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8张PPT。导入新课鸡守信不失时,能催人奋进,故古人以“闻鸡”而激励自己,有“闻鸡起舞”“枕戈待旦”之说,讲的就是东晋范阳祖逖。祖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战火连天的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入侵中原、晋王朝的半壁江山丧失,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而祖逖是怎样做的呢????祖 逖 司马光《资治通鉴》1、掌握重点字句,积累相关成语。?
2、诵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大意。
4、?教育学生胸怀大志,自学锻炼自己的意志,时刻准备报效祖国。重点:
?诵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
诵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的通史。
编年体: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按年、月、日顺序编排史实。如《春秋》
北宋司马光主编。编年体通史。原名为《通志》,方便皇帝遍览古籍。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遂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贯穿1362年史事。取材广泛,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亦有经济、文化。司马光编写此书的意图是:“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资治通鉴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北宋宝元年间进士(20岁),仁宗末任天章阁待制,立志编撰《通志》以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公元1070年,司马光反对王安石行新政而遭贬谪,次年退居洛阳继续编撰《通鉴》。宋哲宗时主持国政,任宰相,不久病逝,死后追赠太师,追封温国公,谥文正。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成语学习与运用:1、闻鸡起舞:后用来比喻志士及时奋发。2、自相鱼肉:比喻内部自相吞并残杀。3、望风响应:风,消息。听到消息起来响应做。
4、击楫中流:比喻收复失地,振兴事业的决心。阅读第二段段中祖逖的表现与谁的行为形成对比?
祖逖慷慨陈词,请求统军北伐,得到的却只有千人的军饷,连铠甲兵器都没有。胸怀收复中原大志的祖逖,与“素无北伐之志”的司马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祖逖北伐的有利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纠合骁健;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郡国豪杰,望风响应。阅读第三段找出文中最能表现祖逖收复中原的决心的语言描写。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文中哪个典故比喻收复失地的决心?
中流击楫
阅读全文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祖逖北伐”,但开篇却写的是“少有大志”“闻鸡起舞”,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写“少有大志”“闻鸡起舞”是为后文做铺垫,它表明祖逖在晋朝暂时安定的时候,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和意志与少年时代立下志向是有关系的。
及渡江,司马睿让祖逖做军咨祭酒,这是军事顾问一类的官,但祖逖却“纠合骁健”,向司马睿直言要收复中原,面对祖逖义正词严的请求,司马睿是怎么做的?
他的这种做法和他的那种心态是吻合的?(原文)
面对司马睿的这种做法,祖逖采取了什么行动?司马睿给他名号,但不提供铠甲,兵器和人马,让他自行招募。
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他的这种做法与他的“素无北伐之志”的心理是吻合的。面对司马睿的这种做法,祖逖率领自己的部下渡江,而且在江中击桨发誓,要收复失地。
史实补充:
建兴元年(313年),祖逖率部曲百家渡江,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祖逖采取灵活策略,收复了大量失地,使黄河以南尽为晋土。
当祖逖练兵积谷,为进取河北做准备时,晋元帝司马睿担心祖逖的发展对他不利,故任戴若思为征西将军,都督北方六州军事,节制祖逖。
祖逖眼看北伐无成,忧愤成疾,死于军中,年仅55岁。
祖逖死后,东晋内部连续发生内乱,朝廷忙于平乱,晋军被迫退到淮南,祖逖北伐的成果也化为乌有。可怜祖逖报国心! 刘琨被祖逖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决心献身于祖国。一次他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在国家危难时刻,我经常‘枕戈待旦’(枕着兵器睡觉一直到天明),立志报国,常担心落在祖逖后边!……”枕戈待旦 祖逖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虽然因得不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忧愤而死,但他却不失为有胆有识的一代名将。那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体现他的胆识呢?大胆直言、力主北伐得不到支持,却矢志不渝,倾尽家资招兵买马言行有胆有识人物形象 我心中祖逖是这样的一个人:从言行中见人物的精神风貌
1、 中夜闻鸡起舞
少有大志
2、宗室自相鱼肉;戎狄乘隙,毒流中土;民遭残贼;恢复中原
忧国忧民
3、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主动请缨;分析沦陷区人民“自奋”心理;在不被重用的情况下仍然倾尽家资招募兵士,进行北伐。
有胆有识,身体力行语言表述:三句话
祖逖少有大志,闻鸡起舞;具有忧国忧民的品格,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的精神。是有胆有识的民族英雄 。给人思考19祖逖为什么能成就一番功业?自身原因:
“初,范阳祖逖,少有志”
可以看出他素怀大志。 自身原因:
从“中夜闻鸡鸣……因起舞”可以看出,祖逖能自觉地刻苦磨练自己。
自身原因:
从“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也可以看出祖逖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结合下文的事态发展,还可看出他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自身原因:
