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科学观念:了解液化的概念,知道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科学思维:分析热管、电冰箱的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的过程。
探究实践: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认识液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学科学的乐趣。
一、液化
1.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会液化成液体。
2. 在一定的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3. 与液体的汽化相反,气体液化时会放出热量。
4. 气体液化在实际中非常有用。例如,人们通过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将丁烷气体液化后储存在气体打火机里,将石油气液化后储存在钢罐里。在运载火箭中,同时采用降温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将氧气和氢气液化储存在箭体里。
◆任务点一:液化
活动探索:如图所示,烧杯里盛有热水,将一张干玻璃片盖在烧杯上,看看玻璃片的下表面会出现什么变化。
玻璃片的下表面出现水雾,大量的小水珠。
探索活动:
1.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
2.握住注射器的下端,注射器内的乙醚状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汽化成乙醚气体。
3.向内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的乙醚状态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液化成液态的乙醚。
思考与讨论:
1.如图所示,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够看见?
“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较高,壶内水汽化后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不会液化;在壶嘴上面一段温度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气”。
2.为什么被 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水烫伤严重得多?
100℃的水蒸气液化成同温度的水要放出大量的热。
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汽化的是( )
A.铁块化成铁水 B.盘子里的水晾干了
C.湖水表面结冰 D.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
【答案】B
【详解】A.铁块化成铁水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盘子里的水变干就是液态的水变为了水蒸气,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故B符合题意;
C.湖水表面结冰是凝固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压缩体积才可以使气体液化
B.开水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把装有酒精的瓶盖拧紧是为了加快酒精蒸发
D.电冰箱工作时,制冷物质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
【答案】B
【详解】A.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故A错误;
B.“白气”不是气,而是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烧开水时壶口要冒出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故B正确;
C.把装有酒精的瓶盖拧紧,可以减慢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是为了减慢酒精蒸发,故C错误;
D.电冰箱工作时,制冷物质在冷冻室要汽化,吸收热量,在冷凝器要液化,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B。
3.河面上常会出现一层“雾气”,形成“雾气”经过的物态变化是( )
A.水先蒸发后凝固
B.水先汽化后凝固
C.水先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再液化成小水滴
D.先液化成小水滴,再汽化成水蒸气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清晨,河面上方温度很低,所以河水蒸发后的水蒸气会液化为小水珠而漂浮在河面上,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雾气,故选C.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4.2021年10月,在宁夏银川市和吴忠市等地出现了新冠疫情,“白衣战士”们重新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肩负起抗击疫情的重大责任。护目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起雾的现象,如图所示,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气”的形成过程是汽化现象
B.“雾气”形成在护目镜的外侧
C.“雾气”是护目镜和面部之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D.“雾气”形成的过程需要吸热
【答案】C
【详解】ABC.“雾气”是护目镜和面部之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所以在护目镜的内侧,故C正确,AB错误;
D.因为液化放热,所以“雾气”形成的过程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5.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汽化 B.汽化、液化
C.汽化、熔化 D.熔化、液化
【答案】B
【详解】由图知道,海水从右上方的管中进入,流到左下角设备中被加热,则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的海水液化成水流出,下面的盐水再流入右边的设备,最后流出,所以,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故选B.
6.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杯中水的形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有水滴产生时,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
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可能自动“生”水
【答案】B
【详解】ABC.把这种圆锥形杯子放在某些地方的空气中,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白玉杯子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白玉杯内壁上,积少成多,过一段时间后杯中就会盛满水,故称常满杯。由此可见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故AC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D.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空气中水蒸气可以液化成水,即自动“生”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如图,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用手握住注射器的下端,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现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过程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然后向内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答案】 汽化 吸 压缩体积
【详解】[1][2]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变成了气态,这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3]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变小,乙醚又变成了液态,这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1.下列关于液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液化在任何温度下都可能发生 B.所有气体在温度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C.气体液化时要吸热 D.105℃的水蒸气无论如何也无法液化
【答案】B
【详解】A. 只有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才能使气态液化,故A选项不正确;B. 只要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所有的气体都可以液化,故B选项正确;C. 气体液化过程要放出热量,故C选项不正确;D. 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105℃的水蒸气可以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故D选项不正确.故选B.
【点睛】液化的方法有两种: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物态变化共有六种,其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2.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人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答案】D
【详解】AD.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人少量液态氮, 液态氮迅速汽化,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小水滴.故A错误,D正确.
B.液氮发生的是汽化,不是凝固,故B错误;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故C错误.
