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试题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佳节 历吏 B.保存 优导 C.半岛 独自 D.喝洒 创举
2.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好像瘦了很多。(比喻)
B.一朵朵玫瑰花好像一个个美丽的小姑娘。(拟人)
C.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比喻)
D.天上的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夸张)
3.下列加点的关联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
B.赵州桥因为坚固,所以美观。
C.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的纸既轻便又好用。
D.沙县小吃不仅在福建随处可见,而且已经风靡全国。
4.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创造文明 精美的图案 B.改进技术 柔软的性格
C.节省原料 荒凉的废墟 D.遵循规律 淡雅的花蕾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我国的造纸术首先第一个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
B.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清明节、劳动节、中秋节。
C.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D.校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
二、填空题
6.先补充词语,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①学( )五( ) ②( )闻名 ③( )遥望
④双龙( ) ⑤名( )中( ) ⑥( )楚楚
(1) ,是指两条龙戏耍(或抢夺)一颗火珠的样子。
(2)古时候用 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
三、修改病句
7.修改病句。
(1)红星化工厂大量的生产出了优质产品。
(2)我家的小金鱼有宝石般的眼睛,闪闪亮亮的一对。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赵州桥(节选)
①赵州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②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③赵州桥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8.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回首遥望:
(2)双龙戏珠:
9.读第②段第1句话,我知道了第①段主要写了赵州桥的 ,第②段主要写了赵州桥的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10.下列哪两个方面最能体现赵州桥的设计是一个创举。( )
A.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
B.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C.桥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D.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11.赵州桥这种被称为“创举”的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 ;二是 。
12.选文第②段介绍了赵州桥栏板图案的样子,请你也展开想象,写一写栏板上还会有怎样的图案。
阅读
_______的植物
①植物世界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世界。
②这些植物,有的生活在高山上,有的生活在平原上,有的生活在江河湖海里……高大的植物,大得让你看不清它的全貌。杏仁桉树,就有一百几十米高;有一种榕树,树冠可以覆盖十五亩土地,树荫下可以容纳万人乘凉。微小的植物,小得让你用肉眼看不见。有些植物的寿命很长,北美洲有一种名叫“世界爷”的巨杉,能活几千年。有些植物的寿命又极短,几十分钟就会死亡。
③植物的生长速度也不一样。有的很快,如山间竹笋,一场春雨过后,一天就能蹿几尺高。热带有一种芭蕉,要是你在树下待半天,树叶眼看着就把你遮盖起来了,真像俗语说的那样“随风见长”。有的植物长得又很慢,如沙漠地带的一些植物,几年也看不出长高了多少。
④植物世界还是一个奇趣无比的世界。
⑤你也许以为花都是白天开放的吧?不是。昙花、待宵草的花,都在夜晚才露出它们美丽的笑脸。你也许以为植物都是不能运动的吧?不是。有些植物不但能够运动,而日还会“跳舞”呢。在印度、斯里兰卡有一种电信草,它的每片大叶子旁边长着两片小叶。这两片小叶就像贪玩的孩子,白天一刻不停地在“跳舞”,夜晚才会安静下来……
13.语段③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把它抄写在横线上。
14.语段③中的“随风见长”是形容
15.读②-③段,短文从哪方面写出了“植物世界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世界”?
