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思维】人教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四步曲 学思讲测 第12讲 功和机械能(通用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新思维】人教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四步曲 学思讲测 第12讲 功和机械能(通用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24 09:18:52

文档简介

模块二 力学
第12讲 功和机械能【测试】(原卷版)
(试题分值:10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4-25九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图所示,小华帮妈妈搬运桶装水的过程中,小华对桶装水没有做功的是( )。
A.他将桶装水从地上抱起
B.他抱着桶装水匀速上楼
C.他抱着桶装水在水平楼道内匀速行走
D.他将桶装水抱得更高,安装在饮水机上
2.(24-25九年级下·重庆·开学考试)对下列物理量的认识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真空中的声速约为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
C.人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5000Pa
D.自行车运动员骑车时候的功率约为150W
3.(24-25八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一个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落,速度越来越大,相继经过B、C两点,如图所示。若A、B两点间的距离等于B、C两点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在下落过程中受力平衡
B.小球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
C.小球所受的重力在AB段做的功小于在BC段做的功
D.小球所受的重力在AB段做功的功率大于在BC段做功的功率
4.(24-25八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小玲用50N的水平推力将一个重80N的箱子水平推动了1m,所用时间为2.5s。小明又将这个箱子匀速提上了0.5m高的台阶,所用时间为2s。小玲、小明所做的功和做功的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5.(24-25九年级上·陕西咸阳·期末)12月12日,身穿京剧服饰的俱乐部成员们在雪道上滑行,身后的“靠旗”与扬起的雪花一同在空中飞舞,京剧身段与单板特技的有机融合,展现出滑雪运动别样的“国潮”之美,如图所示,俱乐部成员在滑雪时从低处向高处跃起后下落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俱乐部成员从低处运动到高处时,动能不断增加
B.俱乐部成员运动到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
C.俱乐部成员从高处运动到低处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俱乐部成员运动到最高点时动能最大
6.(24-25八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有体积相同的实心铁球甲、丙和塑料球乙,球甲、乙离沙地的高度相同。关于该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球甲的重力势能最大
B.球陷入沙中的深度越深,说明球对沙子做功越少
C.比较乙和丙,可知物体质量越大,其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D.通过甲和乙可推断,质量小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一定小
7.(24-25八年级下·安徽·课后作业)如图所示,老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做了一个“过山车”的小实验。小钢球从A点处由静止状态开始下滑,依次经过B点、C点,最后到达轨道的最低点D。若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在A点时,具有的机械能是0J
B.小球由A点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小球由B点到C点的过程中,动能一直增大
D.小球由A点到D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小
8.(24-25九年级上·陕西咸阳·期末)2024年8月,我国运动员郑钦文夺得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冠军。如图是某次网球落地后又弹起的频闪照片,A、C两点高度相同。分析可知( )。
A.在B点时网球的动能为零
B.在A、D两点网球的重力势能相等
C.小球最终静止时,重力势能为零
D.网球在此运动过程中,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9.(24-25八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如图所示,光滑的半圆形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轨道上的A点、C点在同一高度,B点为最低点,小球从A点由静止自由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
A.不能到达C点
B.到达C点时动能为0,机械能也为0
C.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守恒
D.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减小
10.(24-25九年级上·四川眉山·期末)如图所示用力F将小球压至D点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撤去力F后,小球从静止开始向上运动,到达C位置时小球所受弹力大小等于重力,B位置是弹簧自身长度的位置,A位置是小球到达的最高点,整个过程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A位置小球不受力
B.在B位置小球处于平衡状态
C.从B到C位置过程中小球重力做功越来越快
D.从D到A位置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先减小再增大后不变
二、多选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答对但不全的得两分,答错不得分)
11.(24-25八年级下·全国·期末)以下四图节选自我国古代科技巨著《天工开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轧蔗取浆”中,牛拉“犁擔”匀速转动的过程中,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B.图乙“湿田击稻”中,用力甩稻秆,稻粒落入木桶中,是因为受到惯性力
C.图丙“北耕兼种”中,耧下端的“鐵尖”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
D.图丁“长流漂米”中,水从高处流下,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12.(24-25八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如下图所示,AB段与BD段为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路面。同一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直线运动,已知在AC段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CD段所受的摩擦力比在BC段的大
B.在BC段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在AB段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C.在BC段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大于在CD段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D.在AB段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小于在CD段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13.(24-25八年级下·全国·期末)如下图所示,某次跳水比赛中,运动员站立在跳台上的A点,然后保持直立姿势从跳台上竖直向上弹跳后腾空,至最高点B处后自由下落,至C点开始落入水中。关于上述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入水前的机械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
