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中世纪城市和
大学的兴起
第九课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通过了解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城市居民的身份、市民阶层的形成等基本史实,思考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和新兴的市民阶层会对西欧的社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初步认识早期的欧洲大学。
1. 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2.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3. 西欧城市与大学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
重点
难点
重点
牛津大学是英国最古老、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它成立于12世纪中期,经过多个学院的发展,最终成为了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型大学。牛津大学以卓越的学术成就和创新精神而闻名,培养了许多杰出人物,包括科学家、政治家、商人等。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很高的声望,被誉为世界最顶尖的大学之一。牛津大学共有72位诺贝尔奖、3位菲尔兹奖、6位图灵奖得主。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德国民谚
大学的起源
壹
西欧城市的复兴
图1:中世纪人口变化图
图2:中世纪人们使用重犁耕种图
图1体现了欧洲人口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一变化趋势与图2有何关系?
趋势:欧洲人口大幅度增长;
农业技术提高
剩余产品增加
城市商业发展
城市复兴,人口增长
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
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威尼斯,德意志的科隆等。
观察右图,找出欧洲中世纪的著名城市:
根据材料,指出西欧城市复兴过程中体现的特点?
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如道路的交会处、港口、海湾、主教驻地等。当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不断被吸引到这些地方以后,市场和居民区逐渐扩大,最后形成了城市。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规模很小,人口一般在5000以下。13世纪时,英格兰最大的城市伦敦只有4万人左右,像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和威尼斯等人口超过5万的城市屈指可数。
特点: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城市的规模小、人口较少。
同一时期的中国临安,人口达到一百二十万
贰
城市居民的身份
材料 巴黎上层市民们大都靠经商发家,他们都有自己的房产,这栋房子“是一座宽广华丽的住宅,里面装饰着贵重的家具,银质的器皿和绣帷” ……巴黎普通市民大多从事手工业……房子不大,房间数量少,甚至只有一个房间,一家大小的日常生活都挤在小小的房间里。
——黄倩《中世纪晚期巴黎市民生活研究》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第43-44页,说说城中人有哪些?结合上述材料,思考巴黎城市居民有何特点?
特点:出现分化,存在贫富差距
城市居民:手工工匠和商人
商人
手工匠人
用来抵押贷款的金融业者
城市居民
手工业者
商人
市民阶层
(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银行家)
早期资产阶级
分 化
珠宝行的夫妇
佛罗伦萨羊毛行会标志
(裁缝)
(酿酒)
(面包师)
中世纪行会徽章
商人行会的行规严格限制外地人在城内经商,强制执行统一的商品价格,禁止囤积居奇。
手工业行会的行规也禁止外地工业者及其产品进入,规定本行业工业品的制造工艺、价格、原料和用量,还规定工人的人数,工资与劳动时间。
行会制度
巴黎的毛皮工行会规定:
在工人生病期间,行会会付给工人每周3苏的基本工资,保障工人的基本生活和治病花费,并在病好之后继续付他一周的工资让他恢复身体再投入工作。如果工人不幸病死,行会会替他送葬并打理一切后事。并将他的遗孤抚养成人,将他的遗孀递补为会员。
叁
争取自由
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城市兴起之初,封建主常常在城市里享有一系列经济特权,如在一定时间内垄断某些商品的出售权、市内公共炉栏和磨坊的占有权、市内免费食宿权,以及要求各类工匠无偿提供劳动服务的权利,等等。
——金志霖《试论西欧中世纪城市与封建主的关系》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琅城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城市。这个城市的领主戈德里主教,把城市居民当成农奴,不择手段地榨取市民的财富。1106年,市民通过支付赎金的方式跟国王、副主教缔结了琅城获得自治权的协定。
戈德里从外地回来,十分不满,但无奈国王同意琅城自治,戈德里只好收下赎金。但是戈德里不守承诺于1112年取消琅城公社的自治权。琅城市民发动起义,杀死戈德里,重新建立公社。不久,这次起义在国王军队镇压下失败了。后来,琅城市民进行了多次起义。
1128年,路易六世不得不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实行自治。
——摘编自王乃耀主编《世界通史故事》
琅城的故事
问题:1. 琅城争取自治权的方式是怎样的?