16.下面词语中,最适合补全在题目横线上的是( )
A.形形色色 B.奇趣无比 C.庞大复杂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三年(4)班的假日小队利用课余时间探索了许多与桥相关的知识,以下是他们收集的材料:
【材料一】福建江东桥,位于漳州市龙文区九龙江北溪下游,曾用名虎酒桥、江东古桥、通济桥,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江东桥原为浮桥,南宋嘉云七年(1214年)建造石墩木梁桥,后改铺石梁。江东桥的石梁每条长22米至23米,宽1.15米至1.5米,厚1.3米至1.6米,重达近200吨。建桥石梁是如何开采、搬运、铺设的,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材料二】廊桥在中国已经有约2000年的历史,全国仅有110多座木廊桥,其中福建境内有80多座。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清明上河图》中那座优美独特的“汴水虹桥”的建造技术已经失传。但谁会想到,在福建寿宁的崇山峻岭中,竟还深藏着那么多令人叫绝的“虹桥”——寿宁木拱廊桥。鸾(luán)峰桥是寿宁19座贯木拱廊桥中最为壮观的一座,桥呈南北走向,桥长47.6米,桥面宽4.9米,37.6米,比我国现存最大跨度的古代石拱桥赵州桥还要多0.7米,是世界已知单拱跨度最大的贯木拱廊桥,堪称中国古代第一拱桥。
17.对材料一中画“___”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体现了桥梁建造者的智慧 B.表明建江东桥非常不容易
C.体现了桥梁建造者力大无穷 D.表明能建成江东桥非常不可思议
18.下列对鸾峰桥特点的概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鸾峰桥位于福建寿宁。 B.《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就是鸾峰桥。
C.鸾峰桥的单拱跨度比赵州桥大。 D.鸾峰桥是寿宁19座贯木拱廊桥中最壮观的。
1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东桥最早全部由石头砌成。
B.鸾峰桥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
C.江东桥和寿宁木拱廊桥都可以被我们重新建造出来。
D.廊桥在中国已有约2000年的历史,全国绝大多数廊桥位于福建省。
20.请帮助假日小队的同学完成这张“桥的名片”,可以选择材料中的桥来填写,也可以选择你熟悉的桥
桥的名片 名称: 位置: 特点概括: 特点介绍:
五、书面表达
21.交流会结束后,老师布置了一篇关于传统节日的习作。请你根据下面的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节日,记录一下那天发生的事或者那天的习俗活动。
题目:记忆深刻的___________节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语句通顺,流露出真情实感;③字数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1.C
本题考查对错别字的辨析。
A.有误。历吏——历史。
B.有误。优导——优异。
D.有误。喝洒——喝酒。
2.C
本题是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把握。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他好像瘦了很多。”句子是陈述句,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法错误。
B.“一朵朵玫瑰花好像一个个美丽的小姑娘。”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玫瑰比作小姑娘。说法错误。
C.“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蒲公英的花比作我们的手掌。说法正确。
D.“天上的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星星拟人化。不是运用夸张手法。说法错误。
3.B
本题考查的是关联词语的辨析,根据选项中前后句的关系,辨析关联词语的使用。在本题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B项。前后两句话是并列关系,应该用不仅而且。
4.B
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B.“柔软的性格”搭配有误。“柔软”通常形容物体的质地(如“柔软的布料”),而形容人的性格时,常用“温柔”“温和”等词语。
故选B。
5.D
本题考查学生的病句辨析能力。
A选项中的“首先”和“第一个”重复啰嗦了,去掉其中一个,结果为: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
B选项中的劳动节不是传统节日,去掉传统节日,结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清明节、中秋节。
C选项中的主语不对,去掉“的发明”,结果为: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6. 富 车 世界 回首 戏珠 扬 外 清清 双龙戏珠 学富五车
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和选词填空。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识渊博。
世界闻名:事物具有广泛的知名度(闻名天下)。
回首遥望:回头远远地看着。
双龙戏珠: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名扬中外:很有名气,名字传遍了世界。
清清楚楚:形容非常清楚明白。
(1)综上词语解释,我们可知“双龙戏珠”是指两条龙戏耍(或抢夺)一颗火珠的样子。
