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测试卷(四)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 别: 姓 名:
一、基础(1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6分)
(1)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3)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4)《贾生》中,贾生惊才绝艳,文帝殷殷垂询,不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让人大跌眼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7分)
一笔一画诉春秋,一撇一捺秀风华。
汉字,历经几千年的不断xiū rùn,已经深深【甲】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汉字如果是传承、记载和保存悠久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那么也是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先贤孔子就曾有教无类,为中华文化的传承huì rén bù juàn。
汉字记录语音,蕴含文化,一个字就是一部文化史。丰富的文化内涵,预示着每个汉字都是需要我们努力(【乙】的宝藏。jiān dū 汉字规范运用,深入挖掘汉字背后的历史思想文化内涵,提炼展示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不仅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中华文化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应有之义。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1)xiū rùn( ) (2)huì rén bù juàn ( ) (3) jiān dū( )
3、填入【甲】 【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嵌入 【乙】开发 B.【甲】融入 【乙】开发
C.【甲】嵌入 【么】研发 D.【甲】融入 【乙】研发
4、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汉字如果是记载、传承和保存悠久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那么也是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
B.汉字如果是保存、记载和传承悠久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那么也是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
C.汉字不仅是记载、保存和传承悠久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也是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
D.汉字不仅是保存、记载和传承悠久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也是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
5、请你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与“孝”有关的对联。(2分)
子女 父母 恩德 敬孝 四季在 一生安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35分)
(一)阅读《陋室铭》,完成6-8题。(12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 ) (3)可以调素琴(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首以山水类比,表明陋室也有山水般的“名”与“灵”;后文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表明三者均因主人德高而显名。这就使前后文气贯通,一气呵成。
B.“调素琴”与“无丝竹”,前者悦耳,暗示自得其乐,独善其身的陋室生活:后者是作乐俗音,作者无法与之同流合污。二者从正、反两面描写的是同一情操,并不矛盾。
C.居住的是陋室,作者却不认为其简陋,是因为陋室的环境清幽宁静,在这里可以弹琴读书,听音乐,断绝和外人的交往而不被打扰。
D.文中作者不以“君子”的孤高自傲标榜,而用君子的修德敬业律己,表现出对人生失意、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中国古代文人如范仲淹、欧阳修等也有此境界。
(二)阅读《驿路梨花》(选文),完成9-11题。(11分)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儿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 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9、选文插叙了一件什么事?这样的插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结合语境,指出下面三个句子中“梨花”的不同含义。(4分)
①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②那洁白的梨花 ③驿路梨花处处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2分)
开花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①萋萋毛,又名小蓟。这种野菜极常见极普通,它的叶子满身全是刺,嫩时刺软,可以做菜。叶子的汁还可以止血。它开出的小花,也蛮漂亮。
