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期中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期中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3-21 22:0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中实验题专题训练
1.小明实验组的同学研究植物茎的作用。他们向装有水的玻璃杯中滴入红色色素并搅拌均匀,然后将带叶片的芹菜放进玻璃杯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实验。
(1)小明实验组向水中滴入红色色素是为了( )。
A.为植物提供养料 B.让实验现象更明显 C.让植物更易存活
(2)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芹菜叶子变成了红色,这说明( )。
A.叶片已经生病了
B.杯中红色的水被输送到叶片了
C.叶子可能是不小心掉到红色的水里面才染成了红色
(3)我们将茎( )切开,可以观察到切面上有许多红点。
A.横向 B.纵向 C.横向、纵向都可以
(4)我们 (填“横向”或“纵向”)撕开芹菜的茎,观察到茎内有一些红色的细线,这说明芹菜茎是沿着( )运输水分的。
A.茎的外侧 B.茎的中心 C.内部的管道
(5)如果我们将实验中的“芹菜”换成“白玫瑰”,同样是插入红色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去观察会发现( )。
A.花瓣会变红 B.叶片会变红 C.花瓣和叶片都会变红
(6)本实验可以说明,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 )的作用。
A.运输水分和养料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2.在探究植物是如何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时,我们做了如下实验。
(1)把凤仙花的根放入装有红色水的瓶子里,水中加入植物油,用棉花塞住瓶口。在水面覆盖一层植物油是为了防止 ,用棉花塞住瓶口是为了 。
(2)一段时间后,瓶中的水 ,说明植物的根有 的作用。
(3)浸泡在红色水里的凤仙花的叶子颜色 。
(4)把凤仙花的茎横切、纵切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植物的茎有___________的作用。
3.小明定期测量凤仙花的“身高”,并绘制成折线统计图。请你认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统计表,我们发现凤仙花在出土后的高度变化规律是( )。
A.一直匀速生长 B.先长得快,再长得慢 C.先长得慢,再长得快
(2)根据小明的凤仙花生长图表,植株在第10周,开始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
A.发芽 B.开花 C.凋谢
(3)小明发现,凤仙花植株的叶片平展,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这是为了( )。
A.吸收更多的阳光 B.吸收更多水分 C.这样更美丽
(4)在本次种植活动中,小明的凤仙花偏矮小,植株营养不足生长缓慢。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这可能与植株光照不充分有关。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光照不充分为什么会导致植物营养不足?对此你有什么解决办法?
4.小明喜欢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也喜欢了解它们的不同特点和习性。最近,小明决定开始自己的“植物探索记”,他打算在自家的阳台种植各种各样的植物,并观察和记录。
他收集了一些种子,为了探索种子传播的秘密,他调查了种子的结构与特征。实验记录表如下:
植物种子 风扇吹动 水中沉浮 粘上毛巾 闻起来的味道
柑橘 不易飘动 沉 不易粘 有香味
蒲公英 易飘动 浮 易粘 无味
莲蓬 不易飘动 浮 不易粘 有香味
凤仙花 不易飘动 沉 不易粘 无味
(1)请根据小明记录的实验信息推测莲蓬种子的传播方式是 ( )。
A.弹力传播 B.动物传播 C.水力传播
(2)小明发现只观察凤仙花的种子不能直接判断其传播方式,你认为还可以怎么做? 。
(3)为了更好地认识柑橘种子,小明选取其中一颗种子进行了观察解剖,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构。其中可能会发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是( )。
A.子叶 B.胚 C.种皮
5.下图是小明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
(1)A、B两个装置中,塑料袋上水珠较少的是 ,原因是 。路边的树木在移栽前,都要去掉叶子是为了减少 作用。
(2)比较C、D两个装置, 实验装置更严谨?因为 。
(3)大树最好的移植时期是移植后根系马上进行生命活动期,同时地上的蒸腾作用又比较低,所以大树移植的最佳时期是( )