A.运动员在C点时,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
B.运动员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运动员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动能逐渐增大
D.运动员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14.(24-25八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赛中,某运动员的运动轨迹如下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运动员从c点下落到d点的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
B.该运动员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小
C.该运动员从a点向b点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D.该运动员在e点的动能为零
15.(24-25九年级上·浙江杭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小球在A点由静止开始释放向右侧摆动,B点是小球摆动的最低点,C点是小球摆到右侧的最高点,hA>hC。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小球在B点的动能最大
B.小球在最低点B点时,受力平衡
C.小球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D.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三、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16.(24-25九年级上·陕西渭南·期末)如图是女子攀岩大赛的比赛情景,当两位选手都登顶后,体重越大的选手做功越 (选填“多”或“少”);最先登上峰顶的选手做功 (选填“一定”或“可能”)最快。
17.(24-25九年级上·陕西榆林·期末)在巴黎奥运会女子双人3米跳板决赛中,中国选手昌雅妮和陈艺文成功夺冠。如图所示,两位运动员离开跳板后跃起的过程中,若忽略空气阻力,则她们的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8.(24-25八年级下·全国·期末)如图,木板B置于水平地面上,物块A叠放于B上。水平拉力,水平拉力。B静止,A沿木板B以的速度向右匀速滑动。则拉力的功率为 W,地面对木板B的摩擦力方向向 。
19.(24-25八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如图甲所示,某轿车在水平地面上行驶,25s的时间内其v-t和F-t的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已知前15s轿车运动的路程为180m,则整个过程汽车发动机做的功 ,汽车匀速运动阶段发动机的功率为 kW。
20.如图甲所示,离手后的篮球在空中依次从A点运动到D点,在 点动能最大。图乙为它在等高点B和D的能量柱状图,则篮球在B点的机械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D点的机械能。
四、实验题(共3小题,共18分)
21.(24-25八年级下·全国·期末)【实验名称】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运动的速度是否有关;
【证据】使质量相同的小球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自由滚下,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1)使小球从斜面顶端自由滚下(如图甲),观察到木块被撞出了一段距离;
(2)使小球从斜面中间自由滚下(如图乙),观察到木块被撞出的距离比图甲中的距离 (选填“长”或“短”);
【解释】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同一物体, ,动能越大;
【交流】
(1)使小球从光滑斜槽轨道(OAB)上的O点自由滚下(如图丙),依次经过A、B两点到达C点(忽略空气阻力),设A、B两点的机械能分别为和,则 (选填“>”、“<”或“=”);当小球从B点做斜抛运动到达最高点C时,假设小球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小球将 ;
A.沿a轨迹运动 B.沿b轨迹运动 C.沿c轨迹运动 D.保持静止
(2)为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如图丁和图戊,让钢球从斜面上一定高度处自由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碰上木块C并将C推动一段距离;
已知钢球A、B的质量的关系为,高度的关系为,距离的关系为;某同学由此得出“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的结论,这种实验方法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22.(24-25八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将质量不同的物体匀速竖直向上提升,所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同学 质量/kg 升高高度/m 时间/s
甲 4 1.5 2
乙 8 1 4
丙 10 0.5 5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甲、丙两位同学做的功分别为 J和 J。(g取)
(2)三位同学中做功最多的是 同学,做功最快的是 同学。
(3)为了表示做功的快慢,他们在表中增加了最后一栏项目,这个项目的内容是 。为此物理学引入了一个物理量叫 。
(4)后来三位同学想比较爬竿时谁的功率大。以下是他们讨论后得出的三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_____(填字母)。
①用相同的时间爬竿,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上竿的高度,即可比较功率大小;②都爬到竿顶,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竿用的时间,即可比较功率大小;③爬竿后,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竿用的时间和爬上竿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23.(24-25九年级上·江苏泰州·阶段练习)在探究“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
(1)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是由 能转化来的,钢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大小根据 来判断;
(2)小华将实验装置改进成图乙所示,利用质量相同的铁球将同一弹簧压缩不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进行比较,来研究铁球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
(3)小华还想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探究铁球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这个设计方案 (选填“正确”或“错误”)。
五、综合题(共3小题,共25分)
24.(6分)劳动节假期期间,也子一家驾驶汽车去仁风采摘富硒西瓜,全程大约30km,行驶过程中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已知车和人的总质量为1.5×103kg,轮胎与地面接触总面积为600cm2,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牵引力为1500N。(g=10N/kg)求:
(1)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仁风至少多长时间?