(2)综上词语解释,此处应选“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
7. 红星化工厂生产出了大量的优质产品。 我家的小金鱼有一对宝石般的眼睛,闪闪亮亮的。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1)仔细观察病句,病因是语序颠倒。“生产出了”是动词,“优质产品”是名词,形容词无法修饰动词,可以修饰名词。所以“大量”应该放在“生产出了”之后“优质产品”之前,“生产出了”与“大量的”对调即可。示例:红星化工厂生产出了大量的优质产品。
(2)仔细观察病句,病因是语序颠倒。句子中的“一对”修饰的是“宝石般的眼睛”,但它的位置放在了句子的末尾,导致修饰关系不清晰。 将“一对”移动到“宝石般的眼睛”之前,使修饰关系更加明确。示例:我家的小金鱼有一对宝石般的眼睛,闪闪亮亮的。
8. 文中指飞龙的头转过来,眼睛望着远方。 文中指雕刻图案中的两条龙围绕着一颗珠子嬉戏的场景。 9. 坚固 美观 承上启下 10.B 11. 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 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2.有的刻着背靠背的小龙;有的刻着首尾相连的大龙;还有的刻着在云朵中飞舞的龙。
这篇阅读文章以赵州桥为主题,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详细介绍了赵州桥的结构、设计特点及其艺术价值。文章首先从桥的长度、宽度和结构入手,突出其独特的设计——拱形大桥洞和小桥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接着,文章通过描述桥栏上的精美雕刻,展现了赵州桥的美观与艺术性。最后,文章总结赵州桥的历史意义,强调其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整体结构清晰,内容详实,既传达了科学知识,又展现了艺术美感,是一篇兼具教育与审美价值的优秀文本。
8.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回首,指的是回头。遥,指遥远。结合第②段中“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可知,句中“回首遥望”在文中用来形容雕刻在栏板上的飞龙姿态,指飞龙的头转过来,眼睛望着远方,展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和威严的气势。
(2)双龙,指两条龙。戏,指嬉戏,戏耍。结合第②段中“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可知,句中“双龙戏珠”描绘的是雕刻图案中的两条龙围绕着一颗珠子嬉戏的场景,寓意吉祥、喜庆。
9.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第②自然段“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可知,第①段主要写了赵州桥的坚固性,详细介绍了它的结构和设计上的巧妙之处,展现了它在抗水灾和承重方面的卓越性能。而第②段则主要写了赵州桥的美观性,通过描述桥面两侧石栏上精美的雕刻图案,展现了它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这句话“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它既对第①段关于赵州桥坚固性的描述进行了总结,又引出了第②段对赵州桥美观性的介绍,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逻辑更加清晰。
10.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从第①自然段“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可知,“这种设计”是指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和“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可知,大桥洞顶上的小桥洞使得赵州桥在发大水时,河水可以从大桥洞和四个小桥洞同时流过,大大增强了桥的泄洪能力,并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从而保证了桥的稳定性。桥下无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同时使得整个桥体看起来更加轻盈和美观。因此,“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最能体现赵州桥的设计是一个创举。
故选B。
1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第①自然段“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可知,赵州桥这种被称为“创举”的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二是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2.本题考查扩展写话。
结合文段句式想象合理即可。
示例: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龙头呈V字形,嘴里吐出美丽水花的龙;有的刻着两条龙尾缠绕,两头相对含花的龙;还有的刻着体态矫健,龙爪雄劲,似奔腾在云雾波涛之中奔腾的龙。
13.植物的生长速度也不一样。 14.芭蕉的生长速度快。 15.大小 寿命 生长速度 16.A
