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
双减作业本:跨学科主题学习2 应对全球环境变化—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为例
1.能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和趋势,知道家乡所在地的气候变化情况。
2.简要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产生原因及影响,能提出应对气候变暖的对策。
3.知道用多种方法(如参观、观测、调查、查阅等)搜集资料、处理资料,能进行一定气候实践考察。
4.树立全球意识,学会全人类角度思考并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并懂得在生活中规范自身的行为。
电视纪录片《第三极》将南极、北极、珠穆朗玛峰合称“世界三极”,此次拍摄活动的宗旨是: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全球节能减排,让我们更爱、更珍惜我们共同的绿色家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级”的共同特点是( )
A.气候寒冷 B.海拔最高 C.纬度最高 D.人口较多
2.全球变暖时“三极”共同的影响是( )
A.雨林破坏 B.滑坡频发 C.冰川融化 D.海面下降
世界气象组织在《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中指出,2022年海平面高度再创新高,自2020年1月以来已上升近10毫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22年排放差距报告》指出,要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到2030年的碳排放量必须比现行政策下的排放量减少45%。据此并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下面下面小题。①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②沿海低地被淹没③冰川融化④海平面上升⑤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⑥温室效应使气温升高
3.①~⑥中,为全球变暖原因的有( )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4.①~⑥中,为全球变暖不良后果的有( )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⑤⑥ D.①③④
为应对全球气候问题,各国推进“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企业、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推动绿色的生产、生活,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各国煤炭消费量及相关数据表
国家 中国 印度 美国
煤炭消费量(十万亿焦耳) 82 18 9
GDP产值(万亿美元) 14.34 2.87 21.43
人口(亿人) 14.1 13.66 3.28
注:单位GDP煤炭消费量=煤炭消费量/GDP产值
5.下列措施中,不符合“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是( )
A.学生上学私家车接送 B.减少煤炭的使用,开发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C.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D.去超市自带布袋,减少塑料口袋使用
6.单位GDP煤炭消费量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
A.一样多 B.中国 C.印度 D.美国
7.联合国召开气候大会时,继续聚焦煤炭使用问题,中国提出“务实行动”,但印度却拒绝了关闭煤电厂的要求,结合数据分析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少,发展压力大 B.单位GDP煤炭消费量最低
C.该国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D.严重缺乏开发清洁能源资金
世界气象组织在《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中指出,2022年海平面高度再创新高,自2020年1月以来已上升近10毫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22年排放差距报告》指出,要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到2030年的碳排放量必须比现行政策下的排放量减少45%。据此并结合下列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8.①~⑥中,为全球变暖原因的有( )
①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 ②沿海低地被淹没 ③冰川融化 ④海平面上升
⑤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⑥温室效应使气温升高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9.①~⑥中,为全球变暖不良后果的有( )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⑤⑥ D.①③④
10.影响全球气候的基本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和谐共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矿产资源 D.森林资源
12.下列没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是( )
A.自带购物袋,绿色购物节约能源 B.用完电器拔插头,省电又安全
C.使用一次性餐具,卫生又方便 D.出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绿色环保出行
13.垃圾智能回收箱(如图),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有偿回收方式接收市民投放的旧衣物、塑料、金属、废纸等垃圾,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进行垃圾分类有偿回收,可以( )
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②节约资源③减少垃圾种类④减少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下列做法与低碳生活理念相背离的是( )
A.节假日少赠纸质贺卡 B.下班后把电脑设为待机状态
C.购物时使用环保布袋 D.多乘公交车,少开私家车
15.为完成碳中和(二氧化碳排放与吸收相平衡)目标,我国大力开发风能、核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如表是我国2019﹣2021年能源消费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煤炭 57.70% 56.80% 56%
石油 19% 18.90% 18.70%
清洁能源 23.30% 24.30% 25.30%
A.购物使用布袋 B.课本循环使用
C.使用一次性餐具 D.就餐倡议“光盘行动”
2024年2月7日,我国在南极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常年科考站——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我国科学探索自然奥秘、勇攀世界高峰提供了有利保障。读“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示意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目前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科考站中纬度最高的是( )