(2)汽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从标志牌处到仁风这段时间内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25.(9分)如图,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自航绞吸船“天鲲号”,该船用于挖掘水下泥土、沙石等。作业时,泥泵可通过排泥管将泥沙送到指定地点。已知水的密度为,g取10N/kg。
(1)“天鲲号”装载泥沙后,船底受到水的压强 (选填“变大”或“变小”)。
(2)某次作业后,“天鲲号”受到的总重力为N,此时它排开水的体积是多少?
(3)若某段时间内,泥泵输出功率恒为,每秒的排泥量为1.4,排泥管横截面积为0.7,则泥泵对排泥管内泥浆的推力是多大?
26.(10分)公共汽车作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物理知识在汽车的构造和使用中应用非常广泛,小倩学习物理知识后,对汽车中的部分知识点进行了整理,请你根据她的思路完成下列内容。
(1)汽车发动机一般是柴油机或汽油机,它把燃料燃烧后产生的 能转化为机械能,在燃料燃烧的过程中,若汽车在减速,则燃料的热值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司机在汽车爬坡前往往加大速度目的是为了增大动能,从而转化为 能。
(2)汽车发动机常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帮助它散热,主要是利用了水的 的特点。
(3)小倩同学阅读了某牌号汽车发动机的说明书后,将内燃机的能量流向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表,请根据给出的信息,计算该内燃机的效率为 ;高温废气排放掉了,确实可惜,但同时也说明了能量的转化具有 。
(4)在公交车后门的两侧扶手上,各装有一个按钮(相当于开关),想要下车的乘客只要按下两个按钮中的其中一个按钮,装在驾驶台上的指示灯都会发光,提醒司机有乘客需要下车。下列设计中,最符合设计要求的电路图是_________。
A. B.
C. 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模块二 力学
第12讲 功和机械能【测试】(解析版)
(试题分值:10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4-25九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图所示,小华帮妈妈搬运桶装水的过程中,小华对桶装水没有做功的是( )。
A.他将桶装水从地上抱起
B.他抱着桶装水匀速上楼
C.他抱着桶装水在水平楼道内匀速行走
D.他将桶装水抱得更高,安装在饮水机上
【答案】C。
【解析】A.他将桶装水从地上抱起,小华对桶装水施加了向上的力,且桶装水在向上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满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所以小华对桶装水做了功。故A不符合题意;
B.他抱着桶装水匀速上楼,小华对桶装水有向上的力,桶装水在向上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符合做功条件,小华对桶装水做了功。故B不符合题意;
C.他抱着桶装水在水平楼道内匀速行走,小华对桶装水的力是竖直向上的,而桶装水是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力的方向与移动方向垂直,即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不满足做功的条件,小华对桶装水没有做功。故C符合题意;
D.他将桶装水抱得更高,安装在饮水机上,小华对桶装水施加向上的力,桶装水在向上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小华对桶装水做了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4-25九年级下·重庆·开学考试)对下列物理量的认识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真空中的声速约为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
C.人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5000Pa
D.自行车运动员骑车时候的功率约为150W
【答案】D。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人的重力约为500N,每只脚的总面积约为0.025m ,人走路时一只脚着地,压力等于重力,为
根据公式可知,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约,故C不符合题意;
D.自行车运动员的重力约为600N,一个人以正常速度骑自行车时受到的阻力是总重力的0.02倍,匀速骑行时,动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骑行速度约为12m/s,则骑车功率约为,与150W接近,故D符合题意。故选D。
3.(24-25八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一个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落,速度越来越大,相继经过B、C两点,如图所示。若A、B两点间的距离等于B、C两点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在下落过程中受力平衡
B.小球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
C.小球所受的重力在AB段做的功小于在BC段做的功
D.小球所受的重力在AB段做功的功率大于在BC段做功的功率
【答案】B。
【解析】A.小球在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受力不平衡,故A错误;
B.小球在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作用,且在重力方向上有距离,故重力做功,故B正确;
C.根据功的计算公式W=Fs,小球所受的重力不变,移动的距离相等,故重力在AB段做的功等于在BC段做的功,故C错误;
D.根据公式,小球所受的重力在AB段做功等于在BC段做的功,但在BC段的时间小,故重力在AB段的功率小于在BC段做功的功率,故D错误。故选B。
4.(24-25八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小玲用50N的水平推力将一个重80N的箱子水平推动了1m,所用时间为2.5s。小明又将这个箱子匀速提上了0.5m高的台阶,所用时间为2s。小玲、小明所做的功和做功的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小玲用50N的水平推力将一个重80N的箱子水平推动了1m,则小玲所做的功W1=F1s1=50N×1m=50J
所用时间为2.5s,小玲做功的功率
小明将这个箱子匀速提上了0.5m高的台阶,小明所做的功W2=Gh=80N×0.5m=40J
小明做功的功率
通过以上计算可知W1>W2,P1=P2,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24-25九年级上·陕西咸阳·期末)12月12日,身穿京剧服饰的俱乐部成员们在雪道上滑行,身后的“靠旗”与扬起的雪花一同在空中飞舞,京剧身段与单板特技的有机融合,展现出滑雪运动别样的“国潮”之美,如图所示,俱乐部成员在滑雪时从低处向高处跃起后下落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俱乐部成员从低处运动到高处时,动能不断增加
B.俱乐部成员运动到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
C.俱乐部成员从高处运动到低处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俱乐部成员运动到最高点时动能最大
【答案】B。
【解析】A.俱乐部成员从低处运动到高处时,速度越变越小,动能减小,故A错误;