这篇阅读文章通过对植物世界的多样性和奇特性进行描述,展现了植物世界的庞大与复杂。文章从植物的生存环境、体型大小、寿命长短、生长速度以及奇特行为等多个角度,全面描绘了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语言生动形象,通过具体的例子如杏仁桉树、电信草等,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整体结构清晰,段落之间逻辑紧密,逐步深入,使读者对植物世界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文章不仅具有科普价值,还激发了读者对自然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
13.本题考查关键词语句子查找。
仔细阅读文章第③自然段,通过具体例子来展开说明:
山间竹笋 :“一场春雨过后,一天就能蹿几尺高”,形象地展示了其快速生长的特点;热带芭蕉 :“在树下待半天,树叶眼看着就把人遮盖起来了”,用“随风见长”的俗语来形容其迅速生长的特性;说明了有些植物的生长速度快。
沙漠地带的一些植物 :“沙漠地带的一些植物,几年也看不出长高了多少”,突出了这些植物生长缓慢的特点。说明了有些植物的生长速度慢。
通过这些具体的例子,文章生动地展示了植物生长速度的多样性,由此可以判断第③自然段是围绕“植物的生长速度也不一样”这句话来写的。这句话作为段落的主题句,概括了本段的主要内容,即不同植物的生长速度存在显著差异。
14.本题考查词语解释及文章内容理解。
“随风见长”的含义 :“随风见长”是一个俗语,字面意思是“随着风就能看到生长”,用来形容植物生长速度极快,几乎是肉眼可见的变化。
仔细阅读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热带有一种芭蕉,要是你在树下待半天,树叶眼看着就把你遮盖起来了,真像俗语说的那样‘随风见长’。”这句话通过具体的场景描述,展现了热带芭蕉的树叶在短时间内迅速生长的特点。在文中,它被用来比喻热带芭蕉的树叶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展,以至于在树下待半天就能被树叶遮盖。联系上下文,第③自然段的主题是“植物的生长速度也不一样”,作者通过“山间竹笋”和“热带芭蕉”的例子来说明植物生长速度的快速,而“随风见长”正是对热带芭蕉快速生长的生动比喻,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主题。综上所述,“随风见长”在文中是形容 热带芭蕉的树叶生长速度极快 ,形象地展现了植物世界的多样性。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概括及写作线索。
第②段开头:“有的生活在高山上,有的生活在平原上,有的生活在江河湖海里……”说明植物分布范围极广,能适应高山、平原、水域等完全不同的生存环境。这种环境多样性体现了植物种类的庞大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可以概括为“生长环境不同”;
第②段:“高大的植物,大得让你看不清它的全貌……微小的植物,小得让你用肉眼看不见。”同时,举出例 子,杏仁桉树(一百几十米高)、榕树(树冠覆盖十五亩土地,容纳万人乘凉);部分植物用肉眼难以观察。从“巨型”到“微观”的极端体型差异,展现了植物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可以概括为“体型大小不同”;
第②段:“有些植物的寿命很长……有些植物的寿命又极短,几十分钟就会死亡。”同时,举出例 子,北美洲“世界爷”巨杉(能活几千年);某些植物“几十分钟就会死亡”。寿命从几千年到几十分钟的极端差异,反映了植物生命周期的复杂性,以及它们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可以概括为“寿命长短不同”;
第③段:“植物的生长速度也不一样。”同时,举出例 子,山间竹笋(一天就能蹿几尺高)、热带芭蕉(树叶“随风见长”);沙漠植物(几年也看不出长高了多少)。生长速度的显著差异,体现了植物生理机制的多样性和对环境资源的竞争策略。可以概括为“生长进展速度不同”。
第②-③段通过对比植物的 生存环境、体型大小、寿命长短、生长进展速度 四个维度,以具体数据和极端案例,充分说明了植物种类的庞大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这些差异不仅展现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凸显了植物世界的“庞大”与“复杂”,呼应了第①段的核心观点。
16.本题考查题目拟写及含义。
A.形形色色:文章从 生存环境、体型大小、寿命长短、生长进展速度 、开花习性、运动能力 等多方面,展现了植物种类的极端多样性和差异性。例如:第②段提到植物生活在高山、平原、水域等不同环境,体型从“一百几十米高的杏仁桉树”到“肉眼不可见的微小植物”,寿命从“活几千年的巨杉”到“几十分钟死亡的短命植物”;第③段对比植物生长速度的差异(如山间竹笋“一天蹿几尺高”与沙漠植物“几年看不出长高”);第⑤段描述植物的“奇趣”特性,如夜晚开花的昙花、会“跳舞”的电信草。“形形色色”意为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能够全面概括文中植物在 形态、习性、生存策略 等方面的丰富差异,与全文内容高度契合。可以作为文题。
B.奇趣无比:第④段提到“植物世界还是一个奇趣无比的世界”,第⑤段通过 夜晚开花 和 会“跳舞”的植物 等例子,重点描写植物的奇特趣味。“奇趣无比”仅能体现第④-⑤段的内容,无法涵盖前文关于植物 体型、寿命、生长速度 等多样性的核心描述(第②-③段)。因此,它仅代表文章的一个侧面,无法全面概括标题。不可以作为文题。
C.庞大复杂:第①段开篇点明“植物世界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世界”,后文通过 数量庞大 (覆盖多种环境)和 结构复杂 (寿命、生长速度等差异)来支撑这一观点。“庞大复杂”更侧重于植物世界的宏观特征(如数量多、系统复杂),但未能突出文中③-⑤段对植物 具体形态和习性差异 的生动描写(如“随风见长”“跳舞的叶子”)。此外,“庞大复杂”作为标题略显抽象,不如“形形色色”直观贴切。不可以作为文题。
故选A。