A.早春 B.立夏 C.立秋 D.入冬
6.本学期,小明从种子萌发到植物的生长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和记录,结合小明在研究过程中的发现,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这两粒凤仙花种子进行的对比实验,验证的是种子萌发是否需要 的实验,其中不同条件是: ,相同的条件有: 。
(2)通过一段时间观察种子发芽的情况。完全浸泡在水中的种子 ,一部分露出水面的种子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种子萌发需要 。
(3)多次对比实验过程中,有几次小明发现两烧杯中的种子都不发芽,可能的原因是 ,所以农民伯伯在选种时,要挑选 的种子。
(4)种子发芽长大后,小明发现凤仙花植株上的叶子是 生长,这样生长是为了 。
7.科学小组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组别 绿豆种子数 温度 实验环境 实验结果
1 50粒 4℃ 潮湿 0粒萌发
2 50粒 25℃ 干燥 0粒萌发
3 50粒 25℃ 完全浸没在水中 0粒萌发
4 50粒 25℃ 潮湿 48粒萌发
(1)第1组和第4组对比,说明 是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2)第2组和第4组对比,说明 是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3)第3组中种子都未萌发,是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需要的 。
(4)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种子萌发需要 、 和 等条件。
(5)下图是小组成员观察到的种子发芽的过程图,请你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把下列时间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 ) ( ) ( ) ( )
8.把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如图),观察试管中的水量变化。
(1)在水面上滴植物油的目的是( )。
A.植物生长需要
B.方便观察水量变化
C.防止试管里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
(2)用红色记号笔在试管外壁水面的位置画线,目的是( )。
A.试管美观 B.固定植物 C.方便观察水量的变化
(3)过一段时间后,试管里的水量( )。
A.不变 B.增加了 C.减少了
(4)这个实验说明根的作用是( )。
A.储藏水分 B.吸收水分 C.固定植物
9.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茎具有运输水分和矿物质的作用。
我们的假设:茎具有运输水分和矿物质的作用。
实验材料:一根活的芹菜(注意洗干净根)、滴管、小刀、水、大号实验杯,装有红色水的烧杯,植物油。
(1)实验过程:将芹菜放入实验杯里,倒入适量的红色水,用滴管往杯里滴入几滴油,这样可以防止水的( )。
实验结果:过一段时间后,将芹菜( )切开,观察它的横切面,发现芹菜的横切面上有( )。
实验结论:茎具有运输水分和矿物质的作用,说明我们的猜想是( )。
探究茎的作用。
实验材料:锥形瓶、凤仙花的茎、红色的水。
实验方法:(1)取一段凤仙花的( )和装有红色水的锥形瓶。
(2)将凤仙花靠着根部的( )放入锥形瓶中。
(3)浸泡一天后,将凤仙花的茎纵切开,观察茎的纵切面。
(4)再将凤仙花的茎横切开,观察茎的横切面。
实验现象:凤仙花的茎在红色水中浸泡一天后,不管是茎的纵切面还是横切面,凤仙花浸过红色水的茎会( )(填“变红”或“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茎具有( )的作用。
(2)拓展:在实验过程中,把凤仙花的茎浸在红色水中的作用是( )。
A.美观 B.便于观察 C.无任何意义
10.小科想研究植物茎和叶的作用,他带了两株凤仙花进行观察研究,他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1)小科看到凤仙花的叶交叉生长而且伸向四面八方,这主要是为了( )。
(2)随后他将凤仙花放入装有红色水的试管中,在水面上滴加了一层植物油,并用红笔在水面处做好标记。滴植物油的目的是( )。
A.防止空气进去 B.防止试管中水分蒸发,让实验更准确
(3)过了几天,他发现试管中的水位下降了,这说明了( )。
(4)小科把凤仙花的茎拿出来横切,会观察到( )现象,说明茎具有( )的作用。
(5)小科又想研究一下凤仙花的叶,他用一个黑色的袋子将一片凤仙花的叶子罩住,三天后,会发现
( ),说明此叶片无法吸收阳光。又选了一片较大的叶子进行研究,套上干燥的塑料袋,两小时后会发现塑料袋内有水珠,这说明叶片具有( )作用。
11.小亮对简单电路进行了改进,使之成为了一个电路检测装置,并用它检测了某电路暗箱内接触点之间的连接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