B.俱乐部成员运动到最高点时,高度最大,重力势能最大,故B正确;
C.俱乐部成员从高处运动到低处时,高度降低,速度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C错误;
D.俱乐部成员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最小,动能最小,故D错误。故选B。
6.(24-25八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有体积相同的实心铁球甲、丙和塑料球乙,球甲、乙离沙地的高度相同。关于该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球甲的重力势能最大
B.球陷入沙中的深度越深,说明球对沙子做功越少
C.比较乙和丙,可知物体质量越大,其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D.通过甲和乙可推断,质量小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一定小
【答案】A。
【解析】A.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铁的密度大于塑料,在体积相同时,甲丙质量相同,乙质量最小,甲球与乙球高度相同,甲质量更大,与丙质量相同,高度更大,故该实验中,球甲的重力势能最大,故A正确;
B.小球做功的能力难以直接观察,可以利用球在沙中陷入的深度间接反映,运用了转换法,球陷入沙中的深度越深,说明球对沙子做功越多,故B错误;
C.探究重力势能与质量关系,应保持高度相同,质量不同,比较乙和丙,质量不同,高度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无法得出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故C错误;
D.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甲乙两图高度相同,质量小的重力势能小,如果没有说明高度关系,质量小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不一定小,故D错误。故选A。
7.(24-25八年级下·安徽·课后作业)如图所示,老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做了一个“过山车”的小实验。小钢球从A点处由静止状态开始下滑,依次经过B点、C点,最后到达轨道的最低点D。若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在A点时,具有的机械能是0J
B.小球由A点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小球由B点到C点的过程中,动能一直增大
D.小球由A点到D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小
【答案】B。
【解析】A.小球在A点时,速度为0,动能为0,高度最大,重力势能最大,具有的机械能不为0,故A错误;
B.小球由A点到B点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B正确;
C.小球由B点到C点的过程中,高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C错误;
D.根据机械能守恒,若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小球由A点到D点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转化,机械能将保持不变。故D错误。故选B。
8.(24-25九年级上·陕西咸阳·期末)2024年8月,我国运动员郑钦文夺得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冠军。如图是某次网球落地后又弹起的频闪照片,A、C两点高度相同。分析可知( )。
A.在B点时网球的动能为零
B.在A、D两点网球的重力势能相等
C.小球最终静止时,重力势能为零
D.网球在此运动过程中,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答案】C。
【解析】A.在B点时,网球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0,水平方向的速度不为0,所示,网球在B点时的动能不为0,故A不符合题意;
B.网球在A点的高度大于在D点的高度,网球质量不变,所以,网球在A点的重力势能大于在D点的重力势能,故B不符合题意;
C.小球最终静止时,高度为零,故重力势能为零,故C符合题意;
D.网球在运动过程中,网球每次弹跳的最大高度逐渐降低,说明机械能不守恒,则网球在此运动过程中还需克服空气阻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24-25八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如图所示,光滑的半圆形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轨道上的A点、C点在同一高度,B点为最低点,小球从A点由静止自由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
A.不能到达C点
B.到达C点时动能为0,机械能也为0
C.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守恒
D.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减小
【答案】C。
【解析】AB.轨道光滑,不计空气阻力,小球的机械能守恒,小球从A点由静止自由释放,A点、C点在同一高度,根据机械能守恒可知,小球能到达C点,到达C点时速度为0,所以动能为0,由于C点具有高度,所以小球在C点具有重力势能,则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不为0,所以C点机械能不为0,故AB不符合题意;
C.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做加速运动,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不断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所以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整个过程无阻力,机械能守恒,故C符合题;
D.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做减速运动,速度减小,动能减小,高度不断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所以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整个过程无阻力,机械能守恒,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24-25九年级上·四川眉山·期末)如图所示用力F将小球压至D点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撤去力F后,小球从静止开始向上运动,到达C位置时小球所受弹力大小等于重力,B位置是弹簧自身长度的位置,A位置是小球到达的最高点,整个过程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A位置小球不受力
B.在B位置小球处于平衡状态
C.从B到C位置过程中小球重力做功越来越快
D.从D到A位置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先减小再增大后不变
【答案】C。
【解析】A.在A位置时,小球只受到重力作用,故A错误;
B.B位置是弹簧自身长度的位置,此时弹簧弹力为0,但小球由于惯性会继续向上运动,小球只受重力,不是平衡状态,故B错误;
C.从B到C位置过程中,小球速度越来越大,重力G不变,速度v增大,所以重力做功越来越快,故C正确;
D.从D到C过程中,开始时弹簧弹力大于重力,小球所受合力向上,小球速度增大,动能增大;当弹簧弹力等于重力时,速度达到最大,动能最大;从C到A过程中,小球所受合力向下,速度减小,动能减小,所以从D到A位置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再减小,故D错误。故选C。
