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课题:母鸡
内容分析: 这篇文章以作家对母鸡的情感变化为线索,以母鸡为主人公,通过描述母鸡前后具体细微的动作变化,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和奉献精神。文章的前半部分描绘了一只媚俗、懦弱的母鸡形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勇敢、勤苦、慈爱,呵护鸡雏,从而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最终由“讨厌”升华为尊敬。文章语言直白如低低细语,纯朴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倍感亲切。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理解:体会动物与人类的情感联系,感悟生命关怀。认识到天地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英雄。 语言运用:通过字里行间态度的变化来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积累描写动物的词语与修辞手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能力: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了解写作方法;比较《猫》和《母鸡》在写法上的特点。 审美创造:感受母鸡形象中蕴含的“伟大母爱”,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活动流程:大任务: 制作《我的动物朋友》观察日记集→子任务一 发现动物的秘密→母鸡的母爱“变奏曲” 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小动物,那么,你印象中的母鸡是什么样的?生活中你观察过母鸡吗?谁来学一学母鸡的叫声。上节课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文章了解了他们家猫是那样地可爱,那么他眼里的“咯咯哒”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范读,学生认真听准字音和停顿;感受语言的魅力。提示学生注意语气词(如“嘎嘎”“咕咕”)传递的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文中不理解的生词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 3.教师点拨:“如怨如诉”可拆解为“像抱怨又像倾诉”,学生举手上台用动作表演“警戒”(如挺直脖子、左右张望)。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 (如A如B式词语) 如怨如诉 如泣如诉 如火如荼 如痴如醉 如影如幻 如烟如雾 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同桌互查读音。 多种方式理解词语意思。 积累词语。
第二节:精读探究 梳理脉络
1.默读课文,标记情感变化。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眼中的母鸡是怎样的?他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学生反馈:第1自然段:我一向讨厌母鸡。 第10自然段: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理解,同学们,你可以给“不敢再讨厌”换一个说法吗?进而引导出“喜欢”。 2.感知母鸡特点,明白讨厌原因。 (1)教师提出问题:老舍先生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请快速默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讨厌母鸡?看一看你找到了几点。 提供支架语言:“第X段中,作者说______,这体现了他对母鸡的______。” 示例引导: 第3段:“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 讨厌(欺软怕硬)。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如“没完没了”“颤颤巍巍”“如怨如诉”等,帮助学生概括出这是一只无病呻吟、欺软怕硬、爱炫耀的母鸡。 (2)提问:母鸡为什么让作者从“讨厌”变为“不敢讨厌”?请快速默读课文4-8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回答。 3.对比态度变化,为母鸡细致“画像”。 (1)批注阅读,抓住关键语句说说母鸡前后行为的不同。 A交流“对待大公鸡”的态度不同。 抓住“永远不反抗公鸡”和“连大公鸡也怕她三分”体会母鸡前面怕,后面不怕,为了鸡雏甚至敢和公鸡搏斗。 B交流母鸡叫声的不同。 抓住“细声细气、颤颤巍巍、如怨如诉”和“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厉”体会为了保护鸡宝宝,母鸡几乎变了个形象。 C交流母鸡对待鸭子和对待鸡雏的不同。 抓住“欺侮、狠狠、咬下”和“一声也不哼”鸡妈妈对鸡宝宝深深的爱。 (2)情境创设:假设你是文中的母鸡,面对作者从“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态度变化,你会如何解释自己的行为? 活动一:角色扮演——“母鸡的内心独白” 活动步骤: 小组合作,4人一组,1人扮演母鸡,1人扮演作者,2人补充母鸡的“心理活动” 扮演作者:提出疑问或态度转变的原因(如“你为什么从前欺软怕硬,现在却这么勇敢?”) 母鸡解释:“我拼命叫喊,是想保护孩子!”“我啄鸭子,是怕它伤害小鸡!”。 活动二:引导结合生活举例。 文中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想一想,生活中你的妈妈是否也有保护你,耐心教你做事,操心你的故事?妈妈为你做哪些事是“辛苦的”?哪些事是“快乐的”? 用一句话总结对母爱的理解(例:“母爱可以是勇敢的保护,也可以是温暖的陪伴”) 活动三:创意迁移——“为母鸡写颁奖词” 活动步骤: 任务导入:动物界要评选“年度最伟大母亲”,请为文中的母鸡写一段50字的颁奖词。 朗读分享:学生互评,选出“最感人颁奖词”贴至班级墙报。 学生读书,做批注,圈画出相关句子,然后交流初步感受。 快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揭示原因的关键句(如“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尝试用“因为…所以…”句式概括答案。 示例回答:“因为母鸡成为母亲后变得负责、勇敢,所以作者不敢再讨厌它。” 学生需将自己代入母鸡的角色,结合课文情节(如“挺着脖子警戒”“教鸡雏啄食”),想象母鸡在不同场景中的心理活动。 设计符合角色特点的肢体语言(如张开翅膀模拟保护小鸡的动作)。 用课文中的细节支撑台词(例:“我挺着脖子警戒,是因为我要让世界知道——谁也别想欺负我的孩子!”)。
第二节:认读字词,指导书写
1.重难点字、易错字进行书写指导 “孵”左右结构,左右等宽,该字笔画较多,要写紧凑。左半部分注意笔顺,其中两点左右对齐。右半部分的“子”不宜太低,横画要短。 “警”上半部分的“敬”写得宽扁,下半部分的“言”第一横最长,在横中线上,把“敬”稳稳托住,剩余两横较短。 “戒”半包围结构,“戈”右上包围“廾”,“廾”的第二笔为撇,不要写成竖,“戈”的斜钩是这个字的主笔,起笔高,收笔低,撇从横中线上侧起笔,写至“廾”下侧。 按照正确的坐姿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三个生字。严格按笔顺描写。
分层作业设计: 基础:抄写生词并造句。 拓展:观察一种小动物的动作或叫声,用两三句话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