17.C 18.B 19.D 20. 赵州桥(或安济桥) 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南的洨河之上 世界现存最古老、跨度最大的单孔敞肩石拱桥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卓越建筑技艺的石拱桥。它横跨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南的洨河之上,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瑰宝。赵州桥的最大特点是其独特的单孔敞肩设计,这种设计不仅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还增强了桥梁的稳固性和美观性。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这个句子描述的是江东桥石梁的巨大重量和尺寸,以及建桥石梁开采、搬运、铺设的复杂性和难度,它并没有直接体现桥梁建造者的力大无穷,而是强调了他们的智慧和建造工程的艰巨性。
故选C。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从材料二“ 人们一直认为《清明上河图》中那座优美独特的“汴水虹桥”的建造技术已经失传。 但谁会想到,在福建寿宁的崇山峻岭中,竟还深藏着那么多令人叫绝的“虹桥”——寿宁木拱廊桥。”中可知,文章中提到的是《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的建造技术被认为已经失传,但在福建寿宁还保存着类似的木拱廊桥,并未说明《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就是鸾峰桥。
故选B。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从材料一“江东桥原为浮桥,南宋嘉云七年(1214年)建造石墩木梁桥,后改铺石梁。”可知,因为江东桥最初是浮桥,后来才改为石墩木梁桥。
B.从材料一“福建江东桥,位于漳州市龙文区九龙江北溪下游,曾用名虎酒桥、江东古桥、通济桥,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可知,江东桥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而不是鸾峰桥。
C.从材料一中“ 建桥石梁是如何开采、搬运、铺设的,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可知,江东桥的建造技术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无法重新建造。
D.从材料二“廊桥在中国已经有约2000年的历史,全国仅有110多座木廊桥,其中福建境内有80多座。”可知,文中说全国仅有110多座木廊桥,其中福建境内就有80多座,能够说明全国绝大多数廊桥位于福建省。
故选D。
20.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如:名称:江东桥
位置:漳州市龙文区九龙江北溪下游
特点概括:古代石梁桥,工程浩大,历史悠久
特点介绍:江东桥,又称虎酒桥、江东古桥、通济桥,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它始建于南宋嘉云七年(1214年),最初为浮桥,后改为石墩木梁桥,并最终铺设了石梁。这些石梁巨大而沉重,每条长22米至23米,宽1.15米至1.5米,厚1.3米至1.6米,重达近200吨。建桥石梁的开采、搬运、铺设过程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充分展示了古代桥梁建造者的智慧和工程技术的卓越。江东桥不仅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
21.例文:
记忆深刻的端午节
“绿衣白肉藏珍珠,香甜软糯人人爱”。端午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包粽子。
每年端午节,姥姥都会包许多粽子,今年我决定和姥姥一起包粽子。姥姥前一天就把粽叶和糯米泡好了。
第二天,我开始“大展身手”,我先学着姥姥把泡好的粽叶放在手里,把粽叶的一头折成一个“漏斗”形状,然后从水里捞出糯米开始装入“漏斗”,先装一半,再放上几颗红枣、豆子、葡萄干等,接着在上面盖上一些糯米把“漏斗”装满,随后再缠裹几下,将粽子包得严实无缝,最后用细绳把粽子缠几下打上结,一个牛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看着手上的粽子,感觉心里甜滋滋的。不一会儿,我和姥姥就包了许多粽子,一个个小粽子像一串吊起的风铃,可爱极了。包好后,我们把粽子送给亲戚和邻居,和大家一起分享端午节的快乐。
这次端午节让我感受到了自己动手的快乐以及与家人相处的温暖,这些美好的记忆会永远珍藏在我心中。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要求以“记忆深刻的___________节”为题习作。要求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完成一篇习作。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你最喜欢哪一个?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写一写,要反映出节日的习俗特点。想想自己喜欢什么节日或哪个节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选择你最想表达的去写。写作时切忌平铺直叙,记流水帐。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开头:开篇点题,引出你喜欢的传统节日。
过程:把过节过程或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写清楚,即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同时要写出特定节日的特点或风俗习惯。
结尾:最后写自己的感受与收获,抒发感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