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张PPT)
童年的水墨画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十八课
赏水墨画 忆童年故事
活动一:
语文要素
运用多种方法
理解难懂的句子。
习作要求
写一个身边的人,
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单元主题
多彩童年
在童年的百花园里,
我们看到了真善美。
你还记得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水墨画是由水和墨调配成不同深浅的墨色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也称国画,中国画。它以水和墨为主色调,调配浓度来画,用寥寥几笔勾勒画面营造意境。
墨镜
墨水
导入新课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初读诗歌 整体感知
活动二:
初读课文
与我们学过的诗相比,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由3首小诗组合而成,表现同一主题,我们称这样的诗为“组诗”。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一说:这三首诗分别写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些场景?
初读课文
水墨画 染绿 破碎 浪花
溅起 凉爽 鱼竿 葫芦
拨打 蘑菇 奔腾 斗笠
认读词语
mò
rǎn
suì
lànɡ
jiàn
整体感知
这三首诗分别写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些场景?试着在每个场景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林中采蘑菇
聚焦溪边 品味诗意
活动三: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听范读,说说你在溪边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聚焦溪边
比喻
聚焦溪边
比喻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说明溪水很平静、很绿。
“染”更凸显了溪水 的特点。
聚焦溪边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倒映在这样的溪水中的人影好像也被染绿了一样。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染”更凸显了溪水 的特点。
绿
“染”更凸显了溪水 的特点。
聚焦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联系上下文
指导书写
染色
污染
传染
“染”更凸显了溪水 的特点。
聚焦溪边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安静
蜻蜓能立在钓竿上,说明环境怎样呢?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钓竿”说明有人在溪边钓鱼,“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说明有鱼上钩了。
钓鱼人把鱼儿放在草地上,笑声和鱼儿的蹦跳声一起传开来。
“联系上下文”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难懂的句子。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溪边》,边读边感受画面。
静态(安静、舒缓)
动态(活泼、欢快)
溪边
垂柳__________________,
山溪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影___________________,
钓竿___________________。
忽然________人影____,
草地上______________。
背诵指导
借助关键的词语,试着一起来背一背!
指导书写
活动四:
“染”更凸显了溪水 的特点。
指导书写
墨
染
竿
腾
碎
拨
浪
葫
爽
蘑
菇
结构:
偏旁:
组词:
镶嵌结构
大
凉爽 清爽 秋高气爽
书写要点:
先写左边的两个撇点,然后再写右边的两个,四个撇点要收紧,最后写竖撇和捺。
结构:
偏旁:
组词:
书写要点:
“卒”字中两个“人”字都要将捺变为点。右下部“十”字的悬针竖长伸,使整个字重心稳定。
左右
石
打碎 破碎 宁为玉碎
第二课时
童年的水墨画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十八课
走进《江上》,感受画面
活动一:
水墨画 染绿 破碎 浪花
溅起 凉爽 鱼竿 葫芦
拨打 蘑菇 奔腾 斗笠
复习词语
溪边
垂柳__________________,
山溪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影___________________,
钓竿___________________。
忽然________人影____,
草地上______________。
检查背诵
借助关键的词语,一起来背一背!
同桌合作:朗读《江上》和《林中》两个部分,完成以下任务:
①反复诵读诗歌,想象诗中的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讲述诗中的内容;
③如果有不理解的句子,结合策略,尝试理解。
合作交流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江上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江上戏水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江上
孩子们是怎么戏水的呢?同学们来演一演这个场景。
江上戏水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江上
“水葫芦”为什么加引号?“两排银牙”怎么理解?
江上戏水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水葫芦”加上了引号,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在水中游泳嬉戏将头露在水面的孩子。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孩子们游泳的本领很高。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两排银牙”是儿童钻出水面,调皮地笑着,张开嘴露出的白色牙齿。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江上
再次朗读《江上》,读出孩子们玩水时的欢乐。
刚才大家用什么方法学习了前两首小诗呢?
方法总结
先读诗,找到不理解的地方,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
还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想象画面、借助插图等方法读懂不理解的地方。
方法迁移,走进林中
活动二: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林中
漫步林中,你又发现了乡村孩子的什么趣事?
林中采蘑菇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林中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雨后松树很干净,没有灰尘,给人一种清清爽爽的感觉。
/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林中
将小蘑菇当作人来写,把它钻出泥土头顶菌盖的样子想象成头戴一顶斗笠。
比喻
/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林中
还把它想象成“一朵朵山花”,形象、贴切。
写出了大雨过后小蘑菇纷纷钻出地面的可爱模样,展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比喻
/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孩子们在松林里发现了蘑菇,非常惊喜,忍不住快乐地喊了一声。
是谁在欢叫?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联系上下文可知,这里指戴着斗笠的孩子,他们远远望去像一朵朵蘑菇。
这里的“斗笠”和刚才的“斗笠”意思一样吗?
互为比喻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林中
想象画面,再读这首小诗。
比较发现,迁移写法
活动三:
比较发现
这三首小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三首诗的诗题都是地点,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都是写童年的快乐生活。
每首诗语言简约、想象丰富,几笔就勾画出了孩子们玩乐的场景,画面感都非常强。
比较发现
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是丰富多彩、充满快乐的,让我们像作者一样写一写我们的快乐童年吧。
比较发现
雪花宝宝________________,
大地穿上了________________,
孩子们在雪地里______________。
有的_______________,
有的_______________,
每一个角落________________。
雪地里
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活动四:
“染”更凸显了溪水 的特点。
《童年的水墨画》这首诗还有另外三首小诗哦!
听不见马路上车马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慢慢翻动,
嘴角旁牵动着一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街头
街头看书
“染”更凸显了溪水 的特点。
目光一次次从花上移到纸上。
心里早画下花儿的模样。
一支蜡笔在纸上轻轻滑动,
一朵鲜花在纸上慢慢开放;
一只蜜蜂绕着画纸飞了一圈,
它好像已闻到花儿的清香。
花前画画
花前
“染”更凸显了溪水 的特点。
黄桷树撑开一柄翠绿的伞,
一群白鸽在浓荫中飞翔。
阳光从叶缝间悄悄地看,
千百只眼睛织成一张光的网。
仿佛老树也变得年轻了。
一次次鼓着绿色的手掌。
树下漫步
树下
jué
课堂练习
1. 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溅(jiàn jiàng)起 细碎(suì shuì) 墨(mè mò)绿
2. 语段中的“爽”字应选第______种解释。(填序号)
.
.
.
爽shuǎng ①清凉,清洁;②痛快,率直;③舒适,畅快;④不合,违背。
√
√
√
①
课堂练习
3、照样子,写词语。
例 清爽 清清爽爽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例 一双双可爱的小手
一 ______________的雨珠
一 ______________的牙齿
一 ______________的斗笠
示例:清楚
清清楚楚
干净
干干净净
串串晶莹
排排银白
顶顶尖尖
课堂练习
4、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完成练习。
“水墨画”指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下面属于水墨 画的是( )
C
课堂练习
5.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人影碎了”是因为( )
A. 石头摔进了溪水里 B. 鱼儿上钩了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