞生于1961年,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东西方文化的关系,排除D项。
9.B 中共中央1991年的系列座谈会的背景是东欧剧变,11次座谈会是为了减少此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故选B项;邓小平南方谈话是199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始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C项;1994年的中共十四大才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0.C “重建实力与恢复军事力量平衡”反映了里根担任美国总统期间,企图通过军备竞赛,以实力拖垮苏联的冷战思维,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美国与苏联冷战局势的状况,无法得出急剧恶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状况,无法得出多极化发展,排除B项;里根在位时期,热衷军备竞赛,“妥协”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11.参考答案 (1)变化:格林纳达独立后建立亲美政权,亲美反苏;而后又建立亲苏政权,亲苏反美;20世纪80年代后被美国入侵,沦为美国的“附属国”。
(2)地理位置:格林纳达位于加勒比海东南端,扼守着加勒比海出入大西洋的门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美国而言,这是苏联对西半球进行扩张的跳板,所以美、苏两大霸主必将争夺格林纳达。一个第三世界的小国必将沦为大国争霸的牺牲品,无法真正的独立发展。
国际关系:当时美、苏处于冷战时期,在美、苏核均势和东西冷战处于僵持的战略态势下,亚非拉第三世界地区将是美、苏争夺的主要战场,而格林纳达作为新兴的民族国家,必将成为美、苏在美洲地区的必争之地,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都受到美、苏两国战略需求的影响,无法真正独立自主的发展。
12.参考答案 示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奉行孤立主义政策,力图避免卷入欧洲的战争。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转而采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策略,致力于以自由国际主义为原则的国际新秩序的构建。这一转移不仅改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格局的走向。
美国国际战略转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复苏,美国在军事和科技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在核技术上的突破,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其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塑了国际政治环境,英国经济衰退,美国意识到孤立主义已不再适应新形势,需要转变策略以维护自身利益。最后,美国着力推广民主制度和集体安全理念,增强了其世界领导地位的合法性基础。
美国国际战略的转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北约等国际组织和机制的建立,主导了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塑。然而,美苏两国的意识形态对立也导致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