二、多选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答对但不全的得两分,答错不得分)
11.(24-25八年级下·全国·期末)以下四图节选自我国古代科技巨著《天工开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轧蔗取浆”中,牛拉“犁擔”匀速转动的过程中,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B.图乙“湿田击稻”中,用力甩稻秆,稻粒落入木桶中,是因为受到惯性力
C.图丙“北耕兼种”中,耧下端的“鐵尖”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
D.图丁“长流漂米”中,水从高处流下,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答案】CD。
【解析】A.图甲“轧蔗取浆”中,牛拉“犁擔”匀速转动的过程中,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在不断变化。因此运动状态在改变。故A错误;
B.图乙“湿田击稻”中,用力甩稻秆,稻粒落入木桶中,是因为稻粒具有惯性。当用力甩稻秆时,稻粒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而从稻秆上分离,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木桶。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不是力,故B错误;
C.图丙“北耕兼种”中,耧下端的“鐵尖”设计得尖锐,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使耕地更为高效,故C正确;
D.图丁“长流漂米”中,水从高处流下,水的高度降低,水流速度变快,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D正确。 故选CD。
12.(24-25八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如下图所示,AB段与BD段为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路面。同一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直线运动,已知在AC段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CD段所受的摩擦力比在BC段的大
B.在BC段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在AB段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C.在BC段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大于在CD段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D.在AB段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小于在CD段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答案】BC。
【解析】A.物体在CD段拉力示数为2.8N,由于BD段粗糙度相同,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不变,则摩擦力不变,即物体在CD段所受的摩擦力与在BC段受到的摩擦力相等,故A错误;
BCD.物体在AB段受到的拉力3N,物体在BC段受到的拉力2N,由于AC段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AB段和在BC段摩擦力等于各自的拉力,则物体在AB段受到的摩擦力为3N,在BC段受到的摩擦力为2N;BC段拉力F2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AB段F1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则在BC段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在AB段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CD段拉力F3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则BC段拉力F2对物体所做的功大于CD段拉力F3对物体所做的功;在AB段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大于在CD段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故BC正确,D错误。故选BC。
13.(24-25八年级下·全国·期末)如下图所示,某次跳水比赛中,运动员站立在跳台上的A点,然后保持直立姿势从跳台上竖直向上弹跳后腾空,至最高点B处后自由下落,至C点开始落入水中。关于上述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入水前的机械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
A.运动员在C点时,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
B.运动员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运动员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动能逐渐增大
D.运动员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答案】AB。
【解析】A.运动员在C点时,高度最低,不计空气阳力,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即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故A正确;
B.不计空气阻力,运动员从A 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故B正确;
C.运动员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速度减小,动能减小,故C错误;
D.运动员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逐渐降低,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AB。
14.(24-25八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赛中,某运动员的运动轨迹如下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运动员从c点下落到d点的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
B.该运动员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小
C.该运动员从a点向b点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D.该运动员在e点的动能为零
【答案】ABD。
【解析】A.从c点下落到d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守恒,保持不变,故A正确;
B.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因为受到雪地的摩擦力,因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消耗一部分机械能,所以该运动员的机械能减小,故B正确;
C.从a点向b点运动的过程中,其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由于受到雪地的摩擦力,其重力势能没有全部转化为动能,故C错误;
D.e点为停止点,速度为0,则动能为0,故D正确。故选ABD。
