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22 12:2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多髯(rán) 衣褶(zhě) 糁之(shǎn) 洢(yī)
B.有奇(jī) 不属(shǔ) 箬 篷(ruò) 矫首(jiǎo)
C.壬戌(xū) 虞 山(yú) 椎髻(zhuī) 峨冠(guān)
D.诎(qū) 二黍(shǔ) 一楫(yī) 罔不(wǎ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径寸之木  
(2)为宫室、器皿  
(3)罔不因势象形    
(4)尝贻余核舟一   
(5)盖大苏泛赤壁云  
3.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    ”同“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宫室、器皿、人物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盖大苏泛赤壁云 此中人语云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若听茶声然 细若蚊足
5.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能以径寸之木 B. 石青糁之
C. 左臂挂念珠倚之 D.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古义:  
今义:   
(2)雕栏相望焉
古义:   
今义: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8.将空缺的古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核舟记》中点明全文中心,对王叔远的高超技艺表示惊叹的句子是:  
(2)《核舟记》中核舟小窗上雕刻的文字“   ”分别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和《赤壁赋》,巧妙暗示了核舟所表现的主题“盖大苏泛赤壁云”。
(3)《核舟记》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是: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9.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符号)
鲁 直 左 手 执 卷 末 右 手 指 卷 如 有 所 语
1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其两膝相比者____________
(2)舟尾横卧一楫____________
11.按照下面括号内的提示,用文中相关词语填空。
(1)苏东坡——________________(肖像特征)
(2)佛印——________________(神态特征)
12.“嘻,技亦灵怪矣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
【注】①壶觞:酒器。②饾饤(dòu dìng):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斜。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其两膝相比者 _________________
(2) 珠可历历数也____________
(3) 大可二寸 __________________
(4) 二人对酌于中______________
1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引凄异
B.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尝奏荐某人 为某官
C.佛印绝类弥勒 沿溯阻绝
D.篷桅橹舵咸具 各具情态
15、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甲】【乙】两文都写了中国古代的微雕艺术,都写了船上的五个人,赞美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但写 法不同,试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下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蓬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选自(清)宋起凤《核工记》,有删节]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长五分许(          )
(2)雉历历可数(      )
(3)若寒冻不胜者(      )
(4)若为佛事夜归者(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2)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


19.文章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请找出有关的标志性词语。


20.选文中共写了七个人,神态情趣各有鲜明的特征,请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21.选文中有寺、僧、船、客、钟声、弯月,据此,你能猜得出所写意境取自唐代诗人的哪首诗吗 请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答案
1、B 2.(1)直径 (2)做。这里指雕刻  (3)无不、全都  顺着、就拟 (4)赠 (5)泛舟,乘船在水上游览 3.衡--横 4.D 5.A 6.(1)零数、余数 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 (2)对着 向远处看 7.(1)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2)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
8.(1)嘻 , 技亦灵怪矣哉 !(2)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3)罔不因势象形, 各具情态。
9.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10.(1)靠近 (2)船桨
11.(1)峨冠多髯 (2)绝类弥勒(矫首昂视)
12.对精湛的雕刻技艺的赞叹。
13、(1)靠近 (2)清清 楚楚 (3)大约 (4)饮酒
14.D
15.(1)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2)把小船放在水中,(它)能够随着风而行,完全不会倾斜(或一点儿也不倾斜)。
16.【甲】文对船上五人的描写细致入微,生动可感。如用细节描写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生动逼真;【乙】文对船上五人的描写概括、简略。
或:【甲】文用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五个人物,各具情态;【乙】文概括地写了五个人的动作,比较简洁。
17.(1)表示大约接近某个数 (2)分明的样子 (3)能承受 (4)像
18.(1)松树下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关上。
(2)桃核的侧面露出七层佛塔,距离河滩有半分远。
19.从低到高的空间顺序。标志性词语:“山坳”“山麓”“高阜”“山顶”。
20.通过富于特征性的艺术细节处理,集中而精确地表现出丰富的生活内容,突出了古代微雕工艺者精巧的构思、高超的技艺。
21.取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