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积累歇后语,感受汉语的丰富多样。
语言运用:继续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思维能力:快速地查字典。
审美创造:了解儿歌的内容,分享阅读的收获。
课前解析
语文园地五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以字族文的形式呈现了6个形声字,让学生在了解形声字构字规律的同时,感受字族文的趣味,并要求学生认读9个会认字,会写2个字。“字词句运用”有三项内容:“选一选,填一填”,要求学生辨别形近字和同音字,能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出示三组按偏旁归类的形声字,在提示下归类,了解同一偏旁的形声字往往表示同一类内容;查字典练习,让学生继续巩固音序查字法。“日积月累”安排了三句歇后语,积累并感受传统语言形式的生动、有趣。“口语交际”以“一起做游戏”为主题,让学生学会邀请别人做游戏。“和大人一起读”选编的是经典童谣《孙悟空打妖怪》,通过阅读,结合插图,了解童谣内容,分享阅读的收获。
教学目标
1.通过“识字加油站”和查字典,发现识字方法。(重、难点)
2.通过“字词句运用”,了解形声字同一个偏旁往往表示同一类内容。
3.通过辨析同音字,了解同音字读音相同,但字形、字义都不同。(重、难点)
4.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5.会读、会背歇后语,激发主动积累的兴趣。
6.介绍一个游戏时,把游戏规则说清楚;能积极主动地邀请小伙伴一起做游戏。
7.了解儿歌的内容,分享阅读的收获,感受共读的乐趣。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1.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字族文,认识9个生字和食字旁、火字旁2个偏旁,会写2个字。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能辨析形近字或同音字,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选择使用。
3.正确朗读每一行生字,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汉字偏旁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并能适度拓展。
4.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一、学习“识字加油站”
教师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四篇识字课,今天我们来进行语文园地五的学习。
1.教师引导:请大家用多种形式朗读儿歌,圈一圈生字,重点读一读。
教师指名让学生朗读儿歌,正音识字。
出示课件,一起认一认:饭、饱、茶、泡、轻、穿、袍、鞭、炮。
教师指名让学生认读,相机正音,学生跟读词语。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相机指导。
教师提问:认识这些字,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请你观察“饭、饱、泡、袍、鞭、炮”6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形声字。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换偏旁”:我们之前学过“经过”的“经”,现在我们给它换一个偏旁,就变成了“轻”。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识字:“茶”与植物有关,所以是“艹”。
2.教师引导:再次读儿歌,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学生找出儿歌中由“包”字加偏旁组成的六个汉字。
教师继续引导:这六个汉字是由“包”加什么偏旁组成的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提问:这几个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预设:相同点是六个汉字中都有“包”字,读音与“包”相似;不同点是偏旁不同,意思也不一样。
教师引导:谁能结合儿歌说说这六个汉字的偏旁与汉字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预设:它们的偏旁和这个汉字的意思有关,比如“饱”,食字旁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和食物有关。
教师引导:“包”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不同的汉字,它们的读音与“包”字相似,不同的偏旁表示了汉字不同的意思。
教师引导: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包”的形声字 照样子,说一说。
预设:有草长花苞,有雨下冰雹。
教师引导:像“饱、泡、跑、抱、袍、炮”这样的汉字叫作形声字。
3.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小青蛙》,想想关于“青”的字族文。
4.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写写下面的两个生字吧!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饱、抱”。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评价。
二、学习“字词句运用”
1.选一选,填一填。
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形声字,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一些有趣的生字。
(1)教师引导:比较青山和清泉的图片,发现区别。
学生观察并思考。
教师提问:同学们,观察“青”和“清”这两个字,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青”表示颜色,“清”表示和水有关。
(2)课件出示选字填空。
远处有( )山,近处有( )泉。
教师指导学生用“青”和“清”填空,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把字词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理解运用,化枯燥为生动。
(3)课件出示选字填空。
放学了,大家( )学校门口和老师说( )见。
教师指导学生用“再”和“在”填空,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zài见”的“zài”是哪个“zài”,并说明理由。
教师讲解:“再”表示再一次;“在”表示方位,比如,在家、在场、在外面……课件出示选字填空。
预设学生用“再”和“在”填空,教师指名让学生完成练习。
(4)教师引导:我们学过的字里有很多音同义不同的字,我们要学会区分。再来看看这三个字,你能分清吗
预设学生完成填空,教师适时点评。
2.教师过渡:中国的汉字神奇、有趣,一个汉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很多新的汉字,那么,一个偏旁加上不同的汉字是不是也可以组成新的汉字呢
课件出示三组汉字。
(1)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吧!
