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课题:猫
内容分析: 《猫》,描写小猫的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蹭”表现了猫的撒娇之态,“几朵小梅花”形容猫的小爪印,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读老舍的《猫》,有一种坐在他对面,听他津津有味聊着“家里人”的亲切感,仿佛他聊天时那种恬然享受的神情也历历在目。这是因为老舍先生选用了平实的语言、亲切交谈的口吻向读者介绍猫,介绍猫的脾气禀性,品评猫的举止情态,文章呈现出通俗明快的口语化特点。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深入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语言运用:品味文中老舍朴素语言特色,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比较,体会作者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深度。 审美创造:感受文中猫的可爱形象,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 理清楚课文的层次,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整体感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猫难以捉摸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活动流程:大任务: 制作《我的动物朋友》观察日记集→子任务一走进名家笔下的动物 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家有宠物吗?人与宠物朝夕相处,时间久了,宠物就像家人一样。作家老舍先生家里也有一只喵星人,这只猫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猫,老师先生说它是一只“性格有点古怪的猫”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只猫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老舍先生的《猫》这篇课文,看一看他笔下的猫与人建立了怎样的奇妙联系?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复习导入·聚焦语言
1.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描写了大猫性格的古怪,而小猫却是更可爱淘气。我们今天来细细品读课文,再次感受老舍先生笔下的猫。学生回顾猫的“古怪”表现,教师引出问题。 同学们,请你想一想,“老舍先生是如何把猫‘古怪’的性格写得如此有趣?” 学生自主阅读,勾画语句,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语句进行全班交流,“如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引导学生体会“任凭……也……”的句式如何突出猫的贪玩,以及作者用三个语气词“吧”、“啊”、“呢”,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任凭……也……”关联词造句。给学生提供不同难度层级的造句支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关联词用法,突出“无论如何都……”的让步关系。 家庭场景: “任凭爸爸______(怎么做),弟弟也______(坚持做什么)。” 示例:任凭爸爸再三催促,弟弟也不愿意下楼去晨跑。 自然现象: “任凭______(自然现象),(植物/动物)也(顽强表现)。” 提供开放式图片或问题,激发想象。 看图联想(出示图片:一只猫盯着鱼缸) “任凭______,小猫也______。” 角色代入: “如果你是一XXXX,任凭______,你也______。” 示例:如果我是一棵小草,任凭石头压住我的身体,我也要向着阳光生长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读出猫的古怪性格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学生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可能包括回忆猫的古怪表现,并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技巧使这种古怪显得有趣的。 学生的活动可能包括回答问题、参与讨论,或者进行小组交流。 学生用任凭……也……”关联词造句。掌握关联词用法,感受“无论如何都……”的让步关系。
设计意图:关联词造句训练语言逻辑性,给学生提供不同难度层级的造句支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关联词用法,突出“无论如何都……”的让步关系。
第二节:精读品析·感悟写法
1.同学们,从哪些地方还能体会到作者对猫的喜爱?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细节描写。 活动一:圈画描写猫动作的词语(如“蹭、伸、跳”),讨论这些动词如何表现猫的可爱。 活动二:对比“踩脚印”与“踩几朵小梅花”,体会理解“小梅花”这一比喻的妙处,感受作者对猫的宠爱。 精读第二部分: 1.同学们,我们知道课文描写了两种猫:大猫和小猫,请你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思考:老舍先生又用了哪些事例来表现小猫的淘气呢? 2.师生讨论。 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 教师提出问题1:这句主要是写了小猫的什么具体事例? 学生举手回答:玩妈妈的尾巴、玩鸡毛。 教师提出问题2:从文中哪些词体会到了小猫的淘气?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从“耍了个没完没了”体现了小猫的淘气;从“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撞疼了也不哭”写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猫,将猫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对猫的怜爱之心。 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教师提出问题1:这句主要是写了小猫的什么具体事例? 学生举手回答:小猫在院子里玩。 教师提出问题2:从文中哪些词体会到了小猫的淘气?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通过“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等词语体现了小猫的顽皮。 请你想一想,小奶猫把院子里的花弄得“枝折花落”一片狼藉,作者为何还称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学生回答:因为作者把这只天真淘气的小猫当成自己的孩子, 所以即使它把院子里的花草弄得“枝折花落”,也不忍责打,反而对小猫宽容怜爱,觉得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齐读第六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主旨概括:老舍先生通过平实朴素的语言将猫的形象描写的栩栩如生。全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对生活的热爱,“人爱猫、猫亲人”,为我们创造出一个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圈出描写猫动作的词语 小组讨论:选择最有趣的动词,说说这个动作让你想到什么画面。 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用词背后的情感差异。情境1(生气版):“这猫真讨厌,踩了一地黑脚印!” 情境2(喜爱版):“哎呀,地上开满小梅花了,真好看!” 自由朗读第六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总起句圈出具体事例 从文中找到“玩妈妈的尾巴、鸡毛”等事例,圈画“耍个没完没了”“撞疼了也不哭”等词句,讨论拟人手法的作用。 找出“摔跤、打秋千、枝折花落”等描写,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贬义词”表达喜爱。 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通过重音、语气变化(如轻快读“天真可爱”,无奈读“枝折花落”)表达对猫的喜爱。
第三节: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同学们,除了老舍先生,还有很多作家也曾经为小猫咪写过文章,那么,在他们笔下的小猫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内容,体会不同作家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文学研讨会:学生自主阅读后,小组内讨论不同作家在描写猫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情感表达、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3.各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全班汇报。 预设1:老舍:用总分总结构、用具体事例、用明贬实褒的写法。 预设2:夏丏尊通过描写猫的外形以及一家人对小猫的态度,表达了自身对猫的喜爱之情。 预设3:周而复是直接描写,写出了猫的外貌、动作及神态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作家们都通过自己独特的表达方法将猫的形象描写的栩栩如生。这是作家们长期仔细观察的结果,也与作家们热爱身边事物、热爱生活的情感是分不开的。我们也要像作家们那样热爱生活,仔细观察、感受生活中的事物,培养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快速浏览“阅读链接”中夏丏尊、周而复写猫的片段,勾画不同写法(如夏丏尊写“一家人待猫的态度”,周而复写“猫的外貌”) 小组合作填写对比表格,汇报不同作家表达喜爱的方式。 总结写作方法,培养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拓展作业: 拓展阅读。链接季羡林《老猫》、丰子恺《阿咪》片段,发现与学过三篇(段)的相同之处。 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围绕其某个特点,用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来表现这个特点,表达对小动物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