2.琅城成功取得自治权的标志是什么?
金钱赎买、武力斗争
从国王手中获得特许状
国王或领主
颁发“特许状”
自由城市
自治城市
名称 自由城市 自治城市
权力 /
进步性 局限性
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和设立城市法庭(选举权、司法权)
国王给在封建主领土上的城市办法特许状,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了城市的拥护。城市获得自由与自治,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被限制的“自由”: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德国民谚
叁
大学的兴起
2.时间: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传入欧洲。
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
1.原因:
3.早期大学:
12世纪
英国牛津大学
意大利 博洛尼亚大学
法国巴黎大学
“大学”一词的本义是指一个团体或行会。大学最初与中世纪城市中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行会的性质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大学是由教师或学生组成的保护自身权益的团体,后来逐渐用来指专门的教育机构。
1231年1月12日,英王首次认可牛津大学,并授予其特权。
1254年9月27日,教会以信件形式写明大学教师和学生的自由受教皇的保护,大学有免役权和免税权。同时规定,在牛津大学与市民发生冲突时,在教会审判全部的将牛津大学的学者传唤到牛津大学外审讯。
1254年10月6日,(教皇“特许状”)确认了大学的学术传统和既有法规,这意味着牛津的学术特权得到了教会最高权威的认证,牛津大学可以制定法规,自我管理,完全是一个法人团体。
1406年,亨利四世干脆取消了民事和刑事限制,凡是在牛津发生的有关学者的任何案件,即使是谋杀罪和故意伤害罪,校长都有权管辖。
——摘编自曹汉斌《牛津大学自治史研究》
结合材料思考:牛津大学受到了哪些人的支持?获得了哪些特权?
特权1:免赋税特权
特权2:教育自主权
特权3:司法特权
根据课本45页找出大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有什么?
① 基础课程:七艺
(算数、几何、修辞、逻辑、天文、音乐、文法)
② 专业课程:法学、医学、神学
文法
修辞
音乐
逻辑
算术
几何
天文
材料二:城市工商业作为世俗职业活动,需要各种实用的社会知识、地理知识,需要人掌握读、写、算基本能力,需要进行行业技巧训练,还需要大量为工商业服务的管理者、律师、医生、教师等专业人员。
——侯建新主编《欧洲中世纪城市、乡村与文化》
材料一:从人才培养上看,中世纪大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职业性学校,他们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知识,以后从事法律、医学、教学这些世俗专业或献身教会工作所用。
——杨天平、潘奇《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色》
根据下列材料,评价中世纪大学的课程。
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神学课程
西欧封建社会有哪些变化,这些新发展与变化有何共同作用?
政治上:
封君封臣制度
经济上:
庄园制度
思想上:
基督教教会
变化
城市兴起,城市获得自由和自治的权利
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大学兴起,逐渐冲破教会的思想控制,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拓展探究
推动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
1.欧洲历史传统上划分为古典时代、中世纪、近现代等三个时期。其中,“中世纪"始于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终于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发生在这时期的史实是( )
①庄园经济的盛行 ②大学的兴起
③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④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④
C
2.“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材料反映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学的兴起 B.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C.庄园的出现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3. 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 )
A.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B.促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C.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
D.导致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
B
4. 13世纪,欧洲的许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这表明西欧中世纪部分自由城市( )
A.实现了相对的自治 B.完全摆脱了国王和贵族的控制
C.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 D.主要以武力手段取得自治地位
A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城市
推动
大学
获得特许状,成为自由城市和自治城市
城市居民:
手工业者和商人
赎买
斗争
分化
早期
资产阶级
产生
自治意识
获得教会和国王的支持,取得自治权
专业课程:
神学、法学、医学
基础课程:七艺
推动
文化
教育
发展
推动
适应
1.作业本作业:完成对应练习
2.实践性作业:学完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复兴,请同学们们温故封建时代的中国城市,对比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