预设:第一行的字都带有口字旁;第二行的字都带有提手旁;第三行的字都带有足字旁。
(2)教师提问:那么,每一行汉字在字义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学生自主表达。
教师小结:第一行口字旁的字大多和嘴有关;第二行提手旁的字大多和手部动作有关;第三行足字旁的字大多和脚部动作有关。
(3)教师过渡: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你们还知道哪些口字旁、提手旁、足字旁的汉字,它们的意思是不是与偏旁有这样的关系呢
学生交流汇报。
(4)教师拓展:目字旁也是和身体有关的偏旁,你想到了哪些目字旁的字
预设:眼、睛、盯、睁……
3.查字典。
教师提问:你能背出《汉语拼音字母表》吗
教师指名让学生背一背。
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把对应的大小写字母连一连。
教师引导:你还记得音序查字法口诀吗
音序查字要记牢,先把首个字母找,
字母下面找音节,看看它在第几页。
学生齐读,教师指名让学生说说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预设:第一步,找汉字音节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第二步,在字母栏下面找到相关音节,看看它在第几页;第三步,翻到字典正文的相关页码,依次寻找,就能找到这个汉字。
教师小结:查字典的步骤同学们清楚啦,让我们来练练兵,来个查字典大比拼吧!
教师引导:复习完字母表,今天我们就来用一用。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查“溪、解”等5个字,比一比,看谁先从字典里查到这几个字。
教师出示正确答案,学生对照。
1.会读、会背歇后语,激发主动积累的兴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孙悟空打妖怪》。
一、学习“日积月累”
教师过渡:学会了查字典,我们再来看几个有趣的句子吧!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歇后语。
2.学生朗读第一则歇后语。
出示课件,教师引导:这个短语中出现了什么事物
预设:芝麻和花朵。
教师引导:芝麻开的花一朵比一朵高,这则歇后语用来比喻越来越好。
3.学生再朗读第二则歇后语。
出示课件,教师引导:这个短语中出现了什么事物
预设:竹篮和水。
教师引导:用竹篮打水,是打不上来的,这则歇后语用来比喻白忙一场。
4.学生再朗读第三则歇后语。
出示课件,教师引导:这个短语中出现了什么事物
预设:吊桶和水。
教师引导:十五个吊桶打水用来比喻心情不安稳。
5.教师解释什么是歇后语。
歇后语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固定语句,前一部分多用比喻,像谜面,后一部分是本义,像谜底,日常生活中通常只说前半句,省略后半句。
6.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看课件完成练习。
7.拓展课外歇后语。
二、学习“和大人一起读”
教师导入:这节课,孙悟空带着他的朋友一起来了,我们去认识一下吧!
1.教师播放儿歌视频。
学生自读儿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儿歌中提到的人物。
预设: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3.教师引导学生填空,找规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前一个句子结尾的词是后一个句子开头的词。
教师引导:这种形式读起来非常有趣,请同学们再大声读一遍,边读边想一想,你们都知道关于《西游记》的哪些信息。
学生自由读,自主思考。
教师讲解《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4.教师提问:你知道这首儿歌改编的是《西游记》中的哪个故事吗
预设:《三打白骨精》。
5.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环节来读儿歌。
①这首儿歌里你喜欢哪些人物,不喜欢哪些人物 说说你的理由。
②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设计恰当的表情和动作,看谁表演得更形象。
③教师打节奏,学生一边读儿歌,一边用自己喜欢的表情和动作表演。
教师总结:原来儿歌这么有趣,你想不想邀请家长和你一起读呢 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完成共读卡上的小任务吧!
1.介绍一个游戏时,把游戏规则说清楚。
2.能积极主动地邀请小伙伴一起做游戏。
一、导入图片,揭示题目
教师导入:这节课,我们要来玩游戏,你想邀请你的好朋友玩什么游戏呢 (出示课件44)
教师出示一些游戏的图片。
学生自由交流游戏内容。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有趣的游戏不但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还能让我们交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做游戏吧!
二、交际指导
1.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观察课本插图,读一读人物对话,说一说交际要求。(出示课件48)
学生观察插图。
2.教师提问:文中两个同学在做什么
预设:穿粉色衣服的女生在邀请穿蓝色衣服的女生做游戏,穿蓝色衣服的女生不会玩,穿粉色衣服的女生要给她介绍。
3.教师提问:邀请别人做游戏时要怎么说 被人邀请时又要怎么说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我们在邀请别人时,态度要热情、大方;被邀请者要积极参与,遇到不懂的地方学会主动提问。
4.教师引导:邀请别人一起玩游戏,怎么向别人介绍游戏规则呢 看看课本中这个贴鼻子的游戏,你知道该怎么介绍吗 我们来看一个示例。
出示示例,提醒学生注意红色的字,按顺序把游戏过程介绍清楚。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适时点评。
教师总结注意事项:在介绍游戏规则时,可以用上“先……接着……最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在介绍规则时,可以一边说一边做动作,让听的人更容易明白。
设计意图:从课本“贴鼻子”的游戏入手,通过泡泡提示语,明确交际要求。
三、口语交际练习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内容并说一说。
(1)这是什么游戏
(2)游戏规则是什么
(3)你要怎么邀请小伙伴和你一起玩这个游戏
2.教师出示交际范例,请学生读一读,演一演。
3.课件出示演一演的要求。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评出最佳表演组。
设计意图:全员参与游戏,切实让每个同学都有练习表达的机会。
本次语文园地安排了五个版块的内容,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我首先导入谈话,娓娓道来,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课堂中,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比较简单的训练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既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适合低年级学生们的心理特点,让学生一目了然,浅显易懂,让学生愿意学,学得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的适当点拨,让学生轻轻松松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