15.(24-25九年级上·浙江杭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小球在A点由静止开始释放向右侧摆动,B点是小球摆动的最低点,C点是小球摆到右侧的最高点,hA>hC。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小球在B点的动能最大
B.小球在最低点B点时,受力平衡
C.小球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D.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BC。
【解析】AD.小球质量不变,在从A点向B点运动时,速度增加,高度降低,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在从B点向C点运动时,速度减小,高度增加,则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所以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小球在B点的动能最大,故AD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做曲线运动,处于非平衡状态,所以小球在最低点B点时,受力不平衡,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小球在C点和A点速度均为零,动能均为零,C点高度较低,则重力势能较小,所以C点机械能小于A点机械能,所以小球的机械能总量变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C。
三、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16.(24-25九年级上·陕西渭南·期末)如图是女子攀岩大赛的比赛情景,当两位选手都登顶后,体重越大的选手做功越 (选填“多”或“少”);最先登上峰顶的选手做功 (选填“一定”或“可能”)最快。
【答案】多;可能。
【解析】[1]从山脚到峰顶的过程中,同学们上升的高度是相同的,根据公式W=Fs=Gh可知,体重越大(含装备)越大的队员,做功越多。
[2]因为最先登上峰顶的同学的体重(含装备)未知,由 知道,功率的大小无法比较,则最先登上峰顶的同学做功可能最快。
17.(24-25九年级上·陕西榆林·期末)在巴黎奥运会女子双人3米跳板决赛中,中国选手昌雅妮和陈艺文成功夺冠。如图所示,两位运动员离开跳板后跃起的过程中,若忽略空气阻力,则她们的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减小;增大;不变。
【解析】[1]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两位运动员离开跳板后跃起的过程中,因为在上升过程中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与运动方向相反,做减速运动,速度减小,而质量不变,所以动能减小。
[2]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运动员在跃起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不断增大,所以重力势能增大。
[3]机械能是动能与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等,本题中只有重力势能)的总和。由于忽略空气阻力,在整个过程中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没有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机械能不变。
18.(24-25八年级下·全国·期末)如图,木板B置于水平地面上,物块A叠放于B上。水平拉力,水平拉力。B静止,A沿木板B以的速度向右匀速滑动。则拉力的功率为 W,地面对木板B的摩擦力方向向 。
【答案】5;右。
【解析】[1]拉力F2的功率
[2]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F2和B对A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平衡,大小相等,即fBA=F2=50N。 由力的相互性可知,B对A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与A对B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即fAB=fBA=50N。B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由于F1>fAB,则地面对木板B施加一个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f=F1-fAB=70N-50N=20N
19.(24-25八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如图甲所示,某轿车在水平地面上行驶,25s的时间内其v-t和F-t的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已知前15s轿车运动的路程为180m,则整个过程汽车发动机做的功 ,汽车匀速运动阶段发动机的功率为 kW。
【答案】;60。
【解析】[1]前15s轿车运动的路程为180m, 则前15s牵引力做的功为
后10s匀速运动的距离
则匀速运动时做的功为
整个过程发动机做功为
[2]匀速运动阶段牵引力做功的功率为。
20.如图甲所示,离手后的篮球在空中依次从A点运动到D点,在 点动能最大。图乙为它在等高点B和D的能量柱状图,则篮球在B点的机械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D点的机械能。
【答案】A;大于。
【解析】[1]离手后的篮球在空中依次从A点运动到D点,篮球的质量不变,由于刚出手的篮球速度最大,则篮球在A点时速度最大,则在A点动能最大。
[2]根据篮球在等高点B和D的能量柱状图可知,篮球在B点和D点重力势能相等,在D点的动能小于在B点的动能,由于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则篮球在B点的机械能大于在D点的机械能。
四、实验题(共3小题,共18分)
21.(24-25八年级下·全国·期末)【实验名称】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运动的速度是否有关;
【证据】使质量相同的小球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自由滚下,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1)使小球从斜面顶端自由滚下(如图甲),观察到木块被撞出了一段距离;
(2)使小球从斜面中间自由滚下(如图乙),观察到木块被撞出的距离比图甲中的距离 (选填“长”或“短”);
【解释】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同一物体, ,动能越大;
【交流】
(1)使小球从光滑斜槽轨道(OAB)上的O点自由滚下(如图丙),依次经过A、B两点到达C点(忽略空气阻力),设A、B两点的机械能分别为和,则 (选填“>”、“<”或“=”);当小球从B点做斜抛运动到达最高点C时,假设小球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小球将 ;
A.沿a轨迹运动 B.沿b轨迹运动 C.沿c轨迹运动 D.保持静止
(2)为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如图丁和图戊,让钢球从斜面上一定高度处自由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碰上木块C并将C推动一段距离;
已知钢球A、B的质量的关系为,高度的关系为,距离的关系为;某同学由此得出“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的结论,这种实验方法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答案】不同;短;运动速度越大;=;A;错误;没有控制钢球的速度相同。