3.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收集水的过程中,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
【答案】A
【详解】水蒸气在甲虫背部凝结成水珠,气体变为液体这一过程是液化过程。
故选A。
4.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答案】B
【详解】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夏天开空调室内温度低,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开空调室内温度高,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选项B符合题意为答案.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5.“热管”采用液体散热,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高端科技产品上作为散热器。“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如图所示。管内装有液体,它的A端受热,热管里的液体变成气态,然后从热管中较热的一端向较冷的一端转移,热管中较冷的一端B通过散热风扇把热量从热管中散发,气态变成液态并回流到热管中较热的A端,热管内的液体起到了搬运热量的作用。那么热管内液体在这两端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是
A.A端流体汽化、吸热,B端流体液化、放热
B.A端流体汽化、放热,B端流体液化、吸热
C.A端流体液化、吸热,B端流体汽化、放热
D.A端流体液化、放热,B端流体汽化、吸热
【答案】A
【详解】“热管”A端被加热,热管里的液体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热管”B端气体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故选A。
6.使气体液化可采用降低温度和在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两种方法.例如:家庭生活中用水壶烧水时壶嘴所冒的“白气”(如图甲),实际上采用 的方法用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家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如图乙)是在常温下采用 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储存到钢瓶中的.
【答案】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详解】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
①水壶烧水时壶嘴所冒的“白气”,“白气”是液态的,热水容易汽化形成更多的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后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即“白气”实际上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用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
②液化石油气就是利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气体液化的,液化可以大大的减少体积,可以节省空间.
7.如下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的相同的两壶水在相同的电炉上都已烧开,通过观察可以确定两个房间的温度关系是t甲 t乙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小于
【详解】“白气”是从壶嘴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白气多说明壶嘴冒出的水蒸气与外界温差大,房间温度低;白气越少,则说明房间温度高。由图可知,甲房间壶嘴的上方白气多,乙房间壶嘴上方白气较少,因此甲房间的温度低于乙房间的温度,即t甲<t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科学观念:了解液化的概念,知道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科学思维:分析热管、电冰箱的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的过程。
探究实践: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认识液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学科学的乐趣。
一、液化
1.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会 成液体。
2. 在一定的温度下,用 的方法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3. 与液体的汽化相反,气体液化时会放出 。
4. 气体液化在实际中非常有用。例如,人们通过在常温下 ,将丁烷气体液化后储存在气体打火机里,将石油气液化后储存在钢罐里。在运载火箭中,同时采用 和 两种方法将氧气和氢气液化储存在箭体里。
◆任务点一:液化
活动探索:如图所示,烧杯里盛有热水,将一张干玻璃片盖在烧杯上,看看玻璃片的下表面会出现什么变化。
探索活动:
1.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
2.握住注射器的下端,注射器内的乙醚状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
3.向内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的乙醚状态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
思考与讨论:
1.如图所示,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够看见?
2.为什么被 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水烫伤严重得多?
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汽化的是( )
A.铁块化成铁水 B.盘子里的水晾干了
C.湖水表面结冰 D.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压缩体积才可以使气体液化
B.开水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把装有酒精的瓶盖拧紧是为了加快酒精蒸发
D.电冰箱工作时,制冷物质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
3.河面上常会出现一层“雾气”,形成“雾气”经过的物态变化是( )
A.水先蒸发后凝固
B.水先汽化后凝固
C.水先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再液化成小水滴
D.先液化成小水滴,再汽化成水蒸气
4.2021年10月,在宁夏银川市和吴忠市等地出现了新冠疫情,“白衣战士”们重新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肩负起抗击疫情的重大责任。护目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起雾的现象,如图所示,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气”的形成过程是汽化现象
B.“雾气”形成在护目镜的外侧
C.“雾气”是护目镜和面部之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D.“雾气”形成的过程需要吸热
5.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汽化 B.汽化、液化
C.汽化、熔化 D.熔化、液化
6.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杯中水的形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有水滴产生时,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
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可能自动“生”水
7.如图,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用手握住注射器的下端,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现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过程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然后向内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1.下列关于液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液化在任何温度下都可能发生 B.所有气体在温度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C.气体液化时要吸热 D.105℃的水蒸气无论如何也无法液化
2.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人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3.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收集水的过程中,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
4.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5.“热管”采用液体散热,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高端科技产品上作为散热器。“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如图所示。管内装有液体,它的A端受热,热管里的液体变成气态,然后从热管中较热的一端向较冷的一端转移,热管中较冷的一端B通过散热风扇把热量从热管中散发,气态变成液态并回流到热管中较热的A端,热管内的液体起到了搬运热量的作用。那么热管内液体在这两端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是( )
A.A端流体汽化、吸热,B端流体液化、放热
B.A端流体汽化、放热,B端流体液化、吸热
C.A端流体液化、吸热,B端流体汽化、放热
D.A端流体液化、放热,B端流体汽化、吸热
6.使气体液化可采用降低温度和在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两种方法.例如:家庭生活中用水壶烧水时壶嘴所冒的“白气”(如图甲),实际上采用 的方法用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家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如图乙)是在常温下采用 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储存到钢瓶中的.
7.如下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的相同的两壶水在相同的电炉上都已烧开,通过观察可以确定两个房间的温度关系是t甲 t乙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