A.长城站 B.昆仑站 C.秦岭站 D.中山站
2.秦岭站修建一般选择在12月到2月份,主要是因为此时南极( )
A.降水丰富,积雪最多 B.正是极夜,极光绚丽
C.临近春节,寓意吉祥 D.正是极昼,气温较高
3.秦岭站建设理念是“绿色、环保、节能”,其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意义是( )
①填补了南极地区太平洋沿岸的观测空白②展示对南极环保的重视
③为科考提供长期观测和研究的平台④加强对南极矿产资源的开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近年来,智慧路灯逐渐出现在城市街头。该路灯灯杆通过信息感知和大数据交互技术,实现了智慧照明、智慧交通、信息发布等功能。当夜幕降临,路灯自动开启,天亮则自动关闭。图示意某城市智慧路灯。完成下面小题。
4.在灯杆交互式触屏上进行道路搜索,使用的是( )
A.电子地图 B.遥感影像 C.纸质交通图 D.等高线地图
5.每年进入冬季前,我国很多城市都会将市内的路灯启闭时间提前和延后半小时,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
A.提倡节能环保 B.丰富城市夜市生活
C.减轻交通压力 D.适应昼夜长短变化
全球变暖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完成下面小题。
6.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
B.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
C.大量人工造林
D.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
7.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应对全球变暖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B.多使用一次性木筷,既方便又卫生
C.超市购物使用环保购物袋 D.上学步行或乘坐公交车
8.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人类应当( )
①开发利用清洁能源②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③提高地震监测预警技术水平④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3年1月,尼日利亚第一大城市拉各斯开通了首条电气化轻轨。拉各斯轻轨由中企承建,车体采用不锈钢材质,车辆空调系统、车载通信及信号接口等进行了优化设计,以适应当地气候环境。下图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电气化轻轨的特点是( )
A.绿色节能环保 B.建设成本低廉 C.维修成本较低 D.工程难度较小
10.拉各斯轻轨车体的优化设计,主要是考虑当地( )
A.地势崎岖 B.高温多雨 C.资金雄厚 D.人才众多
11.拉各斯轻轨的开通,对当地的意义是( )
①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②延长居民通勤时间 ③改善居民出行体验 ④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探究发现】
探究名称:发现气候
探究资料:
资料一: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要素。由于世界各地所处位置不同,地表形态也千差万别,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气候对生物的分布及人们生产、生活影响显著。
资料二:咖啡树一般适合生长在平均气温16℃~25℃,年降水量达到1600mm~2000mm,海拔500米~2000米排水良好的山地地区。
资料三:全球气候变暖主要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密切相关。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做出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资料四: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咖啡豆主要产地分布示意图。
探究思考:
(1)读A、B两地气候资料图,说出两地气候类型的名称,并指出两地降水的季节差异。
(2)结合资料二,从各月平均气温及年降水量两方面指出雅加达符合咖啡树生长的水热条件。
(3)C地是骆驼的故乡,指出这里与东北虎所在的D地相比,降水量更多,植物更为茂密的地区;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4)实现“碳中和”需要政府、企业和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请写出一条在节能减排方面你能采取的实际行动。
学习目标
核心巩固
素养提升
自我超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
双减作业本:跨学科主题学习2 应对全球环境变化—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为例
1.能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和趋势,知道家乡所在地的气候变化情况。
2.简要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产生原因及影响,能提出应对气候变暖的对策。
3.知道用多种方法(如参观、观测、调查、查阅等)搜集资料、处理资料,能进行一定气候实践考察。
4.树立全球意识,学会全人类角度思考并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并懂得在生活中规范自身的行为。
电视纪录片《第三极》将南极、北极、珠穆朗玛峰合称“世界三极”,此次拍摄活动的宗旨是: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全球节能减排,让我们更爱、更珍惜我们共同的绿色家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级”的共同特点是( )
A.气候寒冷 B.海拔最高 C.纬度最高 D.人口较多
2.全球变暖时“三极”共同的影响是( )
A.雨林破坏 B.滑坡频发 C.冰川融化 D.海面下降
1.A 2.C
【解析】1.南极和北极因高纬度终年严寒;珠穆朗玛峰因海拔极高,气温极低。三者虽成因不同(纬度或海拔),但共同特点是气候寒冷,A正确;“世界三极”中海拔最高仅适用于珠穆朗玛峰,南、北极不符,B错误;南、北极纬度最高但不适用于珠穆朗玛峰,C错误;南、北极和珠穆朗玛峰因气候寒冷,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稀少,D错误,故选A。
2.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盖、北极海冰及珠峰冰川加速融化,C正确;雨林破坏主要发生在热带,A错误;滑坡与气候变暖无直接关联,滑坡多发生于山区,B错误;冰川融化会使得海平面上升,D错误,故选C。
世界气象组织在《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中指出,2022年海平面高度再创新高,自2020年1月以来已上升近10毫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22年排放差距报告》指出,要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到2030年的碳排放量必须比现行政策下的排放量减少45%。据此并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下面下面小题。①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②沿海低地被淹没③冰川融化④海平面上升⑤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⑥温室效应使气温升高