【解析】[1]小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由于小球的重力势能不同,则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小球的动能不同,故小球的速度不同。
(2)[2]由图乙可知,小球从斜面中间自由滚下,小球从斜面滚下的高度较小,木块被撞的距离比实验甲木块被撞的距离要短一些。
[3]由图甲、乙可知,两次实验中的小球的质量相同,滚下的高度不同,高度越低,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越小,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就越小,小球的动能越小,所以得出结论是同一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1)[4]由于忽略空气阻力,轨道光滑,则小球从光滑斜槽轨道上自由滚下,小球不受摩擦力作用,经过A、B两点到达C点的过程中,没有外力对小球做功,则小球的机械能守恒,即EA=EB。
[5]当小球到达C点时,速度为水平向右运动,此时小球所受各个力突然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小球将保持这一状态,所以小球将沿a轨迹运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6][7]由于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关系时,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应控制物体的速度相同,物体物体的质量不同,图丁和图戊中钢球A、B的质量和高度都不相同,所以不能得出“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的结论,故这种实验方法错误。
22.(24-25八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将质量不同的物体匀速竖直向上提升,所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同学 质量/kg 升高高度/m 时间/s
甲 4 1.5 2
乙 8 1 4
丙 10 0.5 5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甲、丙两位同学做的功分别为 J和 J。(g取)
(2)三位同学中做功最多的是 同学,做功最快的是 同学。
(3)为了表示做功的快慢,他们在表中增加了最后一栏项目,这个项目的内容是 。为此物理学引入了一个物理量叫 。
(4)后来三位同学想比较爬竿时谁的功率大。以下是他们讨论后得出的三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_____(填字母)。
①用相同的时间爬竿,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上竿的高度,即可比较功率大小;②都爬到竿顶,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竿用的时间,即可比较功率大小;③爬竿后,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竿用的时间和爬上竿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1)60;50;(2) 乙;甲;(3)功与时间的比值;功率;(4)D。
【解析】(1)[1]甲同学做的功为
[2]丙同学做的功为
(2)乙同学做的功为
比较可知,乙同学做的功最多。 三位同学做功的功率分别为,,
比较可知,甲同学做功最快。
(3)[1][2]为了比较做功的快慢,应该在表中增加一栏项目:功与时间的比值,即W/t(W)。功率的含义是功与时间的比值,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4) ①用相同的时间爬竿,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上竿的高度,即可比较功率大小。这个方案是可行的,因为功率是功与时间的比值,当时间相同时,功越大,功率越大。而功又与体重和高度有关,所以可以通过测量体重和高度来比较功率。
②都爬到竿顶,测量出各自的体重和爬竿用的时间,即可比较功率大小。这个方案也是可行的,因为当高度相同时,体重越大,做的功就越多。如果时间还更短,那么功率就越大。
③爬竿后,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竿用的时间和爬上竿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这个方案同样是可行的,因为直接测量了计算功率所需的各个物理量。
综上,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3.(24-25九年级上·江苏泰州·阶段练习)在探究“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
(1)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是由 能转化来的,钢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大小根据 来判断;
(2)小华将实验装置改进成图乙所示,利用质量相同的铁球将同一弹簧压缩不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进行比较,来研究铁球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
(3)小华还想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探究铁球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这个设计方案 (选填“正确”或“错误”)。
【答案】(1)重力势;木块移动的距离;(2)速度;(3)错误。
【解析】(1)[1]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后,质量不变,高度降低,速度增大,所以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故钢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根据转换法,钢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大小根据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判断。
(2)质量相同的铁球将同一弹簧压缩不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撞击的动能由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而来,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进行比较,弹簧压缩程度不同,则铁球获得的动能不同,铁球质量相同,则速度不相同,所以可以研究铁球的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3)若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撞击的动能由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而来,而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故弹簧的弹性势能相同,转化成的动能相同,因此木块最终移动的距离相同,这样是不能完成实验目的,所以这个设计方案是错误的。
五、综合题(共3小题,共25分)
24.(6分)劳动节假期期间,也子一家驾驶汽车去仁风采摘富硒西瓜,全程大约30km,行驶过程中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已知车和人的总质量为1.5×103kg,轮胎与地面接触总面积为600cm2,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牵引力为1500N。(g=10N/kg)求:
(1)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仁风至少多长时间?