从祖逖大胆进言,司马睿并不真正重用他,而他依然“纠合骁健”、“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可以看出祖逖精忠报国,矢志不移。
历史原因:
从“晋室之乱……望风响应者矣”可以看出祖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说明时世造就英雄。
《祖逖》能给人们什么启示? (不超过60字)写一写总结全文----启示: 本文写祖逖少有大志,闻鸡起舞,后北伐收复失地的故事。启发人们应当像祖逖一样,从小立下大志,及时发奋,自觉培养、磨练坚强的意志,练好本领,报效国家。“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的由于比喻残杀、残害 “晋朝内乱,由于皇族争夺权力,自相残杀,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明朝政治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宋朝诗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爱国名言概括各段大意1、写祖逖少有大志,闻鸡起舞
2、劝说司马睿进行北伐。
3、率家乡众人渡江,击楫中流,进行北伐,发誓收复失地。
给每段起个小标题:闻鸡起舞
请缨北伐
中流击楫 读准句读a.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
b.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质疑与交流 : 文中你有哪些词句不会解释,与同学交流一下。 下面带着你的疑问一起疏通文意。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
俱 为司州主簿。?年轻一起做 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回想红色字音,解释蓝色词,翻译句子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 :“此 非 恶声 也 !” 因起舞。睡觉半夜踢、蹬这于是不吉祥的声音 两个人在同一个寝室睡觉,半夜听到鸡叫,(祖逖)蹬醒刘琨,说: “这不是不吉祥的声音。”于是(二人)起床舞剑。醒2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 骁健, 言 于睿曰 :“ 等到“以之为”,派(他)做居住集合,
聚集骁勇强健
(的壮士)说对等到渡江(之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遂 使 戎狄 乘隙,毒 流 中土。今 遗民 既 遭 残贼, 人 思 自奋,于是乘机进犯现在已经残害、伤害想着奋起反抗就使戎狄之人(匈奴等外族)乘机进犯,毒害遍及中原。 如今沦陷区的人民已经遭到残害,人人都想着奋发杀敌。遍及中原大王 诚 能命 将 出师,使 如逖者 统
之 以 复中原,假如将领让像我这样的人代词,
指军队来大王如果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征,让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收复中原,收复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 素 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
豫州刺史,英雄豪杰向来,一向司马睿向来没有北伐的志向,就让祖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全国各地的豪杰,一定会有听到消息就起来响应的人!”“以之为”,派(他)做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供给军饷铠甲、兵器征召募集供给一千人的军饷,布三千匹,不供给铠甲、兵器,让祖逖自己招募士兵。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 :率领敲打船桨发誓祖逖带领自己的部属共一百多户人家渡江,船到江心,(祖逖)拍击着船桨发誓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 复 济者,有如大江!”肃清再渡 “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的敌人再渡江回来,就像这大江的水,一去不回头!”遂屯淮阴, 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
而后进。然后修筑起冶铁炉铸造兵器驻防,驻守于是在淮阴驻扎下来,修筑起冶铁炉铸造兵器,招募到两千多人,然后(向北)前进。 范阳祖逖, 少有大
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
,曰:“此非恶声也!”因起
舞。年少,年轻一起做,担任卧室,寝室半夜用脚踢、蹬这不祥的声音于是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
居京口,纠合骁健, 言于
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
自相鱼肉, 遂 使戎狄乘隙,
毒流中土,今遗民 既遭残贼
,人思自奋,居住集合说对 由于比喻残杀、残害于是、就让如今,现在已经残害、伤害想着等到“让…做”,让他担任骁勇强健的人大王诚能命 将出师,使 如逖者统
之 以复中原,郡国豪杰,
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
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
,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如果 将领派像我这样的人代指军队来英雄豪杰向来的让供给军饷任命担任逖将其 部曲百余家
渡江,中流击楫 而誓曰:“祖
逖不能清中原而 复 济者,有如
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
,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率领敲打 船桨发誓肃清,清除再渡过江河驻军然后军队 祖逖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虽然因得不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忧愤而死,但他却不失为有胆有识的一代名将。那么课文那些地方可以体现他的胆识来呢?大胆直言、力主北伐得不到支持,却矢志不渝,倾尽家资招兵买马言行有胆有识总结全文: 本文讲述了祖逖年少时闻鸡起舞,后力举北伐收复失地的故事。从祖逖身上学习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