3.①~⑥中,为全球变暖原因的有( )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4.①~⑥中,为全球变暖不良后果的有( )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⑤⑥ D.①③④
3.D 4.A
【解析】3.全球变暖原因的有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致使气温升高,加剧全球气候变暖,①⑤⑥正确,D正确;②沿海低地被淹没、③冰川融化、④海平面上升是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现象,而非原因,ABC错误。故选D。
4.全球变暖,气温升高,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均为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不良后果,②③④正确,A正确;①⑤⑥是造成全球变暖的原因,BCD错误。故选A。
为应对全球气候问题,各国推进“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企业、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推动绿色的生产、生活,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各国煤炭消费量及相关数据表
国家 中国 印度 美国
煤炭消费量(十万亿焦耳) 82 18 9
GDP产值(万亿美元) 14.34 2.87 21.43
人口(亿人) 14.1 13.66 3.28
注:单位GDP煤炭消费量=煤炭消费量/GDP产值
5.下列措施中,不符合“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是( )
A.学生上学私家车接送 B.减少煤炭的使用,开发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C.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D.去超市自带布袋,减少塑料口袋使用
6.单位GDP煤炭消费量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
A.一样多 B.中国 C.印度 D.美国
7.联合国召开气候大会时,继续聚焦煤炭使用问题,中国提出“务实行动”,但印度却拒绝了关闭煤电厂的要求,结合数据分析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少,发展压力大 B.单位GDP煤炭消费量最低
C.该国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D.严重缺乏开发清洁能源资金
5.A 6.C 7.D
【解析】5.学生上学私车接送,会增加能源的消耗,不符合“简约适度",A符合题意;减少煤炭的使用,开发太阳能等清洁能;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去超市自带布袋,减少塑料口袋使用;符合“简约适度”,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单位GDP煤炭消费量=煤炭消费量/GDP产值,中国单位GDP煤炭消费量:82/14.34=5.7,印度单位GDP煤炭消费量:18/2.87=6.3,美国单位GDP煤炭消费量:9/21.43=0.42,综上所述,印度是单位GDP煤炭消费量最多的国家,C正确,排除ABD;故选C。
7.结合所学知识,印度的人口众多,发展压力较大,A错误;印度单位GDP煤炭消费量大,B错误;印度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C错误;印度拒绝淘汰煤电厂的原因是开发清洁能源资金投入大,印度的GDP产值较低,D正确。故选D。
世界气象组织在《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中指出,2022年海平面高度再创新高,自2020年1月以来已上升近10毫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22年排放差距报告》指出,要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到2030年的碳排放量必须比现行政策下的排放量减少45%。据此并结合下列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8.①~⑥中,为全球变暖原因的有( )
①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 ②沿海低地被淹没 ③冰川融化 ④海平面上升
⑤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⑥温室效应使气温升高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9.①~⑥中,为全球变暖不良后果的有( )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⑤⑥ D.①③④
8.D 9.A
【解析】8.全球变暖原因的有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致使气温升高,加剧全球气候变暖,①⑤⑥正确,D正确;②沿海低地被淹没、③冰川融化、④海平面上升是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现象,而非原因,ABC错误;故选D。
9.全球变暖,气温升高,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均为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不良后果,②③④正确,A正确;①⑤⑥是造成全球变暖的原因,BCD错误;故选A。
10.影响全球气候的基本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10.B
【详解】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其中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和谐共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矿产资源 D.森林资源
12.下列没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是( )
A.自带购物袋,绿色购物节约能源 B.用完电器拔插头,省电又安全
C.使用一次性餐具,卫生又方便 D.出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绿色环保出行
11.C 12.C
【解析】11.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铁矿等,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称为不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 “自带购物袋,绿色购物节能源”、“用完电器拔插头,省电又安全”、“出门骑自行车,绿色环保出行”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ABD不符合题意;使用一次性餐具,既浪费自然资源,又会产生过多垃圾,污染环境,不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C符合题意。故选C。
13.垃圾智能回收箱(如图),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有偿回收方式接收市民投放的旧衣物、塑料、金属、废纸等垃圾,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进行垃圾分类有偿回收,可以( )