(2)汽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从标志牌处到仁风这段时间内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答案】(1)0.3h;(2)2.5×105Pa;(3)2.5×104W。
【解析】(1)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汽车的最快速度为60km/h,由得,从标志牌到仁风的时间至少为
(2)汽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汽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3)从标志牌处到仁风这段时间内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25.(9分)如图,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自航绞吸船“天鲲号”,该船用于挖掘水下泥土、沙石等。作业时,泥泵可通过排泥管将泥沙送到指定地点。已知水的密度为,g取10N/kg。
(1)“天鲲号”装载泥沙后,船底受到水的压强 (选填“变大”或“变小”)。
(2)某次作业后,“天鲲号”受到的总重力为N,此时它排开水的体积是多少?
(3)若某段时间内,泥泵输出功率恒为,每秒的排泥量为1.4,排泥管横截面积为0.7,则泥泵对排泥管内泥浆的推力是多大?
【答案】(1)变大;(2);(3);
【解析】(1)装载泥沙后与装载前相比,船的总重力增大,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船受到的浮力增大,船下沉一些,船底的深度增大,由p=ρgh可知,船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大。
(2)由于“天鲲号”漂浮在水面,所以它受到的浮力
由得,“天鲲号”排开水的体积为
(3)由得,泥泵每秒对外输出做功为
泥泉每秒推出泥浆的长度为
由得,泥泵对排泥管内泥浆的推力为。
26.(10分)公共汽车作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物理知识在汽车的构造和使用中应用非常广泛,小倩学习物理知识后,对汽车中的部分知识点进行了整理,请你根据她的思路完成下列内容。
(1)汽车发动机一般是柴油机或汽油机,它把燃料燃烧后产生的 能转化为机械能,在燃料燃烧的过程中,若汽车在减速,则燃料的热值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司机在汽车爬坡前往往加大速度目的是为了增大动能,从而转化为 能。
(2)汽车发动机常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帮助它散热,主要是利用了水的 的特点。
(3)小倩同学阅读了某牌号汽车发动机的说明书后,将内燃机的能量流向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表,请根据给出的信息,计算该内燃机的效率为 ;高温废气排放掉了,确实可惜,但同时也说明了能量的转化具有 。
(4)在公交车后门的两侧扶手上,各装有一个按钮(相当于开关),想要下车的乘客只要按下两个按钮中的其中一个按钮,装在驾驶台上的指示灯都会发光,提醒司机有乘客需要下车。下列设计中,最符合设计要求的电路图是_________。
A. B.
C. D.
【答案】(1)内;不变;重力势;(2)比热容大;(3)30%;方向性;(4)B。
【解析】(1)[1]汽车发动机把燃料燃烧放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使汽车前进。
[2]燃料的热值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在燃料燃烧的过程中,若汽车在减速,不影响燃料的热值,燃料的热值不变。
[3]司机在汽车爬坡前往往加大速度,车的质量不变,如果提高车速,则车的动能会增大,使更多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使爬坡更容易。
(2)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常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帮助散热。
(3)[1]由图可知,该内燃机的效率为
[2]内燃机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有相当一部分被高温废气排放掉了,不能再回收利用,确实可惜,但同时也说明了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因此应节约能源。
(4)只要按下任何一个按钮,指示灯都会发光,说明这两个开关互不影响即为并联,然后与电源、灯泡串联组成电路,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