1-2 1-3 2-4 3-4
亮 √ √
不亮 √ √
(1)应把图中简单电路中的( )换成电路暗箱。
A.小灯泡 B.电源 C.开关
(2)由此可以判断,暗箱内的连接情况是( )。
A. B. C.
(3)检测电路暗箱的接线柱之间是通路还是断路,如果小灯泡发光说明是 ,小灯泡不发光说明是 。
12.在一个正确连接的简单电路里(如下图),灯泡却没有发光,亮亮想利用一个简易电路检测器查找出故障原因,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检测前,故障电路中的开关应处于 状态。(填“闭合”或“打开”)
(2)下列( )可以作为简易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电路的故障。
A. B. C.
(3)简易电路检测器通常有 ( ) 检测头。
A.1个 B.2个 C.3个
(4)亮亮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结果如下表:
被检测部分 电池 开关 小灯泡 导线a 导线b 导线c
电路检测器中的灯泡 亮 按下开关后会亮 不亮 亮 不亮 亮
下列关于电路故障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
A.开关坏了 B.导线b坏了 C.小灯泡坏了
13.电池暗箱
实验材料:小灯泡、开关、暗箱盒、干电池、导线等
实验过程:通过连接一个简单电路,观察小灯泡亮不亮,判断暗箱中电路的情况。
(1)如图所示,用画线代替导线,在简单电路中画出能让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确保检测器本身无故障。
(2)分别连接不同的接触点,检测的结果记录如下表。
小灯泡的变化 连接点
A-B B-A A-C C-A A-D D-A B-C C-B.
亮 √ √
灭 √ √ √
更亮 √
更暗 √ √
现象分析:
探究暗箱中的电路时,检测器中小灯泡亮了,A、B两点之间可能是 ;检测器中小灯泡更暗了,A、D两点之间可能是 ;检测器中小灯泡更亮了,但交换方向后就不亮了,B、C两点之间是 ;灯泡亮了的电路称为 ,灯泡不亮的电路称为 。
14.小明尝试多种连接电路的方法。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小灯泡发光的部位是 。
(2)甲图电路开关闭合后,会发生 (选填“短路”或“断路”)现象。
(3)乙图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一直不亮,小明怀疑是电池出现问题。下列使用电路检测器的步骤,请按照正确顺序排列: 。(填序号)
①重复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
②电路检测器自检
③用两个检测头接触电器元件两端,看检测器灯泡是否发光
④从故障电路中取出电池
(4)小明发现不是电池的问题,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小灯泡不亮的其他两种可能原因。
① ; ②
根据“组装一个电路”的实验,选择合适的答案。
15.仔细辨认,图甲是( ),图乙是( ),图丙是( )。
A.电池盒 B.灯座 C.开关
16.图甲是用来固定( ),图丙是用来固定( )﹔将甲、乙、丙三个实验器材连接起来还需要( )。
A.电池 B.小灯泡 C.导线
17.装上电池和灯泡后,电流会从( )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 ),回到( )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亮起来。图中( )可以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与断。
A.图甲 B.图乙 C.图丙
18.在安装小灯泡前应该检查小灯泡是否正常发光。操作方法是:用连接电池正负极的两根导线分别接触小灯泡的( )和( ),确定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小灯泡的发光部位是( )。
19.人类的一切活动几乎都离不开电,小明学习了《电路》单元后进行了以下研究。
(1)小明用电池、导线和小灯泡组装了如下图的两个电路,通电后,图甲中的小灯泡比图乙中的小灯泡 。
(2)通电后,甲乙两图中的灯泡都会亮,小明取下图 中的一只灯泡,另一只灯泡还会亮。
(3)小明完成了如图的电路连接,按下开关后,小灯泡不亮,请你帮他分析可能有哪些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20.小科同学想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下不同类型的水(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请你协助他一起完成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材料:电路检测器、食盐、一杯自来水、一杯纯净水,导线若干,一节电池。