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②节约资源③减少垃圾种类④减少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C
【详解】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进行垃圾分类有偿回收,可以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吸引市民积极参与,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提高垃圾分类效率,减少污染,①②④正确,垃圾种类不会减少,③错误,故选C。
14.下列做法与低碳生活理念相背离的是( )
A.节假日少赠纸质贺卡 B.下班后把电脑设为待机状态
C.购物时使用环保布袋 D.多乘公交车,少开私家车
14.B
【详解】节假日少赠纸质贺卡、购物时使用环保布袋、多乘公交车,少开私家车是“低碳生活”具体表现,ABD不符合题意;下班后把电脑设为待机状态,会浪费电力,与低碳生活理念相背离,B符合题意。故选B。
15.为完成碳中和(二氧化碳排放与吸收相平衡)目标,我国大力开发风能、核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如表是我国2019﹣2021年能源消费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煤炭 57.70% 56.80% 56%
石油 19% 18.90% 18.70%
清洁能源 23.30% 24.30% 25.30%
A.购物使用布袋 B.课本循环使用
C.使用一次性餐具 D.就餐倡议“光盘行动”
15.C
【详解】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践行低碳环保理念。购物使用布袋,会减少白色污染;课本循环使用有利于节约森林资源;就餐倡议“光盘行动”,会减少浪费;使用一次性餐具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故选:C。
2024年2月7日,我国在南极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常年科考站——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我国科学探索自然奥秘、勇攀世界高峰提供了有利保障。读“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示意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目前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科考站中纬度最高的是( )
A.长城站 B.昆仑站 C.秦岭站 D.中山站
2.秦岭站修建一般选择在12月到2月份,主要是因为此时南极( )
A.降水丰富,积雪最多 B.正是极夜,极光绚丽
C.临近春节,寓意吉祥 D.正是极昼,气温较高
3.秦岭站建设理念是“绿色、环保、节能”,其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意义是( )
①填补了南极地区太平洋沿岸的观测空白②展示对南极环保的重视
③为科考提供长期观测和研究的平台④加强对南极矿产资源的开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B 2.D 3.A
【解析】1.就南半球而言,距离南极点越近,纬度越高。据图可知,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科考站中,纬度最高的是距离南极点最近的昆仑站,长城站、秦岭站、中山站纬度均低于昆仑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据所学知识可知,12月到2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较高,此时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白昼时间长,方便修建,D正确,B错误;南极地区气候干燥,A错误;正逢春节,寓意吉祥不是秦岭站选择在12月到2月份建设的原因,C错误。故选D。
3.据材料可知,秦岭站是我国在南极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常年科考站,填补了南极地区太平洋沿岸的观测空白,为科考提供长期观测和研究的平台,①③正确;秦岭站以“绿色、环保、节能”为建设理念,展示了对南极环保的重视,②正确;秦岭站是科考站,目的不是开发南极的矿产资源,④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②③对应的A正确,④所在的BCD错误。故选A。
近年来,智慧路灯逐渐出现在城市街头。该路灯灯杆通过信息感知和大数据交互技术,实现了智慧照明、智慧交通、信息发布等功能。当夜幕降临,路灯自动开启,天亮则自动关闭。图示意某城市智慧路灯。完成下面小题。
4.在灯杆交互式触屏上进行道路搜索,使用的是( )
A.电子地图 B.遥感影像 C.纸质交通图 D.等高线地图
5.每年进入冬季前,我国很多城市都会将市内的路灯启闭时间提前和延后半小时,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
A.提倡节能环保 B.丰富城市夜市生活
C.减轻交通压力 D.适应昼夜长短变化
4.A 5.D
【解析】4.在路灯杆交互式触屏上进行道路搜索,使用到的是电子地图,可以查询各种交通信息,故A正确;遥感影像主要用于大面积的地理监测、环境监测等方面,故B错误;纸质交通图无法实现交互式触屏操作,故C错误;等高线地图主要用于表示地形起伏,故D错误。故选A。
5.由于冬季我国的白昼变短,黑夜变长,日出延后,日落提前,所以,我国很多城市都会将市内路灯的开启时间和关闭时间分别提前和延后半小时至一小时。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夜变长,适应昼夜长短变化,故D正确;提前开启延后关闭不会节约能源,故A错误;路灯启闭时间的调整与丰富城市夜市生活没有直接关系。路灯的主要功能是在夜间提供照明,故B错误;路灯启闭时间的调整对交通压力没有直接的影响。交通压力主要与道路设施、车辆数量、交通管理等因素有关,故C错误。故选D。
全球变暖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完成下面小题。
6.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
B.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
C.大量人工造林
D.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
7.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应对全球变暖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B.多使用一次性木筷,既方便又卫生
C.超市购物使用环保购物袋 D.上学步行或乘坐公交车
8.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人类应当( )
①开发利用清洁能源②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③提高地震监测预警技术水平④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D 7.B 8.B
【解析】6.人类活动会对气候产生影响,主要表现: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地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AC错误。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会污染土壤,对气候影响小,B错误。近几十年来,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导致全球变暖,D正确。综上所述,ABC错误,故选D。