②说起萋萋毛,我情不自禁想起一些往事。
③1954年,我10岁,和邻居女孩一块报名.上一年级。那时我父亲已病逝,母亲独自拉扯三个孩子,还能支持我上学,真是不简单。16岁我参加初中考试,只考语文数学。分数考得挺好,可惜按当年规定,年龄超了,没能录取。
④我20岁那年,村里办教育,缺教师,让我教孩子们学文化。我跟孩子们一块学习汉语拼音,一些字词也得到熟悉和巩固。24岁结婚后,整天忙着干农活,把孩子们养大,供他们上学,教书和读书也就没再继续下去。
⑤多年后,孙女出生了,我到北京帮忙照看。我和孙女一起看书,由此又开始提笔写字。这时候已经是字认识我,我不认识字了。孙女上小学后,每天她回家写完作业,我就和孙女一起抄写《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抄了好多遍,有的都能背下来,还能默写出来。这让我很高兴、很充实,觉得生活更有意义了。
⑥近些年,儿子鼓励我写回忆录,说将来给孙辈们看,有意义。我说一个农村老太太,没什么成绩,也没什么功劳,有什么可写的?儿子说,种地养家糊口就是成绩,把孩子培养成材就是功劳,就写小事小人物,慢慢来,写一点是一点。我偷偷写了一些,自己藏着。后来儿子偶然看到了,很高兴,说太好了,虽然看着像白开水,可是挺真实挺有味道。他拣出一些成篇的发到网上,没想到这些自言自语的白开水小文章,得到了网友们的喜爱和支持。
⑦那之后,我写得越来越勤了。写事、写人、写物、写吃、写玩,庄稼、蔬菜、家畜、饮食、用具等这些我熟悉的东西,都写到文章里。几十年里,眼见的、耳听的、亲历的,用笔记下来,还不少哩。
⑧张嘴说容易,写在纸上对我来说可就难了。要么字不会写,要么句子不通。我自己查字典,老伴在网上给我查成语、查谚语。一篇文章一两千字,草稿写两遍,最后再 清一遍,基本一个礼拜完成一两篇。除去做饭、吃饭、刷碗、打扫卫生,每个星期抽出一天去公园,其余的时间,我都花在笔头上。
⑨有事忙挺好。在写的过程中,我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快80岁的老人,忘记了我已腰弯背驼,全身心投入。过去的事浮现在眼前,挺有画面感。不少事几十年后再端详,苦的淡了,好的存了。写出来是放下,说出来是安慰。我写的文章,是最简单、最实在的那种,一眼看到底。能保证的,是自己真实的记录,是真诚的念想。
⑩写字作文锻炼了大脑,还锻炼了手指灵活度。自己生活自理,活得有质量,不给孩子们添负担,也是福气。写的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快,仿佛又回到了儿时上学的日子。
儿子给我当编辑,录入、配图、发文,给我买了大字本词典,还准备了好多本子,嘱咐我不要为了节约写得太满,方便以后修改。老伴每次用毛笔书写标题,还拍了誊清的稿子,通过微信发给儿子录入修改。我常想,如果当年娘不让我去上学,如果村里不让我当老师,如果不和孙女一起读书写字,如果不是儿子鼓励我继续写,如果不是大家鼓励指点我,就不会有这些文字。
一次,孙女玩耍时管家门口的小花叫“生命花”,我发现这名字取得好,于是我的小书就取名叫《生命花》了。这本小书印出来了,让我在如今这个好时代里活得更有趣味。牡丹花是花,萋萋毛也有花。经历了生命的苦,才体会日子的甜。草木用生命开花,我们用生命生活。不怕千辛万苦,只要希望在,美好就在,开花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有删改)
梳理全文,分析“我”能够写成小书《生命花》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味语言,说说你对第⑨段中画横线句子“写出来是放下,说出来是安慰”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文章标题“开花的日子一定会到来”的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会心,意思是从学习、生活中领会道理,或是对别人没有明说的意思心领神会,也可以指彼此之间的情意相合。
以“会心之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得抄袭、套作;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测试卷第四单元参考答案
1、(1)青草池塘处处蛙(2)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3)濯清涟而不妖
(4)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2、(1)修润 (2)诲人不倦 (3)监督
3、B
4、C
5、父母恩德四季在
子女敬孝一生安
6、(1)出名,有名
(2)这
(3)调弄
7、(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8、C
9、插叙内容:十三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雨,他们想到并且为过路山人盖了一座小
茅屋。解放军走了,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座小茅屋。作用:交代了小茅
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领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10、描写了老人行礼的动作幅度之大,生动地表现了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谢之情。
11、①哈尼姑娘梨花 ②自然界的梨花 ③既指自然界盛开的梨花,也象征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12、当年娘让“我”去上学,村里让“我”当老师;和孙女一起读书写字;儿子的鼓励;大家
的鼓励指点等。
13、曾经认为十分痛苦难熬的事情,写出来就会内心释然;而留在心里的美好的事情总会让人
感到安慰。
14、借物喻人,表面指萋萋毛也能开出美丽的花,深层含义是指勤奋努力就会创造出美好的人
生;含蓄形象地揭示了文章中心;形象生动,画龙点睛,新颖别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5、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