实验方法:①将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依次放入自来水和纯净水中,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②向纯净水中加入一勺食盐,搅拌均匀,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物品 自来水 纯净水 盐水
现象 小灯泡发出微弱的光亮 小灯泡不亮 小灯泡发亮
(1)把简易电路中的 拆除后,就形成了一个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时,一般要检测 次。
(2)小灯泡能够正常发光,说明有 通过了小灯泡的灯丝。根据小灯光的发光情况,小科知道自来水 导电,纯净水 导电,盐水 导电。(后三空均填“能”或“不能”)。
(3)生活中,人皮肤分泌的汗液中含有盐,手上沾水后,盐就会溶解在水里,湿手就变成了 (填“导体”或“绝缘体”),因此不能用湿手去触摸家用电器,防止触电。
21.爸爸妈妈经常嘱咐我们,千万不要用湿手去摸开关,否则容易触电。为什么湿手容易触电呢?是因为水导电吗?让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揭开谜底,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材料:
电路检测器、食盐、一杯纯净水、一个汤勺。
实验步骤:
①将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放入杯中的纯净水中,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②向杯中加入一勺食盐,搅拌均匀,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实验现象:
没有加入食盐之前,小灯泡不发光;加入食盐搅拌均匀后,小灯泡发出微弱的光。
实验分析:
在这个实验中,纯净水是不导电的,所以灯泡不会发光。纯净水加了食盐之后就变成了导体,因此小灯泡会 。人手上皮肤分泌的汗液里有盐分,手上沾水后,盐分 在水里,湿手就变成了导体,因此用湿手去触碰开关容易触电。
实验结论:
纯净水是 ,加入食盐后就会变成 。
在本实验中,判断绝缘体与导体的方法是观察电路检测器中的 。
在实验中,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纯净水和浓盐水时需要检测 次,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中实验题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1.(1)B
(2)B
(3)A
(4) 纵向 C
(5)C
(6)A
2.(1) 水蒸发 固定植物
(2) 减少 吸收水分
(3)变红
(4);运输水分和营养物质
3.(1)B
(2)B
(3)A
(4)光照不充分,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减弱,导致合成的有机物减少,进而造成植物营养不良。可以增加光照时间、合理密植来解决。
4.(1)C
(2)观察果实的外部形态和结构
(3)B
5.(1) B 因为叶子数量少,蒸腾作用减慢 蒸腾
(2) C 因为D装置中土壤中的水分也会蒸发成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
(3)A
6.(1) 空气 是否有空气 水分、温度
(2) 没发芽 发芽 空气
(3) 种子是死的 饱满没受伤
(4) 平展且交叉 接受更多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7. 温度 水分 空气 一定的水分 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空气 两周 五天 三天 一周
8.(1)C
(2)C
(3)C
(4)B
9.(1) 蒸发 横向 小红点 正确的 茎 茎 变红 运输水分
(2)B
10.(1)最大面积地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2)B
(3)根可以吸收水分
(4) 有很多小红点 吸收水分
(5) 叶片萎黄 蒸腾
11.(1)C
(2)C
(3) 通路 断路
12.(1)打开
(2)C
(3)B
(4)A
13.(1)
(2) 连接了导线 连接了小灯泡 连接了电池 通路 断路
14. 灯丝 短路 ④②③① 小灯泡坏了 开关坏了
15. B C A 16. B A C 17. C A C B 18. D E B
19.(1)暗
(2)乙
(3)灯泡坏了、灯座接触不良
20.(1) 开关 两
(2) 电流 能 不能 能
(3)导体
21. 发光 溶解 绝缘体 导体 灯泡是否发光 三
同课章节目录