7.节能减排,绿色出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随手关灯,节约用电;超市购物使用环保购物袋;上学步行或乘坐公交车,均能节能减排,ACD不符合题意。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是对森林资源(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破坏,是错误的做法,B符合题意。故选B。
8.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人类应当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①②④措施均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提高地震监测预警技术水平与气候无关,③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2023年1月,尼日利亚第一大城市拉各斯开通了首条电气化轻轨。拉各斯轻轨由中企承建,车体采用不锈钢材质,车辆空调系统、车载通信及信号接口等进行了优化设计,以适应当地气候环境。下图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电气化轻轨的特点是( )
A.绿色节能环保 B.建设成本低廉 C.维修成本较低 D.工程难度较小
10.拉各斯轻轨车体的优化设计,主要是考虑当地( )
A.地势崎岖 B.高温多雨 C.资金雄厚 D.人才众多
11.拉各斯轻轨的开通,对当地的意义是( )
①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②延长居民通勤时间 ③改善居民出行体验 ④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A 10.B 11.D
【解析】9.电气化轻轨的特点是绿色节能环保,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电气化轻轨的建设成本并不低廉,维修成本也较高,且由于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工程难度也相对较大,所以选项BCD是错误的。故选A。
10.拉各斯轻轨车体的优化设计,主要是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尼日利亚属于热带气候,高温多雨,这对轻轨车体的材质和设计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车体采用不锈钢材质,可以防止腐蚀,而车辆空调系统、车载通信及信号接口等的优化设计,也是为了适应这种高温多雨的气候环境,故选B。
11.拉各斯轻轨的开通,对当地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因此选项①是正确的。轻轨的开通可以缩短居民的通勤时间,而不是延长,所以选项②是错误的。轻轨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可以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出行方式,从而改善居民的出行体验,因此选项③是正确的。轻轨的开通还可以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选项④也是正确的,故选D。
1.【探究发现】
探究名称:发现气候
探究资料:
资料一: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要素。由于世界各地所处位置不同,地表形态也千差万别,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气候对生物的分布及人们生产、生活影响显著。
资料二:咖啡树一般适合生长在平均气温16℃~25℃,年降水量达到1600mm~2000mm,海拔500米~2000米排水良好的山地地区。
资料三:全球气候变暖主要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密切相关。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做出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资料四: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咖啡豆主要产地分布示意图。
探究思考:
(1)读A、B两地气候资料图,说出两地气候类型的名称,并指出两地降水的季节差异。
(2)结合资料二,从各月平均气温及年降水量两方面指出雅加达符合咖啡树生长的水热条件。
(3)C地是骆驼的故乡,指出这里与东北虎所在的D地相比,降水量更多,植物更为茂密的地区;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4)实现“碳中和”需要政府、企业和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请写出一条在节能减排方面你能采取的实际行动。
1.(1)A地: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地中海气候。降水:A地全年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B地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
(2)各月平均气温在25℃左右;年降水量2000mm以上。
(3)D地;影响因素:海陆位置。
(4)骑行共享单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在家随手关灯等。
【分析】本题以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咖啡豆主要产地分布示意图为背景,涉及世界气温和降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碳中和的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详解】(1)A地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从气候资料图判断,其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冬温夏凉,全年各月降水均匀,符合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B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其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符合地中海气候特点。两地降水季节差异:A地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全年湿润,各月降水均匀,B地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降水集中在冬季。
(2)雅加达各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大部分月份在25℃左右,处于咖啡树适合生长的平均气温16℃ - 25℃范围内。从图中或相关资料可知雅加达年降水量超过2000mm,满足咖啡树生长所需的1600mm - 2000mm的降水量条件。
(3)D地(东北虎所在地区)降水量更多,植物更为茂密,C地是骆驼的故乡,一般位于干旱地区,降水稀少。D地是东北虎所在的温带季风气候区,距海较近,降水较丰富;C地深居内陆,降水少,可知导致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4)在节能减排方面可以采取的实际行动:出行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车、地铁等,骑行共享单车,减少私家车使用,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在家随手关灯,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学习目标
核心巩固
素养提升
自我超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